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生物时训练题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一、选择题 ‎1.(2010·盐城二模)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对比甲、乙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 答案:A ‎2.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 (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 解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仅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并正常流动,还需要正常的物 质循环过程,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答案:D ‎3.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 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 0‎ 动物类群数(类/m3)‎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665‎ ‎750‎ ‎1983‎ ‎2490‎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 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 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 解析:表中数据显示,距离污染源越近,物种丰富度及动物个体总数越少,即两者 为负相关。‎ 答案:A ‎4.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解析:干旱区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少,自动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 稳定性强;生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是 水。‎ 答案:B ‎5.(2010·淄博模拟)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传递范畴。‎ 答案:B ‎6.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 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 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 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级别越低能量越多,呈金字塔形状,故一般情况下,食 物链中营养级较低的生物,数量也越多。‎ 答案:C ‎7.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 解析:不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如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从活的植物体中获取有机养 料,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的乳酸菌等,属于分解者。‎ 答案:B ‎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正确的叙述是 (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如捕食者给被捕 食者发出信息,被捕食者也可以发出信息给捕食者。D选项中的害虫防治方法属于 生物防治。‎ 答案:B ‎9.(2010·珠海质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 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解析:金丝桃分泌的海棠素可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 信息传递。‎ 答案:D ‎10.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 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 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 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该能力与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相关,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可以使其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答案:C ‎11.(2010·广州调研)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 解析: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小,因此要放置在环境适宜的地方,要避 免阳光直接照射。‎ 答案:C ‎12.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B.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 C.用性引诱剂作为化学信息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 D.用DDT杀虫会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营养级更高的其他动物 解析: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抗虫棉虽然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但通过自然选择,会留下有抗性的棉铃虫。用性引诱剂作为化学信息诱杀雄性个体,可造成性比失常而导致害虫出生率下降。DDT杀虫剂不易从动物体内排出,会通过食物链富集。‎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 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 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狼同化的能量c=      。‎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 得的能量为    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图中的箭头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则碳的循环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     ‎ 处的箭头,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包括 。‎ ‎(4)生态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第二营养级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生物,则说明生物多样 性具有     价值,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 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 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5)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 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                     。‎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对于狼来说,其同化的总能量是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等的能量与呼吸消耗能量之和。当草固定能量为1×106 kJ时,作为最高营养级的狼所获得的能量为×106 kJ(为传递效率)。若箭头表示碳循环,则a以CO2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形成为含碳有机物而进入群落。食用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信息在系统内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将草原开发为农田,可能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仍存在,并保留了草本植物的种子和根系等,故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1)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f+i ‎(2)×106 (3)a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4)直接使用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次生演替 抵抗力 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4.(2010·潍坊质检)下面左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 向,右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 ‎ ‎        。‎ ‎(2)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    kg。‎ ‎(3)左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 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 ‎(4)右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在t2‎ 时期后,种群数量将    。‎ ‎(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 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  ;‎ ‎②  。‎ 解析:图中A为大气中的CO2库,CO2从大气进入群落,是以CO2形式通过生产者(E)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含碳有机物,然后以有机物形式通过食物链流动。食物链共4个营养级,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最高营养级的生物(B)最多可增重10000×=‎80 kg,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牧业生产中长年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很容易使害虫抗性逐代累积增强,且易杀死其天敌,故效果将减弱。‎ 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 ‎(2)80 (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增长 不变 ‎(5)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 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 ‎15.某生物教师在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后,要求学生利用下列所提供的材料、工具 制作“生态瓶”,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材料:1000 mL玻璃瓶1个,活小虾4只,池塘中的绿藻1小团,新鲜干净的河水。‎ 工具:石蜡、电炉、烧杯和干净的毛笔。‎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  ‎ ‎  ‎ ‎(2)某同学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了如下操作:‎ 第一步:将玻璃瓶冲洗干净,装入约800 mL新鲜干净的河水,再向瓶内放入小虾和 绿藻,然后盖上瓶盖。‎ 第二步:将石蜡放入烧杯中,用电炉升温使石蜡熔化,再用毛笔蘸取石蜡液把瓶盖 口密封好,使之不透气。‎ 第三步:培养观察。‎ 结果发现生态瓶中的小虾生活不久就死亡了。‎ 请回答:‎ 小虾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 要想让生态瓶中的小虾和绿藻能够较长时间地生存下去,应该如何对实验步骤进行补充?   。‎ 解析:一个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较长时间地存活的原因是在这个小的生态系统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瓶中应该具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照、水及无机盐等)、生产者(绿藻)、消费者(小虾)、分解者(水中的微生物)。‎ 答案:(1)在生态瓶中,小虾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绿藻则利用自己和小虾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小虾排出的粪便由河水中的微生物分解,为绿藻提供无机盐,两者相互依存。‎ ‎(2)生态瓶没有放在光照下或者生态瓶在阳光下暴晒 第三步:将制作好的生态瓶放 在窗台上;注意不能让生态瓶受到阳光暴晒,以免水温过高,导致小虾和绿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