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67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同步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kg/百平方米)”,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答案:1.B 2.A第1题,图中各种农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均最高,而光温生产潜力则较低,由此可判断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热量。第2题,结合图示该地区生产潜力最高的因素是光照,即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光照条件。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回答3~4题。
农业区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1956
977
2495
3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3. 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产品商品率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4.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别是
A.甲、丙 B.乙、丁 C.丙、甲 D.丁、乙
答案:3.C 4.A 第3题,从表格资料可知,甲乙两农业区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分别达到145.6公顷和186.6公顷,说明人少地多。平均每人收获量分别达到121.7吨和140.6吨,粮食的总产量很大,远远超过个人消费需求,粮食商品率高。第4题, 美国中部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平均每人收获量均较大,最有可能是甲;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粮食的单产很高,但人口稠密,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平均每人收获量均较小,最有可能是丙。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农作物的主产省区在1980年至2019年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千公顷),读表完成5~6题。
省区
鄂
苏
冀
鲁
新
1980~1990年
-136.1
-59.5
362.2
672.3
254.0
1991~2019年
-145.5
-310.3
-644.2
-1051.1
560.7
5.1980年至2019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重心的变化特点是
A.由东向西再向北B.由南向北再向东C.由南向北再向西北D.由北向南
6.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①劳动力价格 ②热量条件 ③市场距离 ④国家政策 ⑤产品质量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5.C6.B第5题,从表格上数据可以看出,1980~1990年该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的省份是鄂、苏两省,1991~2019年冀、鲁两省种植面积也减少,而新疆种植面积增大了,因此空间变化呈现出由南向北再向西北的特点。第6题,依据上题分析,该农作物主产区由鄂、苏两省转向冀、鲁,再转向新疆,主要是因为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提高,也与农产品质量、利润较低有关。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回答7~8题。
农业区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1956
977
2495
3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7. 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产品商品率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8.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别是
A.甲、丙 B.乙、丁 C.丙、甲 D.丁、乙
答案:
7.C8.A第7题,从表格资料可知,甲乙两农业区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分别达到145.6公顷和186.6公顷,说明人少地多。平均每人收获量分别达到121.7吨和140.6吨,粮食的总产量很大,远远超过个人消费需求,粮食商品率高。第8题,美国中部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平均每人收获量均较大,最有可能是甲;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粮食的单产很高,但人口稠密,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平均每人收获量均较小,最有可能是丙。
目前,我国政府启动了能源作物培育计划,能源作物主要有:玉米、甘蔗、高粱、油菜、大豆、棉籽等。该图是我国部分能源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10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能源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10.有关开发与种植能源作物带来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促进能源可再生和综合利用
C.可能引发对森林的乱砍滥伐 D.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答案:9.D10.D第9题,根据四种作物的主要要分布地区判断:①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判断为大豆;②分布在长江流域,判断为油菜;③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淮海平原和新疆,判断为棉花种;④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判断为甘蔗。第10题,能源作物的种植主要为缓解能源问题,并通过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和缓解温室效应,但与粮食生产没有关系,D项错误。
中国是世界重要的苹果生产和浓缩果汁的出口国。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渤海湾苹果带相比,黄土高原苹果带的优势条件是( )
A.水源丰富 B.降水充足 C.昼夜温差大 D.地势低平
12.鲁中低山丘陵区苹果树多规划种植在山腰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
A.利于通风散热 B.台风影响小 C.低温、冻害影响小 D.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答案:11.C 12.C第11题,与环渤海苹果带相比,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地势较高,昼夜温差大。第12题,山东半岛适宜的气候特征,夏季温热湿润、日照充足、土壤肥沃以及丘陵的地貌特别适合果树的生长。此外,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形形成的逆温现象也是盛产水果的一个原因。在冬季或者霜冻时期,冬天夜长,地面发出的热量辐射过多而冷却,大气中接近地面的空气因而变冷,上层的空气由于离冷却的地面距离远而温度高。由于冷空气持续向低处下沉,山腰的温度会明显高于山麓地带,形成了“逆温”现象。故选择山腰地带,防止冬季的低温、冻害。
读中国糖料作物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集中产区中,以甘蔗种植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甜菜制糖厂主要分布在
A.南部沿海 B.长江中下游 C.华北平原 D.东北地区
15.丁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A.次生盐渍化 B.水土流失 C.滑坡和泥石流 D.石漠化
答案:13.C14.D15.A第13题,甘蔗属热带、亚热带作物,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四川盆地等地区。第14题,甜菜喜温凉、耐寒、耐旱、耐碱,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东北种植最多。第15题,丁地位于新疆,气候较干旱,农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茶树的生长环境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茶树一般生长于酸性土壤的中低山区,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下图为中国茶叶产区分布图。
图17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 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40万吨,居全球首位。出口30.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下图表示2019年中国茶叶对外出口量百分比构成。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不能形成自己的茶叶品牌,茶叶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出口量也有下降的趋势。
材料三:英国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英国不产茶,每年要进口大量茶叶。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英国西南部分地区开始适宜种植茶树。而作为英国进口茶叶主要来源国之一的非洲肯尼亚,今后产茶区的气候条件将不如目前适宜茶树生长。这给肯尼亚茶叶对英出口前景蒙上阴影。
(1)西南茶区分布在藏、云、川、 、 等省区。
(2)分析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江北茶区茶叶生产的最为不利的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特点,请你为中国茶叶拓展国际市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4)全球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贵或黔(贵州)、渝(重庆)
(2)江南茶区:气候暖湿,多低山丘陵,多酸性红壤,利于茶树生长;
江北茶区: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容易受旱灾和冻害。
(3)特点:出口市场主要是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小;出口总量较大但售价较低。
建议:加强宣传,创建自主品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新品种等。
(4)随着气候变暖,茶叶种植会在纬度和海拔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种植纬度向北移动,海拔增高,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扩展,但气候变暖会给茶叶生产带来虫害问题,影响茶叶的质量。
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西南茶区分布在藏、云、川、贵或黔、渝等省区。第(2)题,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土壤两方面进行分析,江南茶区地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为红壤,呈酸性,利于茶叶生长。江北茶区所处纬度较江南茶区高,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少,容易产生旱灾和冻害,不利于茶叶生长。第(3)题,根据2019年中国茶叶对外出口量百分比构成图可知,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是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小;由材料“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40万吨,居全球首位。出口30.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茶叶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出口量也有下降的趋势”可知,茶叶出口总量较大但售价较低。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茶叶种植的纬度向北移动,海拔增高,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扩展,同时气候变暖会给茶叶生产带来虫害问题,影响茶叶的质量。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双季水稻种植在辽宁的试验田取得成功,改变了传统的春种秋收、一年一季的耕作方式。经初步测产,每公顷产量可达7 800千克,加上8月上旬收获的第一季水稻每公顷产量9 750千克,每公顷总产量可达17 550千克,是普通单季水稻产量的两倍。这种双季水稻的稻种是由辽宁盘锦市科研人员采用两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北方双季水稻第一季稻生长期104天,第二季稻生长期87天。现在在东北有限的无霜期内就可以完成两季水稻的播种、收割。
材料二 东北地区局部轮廓图。
(1)根据辽宁省的地形特点对辽宁省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2)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40~200天,但实现了双季稻的种植,请分析原因。
(3)当某些自然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时,人类该怎样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和利用?请举例说明。
答案:(1)东南部、西北部低山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中部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业。
(2)自然原因: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
社会经济原因: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
(3)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利用温室、水源灌溉、修筑梯田、土壤改良等方法,对气温、水分、水源、地形、土壤等条件进行改造。
解析:第(1)题,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布局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发展林果业,滩涂发展水产业。第(2)题,从自然原因与社会经济原因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培育良种、修筑梯田、改良土壤等都是对自然条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