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第3部分 文化生活 ‎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南郑州一中期中,16)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南北朝民族融合不仅带来了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也使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得到很好的结合。这说明 ( C )‎ ‎①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使得两种文化没有区别 ‎②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使得两种文化相互转化 ‎③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交流,在交流中融合 ‎④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文化融合不能说明文化没有区别,①不选;文化融合不能使文化相互转化,②不选;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得到很好的结合说明③正确;文化的交流、融合体现了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④正确。‎ ‎2.(2018·陕西长安区一中,24)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该景观 ( A )‎ ‎①具有丰富绚丽的内涵和鲜明独特的风格 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果 ④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体现了该景观的独特风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①②符合题意;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果,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物质载体,③④与题意不符。‎ ‎3.(2018·山东黄岛一中十月检测,6)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 8‎ 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 B )‎ ‎①薪火相传、博大精深 ②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③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 ‎④沿袭传统、洋为中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题意未体现该艺术的博大精深,①不选;“沿袭传统”不能作为该艺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由,④不选;木卡姆艺术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体现了②③。‎ 4. ‎(改编题)某地红军长征纪念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讲解员,具体要求(部分)如下:(1)热爱祖国,热爱文博事业;(2)熟悉抗日战争历史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 ‎(3)普通话流利,吐字清晰,语言规范,表达能力强,善于与观众沟通交流;(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由此看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应聘者应该 ( D )‎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②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工作中去 ③积极投身文化产业,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④立足文博工作实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应是国家,①不选;从第一条要求中可以看出②正确;文化产业能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不是应聘者个人所能做到的,③不选;从对应聘者的要求可以看出④正确。‎ ‎5.(2018·陕西长安区一中期中,19)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 ( A )‎ ‎①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文学作品运用方言表达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维护了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8‎ 的区域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④;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②与题意不符。‎ ‎6.(改编题)2017年10月15日,在邯郸市永年区超级水稻百亩示范田,袁隆平院士成功见证了亩产1 149.02公斤的新世界纪录。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C.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D.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我国在伟大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国的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民族精神也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D说法错误,应选;A、B、C均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 ‎7.(改编题)2017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仪式,年底与广大观众见面。《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宝藏》能够体现 ( A )‎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发展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通过国家珍藏的文物展现中华文化,体现了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也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②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③排除;④与材料无关。‎ ‎8.(2018·湖南武冈二中期中,21)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8‎ ‎ ( A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中华文化吸收外来佛教的有益成果,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①符合题意;材料“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体现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②符合题意;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中的“文化差异性消失”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表述错误。‎ ‎9.(2017·吉林敦化高三月考,28)“中国智慧自成语境”。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材料体现了 ( B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 题干材料“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正确;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正确;材料未体现③④。‎ ‎10.(改编题)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对中华文化进行护根、承脉、铸魂、补钙。其中,护根,就是保护、涵养梳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脉,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这是因为 ( B )‎ A.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见证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解析】 中华文化不是民族精神的见证,A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C错误;D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题干主旨不符;材料旨在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B正确切题。‎ ‎11.(2017·江西红色七校第二次联考,19)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 8‎ 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 C )‎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 ③蕴含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上联说儒者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说明④符合题意;下联说儒者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说明③符合题意;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是影响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①说法错误;上述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而非补充,②说法错误。‎ ‎12.(2017·江苏省联盟2月大联考,22)“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持续守候;英雄的故事始终在民族的脑海中萦绕、在祖国的山川中回荡;英雄的精神始终在我们血液中流淌、在真诚中传递。这告诉我们 ( A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标志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正确;“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持续守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④正确;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标志,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3.[2018·广东珠海二中期中,27(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 回归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保持香港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 8‎ 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符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香港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20年来,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保持开放包容的形象,仍然得到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近10年在香港居住的法国人翻了一番,总数达到2.5万人,香港已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法国社群居地。喜欢浪漫的法国人如此钟爱香港,也是显示香港魅力的一个例证。香港中西文化荟萃,承担起中西文化融合的工作,对世界不同民族的融合会有很大借鉴、帮助作用。‎ 风雨兼程二十载,浓墨重彩谱华章。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下,20年来,久别重聚的中华儿女始终坚守着民族团结统一之根本,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也愈加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 ‎(1)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谈谈你对“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的理解。(15分)‎ ‎(2)“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或典型事例,除了香港回归,请你再列举两个。(4分)‎ ‎【解析】 第(1)问,知识范围明确,属于认识类题型。文化的包容性,应把握包容性的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分别结合材料阐述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不仅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因此还要分析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的文化作用和意义。第(2)问要围绕团结统一进行举例说明。‎ ‎【答案】 (1)①“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得益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③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每点5分,共15分)‎ ‎(2)示例:土尔扈特东归;彝海结盟;澳门回归。(列举两个即可,要求举例具体,且体现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内涵,共4分)‎ ‎14.(改编题)2017年6月8~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在阿斯塔纳召开。会议正式给予印度和巴基斯坦上合组织成员国地位。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要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携手创造本组织更加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指出:各成员国要坚定遵循“上海精神”‎ 8‎ ‎,保持团结协作的良好传统,新老成员国密切融合,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要一如既往地将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工作的优先方向;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要让各国和各国人民从这一进程中共同受益;中方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以及其他国家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合作,中方赞成本组织继续扩大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事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阿斯塔纳峰会谋求发展“上海精神”的重要性。(16分)‎ ‎【解析】 设问要求回答阿斯塔纳峰会谋求发展“上海精神”的重要性,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展“上海精神”能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相互友好合作提供有益助力;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发展“上海精神”有利于促进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等角度进行说明。‎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成员国坚持遵循“上海精神”,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相互友好合作提供了有益助力。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发展“上海精神”有利于促进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每点8分,共16分)‎ ‎15.[2017·河北沧州一中模考,28(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年前,467名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登上满目疮痍的大陈岛,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冲天的干劲和炽热的青春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如今的大陈岛在传统海洋渔业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以“海岛旅游+两岸文化”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今天这种大陈岛垦荒精神又化为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内在动力,这种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认识。(13分)‎ ‎(2)在学习生活中,请就如何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解析】 第(1)问,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大陈岛垦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大陈岛垦荒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大陈岛垦荒精神”‎ 8‎ 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第(2)问,要求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可以从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角度进行说明。‎ ‎【答案】 (1)①“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集中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分)②“大陈岛垦荒精神”体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自强不息的时代烙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4分)③“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对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高度诠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有利于我们坚定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爱国主义信念和豪情,并将汇聚起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正能量。(5分)‎ ‎(2)示例:①在社区或学校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代代传”等相关主题展览、演讲、团日活动,掀起学习热潮。②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开展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图文创作。③开展游览大陈岛、复兴中国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切身体会“大陈岛垦荒精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