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1.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1~3题。‎ ‎1. 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  )‎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解析:“三北”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C ‎2. 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低噪声、减轻污染 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④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⑤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解析:道路绿化带不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A ‎3.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A 读两河流流域图,回答4~5题。‎ ‎4. 图中甲、乙两河流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土壤盐碱化 植被遭破坏,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 C.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土壤盐碱化 D.降水量大,易泛滥成灾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产生水土污染 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甲河为印度河,该河流域发展农业需要引水灌溉,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乙河为亚马孙河,流域内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动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物种减少。‎ 答案:A ‎5. 为促进甲河流域内农业的发展,应做的工作有(  )‎ ‎①退耕还林   ②改良灌溉设施  ③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   ④改良土壤  ⑤发展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⑥大量迁入人口,增加劳动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解析:甲河流域由于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今后该流域内农业发展应针对这一问题从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B 读下图,回答6~7题。‎ ‎6. 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图中A地区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B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两地区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答案:C ‎7. 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 ‎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 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③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答案:D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 答案:D ‎9.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突出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答案:C 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读表,回答10~11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黑龙江 ‎22.13‎ ‎20.97‎ ‎17.67‎ 西藏 ‎24.17‎ ‎25.55‎ ‎26.75‎ ‎10. 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 B.气温低,蒸发微弱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 答案:B ‎11. 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析:黑龙江省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加剧了洪涝灾害;西藏地区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大,湿地面积扩大,而不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导致西藏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D 二、综合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 材料二 ‎ 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遍野的石旮旯(指狭窄偏僻的地方或角落),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石漠化地区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三 A县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旱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 ‎(1)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其成因。‎ ‎(2)该区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并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问,石漠化是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在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区,其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自然原因是降水多、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等。第(2)问,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受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自然方面的原因应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应从工农业基础、交通、教育、劳动力、区域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进行阐述。‎ 答案:(1)过程:在外力尤其是流水的溶蚀、侵蚀和搬运作用下,石质山地贫薄的土层逐渐流失,出现岩石裸露、类似荒漠般的景观。成因: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广泛分布。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显著(或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石灰岩成土速度很慢,土层贫薄;人多地少,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2)自然原因:该区域大部分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表崎岖,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基础差;水陆交通不便;教育、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远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又缺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等。合理化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种植经济林木和发展养殖业;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建梯田;石漠化严重地区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种草;兴修水利,增强地表蓄水能力,缓解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开发沼气,减少农民对植被的破坏;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特色农林产品的外销等。‎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二期工程的工程区范围由原来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的75个县(旗、市、区)扩大至包括陕西在内的6个省(区、市)的138个县(旗、市、区)。‎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 ‎(1)分别指出图中①②防护林的主要环境作用。‎ ‎(2)结合材料一,分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工程区范围扩大的原因。‎ ‎(3)简述设立全国低碳日的意义,并指出退耕还林区在能源利用上可以采取的措施。‎ ‎(4)长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是流域开发的重点。试分析其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①为三北防护林,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根据区域特征分析森林的环境作用即可。第(2)问,原因可从陕西省容易产生风沙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第(3)问,设立全国低碳日的意义可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分析;措施可围绕利用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等方面思考。第(4)问,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河流的水量和落差有关。在水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生态保护。‎ 答案:(1)①为三北防护林,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陕西省气候较为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受冬季风影响大,是京津风沙源地之一。‎ ‎(3)意义:提高公众节能减排的意识,利于发展绿色经济。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沼气;使用太阳能;充分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4)长江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水量大,河流落差大,因而水力资源丰富。在对长江上游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应注意防治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 三、探究性学习 案例探究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4. 读“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问题。‎ ‎(1)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 ‎(2)请回答出图甲中农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这种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水循环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生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由于当地人口贫困,过度迁移农业对雨林破坏而产生的后果,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在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中,首先是选择小块适于耕种的林地进行焚烧开荒,由于只种不养,再加上当地长年高温多雨,雨水淋洗,耕地在耕种1~3年后,土地肥力下降,而被迫弃耕,再重新选择新的林地进行焚烧开荒,如此循环从而导致热带雨林的破坏。‎ 答案: (1)B (2)对土地只种不养,作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使肥力耗竭,几年后土壤变得贫瘠  (3)①气候恶化 ②水分蒸腾量和下渗量减少,原来的水循环规律被打破 ③使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