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32讲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3·西城模拟)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答案] C
[解析] 由“盛唐”“痛快淋漓”“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判断这是豪放诗人李白。
2.(2013·南京调研)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3.(2013·汕尾测试)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答案] D
[解析] 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排除A项;盛泽镇在南方,B项错误;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问题,排除C。题干材料可以是研究明代短篇小说的直接材料,故选D项。
4.(2013·广东百校联考)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体现了对艺术形式“意境”的追求,“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判断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项。
5.(2013·汕头质检)下图说明( )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答案] D
[解析] 观察图片,据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说明融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选D项。
6.(2013·山西模拟)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选A项。
7.(2013·汕头检测)“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
A.文人山水画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的理解。元朝文化新发展是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后,汉族士大夫们苦于仕途不得志,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市民阶层壮大发展,促进戏曲繁荣元杂剧应运而生,体现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相互影响,故选B项。
8.(2013·泰安期末)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①为商代甲骨文,②为唐朝时期的楷书,③为秦汉隶书,④为秦代小篆。
9.(2013·广州二模)下图是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关于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
B.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东汉的作品
C.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
D.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该图画为甲骨文书法作品,由此可以判定这幅作品在商代不会出现,商代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的;中国书法作品出现在魏晋时期,之后历代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一直以楷书、隶书、草书和行书为主要形式,直到清末发现甲骨文,甲骨文的纸质书法作品才得以呈现,所以答案选D项,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10.(2013·泰安期末)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
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学——明清小说。结合所学知识,《聊斋志异》的特点是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11.(2013·东城区联考)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哪一副是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作品( )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张旭擅长草书,故选D项。
12.(2013·北京四中期中)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A.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商代史料。纸上材料指的是文献记录,地下之新材料指的是甲骨文字。
二、非选择题
13.(2013·安溪、德化联考)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解析] 第(1)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通过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业及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戏曲的发展,而市民阶层壮大,其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也是戏曲文化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京剧的形成;第二小问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戏曲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父诫其子”“兄勉其弟”等则反映了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从设问即可看出史学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紧扣此点回答即可。
14.(2011·江苏调研)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 下面是两幅封建社会时期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 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
材料四 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糜,金钱珠宝,视为泥沙。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世情小说。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的悲欢离合)。
(2)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抒情写意)。
(3)反正统意识。理学(或心学)。
(4)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的思想文化倾向(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等思想文化倾向)。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讲世情”“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写炎凉的世态”等可归纳出流派及特点。第(2)问从材料二两幅画的信息可看出是文人画,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三中“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可知李贽思想观点中最大的特征是反正统意识;结合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思想界的主流是理学。第(4)问需综合明代文学、绘画、思想的特点并由此归纳出明代中叶以后传统思想文化的倾向。原因据材料四总结归纳。
相关文档
- 2015高考英语(unit 2 healthy eatin2021-05-136页
-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超详解)2021-05-139页
- 2014年版高考物理第14讲分子动理论2021-05-13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含解答2021-05-1310页
- 高考生物考题分类归纳2021-05-138页
- 3-天津市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含答案2021-05-135页
- 物理高考试题考点分类解析考点电磁2021-05-1312页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十三运2021-05-132页
-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酶与ATP”一节2021-05-136页
- 高考试题——数学理上海卷word版含2021-05-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