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必修3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全国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说明 ‎1.本分类汇编是将2015年全国各地13套高考试题,按照人教版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编排的(附2014年分类汇编)。‎ ‎2.高考试题综合性较强,一道题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因此在编排中是按照该题的主要考点范围及教材内容进行的,所以有些题可能在不同的章节重复出现。‎ ‎3.分类和解析部分为个人观点,不一定准确。‎ ‎4.选修部分,不同省份考查的内容不一样,请酌情选择使用。‎ ‎5.2015年高考试题来自常正良老师<蒸水滔滔逐字校对版>,分类由佘春春、温远志、袁庆军老师完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汇编人信息及出处。‎ ‎ ‎ ‎2015-6-25‎ 目录 说明 1‎ 必修1《分子与细胞》 5‎ 第1章 走近细胞 5‎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5‎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5‎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5‎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5‎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7‎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7‎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8‎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9‎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10‎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0‎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1‎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3‎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4‎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4‎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7‎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8‎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20‎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0‎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23‎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4‎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26‎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38‎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38‎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41‎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44‎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45‎ 必修2《遗传与进化》 46‎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46‎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46‎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48‎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57‎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57‎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62‎ 第3节 伴性遗传 6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69‎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69‎ 第3节 DNA的复制 71‎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72‎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73‎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73‎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75‎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76‎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76‎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76‎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77‎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78‎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81‎ 第1节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81‎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83‎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87‎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87‎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87‎ 必修3《稳态与环境》 90‎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90‎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90‎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91‎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2‎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2‎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98‎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00‎ 第4节 免疫调节 106‎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12‎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12‎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14‎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115‎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18‎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18‎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119‎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20‎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21‎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21‎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1‎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25‎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28‎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29‎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9‎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32‎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2‎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32‎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32‎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32‎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33‎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133‎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35‎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35‎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37‎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40‎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141‎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141‎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144‎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144‎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44‎ 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44‎ 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45‎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145‎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45‎ 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断 14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45‎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45‎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46‎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146‎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148‎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48‎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48‎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49‎ 2.2 动物细胞工程 152‎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153‎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53‎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153‎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说明 1‎ 必修1《分子与细胞》 5‎ 第1章 走近细胞 5‎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5‎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5‎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5‎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5‎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7‎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7‎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8‎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9‎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10‎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0‎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1‎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3‎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4‎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4‎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7‎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8‎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20‎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0‎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23‎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4‎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26‎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38‎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38‎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41‎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44‎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45‎ 必修2《遗传与进化》 46‎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46‎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46‎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48‎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57‎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57‎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62‎ 第3节 伴性遗传 6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69‎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69‎ 第3节 DNA的复制 71‎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72‎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73‎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73‎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75‎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76‎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76‎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76‎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77‎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78‎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81‎ 第1节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81‎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83‎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87‎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87‎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87‎ 必修3《稳态与环境》 90‎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90‎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90‎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91‎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2‎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2‎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98‎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00‎ 第4节 免疫调节 106‎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12‎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12‎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14‎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115‎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18‎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18‎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119‎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20‎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21‎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21‎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1‎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25‎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28‎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29‎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9‎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32‎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2‎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32‎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32‎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32‎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33‎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133‎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35‎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35‎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37‎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40‎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141‎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141‎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144‎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144‎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44‎ 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44‎ 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45‎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145‎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45‎ 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断 14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45‎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45‎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46‎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146‎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148‎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48‎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48‎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49‎ 2.2 动物细胞工程 152‎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153‎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53‎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153‎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015年江苏卷.5.)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答案】B ‎(2015年新课标Ⅰ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2015海南卷. 单科. 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C ‎(2015年浙江卷.4.)血液中 K+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 ‎【答案】C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15上海卷,23,2分)有关“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去掉脑,将观察不到搔扒反射 B.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 C.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让搔扒反射现象更加明显 D.由于蛙腹部和脚趾尖都有感受器,刺激两处都会出现搔扒反射 ‎【答案】B ‎【解析】不去掉脑,刺激后仍然可以观察到搔扒反射,因为搔扒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不在脑部,A错误;去掉脑所进行的脊髓反射,说明脊髓可以不依赖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B正确;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目的是破坏感受器,目的是看感受器在反射中的作用,C错误;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搔扒反射,刺激脚趾尖发生的是屈膝反射,D错误。‎ ‎(2015山东卷.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答案】D ‎(2015年江苏卷.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答案】D ‎(2015年北京卷.29.)(17分)‎ 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   ,传至末梢,释放   作用于突触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       ,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   (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试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 (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答案】‎ ‎(1)神经冲动/兴奋 神经递质 后膜 ‎ ‎(2)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 ‎(3)溶剂M a、c、f 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 ‎(2015年福建卷.27.)(14分)‎ 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 ‎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答案】‎ ‎(1)缺氧时间 ‎ ‎(2)外 降低 ‎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015广东卷.6.)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答案】A ‎(2015海南卷. 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答案】A ‎(2015海南卷. 单科.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 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答案】D ‎(2015海南卷. 单科.17.)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 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 ‎【答案】B ‎(2015新课标II卷.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 ‎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 ‎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 【答案】B ‎(2015四川卷.3.)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 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B ‎(2015新课标II卷.30.)(9分)‎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______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每空1分,共2分)‎ ‎(2)细胞代谢   发育和功能(每空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1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3)高效(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015重庆卷.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答案】C ‎(2015年安徽卷.30.)(12分)‎ 右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1)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________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b的分泌。‎ ‎(2)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在这个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 ‎(3)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________分化。‎ ‎【答案】‎ ‎(1)拮抗 促进 ‎(2)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 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 ‎(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4)T细胞 ‎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015海南卷. 1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答案】B ‎(2015海南卷. 1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答案】A ‎(2015年江苏卷.28.)(9分)‎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 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 ‎【答案】(9分)‎ ‎(1)甲状腺和肾上腺 ‎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2015年新课标Ⅰ卷.30.)(11分)‎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__,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乙酰胆碱属于__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答案】‎ ‎(1)靶器官(2分) 灭活(2分) 传递信息(1分)‎ ‎(2)神经(2分) 神经递质(1分) 受体(1分) ‎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015海南卷. 单科.27.)(8分)‎ 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 ‎(2)Na+可与_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 ‎【答案】‎ ‎(1)不会(1分) ‎ ‎(2)HCO3- HPO42- (每空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出给分) 7.35~7.4(2分)‎ ‎(3)内流(1分) 电位变化(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015四川卷.8.)(11分)‎ 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___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___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4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 + + + + + +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 + + + + + +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 +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_________。‎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_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答案】‎ ‎(1)非特异性(1分); 专一(1分)‎ ‎(2)①体液(1分); 反馈调节(1分) ‎ ‎ ②神经递质(1分)‎ ‎(3)①神经(1分)  ‎ ‎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1分)‎ ‎③神经—体液(1分)‎ ‎④神经-体液调节(1分); 大于(1分)  ‎ ‎(2015上海卷,二(七),9分)(七)分析有关人体内环境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神经元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神经元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图25显示的是小鼠在不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的饮水(即舔水)行为。对照条件为无光刺激(“-光”),实验条件为有光刺激(“+光”),两种条件下各尝试了6次,阴影部分表示光刺激时间。图中每一个小竖线代表小鼠的一次舔水动作。‎ ‎59.根据已有知识,X神经元应位于______。‎ ‎60.结合图25,光刺激10秒后,将导致小鼠的血浆渗透压______,引起脑内_______分泌量减少,从而调节水平衡,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61.图26显示了接受不同处理的三组小鼠15分钟内的饮水量。据此结果,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 ‎62.光刺激15分钟导致肾脏功能障碍的小鼠体内水分向细胞内液转移,引起细胞水肿。这种情况发生在神经细胞时,将会引起嗜睡、烦躁、昏迷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A.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合成减少 B.神经细胞内电解质浓度降低 C.神经细胞质膜上递质受体减少 D.神经细胞质膜上离子通道数量减少 ‎【答案】(9分)‎ ‎59.下丘脑 ‎60.降低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调节 ‎61.光刺激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过度饮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 ‎ ‎62.B 第4节 免疫调节 ‎(2015上海卷,29,2分)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细菌能借助限制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自身的基因组DNA却不受影响。巨噬细胞可吞入病原体,在溶酶体中利用多种水解酶将病原体杀死和降解,由于膜的包裹和保护,水解酶不能与自身蛋白接触,故不能降解自身。由此可见两者的防御机制具有相似性,A正确。‎ ‎(2015上海卷,17,2分)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B ‎【解析】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无吞噬行为,对其有吞噬行为的是吞噬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均具有特异性,原因在于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不同,即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后刺激B、 T淋巴细胞分化,B正确;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C错误;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但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分子发生结合,D错误。‎ ‎ (2015年北京卷.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D ‎(2015年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A ‎(2015年浙江卷.1.)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 C.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 ‎【答案】A ‎(2015广东卷.27.)(16分)‎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_______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图10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脊髓 神经冲动 突触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负反馈调节 ‎(3)浆细胞 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凋亡 ‎(2015新课标II卷.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D ‎(2015山东卷.25.)(11分)‎ 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下。‎ ‎(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 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 和突触后膜。‎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 ‎ 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 ,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 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 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答案】‎ ‎(1)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突触间隙 ‎(2)胰岛素 ‎(3)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 ‎(4)浆(或:效应B淋巴)‎ ‎(2015四川卷.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D ‎(2015四川卷.2.)鸡霍乱病原易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C ‎(2015上海卷,8,2分)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 B.HDV的感染会促进HBV的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HDV抗原不一定能测出HBV抗原 D.血清中检测出HBV抗原则一定能测出HDV抗原 ‎【答案】A ‎【解析】由“丁型肝炎病毒(HDV )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可知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 A正确;但依据题中信息,看不出来HDV的感染对HBV感染的影响,B错误;血清中能否检测出HBV、 HDV的抗原,看有没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且题干中的信息仅仅看到的是对复制的影响,C、D错误。‎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015上海卷,16,2分)植物顶芽分生组织特有的功能是 A.进行光合作用 B.向光弯曲生长 C.类似动物干细胞 D.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C ‎【解析】顶芽分生组织细胞色素含量少,进行光合作用不是其特有的功能;向光弯曲生长主要指茎;顶芽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分化能力,胚胎干细胞也有很强的分裂、分化能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依靠根。综上分析答案选C。‎ ‎(2015海南卷. 8.)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IAA ‎【答案】D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015上海卷,24,2分)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状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空气湿度完全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装置如图8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答案】B ‎【解析】由图示可知植物的茎向光,而根背光,由“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又由于根和茎均受重力影响,在重力刺激下茎背重力生长,根向重力生长。综合分析可知根斜向下生长,茎斜向上生长。答案选B。‎ ‎ (2015年安徽卷.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答案】A ‎(2015年新课标Ⅰ卷.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是的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2015上海卷,二(三),11分)(三)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11分)‎ ‎40.仅在茎的中部将维管束切断(如图18A),在不断绝正常生长素(IAA)来源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如图18B样的变化,该现象说明IAA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多选)。‎ A.促进细胞休眠 B.促进细胞分裂 ‎ C.促进细胞分化 D.促进细胞破裂 科学工作者用14C标记的IAA从完成了以下四组实验(图19)。‎ ‎41.据图19,IAA运输的规律可归纳为 。‎ 实验表明,IAA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 PIN蛋白相关。PIN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ARF)输出IAA,图20为部分作用机理。‎ ‎42.据图20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GNOM蛋白活性增强,抑制PIN蛋白胞吐 B.IAA、AUX/IAA与TIR 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 C.高浓度IAA促进AUX/IAA被分解为碎片 D.TPL与AUX/IAA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无助于IAA的输出 ‎43.若植物茎某处的IAA浓度恰好为最适生长浓度,假设顶芽细胞的PIN蛋白被持续抑制,则对茎该处的生长_______。‎ A.有利 B.不利 C.无影响 D.不确定 ‎44.结合PIN蛋白的功能,解释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优先生长”(不考虑侧芽)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11分)‎ ‎40.BC ‎41.从胚芽鞘尖端向植物体中部运输 ‎42.BCD ‎43.B ‎44.顶芽产生IAA,当细胞中IAA浓度高时,会由PIN蛋白通过胞吐输出IAA,从而将IAA浓度维持在适合顶芽生长的水平,使顶芽优先生长。‎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2015年江苏卷.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答案】D ‎(2015四川卷.10.)(12分)‎ 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 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____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______。‎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 (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些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____。‎ ‎【答案】‎ ‎(1)信息(1分); 主动运输(1分)‎ ‎(2)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2分)‎ ‎(3)三碳化合物(1分); [H]和ATP(2分); 增多(1分)‎ ‎(4)等于(2分); Ⅱ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生长(2分)‎ ‎(2015山东卷.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答案】C ‎(2015新课标II卷.29.)(12分)‎ 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组别 乙烯释放量(μL•kg-1•h-1)‎ ‎ 20d 35d 40d 45d ‎ A B ‎ C ‎ 0 27 17 15‎ ‎ 0 9 5 2‎ ‎ 0 0 0 0‎ ‎ ‎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_________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组。‎ ‎【答案】‎ ‎(1)X基因 和Y 基因(2分)  X基因 、Y 基因和反义X基因(3分)‎ ‎(2)A(2分) 乙烯具有促进了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B(2分)‎ ‎(2015重庆卷.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摘要》)‎ ‎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答案】B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015年新课标Ⅰ卷.31.)(10分)‎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3分) 1︰1︰1(2分) 保持稳定(2分)‎ ‎(2)活动能力(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5广东卷.4.)图1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答案】D ‎(2015年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答案】A ‎(2015重庆卷.9.)(10分)‎ 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根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 ‎(3)‎ 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原因是 。‎ ‎【答案】‎ ‎(1)24λa; 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015年浙江卷.31.)(12 分)‎ 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 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 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 ‎(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做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 请回答: ‎ ‎(1)实验思路: ‎ ‎① ‎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 ‎(3)测定总酶浓度时, 应对细胞做_________处理。 ‎ ‎【答案】(12分)‎ ‎(1)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 ‎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 ‎(3)破碎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2015年浙江卷.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 ‎【答案】B ‎(2015海南卷. 单科. 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答案】B ‎(2015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A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015年新课标Ⅰ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2015四川卷.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D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5海南卷. 单科. 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C ‎(2015四川卷.1.)右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答案】D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5海南卷. 单科. 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D ‎(2015年福建卷.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15年江苏卷.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答案】AC ‎(2015海南卷. 单科. 28.)(9分)‎ 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答案】‎ ‎(1)间接(1分) ‎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每空2分,共8分)‎ ‎(2015新课标II卷.31.)(8分)‎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时,某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1)2.2头/km2 2头/km2(每空2分,共4分)‎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3)大于(1分)‎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5年江苏卷.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答案】B ‎(2015广东卷.26.)(16分)‎ 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值 ‎5.8(对照)‎ ‎4.0‎ ‎3.0‎ ‎2.0‎ 桃树 ‎2.0(100)‎ ‎2.19(99.5)‎ ‎2.13(96.82)‎ ‎1.83(83.18)‎ 腊梅 ‎3.65(100)‎ ‎3.58(98.08)‎ ‎3.44(94.25)‎ ‎2.95(80.82)‎ 木樨 ‎10.7(100)‎ ‎1.0(100)‎ ‎1.05(98.13)‎ ‎0.96(89.72)‎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_色。酸雨中的SO42-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原因是 。‎ ‎【答案】‎ ‎(1)类囊体膜 黄绿 ATP、[H]、O2 C3的还原 ‎ ‎(2)①加大 ②叶绿素含量低(高)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大) ③腊梅(木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最小) ‎ ‎(3)抵抗力 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2015新课标II卷.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015年江苏卷.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答案】A ‎(2015山东卷.27.)(12分)‎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 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 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答案】‎ ‎(1)水平;样方 ‎(2)B;F;甲 ‎(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