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0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3.2周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2周 今天复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名师点睛】‎ 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经济方面:由于平原少、土地贫瘠,海岸线曲折,众多优良港湾,这为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政治方面: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前提条件,复习时注意与东方的环境相对比。‎ ‎(3)价值观方面:商品经济要求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发展亦要求自由的环境,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4)民族精神方面: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希腊人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评价及实质 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历史评价 (1)积极性: ①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 文明的繁荣。②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2)局限性: ①民主只属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②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 实质: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实行专政。‎ 雅典民主政治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局限: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两大特征: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三个阶段:梭伦改革奠基础,克利斯提尼确立,伯里克利时期达高峰。‎ 四大机构:公民大会、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 ‎【试题演练】‎ ‎1.古代雅典各阶层解决贵族制下社会危机的尝试中,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但又不能化解社会矛盾的尝试是( )‎ A.建立僭主政治 B.制订成文法 - 8 -‎ C.武装暴动 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答案】B ‎ ‎【解析】‎ 向民主没有积极意义,故排除。D项不是雅典民主的产物,排除。‎ 考点二、雅典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 ‎【名师点睛】‎ 古代中国 雅典 政治 特色 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控制地方,皇权至上 建立直接民主政治,公民获得了较充分的民主权利,但后来造成政局的动荡 地理 环境 大河文明(大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 海洋文明(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港湾众多,便于海外贸易)‎ 生产 方式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落后,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海外贸易发达 文化 特色 宣扬“忠君”,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赞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 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 思想 专制、满足、保守 竞争、开阔、积极 ‎【试题演练】‎ ‎1.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 ‎ 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 ‎【答案】D ‎【解析】‎ - 8 -‎ 考点三、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名师点睛】‎ 罗马法的演变特点 ‎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同之前的习惯法相比,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是平民长期斗争的成果。‎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帝国的形成及其疆域的日益扩大,为适应形势的需要,罗马法逐渐演变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通常称之为“万民法”。‎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1、积极作用:‎ ‎(1)政治意义:维系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法学价值: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3)对近代欧美法律的影响:①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2、局限性:其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工具。‎ 罗马法的历程可归纳为“一、二、三、三”‎ 一个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两个标志:《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个角度: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体系。‎ 三点因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罗马帝国的扩张,调整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 ‎【试题演练】‎ ‎1.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 - 8 -‎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 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答案】D ‎【解析】‎ 我要练习 ‎1、(2015年山东卷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俄国 D. 日本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中外关系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时间,主要是从1871年至1921年,由此联系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的具体情况,如地位势力的消长,侵略具体内容的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等;其次要注意曲线的总体趋势,第三要注意两个“节点”‎ - 8 -‎ ‎:一是1881年,一是1911年。再结合相关知识判断解答。‎ ‎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会区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区别,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如图所示:‎ ‎3、(2017年江苏单科卷历史9)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 8 -‎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答案】B ‎【解析】“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说明毛泽东实施“游击战”的战术来对付日本军队,为此,人民军队奔赴敌后,实行敌后抗战,故B项正确。A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是1936年;D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成功。‎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实现了在山西的战略展开;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我要练习 ‎1、(2015年安徽卷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可以得出本题的时间范围,由“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即得出外国人深入到中国内地,且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到北京,综合判断得出,此条约应该是《北京条约》,B符合题意;而ACD条约内容与时间上均与题意无关。故选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北京条约》‎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而且本题的材料选取与设问都比较的巧妙,通过拿破仑三世的评论,来考查近代的不平等条约,角度新颖。高效解答类似选择题需要在阅读史料的同时,抓住关键性词语,如本题中的“拿破仑三世”是给出了时间信息,“‎ - 8 -‎ 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给出了条约的内容信息,综合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网 ‎2、(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 ‎【答案】C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近代化改革,其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洋务企业和军事国防上,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北洋海军在内的三支海军,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于日本来讲是占据上风的,所以某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的获胜抱积极态度。但洋务派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改革,内里还是封建专制制度。所以表面强大,是实际还是不堪一击。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最终必然失败。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决定事物发展的本质条件,从而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3、(2017年北京卷17)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8 -‎ ① “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③⑤①② C. ②③④⑤① D. ②④③⑤①‎ ‎【答案】D ‎ ‎【解析】‎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 8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