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8.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图8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解析】从图中韩、赵、魏三国,可以看出是战国时期。①地处燕国;②山东地区,齐国;③关中,秦国;④湖北,楚国。
《春秋》孔子,春秋鲁国人,故错;《孟子》孟子,战国齐国人,对应为②;《荀子》 荀子,战国赵国人,图中没有;《离骚》屈原,战国楚国人,对应为④。
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牛顿(1643-1727)。
B.《九章算术》、罗马法
《九章算术》,东汉;罗马法,罗马帝国BC27年—395年),中国古代称“大秦”。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东汉;日心说,哥白尼(1473-1543),波兰。
D.《春秋繁露》、《理想国》
《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BC427-BC347)
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解析】A项为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C均为君主专制的措施,强化皇权。设三司使分宰相财权;设枢密院分兵权;王安石施行将兵法,并非宋初。
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
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以元代历法的《授时历》早于欧洲公历,无法说明中国古代其他行业或学科的总体科技水平同样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以“一部小说”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属于题干所说的错误。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唐代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其他来自非北方,能够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比比较大,并无法证明其他城市具有同样的现象。
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依据材料中的一些词汇内容,无法判定《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该书应为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涉及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属于西方政治体制。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所提词汇中未“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海国图志》为抵抗派服务,非维新变法;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海国图志》涉及了西方政治体制的内容。
图9
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墙上画作的风格和④饮食方式没有改变; ②人物的发型为短发,无发辫;③照明手段有点灯,故选B。
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中没有提及人民公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大组和合作社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有组和合作社,符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八大经济方针指“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中未涉及
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为1977年恢复高考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20C90s;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三个面向”教育方针在20C90s;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联邦制下,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②错误,故选D。
21.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图10
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解析】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因此三个等级共同制定了新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
第三等级是革命的主力,力主制定新宪法,反对君主专制,A错;
当时实现君主立宪制,没有废黜君主制,B错;
拿破仑帝国产生于1805年,《拿破仑宪法》不应在1789年,D错。
22.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 ②进行军事改革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实行教育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924年哈里发制度被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废除。改革主要涉及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社会风俗,没有军事改革;阿里改革未废除哈里发,涉及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经济改革在工业革命之后,两者都涉及建立近代工业,故C项正确。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的政治表现。
B.马歇尔计划
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对此,1949年苏联成立经互会。
C.北约组织
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是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对此,苏联于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针对西方的这一做法,同年,苏联在德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①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②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③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④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1.时空定位:
中国古代史的周朝和世界古代史的希腊和罗马古代史。
2.明确题干:
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1)答案出自材料。
(2)对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对世界的认知。
(3)三者的共同之处。
(4)共8分,应为4个得分要点。
3.材料解析
(1)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2)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3)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
,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4)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中的三个地区文明都涉及到“神灵”(中国天子)、世界中心和地域。
重复词:“世界中心”(或“中央之国”);主神(众神);“地理范围”;“文献”“明确记载”(准确记载,明确认识)
4.结合所学:
教材中没有相关的内容。
5.规范答案:
(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材料)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材料拓展延伸)。
答案全都出自材料及拓展延伸(隐性思维)
【解析】 材料中,“周王自称“天之子””;希腊“主神”; “众神”,说明三地都有神灵,且居于统治地位。说明“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
“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说明,“三地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中国周朝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帝国“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说明三地“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
“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说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试题答案,可以认为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类和概括,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答题时的具体用词不会很准确。
材料二
图16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 图17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图18 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 图19 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
路线和铁路示意图 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
(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时空定位:
时间:1400年前;1400-1800年;1900前后;2013年;
空间:世界范围(贸易路线;航海;铁路;电子商务)
2.明确题干:
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阅读图16至图19,不同时间中的世界贸易
(2)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
(3)结合教材内容
(4)对4幅世界贸易图中的内容,进行解读(解释、概括)
3.材料解析
图16,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是东方(中国)到西方(地中海),主要通过丝绸之路,陆上贸易交流。其他地区相互隔绝
图17,1400-1800年,尤其16C后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世界贸易包括各大洲之间的贸易,有陆路,也有海路。大西洋贸易频繁,东西方贸易繁荣。
图18,1900前后,各大洲之间的贸易繁荣,有陆路,也有海路;各大洲(欧亚美非)内部有铁路联系,促进贸易发展。
图19,2003年,欧洲(英国;德国)、亚洲(中国)、北美(美国)、南美(巴西)和澳洲(澳大利亚)等电子商务市场都对中国商品有很大需求。
4.结合所学:
图16,1400年前,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只有东方(中国)与欧洲相互联系,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丝绸之路(陆路和海上)。汉代以丝绸贸易为主;唐宋以瓷器为主。
图17,16C后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欧洲人通过掠夺、欺诈和直接贸易,从美洲和非洲获得大量黄金和白银。三角贸易也为欧洲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财富。
图18,1900前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火车和轮船等新交通工具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交通运输更加便利。到19C中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图19,2003年,微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网络购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5.规范答案:
(2)示例1: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教材)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丝绸和瓷器;教材);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推论;隐性知识)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换来大量白银、黄金,(教材)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推论;隐性知识)。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推论;隐性知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教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教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教材)。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推论;隐性知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教材)
示例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总结概括;隐性知识)。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教材)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推论;隐性知识),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教材)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推论;隐性知识)。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材)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1.时空定位:
时间:洋务运动(19C60-90s);辛亥革命(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空间:中国
2.明确题干:
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1)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中的具体史实,回答问题。
(2) 中国的有识之士指“洋务运动”中的地主阶级;“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的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
(3)用史实说明他们根据国情,学习外来文化。
(4) 用史实说明,在这三个历史事件中,他们在中国取得哪些有特色的成就。
(5)
注意区分学习外来文化,用于中国改造的史实和取得的成就之间的差异。
3.材料解析
洋务运动(19C60-90s);辛亥革命(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4.结合所学:
有关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内容太多了。略。
5.规范答案:
(3)根据国情,学习外来文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取得的成就: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制度道路。
答案全部源自教材。
存疑:“中体西用”、“资产阶级共和国”也可以是根据国情,学习外来文化;“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推翻了封建帝制”也可以是成就;
显然,两者界限不清,“学习外来文化”与“成就”的史实是可以共通的。
是为了给分方便?还是为了扣分方便?
40.(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不断变化。
①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②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③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④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⑤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⑥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8分)
1.时空定位:
时间:1932.1.28;1937年;1938年7月;20世纪30年代
空间:上海;南京;武汉;内地(中国);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
2.明确题干:
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解读题干:概括材料,并利用教材内容,陈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和过程。
3.材料解析
①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原因)
②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原因)
③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过程)
④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过程)
⑤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过程)
⑥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过程)
材料内容容易解读。发生在内迁前的史实就是原因;内迁过程中的史实就是过程。
从材料中可见,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日军侵略上海;中国内地没有工业基础,需要将上海的重要工厂内迁,属于原因。
过程: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将重要工厂迁到武汉,并迁出了上海的部分企业。1938年,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又从武汉将大量企业迁往湘、桂、黔、滇、陕、川等内地,。
4.结合所学:
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日军侵略上海;1938年,南京沦陷。
5.规范答案:
40.(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本题答案中实际上没有采用教材内容,全部出自材料。)
41.(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②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③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④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
1.时空定位:
二战期间(1942)及战后(1945、1948)的英国。
2.明确题干:(注意隐性的推论问题)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1)既要依据材料,还要结合教材内容。
(2)概括陈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和方式。
(3)回答背景和方式两部分内容。
(4)依据分数,答案共应为4个要点。
3.材料解析(注意显性的史实和隐性的推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背景)
(2)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背景)
(3)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背景)
(4)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内容)
重复词:人民(人人或民众);英国工党;保障法;社会福利(福利国家)。
4.结合所学: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其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到六七十年代到达高峰。
5.规范答案:(注意逻辑性)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材料)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材料);实行国家干预(教材)。
【解析】材料中的背景和社会保障的内容和方式比较清晰,容易总结出材料中的内容,但教材中“国家干预”不一定可以想到。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总评】第一个特点和规律是全球史观。第二个特点,图文转化。第三个特点,知识庞杂。
试题整体设计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查,强调古今中外多角度、多层次的融会贯通。这种综合立意背后的教育目标则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开放的世界视野与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学关注基础、重视传统、突出时序和历史地图等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D
B
A
C
B
B
C
A
D
C
C
B
37.(36分)
(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换来
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参考答案要点: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制度道路。
40.(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41.(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1.时空定位:2.明确题干:3.材料解析4.结合所学:5.规范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