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调研 11页

  • 132.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专题调研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016年高考历史专题调研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真题回放】‎ ‎1.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2.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3.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4.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5.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6.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8.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9.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1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11.(2013年大纲全国卷)(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2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12分)‎ ‎12.(2013年山东卷)(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 ‎13.(2013年广东卷)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1.(2011年北京卷)“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此著作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这与《海国图志》的特点一致,因此选A项。‎ ‎【答案】A ‎2.(2011年天津卷)下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解析】解题时注意时间信息“1878年”‎ ‎,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答案】D ‎3.(2011年全国大纲卷)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徐继畲属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故A、C、D排除。徐继畲盛赞西方民主制度说明他对中国的君主制有一定的反思。故选B项。‎ ‎【答案】B ‎4.(2011年浙江卷)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此时文学革命已经形成高潮,由此判断A项错误;徐志摩对“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感兴趣说明他受到“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的影响。‎ ‎【答案】B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重难突破】‎ 一、全面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1)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对于怎样去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和西方的接触中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实质: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3.实践:19世纪60~90年代开展洋务运动,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而宣告彻底破产。‎ ‎ 4.历史作用: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 5.评价 ‎(1)积极方面: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开启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 ‎(2)局限性: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无法弥合中、西学之间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欲强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识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 ‎【例题】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 ‎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侵略 ‎ 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 ‎ D.西方列强的破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本质的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本质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不从根本上触及中国的封建制度。答案为C。‎ 二、认识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 ‎1.维新思想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产生的早期维新思想与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康梁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但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推动了早期维新派的反思。一部分人开始从洋务运动中分离出来,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早期维新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但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能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康梁等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践。康梁创办学堂、报纸,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领导“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上书光绪帝,与顽固派展开论战等,使维新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2.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这些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其区别主要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例题】康有为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了古代儒家所宣传的“三世说”,用儒学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进化论的依据。根据康有为“三世说”的观点,他认为当时中国最适合实行的是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专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康有为认为,《春秋》始于据乱,故君立;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故康有为主张在当时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为A。‎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重难突破】‎ 一、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以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为理论指导,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为新思潮的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使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有了明确的思想旗帜,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为中国革命新曙光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也促进了中国的新闻事业、教育事业、出版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例题】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主要表现在 ‎ ‎ ①猛烈冲击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④直接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正是新文化运动的缺陷,不能体现思想解放的作用;直接推动五四运动发生的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答案为C。‎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1.共同点 ‎(1)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2)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 ‎(3)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4)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 ‎(1)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2)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3)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4)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5)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例题】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文化运动,因此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答案为B。‎ 三、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 ‎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1)主要内容: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即“器物”观。‎ ‎(2)代表: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以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海军的实践。‎ ‎(3)特点: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但由于阶级局限性,这种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并未触动封建旧文化的根基。‎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代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的民主共和方案。‎ ‎ (3)特点: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已经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思想,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经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但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总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随着对西方认识的不断加深,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层次,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例题】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日益激化 B.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产阶级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因此,他们开始转向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来挽救民族危机。答案为A。‎ ‎【课时精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2.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3.《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描述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4.右图是一枚珍贵的清末民初火花,图中四个人物手 捧图书,衣服上从右至左分别画着梅、兰、菊、竹。‎ 这枚火花反映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 B.维新变法的思潮 C.民主与科学思潮 D.民主共和思潮 ‎5.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  )‎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看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6.从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一阶段是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不包括 ‎ A.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C.辛亥革命中,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7.袁伟时教授指出:“在西方,是它的文化传统、社会条件结合,促成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现代社会制度的建立。中国新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逐步形成的世界现代文化的延伸,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先导。”由此可以看到,在西方,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在中国却相反,所以有人称新文化运动给辛亥革命补上了一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共和 B.新文化运动继续倡导学习西方 C.新文化运动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坚持反封建的任务,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8.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其中“两位先生”是指 (  )‎ A.达尔文 赫胥黎 B.鲁迅 胡适 C.马克思 恩格斯 D.民主 科学 ‎10.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不管一些人的意见是对还是不对,它是多元的,进行的方式是自由讨论,没有政府权力或社会暴力夹杂在里面。它的主张对还是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开拓了学术文化和言论自由的制度环境,拓展了自由空间。”下列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思想倾向 B.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C.文学革命中提倡使用白话文 D.对儒家传统道德的彻底批判 ‎1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 C.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2.《新青年》发文指出:“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这几条罪案。”这表明 ‎ A.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B.新文化运动完全破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C.新文化运动遭到了守旧人士的敌视 D.新文化运动未能冲决传统思想的樊篱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曾国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4分)‎ ‎ (2)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6分)‎ ‎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6分)‎ ‎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5分)‎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5分)‎ ‎ (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4分)‎ ‎(4)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6分)‎ [框架建构]‎ ‎[横向链接]‎ 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不 同 点 所处时代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 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时 主要任务 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 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理论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只是借西方之矛攻中国之盾,未来得及消化 具体影响 召唤了法国大革命 召唤了五四运动 深远影响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局限方面 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的唯心成分 前期没有对工农群众的痛苦表示真切的同情,没有同劳动人民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相 同 点 背景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内容 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 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之无愧地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