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0 KB
  • 2021-05-13 发布

新高考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卷 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年级历史 综合测评卷 2‎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 ‎1.《诗•商颂•殷武》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说明商朝( )‎ A.实行分封制维护社会秩序 B.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统治 C.以武力、德政维护民族关系 D.稳定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盟关系 ‎2.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其中“最有生气的成分”是指:(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军功爵制度 ‎3.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来源:]‎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4.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5.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6.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8.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9.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 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10.《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1.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12.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 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 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有所为有所不为 ‎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13.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鸣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文学革命 B.提倡自由平等 C.弘扬传统文化 D.否定西方文化 ‎14.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15.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16.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17.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材料反映了(  )‎ A.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 B.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 C.清政府对地方失去控制 D.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 ‎18.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 B.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 C.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 D.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 ‎19.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 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 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 ‎20.据统计,从1904—1908年,每年根据《公司律》正式登记注册的企业公司数量都在50到60家,到1912年,运作的本国企业已有20 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这表明(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民族企业发展有较大局限性 C.清政府严格限制企业的规模 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21.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该表表明(  )‎ ‎1890—1894年 ‎1895—1899年 ‎1910—1914年 出口 ‎100‎ ‎142‎ ‎315‎ 进口 ‎100‎ ‎153‎ ‎417‎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2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23.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箴,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24.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修身教科书》,初小共10册,每册20课,200课中没有涉及一个“君”字,300个故事没有涉及一个“忠”字,大体提倡宽容、公平、进取、 尚武等。这说明当时(  )‎ A.中小学教科书已经摆脱朝廷的干预 B.修身课程兼顾儒学传统和社会需求 C.中小学教育已走出臣民教育的桎梏 D.教科书改革成为废除科举制的前奏 ‎25.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8.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29.20世纪50 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30.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但缺乏制度创新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31.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保障民众自由 B.限制公权滥用 C.主张法律至上 D.追求司法公正 ‎32.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 B.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是私欲膨胀的产物 ‎33.斯大林在1929年宣称:“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这里实现“粮食产量最高”的途径是指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扩大农场的自主权 ‎34.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先行工业国家的增长模式由单纯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个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35.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36.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 A.超越无严阶级革命范畴 B.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 C.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 D.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 ‎37.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 “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为是独一无二的;杂事则反 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它侵入社会的每个层次,在世代相传 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刻下印记……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 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在材料中,布罗代尔强调 A.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 B.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考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可站在欧洲史学家的立场从总体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 ‎38.1835年,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旧时代的地方贵族,都在法律上或自己认为在习俗上,对自己的下属负有救济和减轻他们困苦的义务。但是,现代的实业贵族,把他们所使用的人变穷和变蠢以后,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便把他们推出工厂的大门,让社会去救济他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作者 A.认为北美的制度适合于法国 B.主张社会各阶级财产上平等 C.支持工业资产阶级夺权斗争 D.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39.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德 英 法 美 ‎1901~1920年 ‎ ‎61‎ ‎19‎ ‎8‎ ‎10‎ ‎2‎ ‎1921~1940年 ‎70‎ ‎17‎ ‎15‎ ‎5‎ ‎11‎ ‎1941~1960年 ‎88‎ ‎6‎ ‎15‎ ‎0‎ ‎42‎ ‎1961~1980年 ‎125‎ ‎8‎ ‎21‎ ‎6‎ ‎65‎ ‎1981~2019年 ‎127‎ ‎14‎ ‎7‎ ‎4‎ ‎72‎ A.现代西方物理学有显著进步 B.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的发展 C.20世纪世界科学发展不平衡 D.全球化的受益国是发达国家 ‎40.1973年10月,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包用苏联支持的埃及军队,苏军在附近集中了空降师、96艘军视及两栖作战部队,美国先后开来三支航母编队与苏军对峙,几天之后,以军和美军首先撤离。此事件 A.体现了当时美苏冷战的战略态势 B.说明美国军事包围社会主义国家 C.反映美苏对峙重心转移到亚洲 D.其背景是单极世界遭到有力挑战 二、材料解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纱。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 一一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出现的(欧洲)营建殖民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因为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19世纪后期的扩张和占代罗马帝国的扩张完全不同。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益增多的制成品市场;从攫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工业革命还产生了剩佘资本,剩余资本又致使各强国去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场所。新帝国主义的起源并不完全是经济性的:一个因素是,希望得到像在马耳他和新加坡那样的海军战略基地以加强国家安全,另一因素是,需要获得另外的人力来源,就如法国人在北非所做的那样。再一个因素是传教士的影响,他们在19世纪中特别活跃。这些传教士一直试图使土著皈依,他们有时受到土著的虐待,甚至被杀。虽然传教士本身为了自己的事业起见,也许乐于容忍这样的危险。最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学说的流行,自然会导致种族优势的观念和白人有“责 任”统治世界上诸“ 劣等的”有色民族的观念。 一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及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元相比,欧洲拓展海洋事业的特点,并说明两者在目的上的本质区别。(1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中国 世界 ‎19世纪60~70年代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马关条约》签订;维新变法;《辛丑条约》签订;义和团运动 欧洲列强基本上瓜分了非洲殖民地,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 ‎1910~1920年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互相联系,史论结合。)‎ 高三年级历史 综合测评卷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1—5:DCCCB 6—10:BABBA 11—15:CDCDB ‎ ‎16—20:BBBCB 21—25:DCDBA 26—30:ACCCB ‎ ‎31—35:ADCDC 36—40:CDDCA 二、材料解析题(2题,共40分)‎ ‎41.( 25分)‎ ‎(1)原因:政治统一局面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或: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外迁;环中国海诸国对中国商品和华商的依赖;政府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或:政府允许官民共同经营海洋)。(7分)‎ 影响:给宋元王朝带来丰厚的外贸收入;推动中国与沿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华人群体共同信仰的形成(或:海外华人认同感、凝聚力加强)。(4分)‎ ‎(2)特点:以全世界作为活动舞台;对外输出工业制成品和资本;通过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来加强国家安全;对外扩张伴随着宗教传播;对殖民地劳动力进行掠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扩张依据;深刻改变了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或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近代化进程);引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0分)‎ 区别:中国通过和平交往扩大海外影响;欧洲通过暴力等手段建立和拓展世界市场。(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42.示例 论题:近代东西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分)‎ 阐述: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之后,洋务运动开始白强求富的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开始出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增强,发动了甲午战争,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为争夺海外殖民地,欧美日等列强既互相斗争又相互勾结,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西方的侵略。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仍没有实现民族真正的独立与富强,于是,中国人民试图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革新,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转向学习借鉴社会主义思想。(9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