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个文言文实词 60页

  • 161.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个文言文实词

  • 6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150个文言文实词 作者:雨燕江南   出自:九江文峰原创基地 浏览/评论:568/0   日期:2010年10月28日 08:57 ‎ 高考150个文言文实词 ‎ 为便于学生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 特将此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同时也收入课本中出现的解释。对于个别不常用的解释,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就不予收入。 ‎ ‎1、爱 2、安 3、被 4、倍 5、本 6、鄙 7、兵 8、病 9、伯 10、曾 ‎11、察 12、长 13、朝 14、乘 15、城 16、诚 17、池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怠 24、殆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安全。 谢庄遂安。(《冯婉贞》) 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鸿门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 (1)名词。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 ‎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i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 (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狱中杂记》) ②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③通"背",背向。 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管子·中匡》) 右背山陵。(《淮阴侯列传》) ④通"背",违背。 倍道而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⑤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3)副词。越发,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 ‎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 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 ④本业,指农桑。 强本而节用。(《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⑦奏本。 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 新松郁郁三千本。(陆游诗)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3)动词。推究本原,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4)形容词。原来的。 刘媪本姓实存。(《汉书》) (5)副词。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刘敬亭传》) ‎ ‎(6)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此其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7)介词。本着,根据。 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4)复合词。 ①鄙人。 ⅰ、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ⅱ、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ⅲ、乡下人。 余目睹将军悛悛(质朴的样子)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 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7、兵 (1)名词。 ‎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战略战术。 公不论兵,必大困。(《战国策》) ④战争。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2)动词。 ①侵略。 无岁不受兵。(《十八史略》) ②以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史记》) (3)复合词。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虎,又称虎符,剖成两半,国君和统帅各掌握一半,以便对证。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信陵君窃符救赵》) 8、病 (1)名词。 ①重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圣人非所以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2)动词。 ①生病。 凡人不病则不畏惧。(《订鬼》) ②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 ‎③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④受困。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 ⑤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史记·货殖列传》) 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9、伯 (1)名词。 ①排行第一的,老大,古人同辈间的伯(孟)、仲、叔、季来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诗经·周颂·载芟》) ②伯父。 汝泊何由发如漆。(杜甫《醉歌行》) ③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经·卫风·伯兮》) ④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崤之战》) ⑤古代管理一方的长官。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⑥bà 通"霸",春秋时诸侯国联盟的盟主。 桓公,五伯之上(首)也,争国而杀兄,其利大也。(《韩非子·难四》) (2)副词。表尊敬。 ‎ 若为河伯娶妇。(《西门豹治邺》) (3)bǎi 数词。通"佰",一百。 亡(没有)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论贵粟疏》) (4)复合词。伯仲:原指兄弟的次第,后用以比喻不相上下的事物。 10、曾 (1)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2)zēng ①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②动词。通"增",增加。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③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11、察 (1)动词。 ①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③详审。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④明察,了解。 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3)叠词。察察:洁净的样子。 ‎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12、长cháng (1)名词。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高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史记》) ③长处,专长。 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2)形容词。 ①长的。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高的。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③久。 天长地久有时尽。(《长恨歌》) ④远。 道阻且长。(《诗经》) ⑤大。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南史》) ⑥辽阔。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3)动词。擅长。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4)副词。常,经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zhǎng (1)动词。 ①生长。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 ‎ ‎②抚育。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祭十二郎文》) ③增进。 教学相长。(《学记三则》) (2)形容词。 ①年龄大。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②排行第一的。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石钟山记》) (3)名词。头领。 以三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13、朝 cháo (1)动词。 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引申为朝见。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左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拜访。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③归。 江汉朝宗于海。(《尚书》) (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③政事。 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 (3)介词。对,向。 ‎ 坐南朝北。 Zhāo (1)名词。早晨。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2)量词。天,日。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14、乘 chéng (1)动词, 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欤秋冬之绪风。(《涉江》) ③趋,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④冒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⑤凭恃、依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沈括《宋书》) ⑥交加,连接。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2)名词。佛教的教派或教法。 大乘佛教。 shèng (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 ‎(2)量词。辆。 超乘者三百乘。(《崤之战》) (3)数词。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崤之战》) 15、城 (1)名词。 ①城墙。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2)动词。 ①修筑城墙。 是月,城西宁。(《明史·太祖本纪》) ②守城。 (李)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宋史·李庭芝传》) 16、诚 (1)名词。诚心诚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定,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季讽齐王纳谏》)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17、池 (1)名词。水塘,湖。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燕荡。(《雁荡山》) (2)名词。护城河。 山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除 (1)名词。 ‎ ‎①殿阶。 登自东除。(张衡《两京赋》) ②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③门屏之间。 扶辇下除。(《汉书》)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②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19、传 chuán (1)动词。 ①传送,传递。 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③流传。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④传达。 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有开议勤殿故事。(《谭嗣同》) ⑤传位。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⑥动词。延续。 人人自安,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 ‎(2)名词。传闻,传说。 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世之传也。(《荀子·非柏》) zhuàn 名词。 (1)客舍。 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2)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横惧,乘传诣洛阳。(《汉书·高帝纪下》) (3)传记。 作七十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 (4)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20、辞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狱中杂记》) ②口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⑤命令。 近者奉辞罚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⑥名词。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说话。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 ‎②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推辞,辞去。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3)复合词。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21、从 cóng 动词。 ①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依顺,听从。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④追赶。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⑤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⑥采取某种原则。 从宽、从严、从简、从缓 cóng,旧读zòng (1)名词。 ①随从的人。 其从如云。(《诗经》) ②副职。 魏从九品分正从。(《文献通考》) ‎ ‎③指堂房亲属。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形容词。从属的。 从犯。 Zòng通"纵" (1)形容词。直的。 衡(横)纵其亩。(《诗经》) (2)名词。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3)动词。放纵。 欲不可从。(《礼记》) 22、达 (1)动词。 ①通,透。 屋极有窗以达气。(《狱中杂记》) ②畅达。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③至、到。 自昏达曙。(《促织》) ④到达。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⑤通晓,明白。 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南史》) ⑥得志。 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得志扬名。)(《出师表》) ⑦表达,告知。 词不达意。 (2)形容词。 ①显贵的。 ‎ 达官贵人。 ②豁达。 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汉书》) (3)复合词。达人:显达的人。 昔正考父煮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训俭示康》) 23、怠 形容词。 (1)懈怠,松懈。 天大寒,砚水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2)轻慢,不恭敬。 守卒皆怠炎。(炎:人名)(《宋史·杨愿传》) (3)疲倦。 怠而后游于清池。(《史记》) 24、殆 (1)形容词。 ①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③通"怠",懒惰。 农者殆则土地荒。(《商君书·农战》)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南录〉后序》) 25、当 dāng (1)动词。 ‎ ‎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②抵御,抵抗。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阻拦。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⑤承担。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⑥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⑦应当。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⑧判决,判罪。 吏当广所失亡多。(《李将军列传》)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②表时间。值,在,正在。 当时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dàng (1)动词。 ‎ ‎①符合。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②当作。 安步当车。(《战国策》) ③以为。 我当是相公呢! (2)形容词。适宜。 此殊未当。(《采草药》) 26、道 (1)名词。 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途径,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已。(《师说》) ④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 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 ⑥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也,道也。(《庖丁解牛》) ⑦意向。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⑧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五道,隶属于中央。清末和民国初分一省为数道。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④料想。 故园谁有书来。 ⑤通"导",引导。 道之以政。(《论语》) ⑥通"导",疏导。 不如小决(决口),使道。(《左传》) 27、得 (1)名词。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2)动词。 ①取得,获得。 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②得意。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 ③所愿。 于彼计则得。(《中山狼》)‎ ‎28、度 ‎(1)dù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②限度,法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谏太宗十思疏》‎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论积贮疏》‎ ‎③制度,法度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后汉书·张衡传》‎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④度量 常有大度。(度量) 《高祖本纪》‎ ‎⑤常态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荆轲刺秦王》‎ ‎⑥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江南逢李龟年》‎ ‎⑦谱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扬州慢》‎ ‎⑧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凉州词》‎ ‎⑨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红楼梦》‎ ‎(2)duó ‎①量,计算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量,计算) 《过秦论》‎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鸿门宴》‎ ‎③考虑 度义而后动(考虑) 《答司马谏议书》‎ ‎29、短 ‎①与长相对: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 ‎ ②陷害,说人坏话: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 ③缺陷,不足:莫若以吾所长,攻敌所短。《冯婉贞》‎ ‎30、多 ‎①数量大,与“少”相对: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 ②增多: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秦始皇本纪》‎ ‎ ③赞扬: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 ‎ ④大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31、发 ‎①把箭发射出去:射者正己而后发。《孟子·公孙丑上》‎ ‎ ②发射:于是众枪齐发。《冯婉贞》‎ ‎ ③发出,送出: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 ④派遣,征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赤壁之战》‎ ‎ ⑤散发,打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⑥开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 ⑦拨动:中有都柱,傍形八道,施关发机。《张衡传》‎ ‎ ⑧发现: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中山狼传》‎ ‎32、方 ‎①两船并列: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赤壁之战》‎ ‎ ②方形: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促织》‎ ‎ 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 ‎ ④方位,方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 ⑤方圆,纵横:荆之地,方五千里。《墨子·公输》‎ ‎ ⑥方法,办法:助画方略。《赤壁之战》‎ ‎ ⑦才: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 ‎ ⑧正在,刚刚:方共瞻玩。《促织》‎ ‎33、非 ‎①违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论语·颜渊》‎ ‎ ②没,没有: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 ③非难,反对: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秦始皇本纪》‎ ‎ ④不同寻常: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 ⑤意外的变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⑥除非,除了: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 ‎ ⑦无,没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 ⑧不: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过秦论》‎ ‎ ⑨不对、不正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34、复 ‎ ‎①返回,回还: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回复,回答:有复于王者曰。《齐桓晋文之事》‎ ‎ ③恢复,还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 ④再,又: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 ⑤繁复,重复: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 ⑥通“覆”,覆盖,盖住: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35、负 ‎①依靠,凭借: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 ③担负,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④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 ⑤辜负,对不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⑥违背,背弃: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 ⑦失败: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36、盖 ‎ ‎①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被苫盖,蒙荆棘。《左传·襄公十四年》‎ ‎ ②车盖,伞盖: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 ③遮盖: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 ④超过,胜过: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 ⑤大概,大约: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 ⑥因为,由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 ⑦句首语气词,表议论的开始:盖一岁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37、鼓 ‎ ‎①击鼓:再鼓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 ‎②鼓: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 ‎③振动: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 ‎④弹奏,敲击: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张大:鼓吻奋爪以向先生。《中山狼传》‎ ‎38、故 ‎ ‎ ①原因,缘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老朋友,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③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 ④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 ⑤故意,特意: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⑥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39、顾 ‎ ‎①动词,回看,环视,回头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顾野有麦场(回看,环视,回头) 《狼》‎ ‎②动词,看,视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③动词,关顾,顾念,顾惜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顾惜,顾念) 《赤壁之战》‎ 三岁贯(伺候)汝(你),莫我肯顾。《硕鼠》‎ ‎④动词,看望,拜访,探问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出师表》‎ 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⑤动词,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考虑) 《鸿门宴》‎ ‎⑥副词,表示轻微转折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荆轲刺秦王》‎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但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为学》 ‎ ‎⑧顾玩:仔细端详 ‎40、固 ‎①动词,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②动词,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兵,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形容词,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④形容词,坚固,牢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 ‎⑤形容词,坚决,坚持 少年固强之。《促织》‎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副词,表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⑦副词,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⑧副词,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41、归 ‎ ‎①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妇女被遣回娘家: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 ‎③返回,使……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归还,送回:臣清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归附,归顺: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⑥归聚,集中:则津泽皆归其根。《采草药》‎ ‎⑦同“馈”,赠送: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⑧出嫁的女子回娘家(复合词):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42、国 ‎ ‎①国家: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谭嗣同》 ‎ ‎②国都,京城: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③地方,地区:逝将去汝,适彼乐国。《诗经硕鼠》‎ ‎④地域,土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⑤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 ‎⑥复合词,掌握国家政权,主持国政: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⑦复合词,国事,国家大事: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谭嗣同》‎ ‎43、过 ‎ ‎①走过,经过:行过夷门,见侯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超过,胜过: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③探访,拜望: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犯过错: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指出过失,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⑥过时: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 ‎⑦过错: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过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44、何 ‎ ‎1、代词,哪里。(却看妻子愁何在) 2、什么,代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3、怎么,为什么,状语。(又何间焉) 4、何如:怎样,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 5、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6、如--何:把---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 7、多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hè背、扛。(何蓑何笠) ‎ ‎45、恨 ‎ ‎①遗憾,不满意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出师表》‎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长恨歌》‎ 只恨鄙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水浒传》‎ ‎③复合词:恨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 《孔雀东南飞》‎ ‎46、后 ‎ ‎①走在后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 ‎②时间、位置在后的: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③在……之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47、胡 ‎ ‎①兽颈下的垂肉:前虞跋胡,后恐尾。《中山狼传》‎ ‎②对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③年老的人:虽及胡考,获则取之。《左传·子鱼论战》‎ ‎④什么: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 ‎⑤为什么,怎么: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 《伐檀》 ‎ ‎48、患 ‎ ①忧患,祸害,灾祸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伶官传序》‎ ‎②讳忌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赤壁之战》‎ ‎③病,生病 茜有眼患(病) 《南史·江茜传》‎ 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全唐文 愈膏肓疾赋》‎ 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晋书》‎ ‎④担忧,忧虑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列传》)(忧虑,担心) ‎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心) ‎ ‎⑤危害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孙子 谋攻》‎ ‎⑥厌恨 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国语》‎ ‎49、或 ‎ ‎①有的人: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察今》‎ ‎②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③任何人: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 ‎④也许,或许: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⑤也许,假如,如果: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柳毅传》‎ ‎⑥又: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⑦通“惑”:无或乎王之不智也。(王不聪明,不值得疑惑呀)《孟子·告子》 ‎ ‎50、疾 ‎①一般的疾病: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快,急速: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③痛: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庄暴见孟子》‎ ‎④痛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⑤敏捷:皆玄衣自刃,剽疾如猿猴。《冯婉贞》‎ ‎⑥敏锐:草枯鹰眼疾。《观猎》‎ ‎51、及 ‎ ‎①追赶上,追及: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②涉及: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狱中杂记》‎ ‎③到,至: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④比得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⑤和,与: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⑥乘……之时: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 ‎⑦到……的时候:及反,市罢。《郑人买履》‎ ‎52、即 ‎ ‎①走近,靠近:以缚即火炉烧之。《童区寄传》‎ ‎②随着,依着,像……的样子: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③取: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责其旧。《原毁》‎ ‎④就,便:项伯即人见沛公。《鸿门宴》‎ ‎⑤副词,帮助判断,就是:即今之骡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⑥立即,马上: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⑦假如,如果: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⑧表示让步,即使,纵使: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信陵君窃符赵》‎ ‎53、既 ‎ ‎ ①完尽: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 ‎ ②已经,……以后: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③不久:既而将诉于舅姑。《柳毅传》‎ ‎ ④全都: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人秦而不返也。《屈原列传》‎ ‎ ⑤既然: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 ‎ ⑥连词,与“且”“又”等呼应,表示并列: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祭妹文》‎ ‎54、假 ‎(1)jiǎ ‎①借 狐假虎威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黄生借书说》‎ ‎②凭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劝学》‎ ‎③宽容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北史》‎ ‎④给与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谭嗣同》‎ ‎⑤假,不真,与"真"相对,虚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狼》‎ ‎⑥非正式的,代li 的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侯以西击荥阳。《史记·陈涉世家》‎ ‎⑦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如果、假如) 《报任安书》‎ ‎⑧复合词,假借:宽容原谅。‎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55、间 ‎(1) jiàn ‎①间隙,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②离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③间隔、间断: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④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⑤从小路,走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⑥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间或,偶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一会儿:扁鹊拜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2)jiān ‎ ‎①中间,其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②一定的空间,区域: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③一定的时间内,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④夹杂:中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56、见 ‎ ‎①看见: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 ②会见: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 ③拜见,谒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论语》‎ ‎ ④召见,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⑤读xiàn,引见,使……见: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 ‎ ⑥通“现”,出现,显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 ⑦看见的东西: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 ⑧见识,见解: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 ⑨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滂。《屈原列传》‎ ‎ ⑩副词,偏指动作一方,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57、解 ‎ ‎①解剖,分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 ②解开: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病梅馆记》‎ ‎ ③分开,使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 ‎ ④解围: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⑤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⑥解脱:谓颜太师以兵解。《梅花岭记》‎ ‎ ⑦消解,缓和: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 ⑧懂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58、进 ‎ ‎1、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 ‎2、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 ‎3、出来做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59、尽 ‎ ‎1、  完了;没有了。‎ ‎2、  死。‎ ‎3、  全部用出。‎ ‎4、  竭尽;使……完尽。(智者尽其谋)‎ ‎5、  尽头。‎ ‎6、  穷尽。‎ ‎7、  明白。(听其言,曰而尽。)‎ ‎8、  极;全。(尽善尽美) ‎ ‎60、就 ‎1、接近,依靠。(金就砺则利) 2、赴任,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3、完成,达到目的。(轲自知事不就) 4、成就。(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即,随即。(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走向,走上。(若无罪而就死地) 7、上车、上路。(荆轲遂就车而去)‎ ‎61、举 ‎ ‎ ①举起,抬起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赤壁之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②拿,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 《赤壁之战》‎ ‎③举出,提出 举类(事例)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屈原列传》‎ ‎④发动,举行,实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陈涉世家》‎ ‎⑤推荐,选拔 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出师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张衡传》‎ ‎⑥攻克,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 《阿房宫赋》‎ ‎⑦全,尽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 《庄暴见孟子》‎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 《鸿门宴》‎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⑧飞 兔起凫〈野鸭子〉举(飞) ‎ ‎⑨动问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 《礼记 曲礼》‎ ‎⑩举动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谭嗣同》‎ ‎⑾复合词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孔雀东南飞》‎ 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 《察今》‎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包举:并吞) 《过秦论》‎ ‎62、绝 ‎ ‎①断绝,绝交 则请早立太子,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赤壁之战》‎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 ‎②停止,消失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石钟山记》‎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③绝命,断气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绝命) 《促织》‎ ‎④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劝学》‎ ‎⑤超越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 ‎⑥极,最,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核舟记》‎ 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口技》‎ ‎⑦陡峭的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石钟山记》‎ ‎⑧隔绝,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桃花源记》‎ ‎⑨完全,绝对,全然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 《促织》‎ ‎⑩复合词 绝代:1、久远的年代 2、当代独一无二 ‎ 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 ‎63、堪 ‎ ‎1、断绝。(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韦编三绝)‎ ‎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穷尽。(绝处逢生)‎ ‎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 绝无仅有)‎ ‎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4、克 ‎ ‎①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 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克家:担当家务) 《周易》‎ ‎②成功,完成 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③战胜,攻破 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隆中对》‎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④克制,约束 克已复礼为仁(克制) 《论语》‎ 克已奉公(克制、约束)《后汉书》‎ ‎⑤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赤壁之战》‎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⑥限定、约定 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 《后汉书·钟离意传》‎ ‎⑦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雕刻) 《史记 李斯列传》‎ ‎65、类 ‎ ‎1、种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3、类似,象。(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5、条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66、怜 ‎ ‎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7、临 ‎ ‎1、从高处朝向低处,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2、面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如临大敌)‎ ‎ 3、到。(双喜临门 身临其境)‎ ‎ 4、正当,将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阵磨枪 临渴掘井)‎ ‎68、弥 ‎ ‎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 4、经、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69、名 ‎ ‎1、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 ‎2、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 ‎70、末 ‎1、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 ‎2、最后,终了:~了。~尾。~日。~代。穷途~路。‎ ‎3、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 ‎4、 碎屑:~子。碎~。‎ ‎4、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71、莫 ‎ ‎1、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至莫夜月明) 2、没有(谁),没有(什么)。(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3、不,不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莫如:不如。(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5、通"漠",广大。(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6、表测度、或许。(其事体莫须有)‎ ‎72、乃 ‎ ‎1、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如此。(子无乃称。《庄子》)‎ ‎4、仅。(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于是,就。(良乃入,具告沛公)‎ ‎6、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7、竟,竟然,居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73、内 ‎ ‎1、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家有一堂二内) 5、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 ‎6、通“纳”,放进。(内狼于囊) 7、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74、判 ‎ ‎1、  古代官职。‎ ‎2、  判词。‎ ‎3、  分开;分离。(遂判十二国,合为七国)‎ ‎4、  分辨。(强弱胜负已判)‎ ‎5、  裁判狱讼。‎ ‎75、期 ‎ ‎1、限定和约定的时间、时日。(名词)(道不通,度以失期 后会有期)‎ ‎ 2、约定。(动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不期而遇)‎ ‎ 3、希望。(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4、限度。(征敛无期)‎ ‎5、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jī,周,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76、奇 ‎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此奇货可居) 6、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佳、好、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怪物、异物。(奇生怪)‎ ‎77、迁 ‎ ‎①泛指迁移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 《〈指南录〉后序》‎ ‎②贬谪,放逐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 《琵琶行并序》‎ 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③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张衡传》‎ ‎④复合词 迁灭: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灭亡) 《六国论》‎ ‎78、请 ‎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3、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 4、宴请。(乃置酒请之)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愿意。(请献十金) 7、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8、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79、穷 ‎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寻求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 6、僻、荒。(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7、困窘。(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严冬。(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80、求 ‎1、寻求、需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2、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 ‎81、去 ‎ ‎1、离开。(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除去,除掉。(为汉家除残去秽) 4、距,距离。(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5、表示动作的趋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丢弃、厌弃、失掉。(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7、前往、到……去。(公然抱茅入竹去) 8、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82、劝 ‎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劝说。(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3、受到鼓励。(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 ‎83、却 ‎ ‎①退,退后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退,退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 ‎②使---退,击退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六国论》‎ 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③拒绝,推却 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孟子》‎ ‎④回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⑤去掉、消除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除) 《咏田家》‎ ‎⑥表轻微转折,还,且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且) 《夜雨寄北》‎ ‎⑦但是、可是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漫书五首》唐·司空图 ‎84、如 ‎ ‎①顺从、符合:小不如意,则寒暑人之矣。《教战守策》‎ ‎ ②像,如同:未几,成归,闻妻言,如披冰雪。《促织》‎ ‎ ③及、比得上: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④往、到……去: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 ‎ ⑤应该、应当: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二毛:指头发花白的人。) 《左传·子鱼论战》‎ ‎ ⑥如果,假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 ⑦表选择,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侍坐》‎ ‎ ⑧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答李翊书》‎ ‎ ⑨如……之何: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85、若 ‎ ‎①动词,像,好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动词,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你们的”。‎ 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鸿门宴》‎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④代词,他,他的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隐瞒)之。《论衡》‎ ‎⑤指示代词,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齐桓晋文之事》‎ ‎⑥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活板》‎ ‎⑦连词,表选择,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 ‎⑧连词,至,至于。若夫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至于说到---”的意思) 《岳阳楼记》‎ ‎⑨复合词 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殽之战》‎ 若……何  “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 ‎ 86、善 ‎ ‎①完善,完美:岂人主之子孙则不必善哉?《触龙说赵太后》‎ ‎ ②好事,好的行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 ③擅长,善于: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卖油翁》‎ ‎ ④友好,亲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⑤友好地: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 ⑥好,表示应答: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⑦善才:唐代对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统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 ‎87、稍 ‎ ‎①逐渐,慢慢地: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 ②稍微,略微:夫妻心稍慰。《促织》‎ ‎ ③公家给的粮食: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88、少 ‎ ‎(1)shāo ‎ ①数量少,不多: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 ②稍微,略微:太后颜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 ③短少、缺少:自经丧乱少睡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④很短的时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2)Shào ‎①年轻、年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 ②小的、小: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 ③复合词:“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羊猪各一头,羊牛猪各一头叫“大牢”。‎ ‎ 89、涉 ‎ ‎①动词,趟水过河 江(长江)与夏(夏水)之不可涉。《楚辞 哀郢》‎ ‎②乘舟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乘舟渡水;引申为渡过) 《刻舟求剑》‎ ‎③进入,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jiang湖之间(进入,到) 《赤壁之战》‎ ‎④经历,经过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 《报任安书》‎ ‎⑤漫步,散步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⑥阅览,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复庵记》‎ ‎ 90、胜 ‎①禁得起,受得住: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 ②胜利,取胜: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政》‎ ‎ ③胜过、超过:日出扛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 ‎ ④优美、美好(的山水):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 ⑤尽、完: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91、识 ‎ ‎(1) shí ‎①知道,懂得 不识有诸?《齐桓晋文之事》‎ 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 ‎②认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 《琵琶行》‎ ‎③识别,辨识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④赏识 素为李裕德识拔。《旧唐书》‎ ‎⑤知识,见识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问说》‎ ‎(2) zhì,通“志”‎ ‎①名词,标记,记号。‎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 ‎②动词,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石钟山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2、使 ‎ ‎①派遣,命令:使人奉璧拜送书于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让,使: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 ③使用,使唤;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 ④主使,指使: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 ⑤出使: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⑥假设: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六国论》‎ ‎93、是 ‎ ‎①对,正确: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 ②认为正确:是己而非人。(刘开(问说》)‎ ‎ ③这个,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告子》‎ ‎⑤表示判断: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⑥一切,所有:是物关兵器,何时免客愁。(杜甫《归雁》)‎ ‎⑦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94、适 ‎ ‎(1) shì ‎①动词,到……去,引申为归向。‎ 誓将去女(汝),适彼乐土。《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石钟山记》‎ ‎②动词,女子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孔雀东南飞》‎ ‎③动词,适合,适应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适合) 《孔雀东南飞》‎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④动词,舒适,满足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登乐游原》‎ ‎⑤副词,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雁荡山》‎ ‎⑥副词,刚刚,刚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2) zhé 同“谪”,动词,被流放或被贬职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陈涉世家》‎ ‎(3) dí 名词,同“嫡”,指正妻,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仲不为道,杀适立庶。《左传》‎ ‎95、书 ‎ ‎①写,记: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 ②文书,公文: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 ③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 ④书籍:黄生允修借书。《黄生借书说》‎ ‎ ⑤特指《尚书》,或泛指经书:《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伶官传序》‎ ‎ 96、孰 ‎ ‎1、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谁,哪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成熟。(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 5、 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97、属 ‎ ‎(1) shǔ ‎①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曹刿论战》‎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②等,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③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琵琶行》‎ ‎④系、是 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 ‎⑤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扁鹊见蔡桓公》‎ ‎(2) zhǔ ‎①连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 项羽本纪》‎ ‎③连缀,撰写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缀,撰写) 《张衡传》‎ ‎④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⑤委托,交付 以兵属蒙恬。《史记·李斯列传》‎ ‎⑥表巧合。适逢,刚巧,恰好。‎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⑦适才,刚刚。‎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98、数 ‎ ‎(1) shù ‎①数目,数量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赤壁之战》‎ ‎②算术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算术) 《周礼》‎ ‎③法则、规律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法则、规律) 《天论》‎ ‎④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命运) 《六国论》‎ ‎⑤技艺、方术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技艺、方术) 《孟子•学弈》‎ ‎⑥几,几个,表示不确切的数目。‎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促织》‎ 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2)shǔ ‎①点数,计算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赤壁之战》‎ ‎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指南录〉后序》‎ ‎(3)shuò 副词,屡次。‎ 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鸿门宴》‎ ‎(4)cù 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99、遂 ‎ ‎1、  水道。‎ ‎2、  通达。‎ ‎3、  成功。‎ ‎4、  称心。‎ ‎5、  于是;就。(遂逐齐师(出自《曹刿论战》)‎ ‎6、  终于;竟。(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100、率 ‎①用网捕鸟:悉率百禽。(尽力用网捕捉各种鸟)(张衡〈〈东京赋》)‎ ‎ ②遵循,依顺: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 ‎ ③率领,带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 ④大概,大致: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采草药〉〉‎ ‎ ⑤一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 ⑥1ǜ标准,条例:有军功者,各以率上爵。〈〈史记·商君列传》‎ ‎101、说 ‎ ‎ ①讲述,谈说: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 ②言论: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细说:小人的谗言)〈〈鸿门宴》‎ ‎ ③劝说,说服shuì: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 ④谈论: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行宫〉〉‎ ‎ ⑤yuè喜欢,高兴: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 ⑥一种文体: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102、私 ‎ ‎①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与"公"相对)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赤壁之战》‎ ‎②不公开的,私下,私自,偷偷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鸿门宴》‎ ‎③私交,秘密的活动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史记》‎ ‎④私利、私事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荆轲刺秦王》‎ ‎⑤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3、素 ‎ ‎ ①白色的绸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 ②白色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 ③丧服: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 ‎ ④朴素: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训俭示康》‎ ‎ ⑤白白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 ‎ ⑥平素,向来: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 ⑦平时: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104、汤 ‎(1) tāng ‎①名词,热水,开水 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名词,汤药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陈情表》‎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 ‎③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菜汤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新嫁娘》‎ ‎④殷商的建立者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五蠹》‎ ‎(2) shāng 复合词,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岳阳楼记》‎ ‎(3) tàng 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扁鹊见蔡桓公》‎ ‎105、涕 ‎ ‎1、眼泪。(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 2、哭泣。士皆垂泪涕泣() ‎ ‎ 3、涕零:流泪。(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 4、鼻涕。(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106、通 ‎1、  到达。‎ ‎2、  交往;往来。‎ ‎3、  畅通;来往无阻。(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4、  流通;交换。‎ ‎5、  通晓;懂得。‎ ‎6、  通婚。‎ ‎7、  共同的;普通的。‎ ‎8、  量词。‎ ‎107、徒 ‎ ‎①步行,徒步 班白者多以徒行(步行) 《韩非子》‎ 舍车而徒。《周易》‎ ‎②步兵 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③同一类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师说》‎ ‎④门人、弟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齐桓晋文之事》‎ ‎⑤指服劳役的犯人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指服劳役的犯人) ‎ ‎⑥空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脚),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⑦徒然,白白地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只,仅仅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复合词。徒属:所属的人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徒属:所属的人) 《陈涉世家》‎ ‎108、图 ‎ ‎ ①版图,地图: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谋划: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赤壁之战》‎ ‎ ③想,考虑: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 ‎ ④画:直以彩色图之。(沈括《梦溪笔谈》)‎ ‎ ⑤图画:乃强起扶仗,执图诣寺后。《促织》‎ ‎109、退 ‎ ‎①后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 ②归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 ③辞官: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110、亡 ‎ ①逃亡,逃跑: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 ②失掉,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 ‎ ③死亡,灭亡: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 ④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111、王 ‎ ‎ ①称王,统治天下wàng:沛公欲王天下。《鸿门宴》‎ ‎ ②一国之君主,帝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 ③封爵的名称,秦之后最高的封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112、望 ‎ ‎ ①远望: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 ②希望,愿望: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 ‎ 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④声望,名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 ‎ ⑤农历每月十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 ‎ ⑥埋怨,怨恨: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 君列传》‎ ‎ ⑦视野: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 ‎ ⑧向:魏延恐阳平关有失,慌与王平、高翔望阳平关退来。《失街亭》‎ ‎113、恶 ‎ ‎(1) è ‎①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指南录〉后序》‎ ‎②坏人,恶人 元恶(首恶分子)不待教而诛。《荀子》‎ ‎③丑,与“美”相对 状貌甚恶。《史记》‎ ‎④坏,不好的 廉君宣恶言(坏,不好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险恶,凶狠 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2) wù ‎①厌恶,不喜欢 所恶有甚于死也。《鱼我所欲也》‎ ‎②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嫉妒) 《赤壁之战》‎ ‎③中伤 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狱中上梁王书》‎ ‎④耻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3) wū ‎①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齐桓晋文之事》‎ ‎②恶乎:从哪里,在哪里 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 ‎③叹词 恶,是何言?《孟子》‎ ‎114、微 ‎①精妙,深奥 微言大义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②轻微,微小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轻微,微小) 《隆中对》‎ 动刀甚微,騞然已解,如土委地。(轻微,轻) 《庖丁解牛》‎ ‎③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 ‎④旧指地位卑微,低下 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问说》‎ ‎⑤衰败,衰微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史记》‎ ‎⑥隐蔽,藏匿 ‎(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左传》‎ ‎⑦表程度,稍微,微微,略微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略微) 《核舟记》‎ ‎⑧暗暗的,隐约的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 ‎⑨复合词,‎ 微行:变换服装出行。‎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渺茫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115、闻 ‎ ‎ ①听见,听到: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诗》‎ ‎ ②知道,懂得: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③见闻,学识:博闻强志。《屈原列传》‎ ‎ ④名声,声望: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16、相 ‎ ‎(1) xiàng ‎①名词,容貌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容貌,貌相) 《孔雀东南飞》‎ ‎②名词,泛指物体的外貌 ‎③名词,官名,指宰相,丞相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相国) 《赤壁之战》‎ ‎④名词,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论语》‎ ‎⑤动词,观察,审察 大丈夫相时而动。《红楼梦》‎ ‎⑥动词,辅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游褒禅山记》‎ ‎(2)xiāng ‎①副词,表示彼此,互相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代词,偏指一方,有指称接受动作一方的作用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我)遣归。《孔雀东南飞》‎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你)从许。《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他)扶将。《孔雀东南飞》‎ 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愚公移山》‎ ‎③复合词,相与:一起 ‎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得:相投合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相得:相投合) 《王忠肃公翱事》‎ 相应:合适 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相应、合适) 《孔雀东南飞》‎ ‎117、谢 ‎①道歉,谢罪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②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孔雀东南飞》‎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孙膑》‎ ‎③辞去,辞别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鸿门宴》‎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孔雀东南飞》‎ ‎④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鸿门宴》‎ ‎⑤告诉,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孔雀东南飞》‎ ‎⑥请问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陌上桑》‎ ‎⑦凋谢,衰亡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落) 《芙蕖》‎ ‎118、悉 ‎ ‎①详尽:书不能悉意。《报任安书》‎ ‎ ②了解,熟悉:丞相亮其悉朕意。《诸葛亮传》‎ ‎ ③全,都: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 ④周全,周密:古人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论积贮疏》‎ ‎119、信 ‎ ‎ ①言语诚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 ②讲信用: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 ③信物,凭证: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 ④使者,送信的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 ⑤任意,随便: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 ‎ ⑥的确,实在:海客谈瀛州,烟波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⑦通“伸”(shēn),伸张,舒展: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赤壁之战》‎ ‎120、兴 ‎ ①起,起来:小民方兴,相为敌雠。《尚书》‎ ‎ ②发生,产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 ③兴办: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④发动:怀王怒,大兴师伐秦。《屈原列传》‎ ‎ ⑤复兴:中兴机会,庶几在此。《〈指南录〉后序》‎ ‎ ⑥兴旺,兴盛: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 ⑦兴致,兴趣:乘兴而来,兴尽而反。‎ ‎121、行 ‎ ‎(1) xíng ‎①动词,步(慢走),趋(快走)‎ 循涧西行,即灵峰也。《梦溪笔谈》‎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 ‎ ‎②动词,运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③动词,经,历 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庄子》‎ ‎④动词,去,离开;前往 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 《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即遣肃行。《赤壁之战》‎ ‎⑤动词,实行,施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 《赤壁之战》‎ ‎⑥动词,行酒,给客人斟酒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训俭示康》‎ ‎⑦名词,行为,品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 《劝学》‎ ‎⑧名词,古诗的一种体裁 例白居易的《琵琶行》 ‎ ‎⑨名词,动作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⑩副词,将,将要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将,将要) ‎ ‎(2) háng ‎①名词,道路 遵彼微行。《诗经》‎ ‎②名词,行列,队伍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出师表》‎ ‎③名词,古代兵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④名词,职业 石秀笑道:“还未改本行。”《水浒》‎ ‎⑤名词,买卖交易的处所。 商行/货行 ‎⑥名词,辈分 汉天子,吾丈人行也。《汉书》‎ ‎⑦量词,行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 ‎⑧复合词,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泛指军队。‎ 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 ‎122、幸 ‎ ‎ ①幸运:则我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 ②幸亏: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 ③宠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④特指皇帝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 ⑤副词,表示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123、修 ‎ ‎①动词,修建,建造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岳阳楼记》‎ ‎②动词,治理,整治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过秦论》‎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③动词,修养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修身:修养身心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动词,修订,修改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 ‎ ‎⑤动词,编纂,编写 孙膑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⑥动词,学习,研究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学习,研究) 《五蠹》‎ ‎⑦动词,整饬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形容词,长,高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⑨美好 恐修名之不立(美好) 《离骚》‎ ‎124、徐 ‎ ‎ ①慢步走:不徐不疾。《庄子·天道》‎ ‎ ②慢慢地,缓慢: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触龙说赵太后》‎ ‎125、许 ‎ ‎ ①答应、允许:公予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赞成、同意: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 ③相信:则大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 ④处所、地方: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大铁椎传》‎ ‎ ⑤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 ⑥这样、这么,代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 ⑦(hǔ)象声词:曳屋许许声。《口技》‎ ‎126、阳 ‎ ‎ ①太阳、阳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②温暖: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 ③明亮,鲜明: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黑黄二色都染成,朱红色的最鲜亮。)《诗经·七月》‎ ‎ ④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 ⑤阴的对立面: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 ‎ ⑥通“佯”,假装:皆阳应曰:“诺。”《记王忠肃公翱事》‎ ‎127、要 ‎ ‎(1)yào ‎①形容词,重要 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失街亭》‎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 《狱中杂记》‎ ‎②形容词,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 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③形容词,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三国志》‎ ‎④动词,希望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 ‎ ‎⑤动词,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符合,适合) 《察今》‎ ‎⑥动词,总结,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 《治平篇》‎ ‎⑦名词,要点、关键 要在安国家,利人民(要点、关键)《盐铁论》‎ ‎(2) yāo ‎①名词,腰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实。《战国策  齐人有冯谖》‎ ‎②动词,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鸿门宴》‎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 《孔雀东南飞》‎ ‎④缔结 以要晋国之成(和)。《国语 晋语三》‎ ‎⑤求,取 知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窦融列传》‎ ‎⑥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要挟) 《狱中杂记》‎ ‎⑦约束、控制 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约束、控制) 《史记 货殖列传》‎ ‎128、宜 ‎①动词,应该,应当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应该,应当) 《赤壁之战》‎ 诚宜开张圣听(应当,应该) 《出师表》‎ ‎②形容词,适宜,合适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 ‎③副词,表推测,大概 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表推测,大概) 《汉书》‎ ‎④副词,表示本然或肯定。当然,无怪,难怪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129、遗 ‎ ‎(1) yí ‎①遗失,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遗失,丢失)《过秦论》 ‎ ‎②遗失之物 高祖取楚如拾遗。《汉书》‎ ‎③遗漏,忽略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师说》‎ ‎④遗留,剩下,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剩下,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出师表》‎ ‎⑤排泄(大小便)‎ 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排泄(大小便)]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剩余的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剩余的) 《论贵粟疏》‎ ‎(2)wèi ‎①赠与,致送 是时曹操遗权书。《赤壁之战》‎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送给,给予) 《信陵君窃符救赵》‎ ‎130、贻 ‎①赠送 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 《核舟记》‎ ‎②遗留 我之怀矣。自贻伊戚(遗留) 《左传》‎ ‎③造成 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造成) 《柳毅传》‎ ‎④给、被 贻人口实(给、被) 贻笑大方 ‎131、易 ‎ ‎ ①改变、变更: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 ②换,交换;故以羊易之。《齐桓晋文之事》‎ ‎ ③容易: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 ‎ ④轻视,轻慢:贼易之,对饮酒,醉。(柳宗元《童区寄传》)‎ ‎ ⑤平坦: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愬雪夜入蔡州》‎ ‎132、阴 ‎ ‎ ①阴暗、阴冷: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 ②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柳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