- 2.02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3.(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答案】B
【解析】太阳黑子增多与全球各地区降水量变化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也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甚至出现异常,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对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关系。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4.(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图4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图6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3~54题。
5.(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 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7-18题。
7.(2009年高考江苏卷)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2-3题。
9.(2009年高考浙江卷)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答案】B
【解析】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影响洋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热带地区更加干旱。
10.(2009年高考浙江卷)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答案】A
【解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方面。
【考点定位】①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1. (2009年高考上海综合卷)去年,我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今年4月6日,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发生了里氏5.8级地震,两者相比,地震比数最接近的是( )
基隆
23°26′N
A.2倍 B.30倍 C.60倍 D.900倍
【答案】D
【解析】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震级增加两级,能量增加900倍。
【考点定位】地震震级与释放能量的关系。
12. (2009年高考上海综合卷)2009年3月28日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 )。
A.节约用电 B.观察星空 C.宣传环保 D.纪念爱迪生
【答案】C
【解析】"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考点定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3.(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发生6.8级地震。这次地震( )
(双项选择题)
A.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上
B.发生在亚欧板块上
C.是地壳张裂造成的
D.是地壳挤压造成的
【答案】BD
【解析】岩石圈被分割为六大板块,我国新疆位于亚欧板块上。同是我国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区(即处在板块消亡边界上)。由此可知 B、D 选项正确。
14.(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以下关于能源生产、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题)
A.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是华北地区
B.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仍以常规能源为主
C.我国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地区在东南部
D.美国是世界上核电占电力工业比重最大的国家
【答案】ABC
【解析】
15.(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河南卷(旧课程))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地方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边界较近的两地是(不定项选择题)( )
A.牦牛坡(34.2°N,86.5°E)
B.墨竹工卡(29.6°N,92.2°E)
C.察雅(30.6°N,98.1°E)
D.甘孜(31.6°N,99.9°E)
【答案】BC
【解析】
16.(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河南卷(旧课程))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不定项选择题)( )
A.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B.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C.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D.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答案】AD
【解析】
17.(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不定项选择)( )
A.太阳光照 B.地下热水 C.海洋鱼类 D.阔叶林
【答案】ACD
【解析】太阳光照随纬度分布规律,生物受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应有规律性。地下热水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分布不具有地带性(规律)。海洋鱼类、阔叶林分布都与其自然环境有关,分布应具有地带性。
1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河南卷(旧课程))下列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导致的有(不定项选择题)( )
A.日本神户地震
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C.云南东川的泥石流
D.长江巴东段滑坡
【答案】CD
【解析】地质作用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有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泥石流,滑坡主要由流水作用引起的。火山,地震则为内力作用结果。故正确答案为 C、D。
19.(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光热资源
【答案】C
【解析】土地、森林、光热资源受气候、水文等因素影响,其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石油资源形成与地质作用直接相关,其分布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故 C 选项正确。
2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作为城市的燃料,天然气比煤炭( )
A.开发利用难度小 B.燃烧效率低
C.输送、使用方便 D.对大气污染严重
22.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图4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2010午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仍占绝对优势,A选项错误;水电消费有所增加,C选项错误;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与2005年的增比均为正值,说明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有所增加。
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
A.生物能、风能 B.核能、潮汐能 C.潮汐能、太阳能 D.太阳能、核能
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表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答案】BC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3.(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5.(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核能
【答案】CD
6.(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能( )
A.增加降水 B.保持水土 C.涵养水源 D.调节气候
【答案】C
7.(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a、b两地距c地分别为300km、200km。当c地地下15km处发生地震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有 ( )
A.a、b两地烈度不同
B.a、b两地烈度相同
C.c地居民会感觉先水平摇动,后上下颠簸
D.地震波传到a地时,方向均垂直于地面
【答案】AB
8.(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能量不来源于太阳能的是
A.煤炭 B.水能 C.地热能 D.沼气
【答案】C
9.(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C.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D.火山爆发、台风
【答案】AB
10.(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资源中,可列为地下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天然气 B.泉水 C.蚯蚓 D.野山参
【答案】B
11.(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答案】B
12.(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当前提高铜矿可采储量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向深层找矿 B.向海底找矿 C.降低品位要求 D.降低开采成本
【答案】C
13.(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
A.改善生态环境 B.为工业提供原料
C.为人类提供食品 D.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答案】A
(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读图3,回答4~5题。
14.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17.0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年份
年平均气温(℃)
图6
16.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答案】D
【解析】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C多.
17.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C
【解析】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18.(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考查气候变暖影响:台风是太平洋热带低压强烈发展的天气现象,因全球变暖,可能热带低气压更低,越以发展成台风;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因气候变暖,农作物播种可能提前。
(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9~10题。
19.1951~2002年,我国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答案】D
【解析】从图例看出,有些区域气温增温速率为-0.2—0,因此A错误;增温幅度分布规律从南向北递增,而增温幅度最大的地区为0.6—0.8。
20.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华北、东北 B.西北、华北、西南 C.西北、华北、华东 D.西北、华北、华南
【答案】A
【解析】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从图看出,位于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图l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l~2题。
水 电
天然气
原 油
原 煤
各种能源所占百分比(%)
100
80
60
40
20
0
①
②
③
④
图1
2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答案】C
【解析】对号入座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反映在柱状统计图上的特点,根据四省的能源生产结构判断:①天然气比重在四省中比较突出,同时拥有煤炭和水电的为四川;②原油比重占居主导地位的为黑龙江;③煤炭虽占主导地位,但是水电比重在四省中最大的判断为甘肃;④原煤占比重最大的为河北。原煤原油天然气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只有水电是清洁能源且比重小,B错;原油原煤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候,所以C对;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不利用降低酸雨危害,C错。
2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根据判断结论①为四川,综合比较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的“地理条件”是正确的。
【答案】D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2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6-7题。
阳江
湛江
茂名
云浮
肇庆
江门
中山
珠海
广洲
东莞
深圳
清远
韶关
河源
惠洲
梅洲
潮洲
汕头
揭阳
汕尾
佛山
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岸段
图2 广东省台风风暴潮灾害分布示意图
23.(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答案】C
【解析】仔细看图和图例可知,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湛江东部、中山东部、东莞西部、深圳南部、汕头东南部、潮州东南部,即C项满足。
24.(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台风过境前后,下烈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答案】B
【解析】台风过境前后会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不便人们外出,所以在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急需物品,搬走窗口等处容易被大风吹动的物品,临时建筑物不牢固,经不起大风暴雨,在大风雨时不能躲在临时建筑物蒡,台风中心刚过,天气变化大,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气象灾害的分布和防范措施。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25.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冰川I融化速度加快,则推出该地区气温开高,即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26.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冰川大量融化产生水量流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总体不变。
27.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
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
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31-32题。
28.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旧课程))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读图3回答7~9题。
图3 我国1980~2000年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30.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
【答案】D
【解析】图示实线与虚线反映的是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变化,因此从1980年一2000年期间我国吝种能源的产销比重的变化可直接读图作出判断。
31.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
A.煤炭、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
【答案】A
【解析】本题实质是考查考生的读图与计算能力。仅仅通过读图无法作出判断,根据2000年我国能源的生产、消费总量,结合图中2000年几种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的比重,分别计算出几种能源的生产与消费数量,然后再比较作出判断。
32.我国目前( )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答案】D
【解析】通过读图比较分析,直接对四个选项作出判断,正确答案是D。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23-24题。
33.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答案】BD
【解析】海啸从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形成的海啸、海底地质作用引起的地震海啸。印度洋海啸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大地震形成的海啸。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板块学说原理,自然贴切。
34.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答案】AD
【解析】本题体现了“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考查。防灾减灾措施既要有科学性,又要结合实际,不能违反自然规律。题中B、C两项叙述明显不正确。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35.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答案】A
【解析】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但风能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发电量不稳定;撒哈拉沙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风能开发的条件差。故选A。
36.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答案】B
【解析】内蒙古高原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所以冬季利用风能最佳;东部沿海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强劲,风能丰富,所以选B。
37.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C
【解析】塔里木盆地虽然离冬季风的源地近,但由于是盆地地形,北有天山的阻挡,风能资源贫乏,所以C正确。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下表表示1998年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不同能源发电量的构成。据此回答8—9题。
38.表中字母与所示国家匹配正确的是
A. a—法国、b—加拿大、c—日本、d—德国
B. a—德国、b—日本、c—加拿大、d—法国
C. a—加拿大、b—法国、c—德国、d—日本
D. a—日本、b—加拿大、c—德国、d—法国
【答案】D
【解析】根据四国不同能源发电量构成示意图,再结合四国的实际,法国的核电世界比重最高,约为76%;加拿大地广人稀,电量消费少,水力资源丰富,故水电比重高;德国处于亚欧煤带上,褐煤储量丰富,故煤电比重大。日本资源贫乏、科技发达,离我国较近,一是从我国进口煤炭,一是利用科技发达的优势,发展核电,并充分利用其他能源,总之日本能源构成比较复杂。
39.我国与表中 a所示国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以水电为主,a国以火电为主
B.我国和a国的煤炭都基本自给
C.我国石油基本自给,a国依赖进口
D.在火力发电中,我国以煤炭为主,a国天然气比重最高
【答案】D
【解析】根据表可知,a能源发电量多元化,核电相对较大,应为日本;我国因煤炭量大,开采技术成熟,成本低,故煤电比重很大,而石油储量较小,且消费增长迅猛,从1993年已变成石油进口国,故C项不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40.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①错,东海水温以及华北的气温都会上升,②③正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将会增加,④正确,选A。
4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减弱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地表温度的年变化将增大,部分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加剧;由于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会升高,地热温度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决定的,与外力因素无关,所以D正确。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图3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判断14~15题。
图3
4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答案】B
【解析】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50年代煤占一半以上;60年代煤炭比重显著下降,石油天然气上升。
43.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所示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 )
A.瑞士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答案】D
【解析】加拿大、瑞士、瑞典以水电为主,法国以核电为主,中国以煤炭为主,美国、日本、英国、埃及以石油为主,俄罗斯以天然气为主,荷兰以风能为主。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广西卷)2002年春,世界许多地方发生了强烈地震。3月31日,台湾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7级以上地震,台北市最大烈度为2;4月9日,伊朗北部发生5.0级地震;4月12日喀布尔市发生5.8级地震,最大烈度为8;4月18日凌晨,墨西哥西侧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4月20日美国东北部纽约州发生地震。回答23——25题。 (不定项选择题)
44.下列地震,震源位于海沟附近的有( )
A.台湾“3·31”地震 B.喀布尔“4·12”地震
C.墨西哥“4·18”地震 D.纽约州“4·20”地震
【答案】AC
【解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位置低、密度大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进而冲出较深的海沟,其分布在大洋边缘的板块交界处。喀布尔、纽约州位于板块内部,台湾与墨西哥位于大洋与大陆板块交界处,故正确答案为 A、C。
45.伊朗“4·9”地震( )
A.靠近板块交界界线
B.远离板块交界界线
C.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
D.震区两侧地壳互相挤压
【答案】AD
【解析】伊朗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故多地震。由此可推知 B、D 选项正确。
46.“3·31”地震与“4·12”地震中,造成台北市与喀布尔市烈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A.两次地震震级的差异
B.两地海拔不同
C.“4·12”地震震源较浅
D.台北距“3·31”地震震中较远
【答案】CD
【解析】台湾东部太平洋海域 7级以上地震,台北市最大烈度为 2,喀布尔市 5.8级地震,最大烈度为 8,两处对比,台北市离震中远,虽然震级较高,但其烈度较小;地震烈度还与震源深浅密切相关,相同震级,浅源地震烈度大。喀布尔市 5.8级,可烈度大,是由于此次地震震源较浅。故 C、D 选项正确。
(2007年高考天津卷)下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读下图,回答6~7题。
47.据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
A.0.4km B.0.5km C.1.2km D.1.5km
【答案】D
【解析】此题的正确解答要用直尺结合图中所给出的比例尺量算,图中从2001年至2005
年冰川末端消融后退的图上距离(约2厘米),实际4年冰川向后退了6Km,这样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48.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极地高压增强 B.沿海平原扩大 C.陆地淡水减少 D.植被类型增多
【答案】C
【解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此题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由于全球变暖会使温带地区降水减少,而温带地区陆地比重最大,因此会导致陆地总的淡水减少。
二、双项选择题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图12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49.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50.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答案】BC
【解析】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相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和毁林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5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C
【解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5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AB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53.(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图14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CO2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
B.CH4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C.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D.洋流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54.(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读图11,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核电
燃煤
发电
水电
燃料油
其它可再
生能源
天然气
发电
风力
发电
18
120
820
860
(万千瓦)
-200
600
400
600
800
1000
-120
-75
21
0
图11 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构成
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
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
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
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答案】CD
【解析】此题关键是对新增电力正负值的理解,如核电新增电力为负值表示核电电力减少了,仔细看图可知,核电与燃煤发电都为负值,即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又由于-120小于-75,即核电增长量小于燃煤发电增长量,风力发电增长量大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能源的构成变化。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23~25题。
55.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57.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答案】AD
【解析】淩汛发生的条件是:河流有冰期、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春季河流开始融冰和秋季河流开始结冰的时候。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搞好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三峡工程的建成使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提高了河流的通航能力。
三、综合题
58.(200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40)
(28分)资源短缺和市场有限往往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上,许多国家为了获取资源、争夺市场采用了非和平的手段。我国政府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一种陆地资源为例。说明其特点和分布规律。(10分)
59.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3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
资料一:见图11
资料二:见图12
资料三:见图13
图11
图12
图13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3分)
(2)根据图12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分)
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 比低于法国
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
(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福建 B.黑龙江 C.四川 D.甘肃
(4)图13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说明理由。(3分)
(5)荷兰(见图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只是,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1)中东地区 美国 日本(2)ABCE(3)D
(4)丙地 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带沙漠气候。
(5)原因: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6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Ⅰ(新课程),3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米。图中A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国家)的首都。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答案】
(1)8263 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
(2)板块边界为挤压型(消亡边界、海沟俯冲型),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3)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解析】(1)依据等深线,图中地区的海拔最低处为-7 450米。题干中提醒,该火山的海拔高度为813米,“相对高度”为两地海拔高度的差额,即813-(-7 450)=8 263米。通过经纬度和海域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为印度尼西亚,其首都为雅加达。
(2)(3)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区,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主要表现为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多火山、地震现象。
6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Ⅲ(新课程),39)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二:2002年,全国有12个省级行政区出现拉闸限电,2003年,全国有更多的省级行政区出现拉闸限电(图3中阴影部分表示缺电省份)。
图3
(4)简要分析①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5)②③两省是西电东送的电力输出省份,分析2003年造成两省缺电的主要自然原因。
而水电占的比例高。水电的缺点之一就是发电量受季节(降水)影响较大,发电量不稳定。
6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新课程),37)石油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它既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也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
图6
1993——2002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
1993、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图7
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进口量逐渐增加,分析图6和图7并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2002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为1993年的 倍。
(2)简要说明近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3)我国工业制造企业能源消耗偏高是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的原因之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我国工业制造工业制造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偏高的对策。
【答案】
(1)4.4
(2)煤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3)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析】
6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32)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
(3) 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相对落后。
64.(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广西卷(旧课程),31-32)图4反映了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请完成:
图4
⑴大约在 世纪 年代以后,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是: 。
⑵据测算,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能耗?
65.(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5)我国东南地区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省、 省和 省沿海地区。
【答案】广东 福建
66.(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自然环境三个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性和环境演化的 性。
【答案】区域差异 不可逆
67.(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我国位于 环球灾害带与 灾害带交汇地带,防灾减灾任务艰巨。
【答案】北半球中纬度(20°N~50°N) 太平洋
68.(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全球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重点议题之一,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由20世纪世界用水量(工业、农业、城市居民用水总量)的增加示意图可知,世界用水量在20世纪中的后50年的年均增长量约为前50年的年均增长量的 倍。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答案】6.5 人口迅速增长 工农业迅速发展
【解析】20世纪后 50年世界用水增长量为:5.74- 1.11= 4.63(万亿立方米),前 50 年世界用水增长量为 1.11-0.4=0.71(万亿立方米),增长的倍数为:4.63÷0.71≈6.5(倍)。造成 20世纪 50年代以来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增长,工农业迅速发展,水资源浪费严重等。
69.(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39)(28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美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网(8分)
相当于世界已知碳排放总量的0.1%
15吨以上/年·人
10.0—14.9吨/年·人
5.0—9.9吨/年·人
5吨以下/年·人
法国
资料欠缺
俄罗斯
法国
资料欠缺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美国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题。
图13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4分)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8分)
【答案】(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是的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2)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和读图能力等相关知识点。第(1)
问注意结合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回答。其变化可知在1830年之后英国煤炭产量加速增长,第二小问其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 问以美国为例,与中国比,美国碳排放总量多,人均量也多;法国和俄罗斯两国排放总量均比中国少,但人均量均比中国多;印度总量较中国少,但人均量差别不大。第(3 ) 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进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温度升高。
70.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40)(本题共15分)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精彩开幕。各场馆新颖的环保设计、新能源汽车的闪亮登场、太阳能的广泛利用……令人耳目一新。“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会展现的高科技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太阳能是清洁的新能源,为了环保,我们要减少使用像煤炭这样的常规能源而大力开发新能源。划分下列能源的类别。把编号填入相应的表格。
①石油 ②地热能 ③核能 ④天然气 ⑤风能 ⑥潮汐能
类别
编号
新能源
常规能源
【答案】新能源:②③⑤⑥,常规能源:①④。
【解析】考查能源的划分方法。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新能源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
7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49-51)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201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部分地震
材料1: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4:
时 间
震 级
震源深度
(km)
首都距震中距离
(km)
伤亡情况
海 地
2010年1月12日
7.3级
10
16
伤亡约55万
智 利
2010年2月27日
8.8级
60
320
死亡近千人
⑴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⑵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
块、 板块的交界处。从材料1和材料2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⑶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⑵印度洋(1 分)、亚欧(1 分)、美洲(1 分);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2 分,任答两点即可)。
⑶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 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 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
72.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5分)
(6)图中反映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水电、天然气、石油占比重较小。结合重庆的位置,该市今后产业结构调涨方向应大力提高本地区资源丰富且污染较小的水电和天然气的比重。
7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8)图l6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17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
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l6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 ▲ 、 ▲ 和 ▲ 。 (3分)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国外方面: ▲ 。 国内方面: ▲ 。
(3)读图l7,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 。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 是▲ 。(3分)
(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优点有▲ 和▲ 。(4分)
74.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39)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过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3)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向上,回答图1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6分)
酸雨
①
残留大气中
②
③
危害人体健康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酸性气体
排放
与水汽结合
经人体生理活动
导致河湖水
材料四:
亚马逊河河河口位置(图13)
(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四,分析亚马逊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6分)
(5)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8分)
39.(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分),酸化(2分),呼吸(2分)。
(4)河口为三角洲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
推高(2分)。河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信风顺潮流方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2分)。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2分)。
(5)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2分)。纬度低,热带气旋频繁(2分)。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海陆风(2分)。下垫面平坦,阻力(摩擦力)小(2分),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点评】这两个题目都不需要图像,完全是调动学生大脑储存的知识,图像不是多余的吗?学生不能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用于组织答案。考查的目的和价值在哪?背弃了高考命题的方向。
75.(2009年高考重庆卷)图10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11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4)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0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5)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6分)
(6)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6分)
【解析】这里要求回答不利条件而且是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夏季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风力较小,冬、春季节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从市场条件看不利条件是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考点定位】自然环境与新能源开发利用
(6)【答案】原因:①离冬季风源地远;
②受盆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
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解析】利用经纬网判断乙地位于四川盆地附近,由于地形原因和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风力较弱,其常规能源为水能。
【考点定位】区域定位
76.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49-51)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⑴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 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
。(至少答出两点)
⑵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析说明理由。
⑶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至少答出两点)
不利因素:
【解析】第⑴题,太阳能、风能、水能均属于可再生能源,水能 属常规能源,太阳能、风能属新能源。常规能源主要是指煤炭、油气等矿物能源,而矿物能源属非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且CO2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第⑵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丰富,拉萨有“日光城”
之称;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多雨多雾,日照较少,太阳能匮乏。第⑶题,有利因素可结合材料从风力、技术、空间等方面分析。不利因素主要是成本高、施工难、空间大、有噪音等。
【答案】⑴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
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⑵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⑶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77.(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34)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共18分)
资料1:见图18-20。
资料2:见表4和图21。
表4: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总产量(亿吨)
4.62
4.53
4.57
4.31
总需求(亿吨)
4.79
4. 83
4.88
4.93
供需平衡(亿吨)
-0.17
-0.30
-0.31
-0.62
注:供需平衡=供给量-需求量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趋势。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6分)
(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________。2000年以后,非农建设用地的势头还呈________________趋势。(4分)
(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________________趋势。(2分)
(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________方向移动;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________。(4分)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78.(上海市普通高校2010届高三春季招生综合能力测试,40、43-44)(本题共13分)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大部分能穿达大气层到达地表和海洋。“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太阳能的利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⑴目前人类可开发利用的能源分为两类: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按此分类法,太阳能属于 。
⑵科学家为研究太阳能电池发电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我国北方某建筑物的南北层顶分别铺设两块同样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测试。下表为一年中月发电量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可知,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与 、 因素有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发电量(kWh)
南屋顶
12.5
13.8
11.2
13.5
13.5
10.3
9.9
9.8
10.6
11.8
10.9
12.8
北屋顶
9.7
12.6
10.9
11.5
11.3
7.4
5.2
3.0
2.0
2.4
4.0
7.3
⑶据估计,若把我国“戈壁滩”的一半面积(约65万平方千米)都铺上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目前全世界的用电需求。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全球太阳能光伏统一电网”计划:将太阳能光伏电站分散布置在世界各地的沙漠地区,用电缆各个光伏电站连接起来,形成全球供电网络。请你对这一计划作简单评价。
优点: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