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大纲 23页

  • 77.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政治复习大纲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7 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科复习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6 年《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及各专家提出的复习备考建 议等内容为参加 2007 年高考考生的复习依据。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 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 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 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 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要求 考核目标 Ⅰ Ⅱ Ⅲ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 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 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 和价值,并对其进行 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 的信息,形成综合性 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 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 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 和有关信息,认识和 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 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 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 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 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并作出正确的阐 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 事物,对事物进行学 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 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 绎、比较、概括等方 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 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 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 讨问题,体现创新性 思维。 二、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试题举例】 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 ) A.越大、越小 B.越小、越大 C.越小、不变 D.越大、不变 【答案】C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试题举例】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 )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本知识题,考查学生对于货币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商品经济离不开货币,货币和金融是商 品经济的“神经”和“血液”。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与货币打交道,但是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呢?在今天的市场 经济中,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发行多了,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 量决定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与居民货币持有量无关。 货币的职能 【试题举例】 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 50 元,实际支付 40 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货币的职能。人们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又称为购买手段,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购买”即可选出 B。A、C、D 均不符合题意,其中 A 项干扰性强,但只要掌握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 是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租金、工资等,就不难排除。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试题举例】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通货膨胀的认识,由其定义可知当选 A。抢购不一定是通货膨胀,④与材料无关,故排 除。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试题举例】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通 过 实现的。( ) A.价格波动 B.不等价交换 C.国家宏观调控 D.统一的市场 【答案】A 价值规律的作用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商品与商品经济、货币及其职能、通货膨胀、价值规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试题举例】 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 )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分 C.有限股份公司中的公众股 D.合伙企业 【答案】A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试题举例】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答案】D 【解析】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不符合“私营企业”这一题意要求,故 A 不选;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 参与分配的方式是按管理要素分配,故 B 不符合题意;按劳动成果分配应对应个体劳动,故不选 C;而 D 项直接体现了题 意要求,故选 D。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试题举例】 今年头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 53%,增速超过去年 1 倍,仅钢铁工业投资增长就达到 72.6%。解决局部投资过 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 A.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 B.鼓励居民消费 C.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D.降低银行利率 【答案】C 【解析】必须认真审题,抓住题干导语。针对“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考查政府的措施。A 不是政府 的措施,B、D 是解决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均不能入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试题举例】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 和新知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而是直接听取各 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由党的十六届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并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 案》。 宪法修正案共 14 条,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 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回答下列问题: 宪法修改的相关内容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宪法修正案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③有利于建设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这是一道经济学题,从修改宪法内容、保护私有财产等为切入点答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 义,比较好答。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多种所有制经 济并存、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形式、共同富裕、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其手 段。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试题举例】 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 ) A.企业 B.居民 C.政府 D.非盈利性机构 【答案】A 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试题举例】 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 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A.股份合作制 B.租赁制 C.股份制 D.承包制 【答案】C 【解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本题带有时政性特点,也应作为基础知识识记并理解。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试题举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人们对企业性质、特点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它集中表现于( ) A.企业的徽标 B.产品的品牌 C.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D.广告宣传 【答案】C 【解析】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企业信誉和形象知识点的 把握,所给选项中的 A 和 B 具有干扰性,它们不能全面涵盖企业信誉和形象所包含的内容。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企业、公司与股份公司、股票、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国民经济、股份制、企业经济效益、 竞争与优胜劣汰、企业经营者、厂长(经理负责制)。06 考纲新增内容: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试题举例】 2002 年,我国罐头总产量约为 310 万吨,消耗农产品原料 800 万吨,罐头生产的龙头企业带领 1000 多万从事原料种植 养殖的农民闯市场,创造产值 150 亿元,加快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 上述材料中农民靠小罐头致富,得益于( )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B.国家对农业生产加大投入 C.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 D.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答案】D 【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我国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本试 题以我国农村罐头产业的发展为题干,考查考生从该材料中得出农民致富主要靠什么。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试题举例】 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上海市政府做了大量实事,今年又决定投资 1.6 亿元新建和改造 10 所专业博物 馆。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 ) A.属于发展第三产业 B.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C.是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 D.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ABD 【解析】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属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而与以德 治国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C。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试题举例】 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据此回答: 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的( ) A.权利 B.义务 C.权力 D.权利和义务 【答案】D 【解析】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既是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故选择 D。此题重在考查 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劳动合同制度 【试题举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 年 11 月 22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提出 3 年内基本 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12 月初,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要求限 期清偿拖欠工程款。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材料二 据调查测算,日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经商 3 个月以上的农民将近 1.4 亿,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不足 10%。没有劳动合同的保护,增加了农民工依法追讨欠薪和维权的难度。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 【答案】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有利于保障双方,特别是劳动者 的基本权利,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 及其作用、经济结构调整、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业问题、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和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试题举例】 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B.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 【答案】AB 【解析】C、D 两项错误,并不是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也不是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 围之内,如“见义勇为”基金就不需要交税,1600 元以内的工资也不需要交税等。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赤字、财政的作用、税收与税种、依 法纳税。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试题举例】 我国商业银行有三大基本业务。除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外,另一项基本业务是( ) A.制定货币政策 B.经理国库 C.经营国家外汇储备 D.办理结算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掌握情况。A、B、C 三个选项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故不能选。 此题考查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试题举例】 “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 20 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答案】B 【解析】旅游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而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故选 B。A、C、D 明显不符合 题意。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银行及其职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银行业务与作用、利率、储蓄与 经济发展的关系、债券及其种类、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 【试题举例】 随着手机“短信”的广泛使用,短信市场迅速发展。短信市场属于( ) A.消费品市场 B.生产资料市场 C.技术市场 D.服务市场 【答案】D 【解析】短信市场提供的是劳动服务,属于服务市场。买手机是在消费品市场,生产手机所需要的原料要到生产资料 市场购买,手机研制所需要的技术离不开技术市场,角度不同,应该仔细比较。 市场交易原则 【试题举例】 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移动电话进行欺诈,给消费者造成了财产损失,这明显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 ( ) A.效率原则 B.诚信原则 C.平等原则 D.自愿原则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市场交易四原则有清楚的理解。诚信原则要求不能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 售。题中“欺诈”一词凸显该行为违法了诚信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的内容 【试题举例】 从消费内容来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 ) A.物质生活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劳务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家庭消费分类的识记和理解。题支 D 享受资料消费是从消费目的来看的,不合题意,故舍去。 A、B、C 项都是从消费内容来看的部分。但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物质生活消费,故本题选 A 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试题举例】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 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 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阐明在国内文化消费中人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答案】①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摒弃低级趣味的低俗文化;②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要协 调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应逐渐增加文化消费支出;③文化消费应与收入水平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 度消费。 【解析】要求回答文化消费中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实际上即是教材中树立正确消费观在文化消费中的运用。做本题 的关键得分点在于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商品服务市场、市场交易原则、家庭消费及其构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需求不足与 提倡适度消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试题举例】 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 )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 B.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 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 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 【答案】A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试题举例】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 5 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 1 欧元=10 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 5%。此 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A.多支付人民不 0.5 元 B.少支付人民币 0.5 元 C.少支付人民币 2.5 元 D.多支付人民币 2.5 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汇率的计算。第一步,已知 1 欧元=10 元人民币,买 5 欧元的商品,则需支付 50 元人民币;第二 步,欧元升值了 5%,同样商品则需支付(50+50×5%)人民币元,即多支付 2.5 元人民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试题举例】 2003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 8512 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 4384 亿美元,进口总额为 4128 亿美元。这表明 我国 2003 年对外贸易( ) A.出现逆差 B.出现入超 C.结构得到优化 D.收支处于有利地位 【答案】D 【解析】题中数字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出超,故 A、B 排除,材料中并没有说明进出口结构,C 项与题意不符, 顺差显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国际收支顺差与 逆差、不等价交换、外汇与汇率、外汇储备、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式与原则。06 考纲新增内容:关税。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试题举例】 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 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 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郑板桥“眼中之竹”很直接反映竹的本来面目,但同时也是肤浅的;意识 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机械而是能动的反映。郑板桥根据“眼中之竹”反复构思,形成的“胸中之竹”是一种创造性的,同时 也是一种深刻的反映,故②④入选;不管是“眼中之竹”还是“胸中之竹”都是对竹这种现象的认识,都是感性的,故排 除①;由于条件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故排除③。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试题举例】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 267.4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 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简述土地退化及治理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答案】人类违背生态规律的不合理活动,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违背规律蛮干,会造成严重恶果。 治理土地退化问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认清生态要素之间的广泛联系,把握必然性,增强预见性。 通过治理实践,追求实效,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解析】以土地开发与保护为背景,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关系,注意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试题举例】 2002 年,我国罐头总产量约为 310 万吨,消耗农产品原料 800 万吨,罐头生产的龙头企业带领 1000 多万从事原料种植 养殖的农民闯市场,创造产值 150 亿元,加快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据此回答: 发挥本地优势,利用当地特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必须把握的前提是( ) A.大干快上,充分发挥能动性 B.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 C.认清主流,坚持矛盾分析法 D.依靠外援,外因起主要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大背景是关于农民增收的问题,具体地说农民增收不会有一个统一的办法,而是要鼓励各地根据自身 的地理和资源特点来发展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题干材料明确给定了“发挥本地优势,利用当地特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虽然这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 表现,但关键还是应落实到“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意识、客观、主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事求是。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试题举例】 材料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还指出:“由于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完备和执法不严,建筑市场 供求失衡,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以及部分地区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存在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材料,说明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 【答案】①任何结果都有其原因,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很多。②只有依据因果联系、了解产生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才 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③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因果关系原理,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试题举例】 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矛盾含义的理解。①中占有一定比例不属于矛盾分析法,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与坏 人利用与否不构成矛盾,故①③都不合题意。②④属于矛盾分析法,故选 D 项。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试题举例】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 由于(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和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事物矛盾特殊 性决定的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故选 D 项。另一方面,②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 A、B、C 项。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试题举例】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 5 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 766.4 亿元, 相当于 7 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 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 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 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大约有人口 3000 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 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0%以上。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 156 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 150 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 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四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 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 年辽宁、黑龙江 两省的人均 GDP 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 2002 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 9、第 18 位。 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 的哲学根据。 【答案】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③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源、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 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试题举例】 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答案】D 【解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的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道理。D 项说的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A 项包含的 是主要矛盾原理,B 项表明事物是变化的,C 项包含的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试题举例】 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枝病”。这说明( ) 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 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 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 【答案】B 【解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 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在对题干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注意该题的题眼在于“进食过多”,在一定的食用 量内,荔枝是营养丰富、清甜可口的,超出了一定限度和范围之外,就成了“荔枝病”。所以选项 B 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A 并不能从题干中推出,选项 C、D 都过分夸大了问题,本身在论述上就不正确。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联系和发展呢、运动和静止、规律、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因果关系、整体和局部、外因和内因、量变和质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试题举例】 辨析: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实践出真知。②仅仅从事实 践活动,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飞跃。③要实现这一飞跃,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 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此题第一要答出实践出真知这一点是正确的,并概 括出正确性的原因;第二要指出人们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出并不是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要从整体高度把握答题,对问题加以深化剖析,答出怎样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科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创造性思维。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试题举例】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 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据此回答: 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 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 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是由客观的社会存在所决定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③将社会意识的存 在看作是神的意志的产物,显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①有点令人迷惑,因为印章最初的确是作为帝王专用物品。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试题举例】 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 《荔枝情》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答案】A 【解析】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 不同,在阶级社会由于阶级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选项 B、C 都只是对价值判断的主观性的具 体描述,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选项 D 前半句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得出后半句的结论,因此,最符合题意的是选项 A。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试题举例】 2004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据此回答: 宪法的上述修正进一步体现的精神是( ) A.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B.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 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 【答案】B 【解析】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而 A 项偏重于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C、D 没有突出集体尊重维 护个人权利。故选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试题举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 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回答下题: 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及对社会的贡献。②④本身说法错误,故不选。①③是对人生价值观的正确理 解,且符合题意,故选 C 项。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试题举例】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 和新知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而是直接听取各 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由党的十六届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并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 案》。 宪法修正案共 14 条,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 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宪法修改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答案】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办事情要从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②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要求回答修改宪法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解题必须审清题干,从修宪的过程看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 的,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材料所给内容概括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 者,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试题举例】 “三农”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 我们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 A.分清主流和支流 B.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重视内因的作用 D.坚持适度的原则 【答案】B 【解析】“求真务实”的精神,直接体现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A、C、D 三项都不合乎题意。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集体主义、人的社会属性、人生价值、实践、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试题举例】 国家在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保护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国家的( ) A.统治属性 B.阶级属性 C.主权属性 D.社会属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知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还具有主权属性和社会属性。从题 干分析,国家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而行使这一职能,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属性。故选 D。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试题举例】 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国家是否实行“多数人的统治”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国家是否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国家性质要看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 级服务的政策,只能选 C。 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试题举例】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有一定外事权,但不能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主 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 (3)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依法治国 【试题举例】 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对公民的 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有利于( )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公民权利的界定和保障 ④依法治国原则的贯彻落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修宪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 2004 年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本题考查的就是依法治国这一国家的基本 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尽管在 2004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 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之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一定的规定,但规定得不够明确和不够完善。随 着改革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间在经济和财产方面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地有所增加。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经济权益,协调个人与公共社会的关系,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既有利于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使公民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了界定和保护,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原则的贯彻和落实。所以,正确答案 是 D。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只是一个干扰项。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本题题干的信 息与这一原则无关。 (4)我国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试题举例】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去年共拨付 100 多亿元资金防治“非典”,并决定四年内投入 17.5 亿元 防治艾滋病。这种做法表明国家( ) A.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C.保护公民的求偿权 D.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案】D 【解析】题干未涉及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的求偿权,也不能说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故只能选 D。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家、国体、政体、民主与专政、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及 职权、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衣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权利 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 政党的特征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试题举例】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赋予各民主党派以参政权 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答案】AB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内容、本质的理解,重在考查考生 的再认再现能力。A、B、D 观点正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C 错,应排除。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试题举例】 中共中央建议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内容 写入宪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标 ②经济立法的职能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党建议修宪,体现了党对国家的领导,坚持了与时俱进,体现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国家职能,② 不能入选,①③④都符合题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试题举例】 某市委在农村实施“双强”工程,即按照民主程序把本人致富能力强和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推选为党支部 书记。在他们的示范和带领下,群众致富门路拓宽了,党群关系融洽了。“双强”工程反映( ) A.党的制度建设 B.党的思想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理解。题干中“双强”工程主要是推选党支部书记的问题,这属于组 织建设,故选 C。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 导方式、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政党制度的类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人民政协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 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题举例】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正确表述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B.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 C.民族区域自治权只有少数民族才能享有 D.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自由权 【答案】B 【解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所以自治权只能由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来行 使。 (2)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试题举例】 据报道,当前在一些农村,“算命先生”生意兴隆,“巫婆神汉”收入丰厚,封建迷信有卷土重来之势。据中国科协在 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有 20%的人的行为倾向受算命结果支配。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还认为,“算命先生” “巫婆神汉”的活动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应当保护其自由。 针对这一错误观点,请你简述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答案】①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 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②封建迷信活动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使用占星、卜筮、相术、风水、算 命等手段,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对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 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骗钱害人者,必须依法惩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常识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考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回答二者区别可从定义、社会作用、目 的、组织机构、有无专职的神职人员、国家对两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条例清楚,析题透彻。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 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试题举例】 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 ) A.区域型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专业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专业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答案】B 【解析】本题的核心问题是考查奥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超国家组织在国际舞台上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体育组织和体育比赛历来以超越意识形态为特点而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也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围绕奥委会和奥运会来设计考题,综合体现了上述几个方面的意义。 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2)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试题举例】 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 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 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 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答案】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航天事业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 强民族凝聚力,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关键是理解我国的做法是国际竞争的结果,然后回归课本,运用知识分析即可。 (3)我国的对外政策 【试题举例】 胡锦涛主席在 2005 年 4 月 24 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 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 座重要里程碑,是国家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请回答: 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 则是一致的? 【答案】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国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②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 神。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试题举例】 我国拥有 300 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 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不同领土要求,中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 的前提下,从尊重现实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2003 年 11 月 11 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 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合作意向,这被看作是实施上述原则的良好开端。 “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答案】①“主权归我”表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②“搁置争议”体现我国实 行和平外交,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③“共同开发”体现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提示】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国际法、联合国与国际组织、和平与发 展、国际竞争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点。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5 年 4 月至 2006 年 3 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Ⅲ.命题指导思想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IV.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 分。 3.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题型。 4.内容比例 三科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6.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 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