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理综答案 11页

  • 445.50 KB
  • 2021-05-13 发布

广东高考理综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综合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葡萄糖是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内合成,故A错误,淀粉遇碘变蓝,故B错误;纤维素是多糖,起单体是葡萄糖,故C正确;胰岛素通过抑制糖原的分解,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从而降低血糖的,故D错误。‎ ‎2. 【答案】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①错误,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吗,故②错误,结构决定功能,清楚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故③正确;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而且Waston和Crick也对DNA复制进行了描述,故④正确。‎ ‎3. 【答案】C ‎【解析】该题目属于蛋白质工程,已经获得该目的基因片段,不需要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故A错误,是需要构建含目的肽 DNA片段的表达载体,但这不是第一步,故B错误;蛋白质工程的第一步是根据蛋白质的功能,设计P1氨基酸序列,从而推出其基因序列,故C正确;该基因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而目的多肽是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所以必需对其改造,保持其抗菌性强,抑制其溶血性,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属于中等偏上难度题.‎ ‎4. 【答案】D ‎【解析】根据实验的原理以及题目中的信息,去顶芽是抑制主根的生长,故A错误;实验没有信息可以证明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故B错误;实验没有信息可以证明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故C错误;根据正常植株与去顶芽但施以外源生长素后,二者主根长度相当,可以说明外源生长素能代替顶芽促进主根生长,故D正确。‎ ‎5. 【答案】A ‎【解析】犹豫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但鱼a、鱼b为两种土著鱼减少,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在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错误;根据营养关系,浮游动物总量应该是先增加,而后减少,故C正确;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事物群落的营养关系的相关知识点和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属于容易题。‎ ‎6. 【答案】B ‎【解析】Ⅲ是叶绿素a,Ⅳ是叶绿素b,故A错误;透明带越大,说明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故B正确;由图中染色体分布在细胞中央可知, 该细胞处于分裂中期,故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该数据说明了酶的高效性,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教材的相关实验内容,属于容易题。‎ ‎7、【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思路点拨】糖类是多羟基的酮或多羟基的醛,所含的官能团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水果香精的主要成分是酯类,B项正确;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的是硬脂酸和丙三醇,C项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所含的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D项错误。‎ ‎8、【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问题 ‎【思路点拨】Al3+与CO32—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H+、Fe2+、MnO4-在水溶液中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NH4+、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9、【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思路点拨】解析:常温常压下,8gO2为0.25mol,1molO2含有的电子数为16mol,故8gO2含有4nA个电子,A项正确;氨水是弱电解质,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H4+小于nA个,B项错误;盐酸在标况下是液态,C项错误;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Na从0价升高到+1价,失去个nA电子,D项错误。‎ ‎10、【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其除杂、鉴别、保存等。‎ ‎【思路点拨】 解析:NH4Cl为强酸弱碱盐,加热也可除去NaCl中的N号4Cl,但是二者无因果关系,A项错误;Fe3+具有氧化性,与Fe3+用KSCN溶液的检验无因果关系,B项错误;CaCO3的溶解度大于Ca(HCO3)2,但是Na2CO3溶解大于NaHCO3,C项错误;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与HF能反应,所以不能用玻璃瓶保存,D项正确。‎ ‎1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相关反应。‎ ‎【思路点拨】 SO2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和草帽辫,A项正确;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且硫酸能与铁反应,所以不能用硫酸清洗锅炉,B项错误;高温下焦炭与SiO2反应的得到Si与CO,C项正确;Cu2+和Hg2+与S2—‎ 能生成难溶物CuS和HgS,D项正确。‎ ‎12、【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计算与关系。‎ ‎【思路点拨】pH=4的醋酸中:c(H+)=0.0001mol·L-1,A项错误;小苏打溶液中,由于HCO3—的水解,所 以c(Na+)>c(HCO3-),B项错误;饱和食盐水中:c根据电荷守恒,有(Na+)+ c(H+)= c(Cl-)+c(OH-),‎ C项正确;由于题干给的温度不是常温下,所以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无法计算,D项错误。‎ ‎13、B ‎14、A ‎15、C ‎16、D ‎17、AC ‎18、AC ‎19、BD ‎20、BD ‎21、AB ‎22、【答案】B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思路点拨】“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R为F元素;根据图中元素的关系,则X为S元素,T为Cl元素,Z为Ar元素,Q为Br元素。Z为惰性气体元素,故非金属性的大小比较为F>Cl>Ar,A项错误;Br的原子序数为35,F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序数只差为26,B项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Cl>HBr,C项错误;HClO4的酸性大于HBrO4,D项正确。‎ ‎23、【答案】A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与现象分析。‎ ‎【思路点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与蔗糖固体变黑,A项正确;Al在常温下与浓硝酸反应发生钝化,钝化也是化学反应,B项错误;Na与无水乙醇反应得到H2,反应原理是Na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C项正确;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得到的是黑色的Fe3O4,D项错误。‎ ‎24. 【答案】BD ‎【解析】蓝藻是原核细胞,DNA裸露,没有染色质,故A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光合作用,故B正确;兔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质,也没有全能型,故C错误;蛙受精卵是动物细胞所以没有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教材的相关实验内容,属于容易题。‎ ‎25. 【答案】AD ‎【解析】根据题意,自由组合定律,红眼雌蝇(杂合子)的基因型为XaXaB(代表缺失)‎ ‎ 红眼雌雄蝇基因型XaYB,根据一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子代中白眼雄果蝇XaY占1/4,红眼XAY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XAXa占1/4,红眼雌果蝇XAXA占1/4,由于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所以Ⅳ号染色体正常的BB占1/3,所以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的B占2/3,故A正确;红眼雌果蝇占1/4+1/4=1/2,故B错误;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故C错误;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缺失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2/3(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的B占2/3)=1/6,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3/4(红眼XAY雌果蝇占1/4, 红眼雌果蝇XAXa占1/4, 红眼雌果蝇XAXA占1/4)*2/3(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的B占2/3)=1/2.所以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白眼果蝇占1/6(1/6+1/2)= 1/4,故D正确。‎ ‎26. 【答案】‎ ‎(1)有氧呼吸 ATP ‎(2)无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升高 能够吸附污泥中的PAHs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1)根据题目的信息,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够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所以促进的有氧呼吸,导致ATP合成增多,根细胞主要以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能量,ATP供应增多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根据题目及表格中的信息,盆栽试验表明,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盆栽黑麦草比单纯红壤叶绿素含量及干重都高,表明施用含生物炭的污泥,污泥富含无机成分能促进作物生长。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单纯红壤PAHs含量527,红壤+污泥PAHs含量是1079红壤+7%生物炭污泥PAHs含量是765,黑麦草的PAHs含量分别是401、651、428,都有所升高,仅对比红壤+污泥PAHs数据和红壤+7%生物炭污泥PAHs数据可以发现生物炭能够吸附污泥中的PAHs,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污水处理后的无机物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考点定位】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综合考查了细胞呼吸作用与ATP,及生态系统的原理等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题目综合属于中等难度。‎ ‎27. 【答案】‎ (1) 高于(大于) 神经体液调节 产热 散热 ‎ (2) 失调(失去平衡)‎ (3) 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过程;T细胞在接受病毒的刺激后---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小影T细胞接触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使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裂解---释放被入侵的病毒。‎ 病毒在血液中被清楚过程:病毒→吞噬细胞处理→刺激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和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解析】‎ (1) 根据题目中图像的信息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由于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它通过神经核体液共同调节,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从而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 根据题目中图像的信息可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内环境保持稳态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 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及时清除人体内环境和进入细胞内的病毒,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的过程;T细胞在接受病毒的刺激后,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接触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使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裂解,释放被入侵的病毒,病毒在血液中被清除过程,病毒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其抗原刺激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同时B细胞在接受抗原直接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和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抗体和病毒态体液内特异性结合,而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和运用,综合属于中等难度。‎ ‎28. 【答案】‎ ‎(1)解旋酶 加热 ‎(2)Aa母亲的 减数分裂 患儿的白细胞内合成了不正常的血红蛋白 ‎(3)除了第102位氨基磺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正常 但患者表现为贫血症 ‎【解析】‎ (1) DNA 在细胞内复制是通过解旋酶的作用打开双链的。PCR不需要提供ATP,体系中有正反向引物,模板,酶,缓冲液,Dntp, 水缓冲液中有金属离子等,反应经过变性,复性,延伸,在变性过程中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到94℃左右,打开双链。‎ (2) 根据图11(b)电泳图谱的信息,母亲只有的一条1带,说明基因型是AA,没有突变位点,不被限制酶切割,父亲的一条1带还有一条s带和m带,说明父亲是杂合子,基因型是Aa, 患儿只有s带和m带,没有1带,其基因型是aa, 胎儿和父亲一样因型是Aa,患儿是aa,一个是a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而母亲是AA,所以患儿发病的可能原因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是发生突变,患儿发病的原因从基因表达来看,是基因的突变导致mRNA变化,从而使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 (1) 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β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β链第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除了第102位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正常,但患者表现为贫血症,唯一原因就是β链第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所致,可以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 ‎【考点定位】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综合考查了pcr, DNA复制,基因突变,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和应用,而且第三问则考察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题目个别问题难度较大。‎ ‎29. 【答案】‎ ‎ (1)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以便其增值 排出部分保持装置内气压平衡 ‎(2)重络酸钾 ‎(3)酵母菌数量 组别 加酵母菌种的量 三天后酒精含量 ‎1‎ ‎5g ‎+‎ ‎2‎ ‎7g ‎++‎ ‎3‎ ‎9g ‎+++‎ ‎4‎ ‎11g ‎++++‎ ‎5‎ ‎13 g ‎+++++‎ ‎(3)如果随着酵母菌种数量增加,酒精含量也增加,则酵母菌数量是影响发酵的因素。‎ 如果随着酵母菌种数量增加,酒精含量没有增加,则酵母菌数量不是影响发酵的因素 ‎【解析】‎ ‎(1)图中的发酵装置是选修一果酒制作装置的一个改变,通气阀1是进气口,发酵初期,通气阀①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并在A通气口处打气,以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代谢快,增殖快,繁殖大量酵母菌利于后期发酵;实验过程中,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 ,装置内气压升高,通气阀②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排出部分 保持装置内气压平衡。‎ ‎(2)重络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颜色反应,用来鉴定有酒精生产。‎ ‎(3‎ ‎)影响酵母菌发酵的因素除了菌种、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外,还有酵母菌数量等因素,可以通过以加入的酵母菌种数量为自变量,以生产的酒精含量为因变量设置实验进行探究,在表格设计中要注意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 ‎(4)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其结果应该有两种情况,即如果随着酵母菌种数量增加,酒精含量也增加,则酵母菌数量是影响发酵的因素。‎ ‎ 如果随着酵母菌种数量增加,酒精含量没有增加,则酵母菌数量不是影响发酵的因素。‎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探究以及综合应用。题目综合属于中等偏上难度。‎ ‎30.【答案】(1)C6H10O3 7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 ‎ ‎+NaOH+ NaCl。‎ ‎(3) (4)CH2OHCH=CHCH2OH OHCCH=CHCHO ‎(5)‎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 ‎【思路点拨】(1)根据题给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数出其分子式为C6H10O3,根据1molCxHyOz消耗O2为(x+-)mol,计算含有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7molO2。(2)化合物Ⅱ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根据化合物Ⅱ的结构简式,可推知化合物Ⅲ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NaCl。(3)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该有机物分子内除苯环外含有四种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1:2,即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1:2。(4)由V的结构特征可推知其为CH2OHCH=CHCH2OH,其在铜做催化剂的作用下与过量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OHCCH=CHCHO 。(5)根据题给信息只能是脱去羟基和碳碳三键的氢原子生成:‎ 31. ‎【答案】‎ (1) ‎ (2) (3)①H+被消耗,其浓度降低;②结合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增大了氢离子浓度,使向右移动,使减小;③BD (4)‎ ‎【解析】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1)根据题给信息,总反应为O3氧化I-生成I2,将所给的三个反应:①+②+③可得 △H=。(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3)①该反应消耗H+,随反应进行c(H+)浓度降低,pH升高。②见答案(也有认为该转化是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故A为Fe2+,Fe3+氧化生成I2,使减小;但是解释不了为什么氢离子浓度减小)。‎ ‎③c(Fe3+)增加,减小都会使c(I3-)急剧减小。(4)3~18s内,‎ v(I3-)=。 ‎ 32. ‎【答案】‎ ‎(1)Ag++e-=Ag 2NO+O2=2NO2 ‎ ‎(2)Al(OH)3和CuO的混合物 Al(OH)3+OH-=AlO2-+2H2O ‎(3)4 2 4 O2 ‎ ‎(4)50 25 ‎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艺流程问题。(1)电解精炼时,阴极上Ag+得电子生成金属银,电极反应式为Ag++e-=Ag;气体迅速变红是因为生成的NO气体被空气氧化为NO2,2NO+O2=2NO2。‎ ‎(2)Al2(SO4)3和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得到的固体为Al(OH)3和Cu(OH)2的混合物,但是煮沸后,氢氧化铜在80度即分解,故应该为氢氧化铝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该过程中加入的NaOH过量后会使生成的Al(OH)3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3)在该未完成的方程式中,产生的气体只能是氧气,故配平后的方程式为4CuO+2Al2O3=4CuAlO2+O2↑。‎ ‎(4)根据铜守恒可知n(CuAlO2)==50mol;因为n(Al)=n(Cu)=n(CuAlO2)=50mol,故需要溶液的体积为25L。‎ ‎(5)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3.【答案】‎ ‎(1)①C ②Cl2、HClO、ClO- 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溴化钠溶液、震荡使其充分反应,发现溶液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溶液变为橙红色。(2)①;②电极逐渐溶解;③装置甲,可以避免铁和铜离子的接触,从而避免能量损失,提高电池效率,提供稳定电流; (3)Zn。‎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非金属性的比较、电化学原理(原电池和电解池)等知识。(1)①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有毒,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故只有C合适;②氯气溶于水后有一部分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故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有Cl2、HClO、ClO-三种;③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可以通过两种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来实现。(2)①根据电子的流向可知,左边的烧杯中的电极为负极,右边烧杯中电极为正极,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故左边烧杯中盛有ZnSO4溶液,插入锌片,右边烧杯中盛有CuSO4 溶液,插入铜片;②由所给的电极材料可知,当铜片做电极时,铜片一定是正极,则负极是活泼的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现象是电极逐渐的溶解;③以Fe和Cu做电极为例,如果不用盐桥则除了电化学反应外还发生Fe和铜的置换反应,反应放热,会使化学能以热能的形式转化掉,使其不能完全转化为电能,而盐桥的使用,可以避免铁和铜离子的接触,从而避免能量损失,提高电池效率,提供稳定电流;(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知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即Zn作为阳极。‎ ‎34、【答案】‎ ‎(1)‎ ① ‎ D、C、B 、A ‎ ② ‎ 0.1 s ③ ④ ‎。‎ ‎(2)①.‎ ‎②. 0.10 ‎ ‎③. ; 6.0 ‎ 35、 ‎【答案】‎ 解:(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P1、P2刚碰(P不参与瞬间碰撞)完时的共同速度V1为:‎ ‎ ‎ 由动量守恒定律(三个物体最终速度相同)有P的最终速度V2为:‎ ‎ ‎ ‎ (2). 弹簧具有最大压缩量x时,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和P1、P2、P具有共速V2(注:P1、P2、碰撞时有动能转化成内能,即动能有损失)‎ ‎ 从P1、P2刚碰后具有共速V1到最后具有共速V2过程中有:‎ ‎ ‎ 从P、P1、P2第一次具有共速V2到最后具有共速V2过程中有:(是动能不变,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 ‎ 解得: ‎ ‎36、解:(1). I与ω的关系式为:(纯数学问题,可用两点决定直线直接做题)‎ ‎ 由数学知识得:ab段为:‎ ‎ bc段为:‎ ‎(2). 解法1:对应于b点时(P没导通): ‎ ‎(是非线性元件的话)‎ ‎(如下图是线性元件的图)‎ 对应于c点时(P导通,但圆盘没有内电阻,而电压与圆盘转速有关,与外电阻无关,即U是ab线延长线的I与R的乘积U=IR,也可以想象成假如没有P这个元件时的U的情况,是与P存在与否无关的,)‎ 解法2:法拉弟圆盘产生电压:‎ 在b点时只有R导通:U=0.1X3=0.3(V),此时=15‎ 得U的表达式: 所以在c点时,U=0.9(V)‎ ‎(3).(线性元件)解法1:流过P的电流,ab段为(P没导通):‎ bc段为(P导通,从图象看,导通后P的电阻值不变):在c点 ‎ 得:‎ ‎ 得表达式: ‎ 解法2:(非线性元件)Ip=I-IR 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