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3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河流水
★ 要言不繁
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水对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其他圈层有着深刻的影响。
人类很早就沿河聚居,生产和生活用水百分之80来自河流水和湖泊水。
河流是气候的产物,河流的许多特征与气候密切相关。
一、中国、世界的河流名称、分布
查阅中国水系图,熟悉一些著名河流的名称、源流概况。
回顾世界地理中学过的河流,可以按从亚洲、到非洲、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顺序进行。
二、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河道的特征。表述角度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是否地上河、是峡谷还是宽谷、弯曲还是平直、河流的深度、支流的多少、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最为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人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主要有扇形状、树枝状、向心状、梳状和羽状。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梳状(淮河);扇形状(海河);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
例如长江的水系特征可以分段描叙:上游多峡谷、多支流、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河道弯曲、部分河段为地上河、多支流。下游江面开阔、水深、多沙洲。
三、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是指河流中水的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水温、流速等方面的情况。
(1)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2)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注意:墨累一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雨影区)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气候——冬汛。
(3)结冰期主要从纬度位置分析、从气候分析
例: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结冰期长;
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结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O℃以上,无结冰期(全年通航)。
(4)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秋末+初春),纬度高,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5)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利——带来肥沃的土壤,人海口营养盐类丰富,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弊——影响水质,淤塞河道、抬高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不利于航运。(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库区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
例:试比较黄河与珠江的水文特征。
四、内流河特征
流量不大、流程不长;多为季节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五、凌汛、春汛等(注意某些地中海气候下的夏汛和冬汛)
凌汛发生的条件;春汛的补给水源;有些地中海气候区域附近有高山,夏季冰雪消融,会造成夏汛。
六、河水的补给
掌握五种补给形式的特点。
七、流域开发(水利)
航运、发电、灌溉或提供生产生活水源、养殖、旅游、形成冲积平原等都是河流水利。流域开发就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水利,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害
学会分析某条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或者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
学会分析某条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影响水电站建设的区位因素、学会评价水电站建设后对上游、下游的环境影响。
八、洪涝灾害成因(水害)与防灾措施:
河流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天”、“地”、“人”、“河”4个方面:天气和气候方面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地形方面,山区坡度大来水急,易发山洪,平原地区排水不畅易发洪涝;人类活动引发水土流失造成河床淤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节能力下降;河流水系特征影响也很大:扇形水系、梳状水系、地上河、河道弯曲都易发洪涝。
防灾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和梯田、加固堤防、裁弯取直、开挖入海新河、退田还湖、疏浚河道等
九、流水地貌(含水土流失、泥石流等)
流水地貌包括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如各种沟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砂岩峰林地貌等。流水沉积地貌如三角洲、冲积平原、江心洲、冲积扇。
水土流失也是流水侵蚀的表现。流失区和沉积区的危害各不相同。有人说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比黄土高原更为严重,试分析原因何在?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成因与水土流失成因大同小异。与气象、地质、地貌、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 举一反三
例1: (2009年高考海南卷)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1,完成12-14题。
12.图中信息表明 ( )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1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14.该水库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例2: (2009年高考重庆卷)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
A.① B.② C.③ D. ④
18.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例3: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也叫东非大地堑。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断层陷落带,包括一系列由块状断裂所形成的南北向裂谷和湖盆。北起死海、红海,东非高原,东支延伸到马拉维湖到赞比西河河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jpg (56.81 KB)
2010-5-26 18:48
(1)据图中信息,判断可能的月份及理由。
(2)说明M可能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说明赞比亚河的水运价值高低及原因。
(4)分析图中缺乏优良港口的可能原因。
解析:从温度数值判断为南半球夏季;m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侧;航运价值高低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1月份;20º纬度温度值为28℃,同纬度非洲陆地等温线大体向南弯曲。
(2)M东侧等温线向北弯曲,为低温处应为南北走向山脉,故M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水运价值低;上游多瀑布,多峡谷,下游地处东非大裂谷,不利航运。
(4)海岸线平直,不利于背风避浪;经济欠发达,贸易量小;位于中转港口和贸易港航道中间位置,未能承担中转任务。
★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
图4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左图中,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A.① B.② ③ D.④
2.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解析:1.B,根据图中4个地方的等高线稀疏和稠密的状况判断。
2.A,由于溯源侵蚀,产生了河流袭夺。
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4.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解析:3.C,径流量变化不大,但输沙量减少较快。
4.B, 输沙量减少较快与流域水土流失减弱有关。
(
201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右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风蚀谷
B.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
6.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以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此地为台湾省,图示范围内是著名的花(莲)(台)东纵谷
【答案】5.D 6.A 7.B
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尘暴
9.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中所示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A.天津 B.昆明
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
解析:8.根据图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容易产生泥石流。
9.天津为温带季风气候,加尔各答为热点季风气候,昆明的海拔高,地下水位高。新奥尔良在密西西比河河口附近。
二、综合题
10.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
(3)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
(1) 3500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2分);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南北走向) 。
(2)原因: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3)本区域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能源丰富;本区域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本区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 。
第二节 干旱、半干旱区和农牧交错带
★ 要言不繁
一、西北干旱地区的自然特征(中亚地区类似)
气候类型(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成因、特点;
高原、盆地为主(高原、盆地内广泛分布风沙地貌)(中亚以丘陵、平原为主);
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也有外流河、湖);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经度地带性明显);
农田、城镇点状、带状分布(靠绿洲、矿产、铁路、河流)
二、干旱区的生态问题(沙漠化、盐碱化、生态脆弱)
沙漠化是荒漠化在干旱地区的表现。原生沙漠的形成以自然原因为主(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风力大、松散沉积物等沙源丰富),次生沙漠的成因以人为原因为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部不注意环保)。
盐碱化的成因:干旱、半干旱乃至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埋深浅);不合理灌溉。
生态脆弱表现在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少,食物链单调,没有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三、风沙地貌
含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雅丹地貌、沙丘等
四、沙尘暴
沙尘暴的成因与沙漠化类似。
五、节水农业
一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培育耐旱农作物品种。
六、干旱区水源
有高山冰雪融水(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昆仑山麓等地)、地下水(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河流水(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山地降水(伊犁河谷)等。
七、农牧交错带
有两种情况:一是在4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交界线一带,是温度季风气候与温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二是横断山区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青藏高原区的过渡地带。
★ 举一反三
例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图为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及冬半年天气系统示意图,乙图为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省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8%,干旱区土壤处于严重缺墒状况。目前干旱仍在持续发展,并已经演变为秋、冬、春连旱。据预测,全省大部自3月16日至4月15日间仍将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从目前趋势分析,雨季到来以前全省干旱解除的可能性不大,云南极有可能出现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局面。
(1)说明图甲所示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特点及成因。
(2)据图甲分析A、B两城市冬半年的天气特征差异并简析原因。
(3)简述图甲地区种植业类型、分布特点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4)材料二中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将对珠三角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旨在以西南特大旱灾为背景材料,考查西南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以及分析旱灾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
答案:(1)山地、高原为主(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形成
(2)A地天气晴朗、温暖如春 ;位于锋面西侧(西南),受暖湿气流(暖气团)控制
B地阴雨、冷湿 ;位于锋面的东(东北)侧,受北方冷气团控制
(3)种植业以水稻种植为主(1分),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中(坝子农业)(
不利因素: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 ;溶涧、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水利工程量大 。
(4)河流径流量减少,导致生产生活供水紧张;航运受影响;珠江口可能出现咸潮;水电站发电量减少,影响西电东送,从而导致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
例题2.下图为我国38ºN附近的剖面图,读图回答。
[
(1)图中丁所代表的地形区是 。
(2)图中所示地形区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在下图括号中填出各地区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3)简要说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
(4)图中所示自然灾害为 ,由 天气系统造成。
解析:根据题目和图提供的经纬度判断改该地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一线。
答案(1) 华北平原
(2)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3)自西向东:森林 草原 沙漠 戈壁,反映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沙尘暴 冷
★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1.A,甲处为一条季节河,气候干旱,夏季降水量不可能太多。
2.B,死海为咸水湖,建水库并没有增加水量,反而增加蒸发量。
3.D,以色列以水资源的利用率高闻名于世。
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4.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 B.沼泽 C.海洋 D.苔原
5.由上图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B.山麓气温比山顶气温约高21℃
C.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D.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解析:4.C, 甲处为石灰岩,形成于海洋环境。
5.C,东坡为宁夏平原,水流平缓,水能不丰富,山麓和山顶相对高度在3000米左右,该山为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西侧为干旱地区,绿洲农业为突出特色。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6~8题。
6.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7.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中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8.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解析:6.C,7月气温最高,但河流径流量汇聚需要一定时间。
7.A,上游拦截水源,导致人类生产活动范围从下游向中上游方向迁移。
8.D, 应该上中游和下游地区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分配。
下图为“某大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和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①地地下有可能找到石油
C.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D.从甲到乙,地层形成年代越来越老
10.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
A.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盐度升高,生态破坏
B.河口滩涂面积增速变缓
C.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严重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11.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冬季有凌讯现象
C.该流域自然带呈现明显的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该河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D.该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解析:9.D, 从甲到乙为向斜的一翼。
10.B, 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会导致泥沙在水库沉积,入海口泥沙减少。
11.D, 该河流不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没有凌汛,该河流垂直地带性明显,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不可能在亚热带,而是在温带大陆东岸的湿润地区。
二、综合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0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柴达木盆地要重点构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六大产业链,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发展循环经济是
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
材料二: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由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的天然盐桥。 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盐桥的养护方法十分奇特。平时,一旦路面出现坑凹,养路工人从附近的盐盖上砸一些盐粒,然后到路边挖好的盐水坑里滔一勺浓浓的卤水,往上一浇,盐粒很快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完好如初。“桥”上的路面光滑平坦。
材料三:柴达木盆地矿产示意图
(1)简述“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柴达木盆地的气候特征。例举该地区具有区域优势的可再生能源。
(3)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析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
12。(1)因为该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突出,根据该地的资源状况,发展的主要产业如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开采冶炼、煤炭化工等产业,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都是重污染工业,环境压力十分巨大。
(2)降水稀少,气候十分干旱。 太阳能、风能。
(3)①柴达木盆地,地处高寒干燥地区,水资源紧缺。②生态系统脆弱,对污染物的容纳和降解能力都很低,抵御灾害和污染的能力差。③当地人口少,消费市场容量小,距离主要产品消费市场都在2000公里以上,由此将带来运输、管理成本的增加,对产品的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④科技水平不够高,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难以突破。⑤铁路、公路、电网等骨干工程基本建成,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13.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C地所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构成(%)
工业类型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纺织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比重(%)
46.59
8.54
3.8
29.63
6.99
4.45
材料二:湿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大。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与周边地区相比A处湿润系数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2)试说明B地一月气温的分布特点。
(3)简述C周围地区聚落分布的特征及成因。
(4)结合材料一说明:该省区工业结构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请你为该省区工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3。(1)A地位于冬季西北风的迎风坡,山地降水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
(2)气温由北、东、南三个方向向西升高
(3)在盆地边缘沿交通线、河流、山麓地带分布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4)资源开采业和原料加工业比重大,轻工业及高技术工业比重低 资源丰富,市场狭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调整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 其他与水相关的问题
★ 要言不繁
一、旱灾(春旱、伏旱、冬旱等)成因、措施
华北春旱的原因:雨季还没有来临,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耕大忙季节,需水量大。
东北春旱不如华北严重的原因:积雪较多,气温较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成因: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盛。
华南、西南冬旱的原因:雨季结束、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冬播作物面积大。
试分析旱灾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二、水资源概念、分布
水资源的概念可以分为4个层次:广义的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真正有效利用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可以按大洲、国家、总量、人均进行分析。总地来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反之,水资源贫乏。
三、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总量多,人均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四、华北水荒(水资源短缺)成因和措施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总量不大,季节变化大,需水量大(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方面),浪费严重,污染加剧。
五、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东北北水南调、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等)
熟悉各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路径、沿线的地理特征、比较不同调水线路的优劣(一般从建设成本、运营成本、调水量、水质、受益范围等方面分析)
六、沼泽的成因
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冻土不利地表水下渗;凌汛加剧沼泽的形成。
七、湿地的生态功能
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
八、水污染
水污染的污染源有:工业、农业、居民生活污水、船舶等交通工具。
学会分析赤潮、珠江咸潮、水体富营养化、太湖蓝藻、武汉东湖水华等水污染事件的成因、危害。
杭州西湖治理的措施有:引入活水、清除湖底淤泥、禁止污水排入。
九、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后果
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等
十、承压水和潜水的比较
潜 水
承压水
埋藏条件
浅,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有自由水面
深,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有承压水位
补给方式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补给区潜水补给
排泄方式
垂直排泄:蒸发;水平排泄:补给地表水
在排泄区转化为潜水,再补给地表水或出露成泉
运动状况
沿地势因重力作用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无压水)
受静水压力影响,从补给区流向排泄区;在承压区打井,井水上涌
水量水质
受气候影响大,流量不稳定;易污染,水质差
埋藏深,受气候影响小,流量稳定;水质好
分 布
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分布区与补给区常不一致,多分布在自流盆地
★ 举一反三
例1: (2009年高考江苏卷 )图5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9-21题。
1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21.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例2 (2009年高考广东卷)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1,回答1~2.
1.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例3 :(2010年全国高考安徽文综试卷)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为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3~4题。
3.“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4.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 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解析:1.C, 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北冰洋,但尤其以大西洋为多。
2.D, 积雪多,与降雪量大,气温低有关。
3.C, 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影响的天气系统为反气旋。
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读“潜水等水位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4.C处潜水位埋藏的深度为( )
A.5m B.10m C.15m D.20m
5.地下水流向与潜水等水位线的关系是( )
A.垂直 B.平行 C.斜交 D.重合
6.F处潜水的流向是( )
A.由东南向西北流 B.由东北向西南流
C.由东向西流 D.由西向东流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处为一河流
B.E处为一河流
C.A处地下水流速小于D处
D.C处有固定的潜水位
8.若该地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 )
A.河水倒灌 B.土壤盐渍化 C.洪涝灾害 D.农作物高产
9.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为( )
A.A B.C C.D D.E
4-9题〖答案〗4。 5。A 6。A 7。C 8。B 9。B
4-9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潜水的运动规律。某地点地面海拔高程与潜面高程的相对高度即是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运动可与地面径流的运动相对比进行分析。地面径流运动受地面起伏影响,运动方向是与等高线垂直流向低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相反,水流速度慢;山脊是地面径流分流处,故成为分水岭,山谷是地面径流汇集处,在山谷线处往往形成有河流。潜水面相当于起伏不平的地面,潜水的运动也是在重力作用下从潜水面高处流向低向,并与潜水位等高线垂直;潜水位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流速快,潜水流速快的地方也是潜水更新较快的地方,但潜水运动还与岩层性质(孔隙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潜水位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是潜水分流的地方,潜水位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是潜水汇集的地方。山谷地区如果潜水也是汇集,一般是潜水补给河水。山谷地区如果是潜水分流处,往往是河水补给潜水。潜水的补给区就是潜水的分布区。潜水位上升,也会把地下盐类物质带到土壤表层,如果气候干旱没有淋溶作用的话则可导致土壤盐渍化。打井之所以C处最佳,是因为C处一是潜水埋藏浅,二是潜水汇集处,水量丰富。
二、综合题
10.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分析回答.
(图中图例阔叶林改成硬叶林)
(1)该地区河湖水主要靠 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 季
(2)图中湖泊对河流的哪一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
A.bd B. ab C.cd D.abd
(3)某年1月,该外流区域(面积100km2)平均降水量为 120 mrn,平均蒸发量为50 mm,入海径流量为300万m3 ,则该月该地区的储水量的变化情况是 (定量说明),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4)如果该区域植被遭毁,该区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图中湖泊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和后果?
10.(1)大气降水 冬
(2)B
(3)增加400万m3 河水补给地下水
(4)水土流失 河流泥沙含量增大,在湖泊中淤积,导致湖泊的面积和容积减小 ,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出现洪灾的频率增加。
11.读某内陆国家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国家的地形特点
(2)结合地形和气候总结该国家的河流特征
(3)该国家的农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4)请你分析该国家首都的区位条件
(5)该国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请你分析原因
11.(1)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或东高西低),以高原、山地为主,东北部(东部)为山地,西南部(西部)为高原
(2)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河流短小,河水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季节性河流。
(3)农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或西南部,或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起伏和缓,较平坦;多河谷,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4)位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建城;有城市供水水源;交通便利,农业较发达,可以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
(5)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多风沙,植被稀少。农业生产水平低,经营粗放;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等。
单元测试题3
一、选择题
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2.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三地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
解析:1.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2.C, 甲地为风力侵蚀,丙地为风力沉积。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解析:3.A, ②处地貌为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该地山麓为落叶阔叶林,地处温带,不可能有梅雨,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4.A,a处为向斜,b处为背斜。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怎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晚唐诗人胡玢在《庐山桑洛洲》中写道:“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侵蚀作用
B.“新住处”位于河流右岸,“古岸”位于河流左岸
C.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沉积作用
D.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6.夷平面又称均夷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各种外力作用下对地面进行剥蚀与堆积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近似平坦地面。以下地段形成夷平面最慢的是( )
A.河口三角洲 B.上游河谷 C.下游河床 D.中游冲积平原
解析:5.D, 应该既有河流的侵蚀又有沉积作用。
6.B, 上游河谷地势高,难以侵蚀成夷平面。
下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B.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C.5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
D.4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2为背斜成山
8.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图中火山喷发形成沉积岩
B.图中河流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也参与内陆循环
C.5山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到积雪冰川带
D.图中河流上游聚落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受到洪水威胁
解析:7.D, 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的地方,油气分布在背斜处,冰川堆积物形成为冰碛垄。
8.B, 火山喷发形成岩浆岩,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到积雪冰川带的山脉必须在赤道附近,河流上游地势高处气候高寒,不利于人类活动。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9~10题。
9.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10.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1.A,该地地处长江中游,外力作用为流水的沉积。
2.B, 由于河网密布,地势低平,有地上河,判断该地地处长江中游。
2010年3月26日,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引江济汉”工程正式动工,建成后,运河不仅每年可向汉江下游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从而大大免补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造成的汉江下游水量不足,而且能通行千吨级货船,下图为该工程分布位置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 实施“引江济汉”工程的目的在于 ( )
①利于长江水的向北输送,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
②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溉与供水条件
③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的水运里程
④改善武汉市的城市供水条件
⑤减轻龙洲垸至武汉段的长江河道的泥沙淤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2.建国以来,随着耕地数量的急剧增加,图示区域内的湖泊数量急剧减少,湖区水生生物种类也逐渐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则相应大幅度增加。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 )
A.独特性 B.地域差异性
C.整体性 D.复杂性
13.图中龙洲垸至岳阳段的长江河段中,有部分河段与山东境内的黄河相似,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这部分相似河段的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 )
11.B。因为南方地势低,长江水不能通过“引江济汉”渠道输往北方,龙洲垸至武汉段的长江河道因上游部分长江水分流到“引江济汉”渠,水量会减少,因而会加重该河道的泥沙淤积。
12.C。扩大耕地而破坏植被或占用湖泊,导致湖泊减少,湖泊减少又引起湖区生物减少、洪涝灾害增加,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3.C。龙洲垸至岳阳段的长江河段大部分属于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故只存在河水单向补给地下水,即B或C正确,再根据地下水的变化相对缓和,可排除B。
根据表1资料,回答14~16题。
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①
34.3
532.5
1865.8
15.8
②
53.5
1539.1
727.9
15.0
③
51.9
542.4
404.4
0.4
④
31.1
361.0
184.6
2.0
14.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
15.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16.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解析:14.A, 根据我国资源分布和人口、经济状况判断,①、④在西部。
15.D, 四川省耕地面积比黑龙江省少,是因为四川省西部大面积为青藏高原东部,气候高寒。水资源总量与蒸发量和流域面积有关,木材总蓄积量与森林总面积及森林中林木胸径有关。
16.D,四川省的种植业集中在四川盆地,黑龙江不适宜棉花种植,江苏省南部为亚热带,一般一年两熟。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回答17~19题
17.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8.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19.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17.A, 热岛效应一般出现在城市。
18.D, 当咸潮出现时,水库可以提供优质的淡水。
19.C, 径流量加大会带来更多的泥沙。
图6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21题。
20.1990年-2004年,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21.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解析:20.D,可以看出从1990年-2004年两条曲线均上升。
21.A, 我国东部的洪水与冰川消融快无关,C、D选项不会导致洪水。
二、综合题
2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发育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及该区域气候资料。
材料二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二是长三角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等地转移。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三角洲的影响愈来愈大,已经引起人们深切关注.
(1)按时间先后排出长江三角洲发育的四个阶段并说明其发育过程。
(2)据提供资料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阅读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长三角转入与转出产业的特点并分析产业转移意义。
(4)有人提出上海市应建设高层建筑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2.(1)④③①②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时,因坡度变缓、受潮流的顶托,河水流速变小,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右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积;长江北岸三角洲、边滩连成一片,逐渐发育成三角洲平原。
(2) 地处亚热带风气候区,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雨热同期。
(3)特点:转出的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 转入的多为高新技术产业。
意义:为苏中苏北等地增加了发展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也为长三角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实现长三角与苏中、苏北等地区的双赢。
(4)(不答理由不能得分)
答案一合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建设高层建筑可节省土地,提高城市形象。
答案二不合理。建设大密度的高层建筑可造成地面下降,加剧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光污染。
23.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⑵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
⑶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了哪些影响?
⑷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⑸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⑹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解析】该题以中亚地区为背景,综合分析该区域区位特点及其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区域人地关系。
答案:⑴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
⑵风(风力)
⑶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⑷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 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⑸(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⑹“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24.读图4“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
图4
⑴判断a、b、c三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大小关系,说明理由?(6分)
⑵形成丙处地貌类型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貌易给附近地区造成什么问题?(4分)
⑶乙和丁所在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农业区,其农业生产共同的主导因素及农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8分)
⑷甲城与重庆相比,相近的城市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⑸丁所在省区从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地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地区,这种移民方式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分析将部分群众从南部地区移出的原因。(6分)
⑹若在该地区发展特色旅游,请评价其开发条件、设计旅游线路及可能游览的内容。(8分)
答案 ⑴a=b>c(2分) 原因:我国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故a>c;(2分)b等降水线区域内为祁连山区,降水比周围多,故应与其两侧等降水量线的高者相等。(2分)
⑵风力搬运、沉积(2分) 荒漠化、埋没铁路等(2分)
⑶都有水源灌溉(2分) 问题:风沙危害;灌溉不合理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过度用水引起下游河段用水紧张。(6分)
⑷都位于河流沿岸;都在山地河谷地带,地表不平坦;都是几条铁路的交汇点;都是省级行政中心。(4分)
⑸南部为高原山区(六盘山区及黄土高原区),北部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北部灌溉条件优越;利于恢复南部自然生态,减少水土流失。(6分)
⑹区位条件:位置较偏僻,但有铁路等交通线连接,通达性较好;市场条件:距较东部发达区较远,而离西部大城市较近;有喜好大漠风光、古代壁画艺术(敦煌)的特殊游客;开发条件:投资、施工、服务设施条件有一定基础。(4分)
旅游线路:①沿铁路、②沿河流(漂流)、③沿山路(驼路)。(2分)
游览内容:大漠风光、古代洞窟壁画艺术、古代灌渠、现代水利工程、农业风光(农家乐)、现代冶金工厂……(2分)
25.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古长城受损毁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2)简述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
(3)该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解决的措施主要有 。
答案 (1)风沙侵蚀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2)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落后;人才缺乏
(3)水土流失 实行计划生育;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实行小流域 治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www.ks5u.com
来源:高考资源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www.ks5u.com
来源:高考资源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