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图场景(“致远舰”撞向敌舰)发生在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图片反映了该信息,排除ABD三项。故选C。
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A. 50周年 B. 60周年 C. 70周年 D. 80周年
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胜利的,2015-1945=70,所以是70周年。故选C。
3.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①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③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故①③④正确。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故排除②。故选C。
4. 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 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
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A
5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A。
1. 某史家在论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侵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侵淫”指的是( )
A. 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B.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D. 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史料的能力。联系已学史实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宗教在维护专制制度方面的作用不很突出,材料中的“教义”不指宗教,而是指儒家思想,由此分析可知A表述有误;材料是从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方面展开论述的,即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思想障碍,故B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说法过于笼统,不准确,故排除。故选B。
2.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外争主权,内惩国贼、④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③④①
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③“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④“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发生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因此,按时间顺序是④③②①,C项正确。ABD三项排序有误,故排除。故选C。
3. 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 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B. 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群众丧失了斗争精神
C. 中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D.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
本题考查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联系已学史实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宗教在维护专制制度方面的作用不很突出,材料中的“教义”不指宗教,而是指儒家思想,由此分析可知AB表述有误;C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选D。
4.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所标注的7处事件中,标注正确的有()
5
A. 4处 B. 3处
C. 2处 D. 1处
A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反割台斗争是在1895年以后;黄海海战发生在1894年,故有三处错误,其余四处正确,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下列人物与其所从事的斗争不能对应的是( )
A. 邓世昌——黄海海战
B. 张自忠——枣宜会战
C. 李鸿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D. 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
本题考查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根据所学知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领导人是丘逢甲、徐骧,李鸿章与此不对应;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牺牲;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ABD对应都正确,故选C。
2.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下面标注的7处中正确的有( )
A. 4处 B. 3 处 C. 2处 D. 1处
A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反割台斗争是在1895年以后;黄海海战发生在1894年,故有三处错误,其余四处正确,故选A。
3. 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材料中的“国家问题”主要是指( )
A. 国共两党的斗争 B. 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C. 国民党内的派系争斗 D. 国统区的反蒋斗争
B
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时间“1934年1月”,即日本局部侵华之后,东北三省沦陷,伪满洲国成立。题干张学良表达了要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誓死不能放弃东北,为了抗日可以牺牲一切,可知B符合史实和题意;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中共”,排除A;C提及的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争斗,直接排除;题干信息无从体现“反蒋”,排除D。故选B。
5
1. 下列抗击我国侵略的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抵抗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卢沟桥守军奋起抗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D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需要特别注意“人民”,选项中只有D中的两件事属于人民群众自发的行为,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
二、非选择题,自练自提(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的内容可知,特点是①时间长;②具有广泛的参与性;③斗争方式多样;④受国际形势影响;⑤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
(2)第一小问的时代内涵,依据材料二“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可知,时代内涵是①忧患意识;②反抗精神;③爱国精神;④自强不息。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可以得出影响是①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②有利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③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
故答案为:
(1
5
)特点:①时间长;②具有广泛的参与性;③斗争方式多样;④受国际形势影响;⑤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
(2)内涵:①忧患意识;②反抗精神;③爱国精神;④自强不息。
影响:①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②有利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③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考查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史实和特点以及影响等知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
西方的冲击: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双方守旧与维新区别明显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弱点彻底暴露
中国的反应: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61-1894年的洋务运动
1898年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1911年辛亥革命,否定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2)同意。影响: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不利于经济近代化;政治:加剧暴政腐败低效,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集权趋势不利于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思想文化上: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3)由于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使中国近代政治转型起动较迟;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具有后发性;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联在一起;一波三折,困难重重;从体制内改革转变到体制外革命;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落后,思想启蒙不够,政治转型效果不彰。
(2)本题考查孟德斯鸠对明清
5
君主专制的强化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可知孟德斯鸠观点正确性;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中外交流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要求,要紧扣材料三信息,根据西方的冲击和中国的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中国近代政治转型起动较迟、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结合、转型中困难重重、政治转型效果不佳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