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一、 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兰花、牡丹、桃花、扬花。
1、 芳草:
(1)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 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 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6、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
7、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兰有高洁之品。
8、 杨花象征 飘零、离散。
9、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10、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1、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2、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13、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红豆即相思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男女爱情相思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14、 连理枝、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5、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6、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 、 猿猴、燕、鱼
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 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古诗十九首:明月 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3、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取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前后强烈的对比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4、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5、鸿:理想、追求。6、鱼:自由、惬意。
7、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8、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9、(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10、沙鸥:飘零、伤感。11、鸟:象征自由。
12、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13、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14、雁的意象: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1、 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 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1)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表思念。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自然类:白云、明月、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1)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对月思人,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3)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场所类:南浦、灞陵
1、南浦——水边送别之地
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的一个专名了。
南朝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1、 灞陵-- 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六、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八、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悲凉
4、蝉 ——品行高洁、
(1)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2)寒蝉——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集锦
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 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 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1、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2、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坚贞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0、柳—— (1)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2、 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 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 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4、 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5、 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 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
16、 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 故人》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 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 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12、 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型的例子。
13、 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
例如,欧阳修 《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
《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4、 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
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又如,秦观《鹧鸪天》:“一春鱼 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当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例如,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15、 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
例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在唐宋的诗词中, “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
24、阑干——有三个意思。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 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第二,横斜的 样子。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第三,形容泪 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
2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后代诗文中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
26、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在诗词中用“蓬莱”,多比喻皇家宫殿,或比喻歌舞楼榭,有时也指 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也作“蓬壶”“蓬岛”。例如, 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7、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 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诗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如辛弃疾《摸鱼儿》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就是很好的例子。
28、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2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李贺《南 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3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李白《相逢行》“愿因 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表示这个意思。
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也常作青山的代称。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另,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 色的青绿缥缈,也叫做翠微,如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
32、迟日——在《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所以后人就用“迟日”表示“融 和的阳光”。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再如,宋之问《春日陪宴诗》:“彩 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以上意象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
33、 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 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 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伤怀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34、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 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掉 队的孤雁,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 南朝乐府 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35、燕子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3)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如(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宴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乔吉《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之慨叹,乔吉有(《水仙子》)“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啼煞饥鸦。”之凄惶。
(4)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5)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6)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36.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37、船——漂泊、自由
(1)浮萍、飞蓬、孤雁等用以表现漂泊之感,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2) “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3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39、 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