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6.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及考点要求精选篇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及各模块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题型分值分布及考试内容:‎ 阅读部分80分(文言文、现代文),写作70分,试卷总分为150分。‎ 识记与理解约16%,分析与综合约28%,鉴赏与评价约10%;表达应用约为46%。‎ 一、识记与理解    ‎ ‎   1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   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和修辞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   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5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 ‎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二、分析与综合 ‎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   3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   4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三、鉴赏与评价 ‎   1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   2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   3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四、表达应用    ‎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 1审题立意 ‎   A准确把握题意;B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C选材恰当、内容充实;D力求有新意. 2结构布局 ‎   A结构完整,布局合理;B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语言表达 ‎   A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B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C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一、语文基础知识情景题 从明年开始,上海僵化式的默写改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景式默写到底怎么考,大家可以从下面的题目中窥见一斑。后面讲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情景默写训练题,后面附录答案,以供同学们练兵之用。‎ 情景式默写训练1‎ ‎1、文人学者为了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中选字取意,命名书屋或居室。如柳亚子有一书房曰“磨剑室”,即取意于贾岛的诗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试判断下列书屋名称取意于哪些名句。‎ ‎(1)“十驾斋”取意于                   (2)“鍥斋”取意于                              ‎ ‎(3)“人镜庐”取意于                  ‎ ‎2、根据句意,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1)成语“煎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          《夜雨寄北》中的               ,              。‎ ‎(2)梨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                 ,                 ”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诗意。‎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3、根据句意,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2)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                     ,                       。”‎ ‎(3)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经历了“             ,                。”的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才成为今天优秀的航天员的。(用《孟子》中的话回答。)‎ ‎4、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中的句子来成就自己的佳作。请根据题意完成这些有关联的诗句。‎ ‎(1)《管子.形势解》中有“                    ,                ;              ,              ”曹操借用之成就了《短歌行》中“山不在高,海不厌深”的诗句。‎ ‎(2)司马相如在《上林赋》里说:“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入乎西陂。”而曹操用点化的手法在《观沧海》里说:“             ,           ;          ,       。”星汉的形象,加上对山岛、秋风、洪涛的描写,内容更丰富,色彩更鲜明,构成了崭新大的意境。就比司马相如的话更加具体生动了。‎ ‎(3)《宋书.宗传》里“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言在李白的《行路难》中演化为“                    ,                      !”‎ ‎5、古今文人常用古诗文名句来励志勤学,修身养性。请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大鹏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他在《上李邑》一诗中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                         。”‎ ‎(3)《孟子》强调了以苦难来磨练意志的重要性:“               ,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欧阳修在《伶官传序》里则用对比的手法说明了这个道理:“              ,  ‎ ‎              。”‎ ‎(4)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要诚实守信,正如《墨子》中所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 ‎6、根据句意,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1)唐人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绝,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杜牧《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             ,             ,            ”。杜牧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议论、抒情、描写结合起来的艺术特色,《过华清宫》中的“             ,            ”即为一例。‎ ‎(2)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孟子的“              ,              ”更深刻、更生动、更凝练、更富有诗意,因而也就更加响亮而有名。诗文里点化与模仿、因袭不同,它具有“点铁成金”之妙。‎ ‎(3)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咏梅名句“                ,                 ”,只是把江为咏竹、桂的句子,改了两个字,便成了咏梅的千古绝唱;而王勃的名句“                  ,                   ”,也来源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7、根据句意,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的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一文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诗句是:            ,            。”‎ ‎(4)古代阳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如今,由于经济的开发,人口稠密,交通发达,那里再也不是王维在《渭城曲》里所描写的“                  ,                ”的景象了。‎ ‎(5)我国古代有句名言:“                    ,                    。”这句话是说坏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去做,做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从点滴开始的。‎ ‎8、根据题意,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1)男女思念之情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如宋代词人        写的《         》中表达男女情感不受时空限制的词句:“                 ,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           》中表达他对女友一往情深的诗句是:“                     ,为伊消得人憔悴。”‎ ‎(2)好的文学作品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         《             》中的“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居易《           》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                  ”。苏轼《赤壁赋》中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9、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各句空缺处的内容。‎ ‎“                ,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唐代诗人            笔下的秋,写秋却让人体会不到萧瑟与凄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则是          笔下的秋,笔触虽明媚,却总有几分落寞。多情的文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感情为景物染色。‎ 训练1:参考答案 1.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1)李商隐 却话巴山夜雨时(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3)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4.(1)海不辞水 固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 固能成其高 (2)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2)扶摇直上九万里 ‎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言不信者行不果  6.(1)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8.(1)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长久时 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 (2)李煜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琵琶行(并序) 唯见江心秋月白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9.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 情景式默写训练2‎ ‎1、“月亮”在古诗词中已不是一个普遍的星体,而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在诗人笔下它却是一种情感载体。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的隐逸情趣;李白《月夜独酌》中“          ,          ”的飘逸心性;杜甫《月夜忆舍弟》中“             ,            ”的思乡之情;苏轼《水调歌头》中“           ,           ”的放达情怀……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古诗词中,一轮圆月能透尽人心思。如李商隐《一剪梅》中的情境可用“云中谁寄锦书来?                ,                。”又如杜牧的“                ,玉人何处教吹箫。”其中描写的情境与姜夔《扬州慢》中“              ,               ,              ”极为相似。如柳永《雨霖铃》中“              ,             ,             ”更是借月来抒发离别情怀的。‎ ‎3、中国古诗词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其中不少成了千古名句。如东汉末年的文人诗作《古诗十九首》中有“                ,脉脉不得语”之句,“                ,坐看牵牛织女星”两句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                ”之句;李白《梦游天姥咏留别》中有“云青青兮欲雨,            ”之句;王勃《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              ”之句。‎ ‎4、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还有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写“苦雨”的如李煜《浪淘沙》的“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             ,           。”温庭筠《更漏子》中的“           ,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 ‎5、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它一身清香,一身傲骨。屈原在《离骚》中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诗人以菊花来象征自己品德之高尚与纯洁。元稹《菊花》中写到“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的“                ,何曾吹落百花中”无疑把菊花当作了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6、“梅兰竹菊”常被人尊称为四君子。梅花怒放严冬,却冰清玉洁,品质高尚,历来受诗人敬仰与赞歌。王安石的“                ,                ”含蓄地写出了梅花色香俱佳的特点;陆游的名词《咏梅》中“                ,                ”两句借梅花来写自己的境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中的“                ,               ”也写出了梅花的质地。‎ ‎7、“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岳阳楼》中“            ,           ”‎ 和《旅夜抒怀》中的“            ,             ”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                。”然而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只要尽力了,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啦。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                ,可以无悔矣”一样。‎ ‎9、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比比皆是。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开头几句“               ,               ,               ,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肃杀的景象;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也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              ,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而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却写出了清秋之夜的静谧;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却写出了秋天景象的阔美。‎ ‎10、“莲”与“怜”字同音,在古诗中人们常用“莲”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写出了采莲女情窦初开的心思。周敦颐《爱莲说》中 “                ,                ,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准确地写出了莲花的品质。‎ ‎11、“柳”“留”二字谐音,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折柳”来暗喻离别之情。乐府诗中的“上马不捉鞭,                ,蝶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如郑谷的“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永《雨霖铃》中的“                ,                ,                。”除此之外,“柳枝”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绪:如王昌龄的“              ,悔教夫婿觅封候”,苏轼《蝶恋花》中的“枝上柳絮吹又少,            。”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               ,               ,               。”‎ ‎12、梧桐树高大雄伟,而在古代诗词中,梧桐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             。”温庭筠《更漏子》中“              ,              ,空阶滴到明。”徐再思《双调子·夜雨》中“              ,              ,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些诗句中诗人借梧桐写尽了人间和愁苦与相思。‎ ‎13、“愁怨”原本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在诗人笔下借助多种意象却使之变得有形可感,有味可嗅,有色可观。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愁?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欧阳修《踏莎行》中的“              ,                ”句;李白的“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句。贺铸《青玉案》的“试问闲愁都几许?              ,               ,               。李清照《武陵春》中的“                ,                ”和《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                ,                ”两联绘形绘色地写出了愁绪的千姿百态。柳永《蝶恋花》中的“                ,                ”两句写愁的句子更是千古绝唱。‎ ‎14、大雁和飞燕虽属两个不同季节的精灵,但它们也能“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能传达出诗人感时伤逝的情怀。如欧阳修《戏答元稹》中的“夜闻归雁生相思,                ”和杜甫《天末怀李白》中“                ,                ”两句就是以大雁寄相思的典范。在刘禹锡《乌衣巷》中,我们看到了“                ,                ”的沧桑变迁;在晏殊《浣溪沙》中,我们看到了“                ,                ,小园香径独徘徊”‎ 的物是人非的景象;在文天祥《金陵驿》中,我们还感受到了“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                ?”的“黍离”之悲。‎ ‎15、诸葛亮一代名相,足智多谋,助汉兴室,却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无穷感慨和敬仰。杜甫在《蜀相》中对他一生作了精辟的概括:“                ,                ”两句是他平生功绩的真实写照;“                 ,              ”两句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写下了《经五丈原》。唐代杜甫在《八阵图》中也对诸葛亮一生功过作了总评:“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诸葛亮对后世忠臣和爱国者影响也很大,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到“              ,              。”不仅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作者还以之自况,表达了自己矢志收复中原的志向。‎ 训练2:参考答案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2、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3、盈盈一水间  天阶夜色凉如水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澹澹兮生烟  秋水共长天一色    ‎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帘外雨潺潺,春夜阑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梧桐树,三更雨   空阶滴到明   ‎ ‎5、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         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 7、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 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10、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11、反折杨柳枝  柳条藤蔓系离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忽见陌头杨柳色  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1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叶叶,一声声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 ‎1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14、病入新年感物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家?         1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情景式默写训练3‎ ‎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文人词客十分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为了一个字而冥思苦想,卢延让《苦岭》中曾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杜甫也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令人非常敬仰。‎ ‎5.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地说:“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回答,如还能引用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可加分),你知道的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6.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选举中落选,再次证明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正确。‎ ‎7.某同志在澳门回归庆典讲话中引用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思念之情。‎ ‎8.崇俭反奢,历来是我国诗文中的重要内容,《左传》中有“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的句子。请再以“俭与奢”为话题,写出司马光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9.身教重于言教。对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其身正,         ;其身不正,            。”‎ ‎10.人们比喻“柔”的思想教育,常引“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______  __,__________”诗句。‎ ‎11.谈到太平天国洪、杨内讧这段历史时,人们不禁会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叹。(曹植诗)‎ ‎12.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13.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____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4.从曹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谭嗣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我们看到了志士仁人对“生死”所做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15.“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国古代有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说坏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去做,干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从点滴开始的。‎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18.清末家龚自珍的名句:“___   ____,___    ___。”该诗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所引用。‎ ‎1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6.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想反,这两句诗是:“                ,                  ?”‎ ‎28.王之涣《登鹳雀楼》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游山玩水,赏心悦目。人们对山水的不同感受,全因心情有别。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两句诗写出了游山玩水的饱满激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古代阳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如今,由于经济的开发,人烟稠密,交通发达,那里再也不是王维在《渭城曲》里所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了。‎ ‎31.对于问题的认识,所处位置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有相似的两句,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作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陶潜的诗不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激烈;苏轼的诗不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                 ,                        。‎ ‎36.请依次写出下列词牌中带有”愁”的词句。‎ ‎(1)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     _____     (2)李清照《一剪梅》: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                ‎ ‎37.写出《桂枝香•金陵怀古》化用下列诗句的词句。‎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树后庭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3:参考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 ‎4.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为人性僻耽佳句  吾不惊人死不休   ‎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8.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 ‎9.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10.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11.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12.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13.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月是故乡明;嘈嘈切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1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1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人才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2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5.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 ‎3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3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6.(1)怎一个愁字了得;(2)两处闲愁;(3)问君能有几多愁;37.⑴千里澄江似练;(2)叹门外楼头;(3)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现代文答题知识点:‎ ‎1、文体知识准备 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写作灵活,不拘韵律,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深受高考出题组青睐的文体。‎ ‎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研究中所谈的是指狭义的散文,即专指那种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的形散神不散的文学作品。与其他体裁相比,散文具有以下特征:‎ ‎1)、选材广泛自由。散文取材广泛,国家大事,市井琐闻,社会变改,家庭细故,山川风物,书籍刻绘,故友消息,个人情怀……凡有感有思,皆可托之于“即兴之笔”,正如林语堂所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2)、抒发真情实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散文,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散文抒发的感情要真实,因为只有真情,才能真正征服读者。‎ ‎ 3)、形散神聚,笔法灵活。“神”指每一篇散文中贯穿全文的主旨或主题。“形”指文中所摄取的人物、景物和事件。“形散”指作者运笔自由,内容上面宽意广,结构上不拘一格,笔法上自由灵活,“神聚”指材料围绕主题而展开,“散”得有度。‎ ‎4)、具有美感性。散文被称为美文,以绘画的眼光和技法写景状物,构架生活,富于诗情画意;散文语言骈散兼用,长短结合,有自然、和谐的旋律之美:散文以绘画美、音乐美、诗意美、品质美使读者愉悦、陶醉。‎ ‎2、表达技巧知识准备 ‎1)了解常见修辞及其一般作用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有趣,启人想象; 衬托--是为突出主要事物;‎ 对比--能让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 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 ‎ 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顺,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2)了解常见表现手法、行文技巧和结构等。‎ 如: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想像、联想、象征、渲染、反语、烘托、对比等;材料安排有主次详略之分等;行文结构有承上启下,铺垫、照应、卒章显志等。‎ ‎3、答题知识准备 ‎ 1)知道一些解题思路,了解一道题可从哪些方面来解。‎ 如:要求说明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从“描述对象”和“表达效果”两方面阐述。答表达效果时要具体,如说比喻的作用不要只答“生动形象”四个字,要解释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该比喻句蕴涵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答“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增强了感染力,能引起共鸣”; ‎ 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不单是解释词语,还要注意结合语境反复体味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里的意义和作用。‎ 答语句意义的理解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分层次分解难点,不妨分解为“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题;‎ 答句子的作用时,可从结构、内容、主旨三方面来思考。例如谈哲理句的作用。就要了解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的名句。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的哲理句。这种句子的作用,前者往往是为佐证自己观点,或是引出问题的。后者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思想闪光点,一定要认真体味,领会其深刻内涵。‎ ‎2)了解答题要求及答案构成特点 一般来说,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全,好。即准确切题,全面完整,语句通顺。‎ 答案信息的构成一般是三种形式:一是把原文中的话找出来就是答案,历年的考题都有这种情况;二是文本中所有相关信息找出来,做一点舍取,再加上必要的词语连缀,形成一个答案,也就是整合;三是文本中没有现成答案,要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分析评价,综合概括抽象而成答案。‎ 三、阅读训练 ‎1、 整体阅读训练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宏观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主旨的内涵,完成“感知—理解—评价”的心理过程。‎ ‎ 整体感知即浏览、粗知大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哪些思想感情,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或知识。这是做现代文阅读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文章主旨,大方向才不会搞错,学生回答问题才能居高临下,有的放矢。‎ 整体感知可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从线索入手。散文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散”而不乱,充分揭示作品主题。‎ ‎ 只有把握全文的线索,才能“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在散文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荷塘月色》:有的是以人物为线索,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有的是以寓意深刻的某种事物为线索,如《我的空中楼阁》;有的是以作者活动的进程为线索,如《长江三日》;有的以某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如巴金的《灯》:有的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以时间或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等等;‎ ‎ 2)从文眼入手。散文的“文眼”常常是作者立意的凝聚点,它既是文章思想内涵的凝结,又是全文脉络的纽带,起制约全篇的作用。“文眼”是理解一篇文章的钥匙,抓住了“文眼”,就把握了整体。‎ ‎3)从关键句入手。 前面说抓文眼,其实文眼也是课文的关键句。另外,除了文眼之外,作品中还有大量的非常重要的句子,这些句子负载着重要的信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些语句,常见的有①:反映语境特点的“指示语’,:②集中表达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③标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景况的“情态语”;④直接传达主要信息的“主旨句”;⑤反映文章层次关系的“过渡句”;⑥蕴含丰富内容、言词精辟的“警策语”;⑦结构复杂信息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语言结构”;⑧文中反复强调或暗示的“关键语句”等等。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句子,才可以准确地把握文意要点。‎ ‎4)从技巧入手。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象征、铺垫、衬托(正衬、反衬)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往往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突出。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如果抓住了文本的表现手法,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5)从结构入手。 “文无定法”,散文的结构尽管多种多样,但在多种多样中还是存在着某些大体相似的形态。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如包含式、辐射式、板块式等。抓住这些结构特征,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全文。‎ ‎6)从意境入手。通常所说的意境是指作品中表现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是散文的心,散文的魂,一篇散文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意境上。意境由“意”和“境” 两个方面组成,它是外在的境界——景物、事,与作者心中的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高度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2、答题思路训练 ‎1)阅读顺序:答题前先从整体把握文章;阅读时要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尽可能用已有知识了解作者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尽可能关注可以了解到的信息,可以“查题干”、“查题目”、“查提示”“查过渡”、“查修辞”、“查中心”、“查指代”、“查省略”等;善于寻找文中内容或情节所演绎和归纳的因果关系,因为“追因法”是命题的主要方法。登临绝顶,方能一览无余;读懂全文,才可参透细微。‎ ‎2)答题顺序:读文时可在重点信息句上做些标志,然后读题化题。‎ 所谓化题,也就是说,我们接触文后的问题时应该明了出题人的命题意图,知道这道题目其实考的是什么,该从哪几方面回答。例如,题目问:文章开头写了某某内容,你来分析评价一下。这样的问题实质考的是什么呢?我们进行一下化题:文章开头内容分析评价——考察散文开篇选材的作用——可以从对内容、结构和主题三方面的作用来回答。那么我们化完的题目实际是问:这篇文章开头所选的材料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中心所起的作用。文章开头的材料在内容上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果与表达的主题一致,那么常常是开篇立意。如果与文章主题相反,那么常常是欲扬先抑。结构上能有什么作用呢?大致是全文的总纲或者铺垫之类。对主题的作用呢?大致应该是开门见山标点明主旨之类。‎ 化题完毕,定位提取,查前找后,把分散在文中的信息找寻到,对此再进行整理。最后作答。作答时能依据原文的尽量依据原文,没有的,就筛选提炼,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整合。‎ 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可灵活使用一些共性的知识。‎ 如:中心句后往往有支撑句对其进行解说,对中心句的理解就可定向在其后的支撑句上;散文中抒情、议论性文字往往表达主旨,抓住它就抓住文章的核心。‎ 又如:记叙这一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不同。在记叙文中通过事例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或人物的感情等;在说明文中往往是举例子,说明事物特征;在议论文中是举例论证,阐述事理。同是写景,有的对自然景物的喜爱,有的借物言志说理,等等;‎ 再如分析独立段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方面入手,就结构而言,处在段首有总领下文的作用;处在段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段末有总结上文的作用。‎ 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解题会很快切入要点,不至于无从下手。‎ ‎3、规范答题训练 明确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 文言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 如何读懂选文 ‎ (1) 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知识储备: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 (8)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 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 视事 用事 下车(伊始) 掾丞 洗沐 乞骸骨 致仕   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三、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1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16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2014徐汇一模)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2016杨浦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与词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4.文言虚词题 【翻译答题技巧】 ‎ ‎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16闵行一模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16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15高考)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14高考)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高考考纲常考18个虚词:   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 ‎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   (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 更多学习资讯,请登录上海东方优质教育官网(www.dfyz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