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纠错练习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化生活纠错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我国汉代诗歌理论著作《毛诗序》强调:“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辈意识到了诗歌(  )‎ ‎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是精神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能够展示人的精神世界 ④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毛诗序》大致意思是:“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载体,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心里情感被触动必然就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有所感叹,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说明我们的先辈意识到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①③正确;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 答案:C ‎2.“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吃、住、行都具有十分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表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解析: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故应选B项。A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C项错误,民族精神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B ‎3.安徽省以“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为主题,努力把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风景”,推动实现从“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的转变。之所以“把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风景’”,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不变的 ②‎ 优秀文化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把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风景”,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应选③④;①中的“持久不变”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深远持久”,②中的“决定”表述错误,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均应排除。‎ 答案:D ‎4.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筹委会表示,‎2014年10月18日将邀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纪念和保护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讲具有独特作用 ③它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④要开发其经济价值,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②③是纪念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故均当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①错误,不能入选;④不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故不能入选。‎ 答案:B ‎5.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并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广泛流传。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珠算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待珠算等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 ‎①要侧重于发掘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③促进交流,扩大影响 ④重在保护,避免开发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待珠算等文化遗产,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扩大影响,促进交流,故选B项。对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统一,要重视其经济、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故不选①④。‎ 答案:B ‎6.澳门既是西学东渐的策源地,又是中学西传的桥梁,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澳门现存有不少文物古迹和建筑物,大都具有“中西结合”‎ 的特色。这说明(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文化的发展 C.东西方文化都应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D.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中西结合”的特色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应选D项;题干没有涉及文化竞争,也没有强调保持民族特色,故排除A、C两项;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助于文化的发展,故B项表述不科学。‎ 答案:D ‎7.2014年9月,“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  )‎ ‎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③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秦俑”属于文化遗产,因此该展览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故应选②③;①表述的是民族节日的重要性,故不能入选;④夸大了该展览的作用,故不选。‎ 答案:B ‎8.某地通过电视、网络、短信开展“城市精神”征集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网络回复、短信数万条,受到数百万网友的关注。活动主办方也及时通过网络将所征集信息进行选登。征集过程和结果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该市的“城市精神”最后凝结为二十个字,其中四个字是用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来解释的。下列诗句与戴叔伦此诗句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坚持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①③也都体现了爱国主义,故选A项。‎ 答案:A ‎9. ‎《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生活方式的渴望,对土地的复杂感情,还有他们的自尊与奋斗,道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更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奋斗与励志,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由此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  )‎ ‎①都是传统和时尚的统一 ②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④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平凡的世界》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说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讲究社会效益,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故应选②;《平凡的世界》道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表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故应选③;①④不能正确反映题意,故均不能入选。‎ 答案:B ‎10.‎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材料表明(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文艺创作方法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表明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应选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人民、依靠人民,即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因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故应选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故①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③表述错误。‎ 答案:B ‎11.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以下所述体现“文化自觉”的是(  )‎ ‎①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财政的包袱 ②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 ③‎ 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④做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体现“文化自觉”的是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做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文化附属于经济的观点不科学;③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的观点强调的是文化自信,排除。故答案选D。‎ 答案:D ‎1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令人咋舌:中国人每年要倒掉1 000亿斤粮食,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已然成为全社会大力倡导的餐桌美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遏制“中国式浪费”需要每一位公民(  )‎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 ②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育节俭文明风尚 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文化素养 ④倡导传统道德,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知识。作答时需要注意题中要求是“中国式浪费”需要每一位公民怎样做,弘扬主旋律和遏制“中国式浪费”无关,①不符合题意;④“倡导传统道德”的说法错误,排除;遏制“中国式浪费”需要培育节俭文明风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文化素养,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40分)‎ ‎1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2014年4月起,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正式开始24小时营业。随后,“24小时书店”的经营模式迅速推广到全国,遍地开花的24小时书店将“一张书桌、一盏灯光”留给了深夜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 ‎“24小时书店不仅是营业时间的延长,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经营理念的改变。”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创造性地与民营咖啡馆使用,将“悦览树”真正打造成一家“能卖书的咖啡馆、能卖咖啡的书店”。‎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把“升级服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作为书店的生存之道。自开放24小时营业以来,不仅更新了部分书架书台,增加了阅读书桌、阅读凳、阅读灯、阅读垫,还开设了免费WiFi,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自在的阅读环境。该书店经理说:“‎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欢迎所有的读者来韬奋书店进行体验。”‎ 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意识,让24小时书店经营成果喜人。据统计,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从试营业到7月下旬,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6.67%。‎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的积极意义。‎ 解析:该题是意义类题目,“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为书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这种经营模式,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自在的阅读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影响人;还可以从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市场活力等角度回答其意义。‎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这种经营模式既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需求。(5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分)这种经营模式为公民阅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和谐的社会风尚。(5分)④有助于增强文化市场活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5分)‎ ‎14.(20分)2014年2月,南宁女孩石芳丽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以影响和教育世人,促进正能量传递和良好氛围的形成。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石芳丽说:“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有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韩建说:“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媒体播出后,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借助新闻媒体这块平台,向人们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怎样让和谐向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好的传递。‎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大众传媒。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知识的范围较广。解答本题需要考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从中找出关键性词语来确定答题的基本方向。“以影响和教育世人”体现教育的作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以影响和教育世人,促进正能量传递和良好氛围的形成”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借助新闻媒体这块平台”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让正能量融入社会生活,发扬光大。(5分)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要发挥教育对正能量传播的重要作用。(5分)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传媒传播正能量。(5分)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