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潍坊统考)读我国不同时期部分省(区、市)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回答1~2题。
1.关于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迁出率最高
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
D.福建人口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
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
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珠三角地区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10年安徽迁出率最高,所以A错误;安徽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所以B错误;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所以C正确;福建人口迁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D错误。第2题,通过对比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移总量增加,所以A错误;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增加,
7
所以C错误;从图中无法确定珠三角地区是否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所以D错误;由图可知,人口迁入重心北移,所以B正确。
答案:1.C 2.B
(2018·湖北六校联考)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读表完成3~4题。
迁移率
1995-2000年
2000-2005年
新疆
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
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3.影响1995-2005年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资源开发 工业化 B.婚姻家庭 文化教育
C.生态改善 工业化 D.资源开发 文化教育
4.浙江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 B.加快人口老龄化
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 D.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析:第3题,新疆的资源开发吸引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浙江工业化的推进,吸引大量工人迁入。第4题,浙江大量青壮年的迁入会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业化的发展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答案:3.A 4.D
(2018·黑吉两省六校联考)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5~6题。
5.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市)
6.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7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解析:第5题,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区、市),只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A、B、C错,D正确。第6题,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不同。安徽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近,人口迁往沿海发达地区数量多,迁往武汉的人口数量少,D对。
答案:5.D 6.D
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7~9题。
7.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
C.③<④ D.③>④
9.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解析:第7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第8题,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第9题,迁往南部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会使这些地区的老龄化加快。
答案:7.A 8.B 9.C
(2018·广州调研)“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下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10~11题。
7
10.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11.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解析:第10题,上海市人口倒挂区主要为近郊区,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海市的工业区逐步向近郊区迁移,因而这里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上海市的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这些外来人口为上海市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第11题,当地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进而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流入,导致了“人口倒挂”。外来人口消费水平低,人均消耗资源少,不会使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上海市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不能说出现人口倒挂是上海市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
答案:10.B 11.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本溪四校联考)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
材料二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
材料三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
7
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
(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6分)
(3)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一些产业,“掉一些肉”。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掉一些肉”指的是哪些产业。(10分)
解析:(1)人口流入对这些大城市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2)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可以根据图中信息,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及流动人口年龄构成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以从劳动力的需求量及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等方面分析。(3)从环境保护、人口数量控制及功能调整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积极推动这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动;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秩序。
(2)特点: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 原因: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例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
(3)以扼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为目标,加快清退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一般性产业;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聚集的产业;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启动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试点工作。
1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7
材料二 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份
比重(%)
经济板块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8分)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影响。(8分)
(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8分)
解析:(1)结合图表数据可知,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为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数量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2)影响类试题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3)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
答案:(1)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数量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产生交通问题、城市环境、居住问题以及就业、治安等社会方面的问题。
7
(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7
相关文档
- 2020高考物理 月刊专版 专题1 直线2021-05-136页
- 2017年度高考物理(专题四 第1课时 2021-05-1318页
-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2021-05-136页
-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专题3 阅读理解2021-05-1326页
-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0工业地域的形2021-05-1331页
-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2021-05-137页
- 2020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七 2021-05-134页
-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试2021-05-1317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2021-05-1312页
-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氮及其化合物2021-05-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