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热点集训——免疫调节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热点集训——免疫调节 ‎1.(2013·福建厦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 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 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大部分成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球蛋白抗体进行体液免疫,T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成为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二者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正确;B细胞和T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错误;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T细胞则是在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D错误。‎ 答案:A ‎2.(2013·杭州学军中学二次月考)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 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解析:据图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5为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1~细胞4中均含有抗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抗体基因。细胞之间的识别是根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 答案:B ‎3.下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 D.细胞C和细胞E中核酸完全相同 解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等;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而B淋巴细胞在骨髓内产生。细胞C和细胞E中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是DNA未变,而R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 答案:D ‎4.(2013·青岛模拟)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 类型。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心脏对于受者来说相当于抗原 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 解析:“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有利于胚胎的存活,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用药物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可以获得“免疫赦免”。‎ 答案:A ‎5.(2013·郑州第一次质检)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的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 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状 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解析:在5月份,妇女A产生的反应属于二次免疫,比妇女B反应迅速、效应强,这种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作用于B淋巴细胞或效应T细胞,不能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D错误。‎ 答案:D ‎6.(2012·吉林毕业班摸底)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 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免疫缺陷病、痉挛 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 解析:病人血液中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能够消灭乙酰胆碱受体,使得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这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所以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效应器无法兴奋,表现出肌无力。‎ 答案:A ‎7.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 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_______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_______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解析:(1)图中虚线箭头指的是二次免疫中,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2)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3)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5)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外分泌液中,它能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最后通过吞噬细胞把结合物吞噬掉。(6)病毒进入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其在体内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把其消灭。‎ 答案:(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A E BCDF ‎(4)靶细胞裂解死亡 ‎(5)血清(或血浆) 相应抗原 吞噬细胞 ‎(6)体液 细胞 ‎8.(2013·广州一模)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 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HSP60、HSP90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HSP迅速地被诱导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这表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下图表示HSP60发挥作用的示意图,据图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其HSP90比正常细胞的含量________,这提示我们在开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识别作用(见下图)。‎ ‎①图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a表示T细胞的________过程,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中的________。‎ 解析:(1)热休克蛋白(HSP)的合成受基因控制,但只有受到高温刺激才合成,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题图显示多肽链与HSP60结合后具有了空间结构。‎ ‎(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其HSP90比正常细胞的多,以抵抗人体免疫系统对其威胁。‎ ‎(4)甲细胞能处理、呈递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为吞噬细胞。a表示T细胞的增殖分化。清除癌细胞的是细胞免疫。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使其刺激机体产生T细胞。‎ 答案:(1)基因和环境 ‎(2)促使多肽链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3)多 抑制HSP90的活性(抑制HSP90基因的表达、降低HSP90的含量)‎ ‎(4)①吞噬细胞 增殖分化 细胞免疫 ‎②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 ‎9.(2013·山东青岛一模)某同学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 阳性(+)(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同学并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检验结果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用图解表示乙肝病毒(含有DNA)感染人体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入机体之后,将作为________物质,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被铁钉扎破了脚,及时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进行治疗,已知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能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据此分析甘氨酸相当于一种________,它能使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信号向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解析:‎ ‎(1)该同学体内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这说明该同学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或者输入含乙肝抗体的血清、注射过乙肝疫苗。(2)乙肝病毒(含有DNA)感染人体过程中没有出现逆转录、RNA的复制两个过程,故遗传信息的传递如下:‎ ‎(3)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把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浆细胞和少量记忆B细胞。(4)神经末梢释放的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阻止突触中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答案:(1)该同学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或输入含乙肝抗体的血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2)‎ ‎(3)抗原 B细胞 记忆(B)细胞 ‎(4)(抑制性)神经递质 化学 电 ‎10.(2013·合肥第二次质检)下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式图和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 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据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图一)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RNA自身即可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其翻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二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________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细胞,则这是一个________调节过程,物质A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增殖过程是在寄主细胞内完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寄主细胞的核糖体。(2)由图二可确定,只有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MHC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来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细胞,此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 答案:(1)寄主细胞的核糖体 ‎(2)MHC 糖蛋白 (正)反馈 淋巴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