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1.77 KB
  • 2021-05-13 发布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北京卷)无答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 理科综合 ‎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 B、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各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但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 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 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 +2OH-=== Cl-+ ClO-+ 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 H2OHClO+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 Cl-+ ClO-= Cl2 ↑+ 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HClO+ CH3COO—‎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Ⅰ 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 对比Ⅰ 、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14.(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 B. ‎ ‎ C. D. ‎ ‎15.( )周期为 2.0s 的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 点 P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A.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 20 m/s B.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10 m/s C.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 20m/s D.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10 m/s ‎16.( )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 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 A.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 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 C.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 ‎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17.( )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 A 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则 A.轨迹 1 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 B.轨迹 2 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 1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 2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18.( )“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 ‎19.( )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 A 的量程为 0.6A,表盘均匀划分为 30 个小格,每 小格表示 0.02A;R1 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1/2;R2 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2 倍,若用电流表 A 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 1 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接线柱 1、2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4A B.将接线柱 1、2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2A C.将接线柱 1、3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6A ‎ D.将接线柱 1、3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1A 20. ‎(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初步了解常用的一卡通(IC 卡)的工作原理及相关问题。‎ IC 卡内部有一个由电感线圈 L 和电容 C 构成的 LC 振荡电路,公交车上的读卡机(刷卡时“嘀”的响一声的机器)向外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刷卡时,IC 卡内的线圈 L 中产生感应电流,给电容 C 充电,达到一定的电压后,驱动卡内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C 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电池 ‎ B.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IC 卡才能有效工作 ‎ C.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则线圈 L 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 D.IC 卡只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而不能向读卡机传输自身的数据信息 ‎ ‎21.(18 分)‎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 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 1 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 P1和P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 P3和 P4。在插 P3和 P4时,应使 A.P3只挡住 P1的像 B.P4只挡住 P2的像 C.P3同时挡住 P1、P2的像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如图 2 所示。‎ ‎ ①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 A.长度为 1m 左右的细线 ‎ B.长度为 30cm 左右的细线 ‎ C.直径为 1.8cm 的塑料球 ‎ D.直径为 1.8cm 的铁球 ‎②测出悬点 O 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 及单摆完成 n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 则重力加速度 g=(用 L,n,t 表示)‎ ‎③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 3 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1‎ ‎2‎ ‎3‎ 摆长 L/cm ‎ ‎80.00 ‎ ‎90.00 ‎ ‎100.00‎ ‎50 次全振动时间t/s ‎90.0 ‎ ‎95.5 ‎ ‎100.5‎ 振动周期 T/s ‎ ‎1.80 ‎ ‎1.91‎ 重力加速度 g/(m·s-2)‎ ‎9.74‎ ‎9.73‎ 请计算出第 3 组实验中的 T= s, g= m/s2‎ ‎④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 T2-L 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 T2-L 图线的示意图如图 3 中的 a,b,c 所示,其中 a 和 b 平行,b 和 c 都过原点,图线 b 对应的 g 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 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 A.出现图线 a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 L B.出现图线 c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 49 次全振动记为 50 次 C.图线 c 对应的 g 值小于图线 b 对应的 g 值 ‎⑤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 4 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 30cm 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 A 点做了一个标 记,使得选点 O 到 A 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 O、A 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 O、A 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 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 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 g= (用 l1、l2、T1、T2表示)‎ ‎22. (16 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宽度 L = 0.4 m,一端连接R=1 Ω的电阻,导轨所在的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 = 1 T,导体棒 MN 放在导轨上,其长度恰好等于导轨间距,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 F 作用下,导体棒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速度 v = 5 m/s ,求:‎ ‎( 1 ) 感应电动势 E 和感应电流 I ; ‎ ‎( 2 ) 在 0.1 s 时间内,拉力的冲量 的大小;‎ ‎( 3 ) 若将 MN 换为电阻为 r = 1 Ω的 导体棒,其它条件不变,求导体棒两端的电压 U。‎ ‎23.(18 分)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物块,弹簧质量不计。物块(可 视为质点)的质量为 m,在水平桌面上沿 x 轴运动,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µ。以弹簧原长时物块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O,当弹簧的伸长量为 x 时,物块所受弹簧 弹力大小为 F=kx,k 为常量。‎ ‎(1)请画出 F 随 x 变化的示意图;并根据 F-x 的图像求物块沿 x 轴从 O 点运动到位置 x 的 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 ‎ a. 求弹力所做的功.并据此求弹性势能的变化量;‎ ‎ b. 求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并与弹力做功比较,说明为什么不存在与摩擦力对应的“摩 ‎ 擦力势能”的概念。‎ ‎24.(20 分)‎ 真空中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可以作为光电转换装置,如图所示,光照前两板都不带电。以光照射 A 板,则板中的电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假设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 A 板向 B 板运动,忽略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光照条件不变 ,a 和 b 为接线柱。 已知单位时间内从 A 板逸出的电子数为 N,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 ,元电荷为 e。‎ ‎( 1 ) 求 A 板和 B 板之间的最大电势差 ,以及将 a、b 短接时回路中的电流 I短 ‎( 2 ) 图示装置可看作直流电源,求其电动势 E 和内阻 r。‎ ‎( 3 ) 在 a 和 b 之间连接一个外电阻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外电阻上的消耗电功率设为 P;单位时间内到达 B 板的电子,在从 A 板运动到 B 板的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之和设为 。 请推导证明: 。( 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中做必要的说明 )‎ ‎25.(17分)“张-烯炔环异构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化合物:‎ ‎(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 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的路线如下:‎ 已知:‎ ‎(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 ‎(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的结构简式是 ‎ ‎(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 ‎(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剂b是 。‎ ‎(5)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 ‎ ‎(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 。‎ ‎26.(12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高浓度的I2的HI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 ‎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 。‎ ‎(3)反应Ⅱ:2H2SO4(l)=2SO2(g)+O2(g)+2H2O(g) △H=+550kJ/mol ‎ 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 H2SO4(l)=SO3(g) +H2O(g) △H=+177kJ/mol ‎ ii SO3(g)分解。‎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L一定时,ii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 。‎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 ‎27.(14分)‎ 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 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 。‎ (2) 在海洋循环中,通过右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 ===(CH2O)x+x18O2+xH2O (3) 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 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还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洗后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mol/LHCl 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mol/L。‎ (1)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 28. ‎(15分)‎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1) 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 (2) 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 造成的影响。‎ (3) 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4)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右图装置(a、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 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 (1) 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 。‎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 ‎(6)实验I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29.(17分)‎ 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    ),传至末梢,释放(    )作用于突破(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控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   ),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    )‎ ‎【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试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    )【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 若次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30.(17分)‎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实验1:P: 果蝇S × 野生型个体 ‎ 腹部有长刚毛 腹部有短刚毛 ‎ (① ) ↓ (② )‎ ‎ F1: 1/2腹部有长刚毛 :1/2腹部有短刚毛 实验2: F1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 × F1中腹部有长钢毛的个体 ‎ ↓‎ ‎ 后代: 1/4腹部有短刚毛:3/4腹部有长钢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 ‎ (③ )‎ (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 ‎ 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 (2) 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③基因型为 ‎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 (1) 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 (2) 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 ,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31.(16分)‎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 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 μmol.m-2s-1‎ 范围内,在300s时CO2 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 μmol 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