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教师版
(附学生版及相关古诗注释和译文)
一、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傲 豪情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忧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隐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才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愤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战
8、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 ---------------情
9、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叹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
(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二、意境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分析思路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
1、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 深远绵邈 高远辽阔-----雄、险、阔、奇
2、清幽明净 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 淡雅闲适 和谐静谧 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清、闲、淡、雅、静
3、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 沉郁孤愁------凄、孤、冷、寂、愁
4、开阔苍凉 苍凉悲壮------悲壮
5、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迷、飘
深邃奇崛-----------------奇
(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答题示例
【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步骤二)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 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步骤三)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三、意象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题示例
【例题1】(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例题2】(2012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案】“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例题3】(201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四、技巧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二)分析思路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 描写方法:
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
E、远近结合; 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扬);
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
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
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
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设题角度】
1、“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
①2008年四川卷: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②2008年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③2007年全国卷Ⅰ: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2、“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
①2007年浙江卷: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②2006年江西卷: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③2006年福建卷: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
(三)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五、关系类
(一)设问方式
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
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扬)
(三)答题步骤
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平静如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美。(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词是如何运用虚实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这首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步骤二)上片属于实写,先写入梦前的思念,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步骤三)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例题3】分析下面这首诗景和情的关系。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案】(步骤一)以乐景写哀情。(步骤二)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的描写是为了“何日是归年”的情感表达。(步骤三)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例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抑扬关系的?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步骤二)前两句先写少妇“不知愁”,是扬;后面两句才说她“悔”,是抑。(步骤三)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六、炼字类
(一)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三)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
【答案】(步骤一)“排”是闯进之意。(步骤二)两山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把苍翠的山色“送”来,生动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三)该字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七、语言风格类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豪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郁
3、慷慨悲壮: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悲壮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素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婉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蓄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居所。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暴乱,灭秦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读书。) 讽
【语言风格分类3】
1、 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三)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步骤一)语言委婉含蓄,极具讽刺性。(步骤二)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步骤三)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八、诗眼类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
1、概念解说: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2、提问方式:
(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全篇诗眼
1、概念解说: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2、提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
(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
(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
3、答题技巧:
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形势,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九、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三)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龟形诗① 侯氏
暌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注]①龟形诗:以“龟”谐“归”。②暌离:分离。③尺素:书信。④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⑤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
【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案】(步骤一)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步骤二)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十、一词(句)领全诗类
(一)设问方式
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
(三)答题步骤
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对比、奠定基调、统领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
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同意。“柳”,“留”也(谐音)。(步骤一)古“折柳”的寓意含有“惜别怀远”之意,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步骤二)这种思乡之情是由“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前人评价本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1)“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2)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
十一、篇章结构类
【提问常见用语】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自足 杨朝英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注]1、杏花村:多指卖酒处。2、篘:过滤。3、旋:刚刚。
说说这首元曲的构思脉络。
【答案】开头两句点出居住环境的风物,清悠闲雅。三至五句写自享劳动成果的满足和喜悦,洋溢着丰衣足食之乐。最后三句写交往和赋闲的乐趣。
【例题3】(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 趱:赶快。③ 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设问方式】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
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例题2】(200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3、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1)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某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分析思路】
古诗词在结构上往往讲究“起、承、转、合”。起句就是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奠定基调、点明题旨等方面的作用;中间的句子往往是承句,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意思发生转折的句子就是转句,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结尾句就是合句,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 望湖楼晚景(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例题2】阅读下面的元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开头三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开头三句紧扣标题,突出“寻”字。“冬前冬后”写作者寻梅时间之长,“溪北溪南”“树头树底”写寻梅之勤,“几村庄”“两履霜”写寻梅之艰。这三句表现了作者寻梅不获而焦急、失望的心情,为后文寻得梅花后的喜悦作铺垫。
【例题3】(201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答案】(1)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2)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例题4】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1)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2)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上承“同在京城”,短暂的相聚;“散”字下启“送别”。更能突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4、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开篇有何特点?
(2)分析诗歌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分析思路】对于这类题的回答,可以从结构特点、表达特点上来考虑,也可以从语言特点上来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例题2】(2009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本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2)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5、对关键字词语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中某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诗歌的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或是烘托、对比、衬托。在高考篇章结构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着眼于关键词语在结构上的主要作用,从各个角度设置题目。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08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例题2】(200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而柳诗中“望”在诗末,试分析其艺术效果。
两诗中都写到了“山”,试分析两首诗中“山”的异同。
【答案】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答案】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涌而出的强烈感情。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关键词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两首诗歌的重心都在于登高望远,见山发感;两首诗,同为远眺,同为写山,有同有异,可比性强。具体考查炼字,比如“望”字,命题者给出了示例,先分析李诗“望”字之妙,包含四个要点:其字出现的位置(首句)、写法(实写登楼)、结构上的作用(引领全篇)和包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两首诗同样着一“望”字,但所处位置不同,李诗在篇首,作用同上,柳诗在篇末,收束全诗。其作用可仿照提示进行回答。
【例题3】(200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个“望”就是诗眼,全篇的景物描写皆因此而起,它在诗中就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6、对情感变化脉络的考查
【设问方式】
(1)某内容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2)这首诗表现出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3)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题示例】
【例题1】(200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例题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从首句的“问”到末句的“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这首诗就是从问到答来完成抒情的。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坠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产生了一线希望;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陷入惘然之中。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一、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傲 豪情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忧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隐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才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愤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战
8、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 ---------------情
9、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叹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2、事物形象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3、景物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意境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分析思路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
1、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 深远绵邈 高远辽阔-----雄、险、阔、奇
2、清幽明净 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 淡雅闲适 和谐静谧 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清、闲、淡、雅、静
3、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 沉郁孤愁------凄、孤、冷、寂、愁
4、开阔苍凉 苍凉悲壮------悲壮
5、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迷、飘
深邃奇崛-----------------奇
(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答题示例
【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意象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题示例
【例题1】(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例题2】(2012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例题3】(201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四、技巧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二)分析思路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 描写方法:
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
E、远近结合; 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
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
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
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设题角度】
1、“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
①2008年四川卷: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②2008年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③2007年全国卷Ⅰ: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2、“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
①2007年浙江卷: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②2006年江西卷: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③2006年福建卷: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
(三)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五、关系类
(一)设问方式
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
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扬)
(三)答题步骤
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词是如何运用虚实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分析这首诗景和情的关系。
【例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抑扬关系的?
六、炼字类
(一)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三)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
七、语言风格类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豪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郁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悲壮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素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婉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蓄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居所。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暴乱,灭秦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读书。) 讽
【语言风格分类3】
1、 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三)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八、诗眼类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
1、概念解说: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2、提问方式:
(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二)全篇诗眼
1、概念解说: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2、提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
(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
(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
3、答题技巧:
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
【答案二】
九、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三)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龟形诗① 侯氏
暌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注]①龟形诗:以“龟”谐“归”。②暌离:分离。③尺素:书信。④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⑤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十、一词(句)领全诗类
(一)设问方式
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
(三)答题步骤
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对比、奠定基调、统领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
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十一、篇章结构类
【提问常见用语】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②“开篇特点”、“脉络”、“
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自足 杨朝英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注]1、杏花村:多指卖酒处。2、篘:过滤。3、旋:刚刚。
说说这首元曲的构思脉络。
【例题3】(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 趱:赶快。③ 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设问方式】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
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例题2】(200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3、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1)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某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分析思路】
古诗词在结构上往往讲究“起、承、转、合”。起句就是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奠定基调、点明题旨等方面的作用;中间的句子往往是承句,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意思发生转折的句子就是转句,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结尾句就是合句,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刘敞 望湖楼晚景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例题2】阅读下面的元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开头三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例题3】(201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例题4】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开篇有何特点?
(2)分析诗歌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分析思路】对于这类题的回答,可以从结构特点、表达特点上来考虑,也可以从语言特点上来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例题2】(2009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本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请简要分析。
5、对关键字词语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中某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诗歌的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或是烘托、对比、衬托。在高考篇章结构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着眼于关键词语在结构上的主要作用,从各个角度设置题目。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08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例题2】(200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而柳诗中“望”在诗末,试分析其艺术效果。
两诗中都写到了“山”,试分析两首诗中“山”的异同。
【例题3】(200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6、对情感变化脉络的考查
【设问方式】
(1)某内容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2)这首诗表现出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3)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题示例】
【例题1】(200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例题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从首句的“问”到末句的“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部分诗歌注释及译文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注释
⑴陆鸿渐:作者友人。⑵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⑶野径:村野小路。⑸著花:开花。⑹扣门:敲门。⑺西家:西邻。⑻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⑼日斜,太阳将落山。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之地。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边邻居打听情况。邻人回答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早梅 张渭
注释
⑴寒梅: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⑵迥:远。村路:乡间小路。傍:靠近。
⑶发:开放。⑷经冬:经过冬天。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度破讷沙(其二) 李益
注释
⑴破讷(nè)沙:系沙漠译名,(2)沙头:沙漠上。(3)鸊(bì)鹈(tí)泉:泉水名。(4)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5)碛(qì):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译文
在破讷沙漠上大雁正在飞翔,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子规 [元]曹伯启
译文
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春已残,花飘零。锦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
江城子 秦观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⑵弄春:谓在春日弄姿。⑶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⑷多情:指钟情的人。⑸归舟:返航的船。⑹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⑺飞絮:飘飞的柳絮。⑻春江:春天的江。
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译文
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枫桥了 。
雨后池上 刘攽
注释
(1)池上:池塘。(2)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3)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
(4)明镜:如同明镜。(5)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6)舞:飘动。(7)更作:化作。(8)荷心:荷花。
译文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江城子 苏 轼
注释
(1)纵使:即使。(2)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3)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4)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5)顾:看。(6)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7)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注释
⑴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⑸排闼(tà):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常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观祈雨 李约
注释
⑴祈雨:祈求龙王降雨。古时干旱时节,从朝廷、官府到民间,都筑台或到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⑵“桑条”句:写旱情严重,桑叶枯落,只剩光秃秃的枝条;土地久旱,尘土飞扬,仿佛燃烧冒烟。⑶箫管:乐器名,此处指吹奏各种乐器。水庙: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
⑷朱门:富豪权贵之家。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后用“朱门”代称富贵之家。几处:多少处,犹言处处。⑸春阴:阴雨的春天。咽(yè):凝塞,使乐器发声不响。
译文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江楼夕望招客
注释
⑴江楼:杭州城东楼,又叫“望潮楼”或“望海楼”,也叫“东楼”。
⑵四畔:四边。⑶星河:银河,也叫天河。
⑷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⑸平沙:平地。⑹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⑺就:近,到。⑻消暑:消除暑气。⑼较:又作“校”。
译文
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山房春事 岑参
注释
⑴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⑵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萧条:寂寞冷落;凋零。⑶发:绽放。
译文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双调·水仙子·自足 杨朝英
注释
①瘦竹疏梅处士家:隐士居住在瘦竹疏梅的掩映之间。瘦竹:竹子细长故称瘦竹。疏梅:指梅花。处士:未出仕为官的人。 ②收成罢:庄稼收获完了 。③酒新篘(chōu):酒刚刚滤出。 ④鱼旋打:鱼刚刚打出。旋:刚刚。⑤豚(tún):小猪,这里泛指猪。 ⑥谷雨茶:谷雨时节采的茶,此时的茶叶最新嫩。⑦炼丹砂: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丹砂:系水银与硫磺之化合物,经分解后可得水银,道教以为是仙药。
译文
杏花村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瘦竹为朋疏梅为友就是我的家。春天深耕浅种,秋日收获庄稼。喝新酿的水酒,尝新打来的鲜鱼,还有自养的鸡、猪,新摘的竹笋藤芽。客人到来用家常饭招待,僧侣造访烹煮谷雨时采摘的香茶。闲空时节自己修炼丹砂。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译文
春暖花开的时候听到了杜鹃的叫声,秋天有月亮的晚上看到了南飞的大雁。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像云一样稀薄,风景逝去就像箭一样快。留下买花的钱,快快滴弄好桑园。用茅草盖好几间房子,肥壮的秧苗长好了种几块地。床头放一本被人冷落的陶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的杜甫诗篇。
关河令 周邦彦
注释(1)关河令 ,词牌名。⑵时:片时、偶尔的意思。⑶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⑷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⑸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译文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注释
⑴苗发、司空曙: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友,都名列“大历十才子”。⑵临牖(yǒu):靠近窗户。牖,窗户。⑶故人:旧交;老友。⑷苔:苔藓。⑸何当:犹何日,何时。幌(huǎng):幔帐,窗帘。⑹“为拂”句: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译文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登城 刘敞
注释
⑴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⑵重楼:层楼;倚:依凭,依靠 ;城隅:城角。
⑶水墨图:水墨画,指不施色彩,纯用水墨绘制的画图。
译文
秋天微微的雨丝与寒冷的天空相映显得若有若无,我悠闲地登上重楼倚栏欣赏秋色。只见山色葱茏,树色苍翠,或青或黛,有浅有深,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水仙子:曲牌名;寻梅:曲题。⑵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⑶孤山:此指杭州西湖之孤山,位处里外二湖之间,又名瀛屿,旧时多梅,是号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的隐居处。
⑷缟袂(gǎo mèi):白绢做的衣袖。缟,白色的绢。绡(xiāo)裳:生丝薄绸做的下衣。绡,生丝织成的薄绸。此处言“缟袂绡裳”,是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
⑸“酒醒“句:是说醉卧梅下,因寒气侵袭而惊醒。旧题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天寒日暮,醉憩酒店旁,梦遇一淡妆素服的女子与之共饮为乐。酒醒后发觉自己宿于梅花树下,始悟所梦乃梅花仙子。
⑹“笛凄”句:是说笛声引起惆怅感伤。笛曲中有《梅花落》,故云。
⑺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幽香)。这是对宋代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化用。
译文
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然而立。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骤雨 华岳
注释
⑴骤雨:暴雨。⑵车:指水车。⑶怒涛:汹涌的波涛。⑷侵早:天刚亮,拂晓。
译文
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注释
⑴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
⑵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
⑶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梅:梅花。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
⑷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吹梅:吹奏《梅花落》。
译文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注释
⑴无定据:没有一定。⑵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⑶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⑷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⑸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⑹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⑺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8)几许:多少。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从前愁苦凄凉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点绛唇 元好问
译文
沉迷于春色,可春天却已归去;绿窗内,有人还在唱着挽留春天的歌曲。试问春到了何处?花飘落,黄莺也沉默不语。我的内心充满愁思,茫茫的雾霭笼罩着树木。傍晚时分,西楼的帘外下起稀疏的小雨,我只好到梦中去寻觅春天的脚步。
龙标野宴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⑴湖州:位于今浙江省北部。公元1276年2月,元丞相伯颜率兵进驻这里,派人到临安接受南宋朝廷投降。组诗中记述的内容从此时开始,所以用“湖州”题名。
⑵烟云:亦为“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广大地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复的北边失地。这里代指北方地区。
⑶大江:指长江。悠悠:形容水滔滔。这句借江水东流伤感地喑喻亡国大局已定,无可挽回。 ⑷目断:看不到。
⑸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翻译:
举目北望,燕地的上空白云渺渺,望不到尽头,低头俯视,江水浩浩,永不停歇地向东流去,就像我悠悠不尽的愁思。夕阳西下,一片寒鸦飞过,越飞越远,飞到视线之外, 极目四望,故园神州在何处?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注释
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⑶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⑷铁骑:指金国军队。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⑸风尘:指战乱。“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⑹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⑺沟壑:溪谷。。⑻缨:绳子。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这里泛指中原。⑼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译文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