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1.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福建省南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体的有无可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依据
B.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磷酸基团具有疏水性
C.细胞骨架是指由生物膜相连形成的网状支撑结构
D.活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2.(6分)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形成过程需要细胞中ATP水解供能
B.细胞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
C.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代谢中的吸能反应
D.硝化细菌可利用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3.(6分)下列关于染色体或DNA发生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相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了DNA分子交换
D.染色体倒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后的片段颠倒交换形成的
4.(6分)如图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培养天数是因变量
B.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D溶液
C.最适浓度下洋葱根的生长速度是相同的
D.实验结果可充分说明2,4﹣D具有两重性
5.(6分)某稻田中,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构成其中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拟水狼蛛至少能获得白背飞虱同化量的10%
B.用农药杀灭白背飞虱,有利于提高该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
C.白背飞虱和拟水狼蛛粪便中的能量均被分解者和水稻利用
D.白背飞虱的同化量等于自身的呼吸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6.(6分)研究表明蛙未受精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储存有大量的mRNA.蛙卵在生理盐水中能正常合成mRNA,而物质甲会抑制mRNA的合成。通过设计实验检测蛋白质合成量,探究蛙受精卵早期分裂过程中(20小时内),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mRNA来源于卵细胞中原本储存的mRNA,还是卵细胞受精后新合成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取等量的受精卵与未受精卵,设置对照实验
B.在实验组内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在对照组内应加入等量的物质甲溶液
C.若两组蛋白质的合成量基本相同,说明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mRNA来源于卵细胞中原本就储存的mRNA
D.也可将受精卵放在含有放射性尿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检测蛋白质放射性的增加量以确认mRNA的来源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7题~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题~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
7.(10分)某种野生型淡水藻经过人工诱变得到甲、乙两种突变藻,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野生型的80.8%,乙藻的叶绿素a含量为野生型的128.8%,两种突变藻的其它色素与野生型藻含量相当。如图是野生型藻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示意图,请回答:
(1)与野生型深相比,甲、乙两种突变溧对红光利用率提高的是 藻。
(2)图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甲藻与野生型藻相比,B点的位置将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理由是 。
(3)将乙藻与野生型藻分别在黑暗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宜光照,短时间内,乙藻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 (填“上升”或“下降”)得更快。
(4)硏究发现,缺氮会使乙藻叶绿体中的基粒衰老。在缺氮营养液中培养♂藻,乙藻的氧气释放速率下降,原因是 。
8.(10分)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样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信息分子存在着 (填“单向”或“双向”)调节作用。图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各自产生的信息分子分别是 、 (填序号)和免疫活性物质,可直接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
(2)焦虑、紧张等应激刺激使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含量升高,最终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浓度 ,使免疫功能受抑制,因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以下 (填字母)的治疗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 e.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3)三大系统相互配合,借助信息分子相互作用,构成了 调节网络,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例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使神经系统的 加强。
9.(10分)为探究氧气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现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进行实验。在30℃下培养72h,结果如乙图所示,分析回答。
(1)配制好的培养液在接种酵母菌之前,需要 处理,以避免其他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若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用25×16型计数室(如甲图),一个大方格计数室的容积是0.1mm33,统计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M个,则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细胞数量为 个。
(3)结果表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培养24h后,种群数量不升反降,原因是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细胞呼吸产生代谢废物使培养液的 发生改变。
(4)无氧组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有氧组的主要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和 ,造成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
10.(9分)玉米细胞中与籽粒种皮的颜色有关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位置如图所示,基因B控制色素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当基因B存在时,籽粒种皮有色,否则就表现无色;基因D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使基因B不能控制合成色素,籽粒种皮表现为无色。
(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图中基因①为 (选填“D”、“d”、“B”或“b”),I和Ⅱ是一对
,具有图中这种基因组成的玉米籽粒种皮的颜色为 。
(2)现有一株纯种的籽粒有色玉米(BBdd)与一株纯种的籽粒无色玉米杂交,若F1全为有色,则亲代籽粒无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若不考虑交叉互换,F1自交产生F2,F2籽粒种皮颜色和比例为 。
(3)研究发现:当A基因存在时,D基因会从染色体上断裂脱落下来,从而解除其对基因B的抑制,基因B得以表达,籽粒种皮表现出色斑。若图中Ⅰ、Ⅱ处a突变成A,则与籽粒种皮颜色相关的基因型为AaBb,该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种皮表现型及比例是 。
三、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15分)土壤中的苯酚(C6H5OH)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科学家为了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进行了探究实验。如图是部分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
(1)为了分离纯化目的菌种,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都加入了一定浓度的苯酚,该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除此之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 和 等营养物质,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制备步骤④所需要的固体培养基,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 → 倒平板。为了在步骤⑤的平板上形成单个的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原因是 。
(3)研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酚,那么,乙试管中培养基成分与甲相比,区别是 。研究人员对甲、乙两只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 ℃的冰箱中保藏。
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2.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可增强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代表的是 过程,所获得的甲是 。
(2)在生物体外,重复②③④的步骤,可以获得大量的甲,这是 技术。其中过程③需要 酶。
(3)与人体细胞中干扰素基因相比,甲不含有非编码区和 。
(4)在利用甲、乙获得丙的过程中,必须用同一种 切割甲和乙,使它们产生相同的 ,再加入 ,连接形成丙。
(5)科学家将甲与 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形成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 方法,导入到哺乳动物的 中,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当胚胎发育到 阶段时进行胚胎移植;同时代孕母体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 ,才为移入的胚胎在代孕母体内的成活提供了可能,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该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中获得 。
2019年福建省南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体的有无可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依据
B.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磷酸基团具有疏水性
C.细胞骨架是指由生物膜相连形成的网状支撑结构
D.活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I: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1、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2、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答】解:A、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中心体的有无不可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依据,A错误;
B、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磷酸基团具有亲水性,B错误;
C、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C错误;
D、活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生物膜的组成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分)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形成过程需要细胞中ATP水解供能
B.细胞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
C.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代谢中的吸能反应
D.硝化细菌可利用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考点】3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B: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ADP和ATP的关系:ADP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分子式可简写成A﹣P~P.从分子简式中可以看出。ADP比ATP少了一个磷酸基团和个高能磷酸键。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2)ATP的水解: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
(3)ATP的合成: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解答】解:A、ATP 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需要细胞中ATP水解供能,A正确;
B、细胞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 中,B正确;
C、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代谢中的放能反应,C错误;
D、硝化细菌可利用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能量代谢,要求考生识记ATP的产生途径,掌握呼吸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6分)下列关于染色体或DNA发生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相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了DNA分子交换
D.染色体倒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后的片段颠倒交换形成的
【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21:减数分裂;52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解答】解:A、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相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基因重组,而不是DNA分子交换,C错误;
D、染色体倒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后的片段颠倒交换形成,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试剂基因重组的类型;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6分)如图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培养天数是因变量
B.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D溶液
C.最适浓度下洋葱根的生长速度是相同的
D.实验结果可充分说明2,4﹣D具有两重性
【考点】C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1:坐标曲线图;531: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和培养天数,因变量是根的总长度。实验结果说明促进洋葱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
【解答】解:A、本实验中培养天数是自变量,A错误;
B、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D溶液,B正确;
C、根据图中三条曲线之间的高度差可知,最适浓度下洋葱根的生长速度是不相同的,C错误;
D、该实验中只体现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因此不能说明2,4﹣D具有两重性,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目的,能正确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再结合实验结果准确判断各选项。
5.(6分)某稻田中,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构成其中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拟水狼蛛至少能获得白背飞虱同化量的10%
B.用农药杀灭白背飞虱,有利于提高该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
C.白背飞虱和拟水狼蛛粪便中的能量均被分解者和水稻利用
D.白背飞虱的同化量等于自身的呼吸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7:生态系统.
【分析】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解答】解:A、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稻田中一个营养级往往不止一种生物,因此拟水狼蛛和白背飞虱不能代表两个营养级,A错误;
B、用农药杀灭白背飞虱,会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提高该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白背飞虱和拟水狼蛛粪便中的能量均被分解者利用,水稻不能利用粪便中的能量,C错误;
D、白背飞虱的同化量等于自身的呼吸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6分)研究表明蛙未受精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储存有大量的mRNA.蛙卵在生理盐水中能正常合成mRNA,而物质甲会抑制mRNA的合成。通过设计实验检测蛋白质合成量,探究蛙受精卵早期分裂过程中(20小时内),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mRNA来源于卵细胞中原本储存的mRNA,还是卵细胞受精后新合成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取等量的受精卵与未受精卵,设置对照实验
B.在实验组内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在对照组内应加入等量的物质甲溶液
C.若两组蛋白质的合成量基本相同,说明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mRNA来源于卵细胞中原本就储存的mRNA
D.也可将受精卵放在含有放射性尿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检测蛋白质放射性的增加量以确认mRNA的来源
【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5:信息转化法;52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应取等量的受精卵,一个受精卵来源于生理盐水,另一个受精卵用物质甲处理,设置对照实验,若两组蛋白质的合成量基本相同,说明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mRNA来源于卵细胞中原本就储存的mRNA,如果实验组少于对照组,说明来源于卵细胞受精后新合成的。
【解答】解:A、应取等量的受精卵,一个受精卵来源于生理盐水,另一个受精卵用物质甲处理,设置对照实验,A错误;
B、在对照组内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在实验组内应加入等量的物质甲溶液,B错误;
C、若两组蛋白质的合成量基本相同,说明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mRNA来源于卵细胞中原本就储存的mRNA,如果实验组少于对照组,说明来源于卵细胞受精后新合成的,C正确;
D、尿嘧啶是RNA特有的成分,因此放射性尿嘧啶参与了转录(或RNA合成),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的知识,难度不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7题~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题~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
7.(10分)某种野生型淡水藻经过人工诱变得到甲、乙两种突变藻,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野生型的80.8%,乙藻的叶绿素a含量为野生型的128.8%,两种突变藻的其它色素与野生型藻含量相当。如图是野生型藻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示意图,请回答:
(1)与野生型深相比,甲、乙两种突变溧对红光利用率提高的是 乙 藻。
(2)图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甲藻与野生型藻相比,B点的位置将 向右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理由是 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藻更少,光反应速率降低,需要更高浓度的CO2才能使光合速率提高到与呼吸速率相等,故甲藻的B点会向右移动 。
(3)将乙藻与野生型藻分别在黑暗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宜光照,短时间内,乙藻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 下降 (填“上升”或“下降”)得更快。
(4)硏究发现,缺氮会使乙藻叶绿体中的基粒衰老。在缺氮营养液中培养♂藻,乙藻的氧气释放速率下降,原因是 因为基粒(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基粒衰老使光反应减弱,导致释放氧气速率下降 。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2:图像坐标类简答题;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表示野生型藻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示意图,野生型藻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无二氧化碳时,野生型藻只进行细胞呼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强,直到达到二氧化碳的饱和点;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野生型藻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解答】解:(1)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a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野生型的80.8%,乙藻的叶绿素a含量为野生型的128.8%,所以乙藻对红光利用率更高。(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因为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藻更少,光反应速率降低,需要更高浓度的CO2才能使光合速率提高到与呼吸速率相等,故甲藻的B点会向右移动。
(3)乙藻的叶绿素a含量为野生型的128.8%,因此将乙藻与野生型藻分别在黑暗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宜光照,短时间内,乙藻的光反应速率更高,乙藻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得更快。
(4)缺氮会使乙藻叶绿体中的基粒衰老,因为基粒(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基粒衰老使光反应减弱,所以导致释放氧气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
(1)乙
(2)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或“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向右
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藻更少,光反应速率降低,需要更高浓度的CO2才能使光合速率提高到与呼吸速率相等,故甲藻的B点会向右移动
(3)下降
(4)因为基粒(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基粒衰老使光反应减弱,导致释放氧气速率下降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明确图中曲线各个关键点的含义。
8.(10分)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样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信息分子存在着 双向 (填“单向”或“双向”)调节作用。图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各自产生的信息分子分别是 ②④ 、 ①⑦ (填序号)和免疫活性物质,可直接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 (特异性)受体(或“糖蛋白”) 结合。
(2)焦虑、紧张等应激刺激使下丘脑分泌的 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 激素含量升高,最终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浓度 升高 ,使免疫功能受抑制,因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以下 acd (填字母)的治疗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 e.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3)三大系统相互配合,借助信息分子相互作用,构成了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例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使神经系统的 兴奋性 加强。
【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53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
【解答】解:(1)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信息分子存在着双向调节作用。图中神经系统产生的信息分子是②④、内分泌系统产生的信息分子是①⑦
、免疫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是免疫活性物质,可直接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该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会使免疫功能受抑制,因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治疗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过敏反应),也能用于器官移植,防止免疫排斥反应。故选:acd。
(3)三大系统相互配合,借助信息分子相互作用,构成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例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
故答案为:
(1)双向 ②④①⑦(特异性)受体(或“糖蛋白”)
(2)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 升高 acd
(3)神经﹣体液﹣免疫 兴奋性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9.(10分)为探究氧气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现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进行实验。在30℃下培养72h,结果如乙图所示,分析回答。
(1)配制好的培养液在接种酵母菌之前,需要 煮沸冷却(灭菌) 处理,以避免其他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若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到合适的倍数 。用25×16型计数室(如甲图),一个大方格计数室的容积是0.1mm33,统计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M个,则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细胞数量为 5M×104 个。
(3)结果表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培养24h后,种群数量不升反降,原因是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减少 ,细胞呼吸产生代谢废物使培养液的 理化性质(或pH) 发生改变。
(4)无氧组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有氧组的主要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和 酒精的毒害作用 ,造成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
【考点】F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4:实验性简答题;536:种群和群落.
【分析】1、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
2、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由于培养液中有杂菌,所以配制好的培养液需要经过煮沸冷却处理才能接种酵母菌,以防杂菌污染和高温对酵母菌的伤害。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若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到合适的倍数。用25×16型计数室,一个大方格计数室的容积是0.1mm33,统计五个中方格(共2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M个,则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细胞数量为=5M×104个。
(3)根据柱形图可知,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培养24h后,由于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缺乏,所以种群数量不升反降。细胞呼吸产生代谢废物使培养液的理化性质(或pH)发生改变。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而且酒精的积累对酵母菌产生毒害,所以无氧组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有氧组。
故答案为:
(1)煮沸冷却(灭菌)
(2)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到合适的倍数 5M×104
(3)S 减少 理化性质(或pH)
(4)酒精的毒害作用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0.(9分)玉米细胞中与籽粒种皮的颜色有关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位置如图所示,基因B控制色素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当基因B存在时,籽粒种皮有色,否则就表现无色;基因D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使基因B不能控制合成色素,籽粒种皮表现为无色。
(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图中基因①为 D (选填“D”、“d”、“B”或“b”),I和Ⅱ是一对 姐妹染色单体 ,具有图中这种基因组成的玉米籽粒种皮的颜色为 无色 。
(2)现有一株纯种的籽粒有色玉米(BBdd)与一株纯种的籽粒无色玉米杂交,若F1全为有色,则亲代籽粒无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bbdd ;若不考虑交叉互换,F1自交产生F2,F2籽粒种皮颜色和比例为 有色:无色=3:1 。
(3)研究发现:当A基因存在时,D基因会从染色体上断裂脱落下来,从而解除其对基因B的抑制,基因B得以表达,籽粒种皮表现出色斑。若图中Ⅰ、Ⅱ处a突变成A,则与籽粒种皮颜色相关的基因型为AaBb,该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种皮表现型及比例是 有色:色斑:无色=3:9:4 。
【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43:正推反推并用法;527: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由题意知:当基因B存在时,籽粒种皮有色,否则就表现无色;基因D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使基因B不能控制合成色素,籽粒种皮表现为无色。据此推出相关基因型,再结合题意作答。
【解答】解:(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图中基因①为D,I和Ⅱ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基因D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使基因B不能控制合成色素,籽粒种皮表现为无色。
(2)一株纯种的籽粒有色玉米(BBdd)与一株纯种的籽粒无色玉米杂交,因为F1全为有色,所以亲代籽粒无色玉米的基因型为bbdd,F1基因型为Bbdd,因此若不考虑交叉互换F1自交,F2基因型为BBdd、Bbdd、Bbdd、bbdd,所以F2籽粒种皮颜色和比例为有色:无色=3:1。
(3)当A基因存在时,D基因会从染色体上断裂脱落下来,从而解除其对基因B的抑制,基因B得以表达,籽粒种皮表现出色斑。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分别为:(1aaBB、2aaBb)、(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因为A基因存在时,基因B得以表达,因此该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种皮表现型及比例是有色:色斑:无色=3:9:4。
故答案为:
(1)D 姐妹染色单体 无色
(2)bbdd 有色:无色=3:1
(3)有色:色斑:无色=3:9:4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需着重理解图示的内容并加以分析,并准确提炼题干信息。
三、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15分)土壤中的苯酚(C6H5OH)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科学家为了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进行了探究实验。如图是部分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
(1)为了分离纯化目的菌种,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都加入了一定浓度的苯酚,该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除此之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 氮源 和 无机盐 等营养物质,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酸碱度)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制备步骤④所需要的固体培养基,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 溶化 → 灭菌 倒平板。为了在步骤⑤的平板上形成单个的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原因是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 。
(3)研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酚,那么,乙试管中培养基成分与甲相比,区别是 用其他碳源替代苯酚 。研究人员对甲、乙两只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 保证甲,乙两支试管中的微生物种类是相同的 。
(4)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 4 ℃的冰箱中保藏。
【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54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到以苯酚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挑选能生长的菌落→鉴定
【解答】解:(1)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苯酚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此外培养基中还应该包括水、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同时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即氧气的要求。
(2)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为了在步骤⑤的平板上形成单个的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是因为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
(3)甲乙试管是对照实验,如果甲加入的是苯酚,则乙试管加入的是可以替代苯酚的其他碳源。研究人员对甲、乙两只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以保证甲,乙两支试管中的微生物种类是相同的。
(4)菌落长成以后可以对菌种进行临时保藏,即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故答案为:
(1)氮源 无机盐 PH(酸碱度)
(2)溶化 灭菌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
(3)用其他碳源替代苯酚 保证甲,乙两支试管中的微生物种类是相同的
(4)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及筛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2.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可增强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代表的是 逆转录 过程,所获得的甲是 干扰素基因 。
(2)在生物体外,重复②③④的步骤,可以获得大量的甲,这是 PCR 技术。其中过程③需要 热稳定DNA聚合(或Taq) 酶。
(3)与人体细胞中干扰素基因相比,甲不含有非编码区和 内含子 。
(4)在利用甲、乙获得丙的过程中,必须用同一种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切割甲和乙,使它们产生相同的 黏性末端 ,再加入 DNA连接酶 ,连接形成丙。
(5)科学家将甲与 乳腺蛋白基因 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形成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 显微注射 方法,导入到哺乳动物的 受精卵 中,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当胚胎发育到 桑椹胚或囊胚 阶段时进行胚胎移植;同时代孕母体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 免疫排斥反应 ,才为移入的胚胎在代孕母体内的成活提供了可能,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该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中获得 干扰素 。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548:基因工程.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通过逆转录获得目的基因,②③④表示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之后进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解答】解:(1)图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所获得的甲是目的基因﹣﹣干扰素基因。
(2)②③④表示采用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该技术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因此需要热稳定DNA聚合(或Taq)酶。
(3)与人体细胞中干扰素基因相比,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的甲不含有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4)利用甲、乙获得丙的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必须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切割甲和乙,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再加入DNA连接酶,连接形成丙。
(5)科学家将甲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形成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到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当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时进行胚胎移植;同时代孕母体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才为移入的胚胎在代孕母体内的成活提供了可能,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该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中获得干扰素。
故答案为:
(1)逆转录 干扰素基因
(2)PCR 热稳定DNA聚合(或Taq)
(3)内含子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
(5)乳腺蛋白基因 显微注射 受精卵 桑椹胚或囊胚 免疫排斥反应 干扰素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和基本途径,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7 10:51:27;用户:qgjyuser10466;邮箱:qgjyuser10466.21957750;学号:21985474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常考图形2021-05-134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3地2021-05-136页
- 2020高考地理 第二部分 小题大做 2021-05-136页
- 高考英语考纲词汇复习默写用附答案2021-05-1316页
- 红对勾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练习462021-05-139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单元2021-05-136页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8含解2021-05-1315页
- 届全国名校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原子与2021-05-1317页
-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2021-05-138页
-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志愿填报的方法技2021-05-1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