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6.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阶段质量检测
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答案:D
2.下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解析:根据图中几种体液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C
3.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解析: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答案:A
4.(2013·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解析: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需在细胞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A项错误;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并非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而是作用于体液中的抗原,B项错误;未接受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也没有参与免疫反应,C项错误;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项正确。
答案:D
5.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神经元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a可以表示正常电位变化;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是相同的,均为“外正内负”。
答案:C
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若c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D.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可能偏转两次
解析:在左侧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点给予一个刺激,兴奋将从a点传到b点,再传到d点,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兴奋由c传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由于a点位于电流表①两极的中央,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②
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
答案:A
7.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Ⅱ位于传出神经上,a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上,所以刺激Ⅱ处,a处检测不到电信号,故A错误;图中b处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故C正确;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故D正确。
答案:A
8.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解析:有糖蛋白的一侧为膜外侧,则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故A错误。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B(磷脂双分子层)密切相关,故B错误。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被释放依靠胞吐作用,故C错误。
答案:D
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 ⑤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解析:由题图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d为肾上腺素,e为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水盐调节中,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且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答案:D
10.(经典高考题)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多,排出大量尿液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 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重叠。
答案:D
11.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解析:酶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A项错误。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并非都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故B项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酶与相应的底物结合后起作用,C项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D项错误。
答案:C
12.下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除Y,则Z的重量不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解析:题图表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腺体X可以为下丘脑,Y可以为垂体,Z可以为甲状腺等腺体。若切除Y,则促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Z发育,会使其重量改变,故A错误;X和Y之间不仅可以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相联系,故B错误;甲对Y、乙对Z起促进作用,丙分泌过多时对X和Y起抑制作用,故C错误;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促甲状腺激素)和丙(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因为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Z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故D正确。
答案:D
1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解析: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由于抗原具有特异性,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形成的浆细胞会产生一种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的种类由刺激的抗原决定。
答案:B
14.机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抗体结合,也可以被T细胞识别
B.抗原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抗体就会与相应的组织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消化抗原
C.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广泛分布于内环境中
D.记忆细胞可以接受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增殖、分化
解析: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后,首先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由抗体与之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B
15.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解析:只有接种疫苗甲,才能使抗体甲的产量增加,A错误;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生,D错误。
答案:B
16.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艾滋病病人的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该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解析:解题时,要看清图示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然后再联系HIV和T细胞的关系、细胞免疫过程进行解答。图中表示HIV与T细胞之间的消长关系,初期HIV攻击免疫系统时,T细胞受到刺激增殖,T细胞增多。HIV浓度降低;HIV攻击T细胞后,T细胞大量死亡,HIV浓度随之增长。由此可看出,HIV刚侵入人体时,机体仍有细胞免疫功能。由图可知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并不成正比。当T细胞因被HIV攻击大量减少时,免疫功能被破坏,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答案:D
17.(2013·全国大纲卷)(11分)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X有降血糖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解析:
(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本题中实验鼠是否注射X溶液为自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本实验中血糖浓度的变化是因变量。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本实验过程中设置了对照实验,即注射X溶液与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并且在实验前后均要测定小鼠的血糖浓度。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故预测实验结果是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2)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除需要用患糖尿病小鼠作空白对照外,还需要增设正常鼠作恢复到正常范围的对照,预测结果是实验组和增设的正常鼠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1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
答案:(1)血糖浓度 X溶液 生理盐水 血糖浓度 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 (2)患糖尿病 正常 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2 1
18.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做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解析:(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出神经的轴突传到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肌膜形成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患者将自身的受体当作抗原,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阻碍了正常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3)采用摘除患者胸腺的手段治疗重症肌无力,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形成T细胞,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答案:(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 (2)B细胞 化学信号向电 (3)造血干细胞 体液
19.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a、b、c、d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1)体液 B细胞或记忆 (2)a、c、d (3)数量多、速度快 (4)自身免疫
20.(2013·江苏高考)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____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_______。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