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3.0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5高考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轮过关测试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扬州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 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解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 答案:C ‎2. 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 ①→②  B. ④→① ‎ C. ③→④  D. ②→③‎ 解析:②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最可能产生资源由②运往③的跨区域调配现象。‎ 答案:D ‎2013年7月31日‎10时许,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南坎站和中国瑞丽站同时开启阀门,两个小时后天然气完成置换,标志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国内段)瑞丽至禄丰段进气投产,至此,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的最后一条通道被打通。据此回答3~4题。‎ ‎3.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天气多变 B.人烟稀少 C.经济落后 D.地形复杂 解析:中缅油气管道所经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形条件复杂,是修建管道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答案:D ‎4.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修建对我国的积极意义是(  )‎ A.实现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B.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C.推动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D.利于我国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解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该工程建设对缅甸的影响;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修建关系不大。‎ 答案:A ‎[2013·安徽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2012年1月,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投入使用。读图完成5~6题。‎ ‎5. 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 A. 地质地形 B.河流分布 C. 人口数量增加 D.国民经济发展 解析: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现代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故选择D项。‎ 答案:D ‎6.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 A.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 C.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D.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 解析: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跨区域资源调配等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冶金工业耗能多,会加剧能源紧张状况;故选择B项。‎ 答案:B 新华网‎2012年10月4日电 作为我国“川气东送”工程气源地,普光气田120亿立方米的年产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转入开发生产与管理阶段。截至目前,该气田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大关,其中通过“川气东送”管道累计外输天然气逾155亿立方米,结合“‎ 川气东送管道线路图”,完成7~8题。‎ ‎7. “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宜昌——濮阳”的支线的主要考虑是(  )‎ A.河南省的能源资源匮乏 B.将中原油田作为补充资源地 C.充分照顾中原地区的能源消费市场 D.宜昌——濮阳地区的经济发达 解析:河南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石油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宜昌——濮阳的天然气管道支线,主要考虑中原地区有广阔的天然气消费市场。‎ 答案:C ‎8. 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③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较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势平坦,工程量小;与轮南至上海的线路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 答案:C 读我国各省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回答9~11题。‎ ‎9. 甲、乙、丙依次是(  )‎ A.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 B.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 C.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 D.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 解析:由图可知,甲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该地区水电较丰富;乙图例代表的地区位于内蒙古、陕西和山西,这些省区煤炭资源丰富,故为火电丰富区;丙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是电力短缺区。‎ 答案:C ‎10. 相对于乙图例代表的地区,甲图例代表地区能源的优点不包括(  )‎ A. 清洁、无污染        B.可再生 C. 对交通运输的压力不大 D.开发难度小 解析:甲图例代表地区以水电为主,乙图例代表地区以火电为主,其中水电开发需要建设水库、大坝等,开发难度比开采煤炭难度大。‎ 答案:D ‎11. 目前,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型的能源调配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的我国建设许多大型能源调配工程的原因是(  )‎ A.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C. 我国人均能源不足 D. 我国西部能源总量大 解析: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这是我国建设能源调配工程的原因。‎ 答案:B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已于‎2012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至福建、广东,总长度为‎7378千米。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年可替代煤炭768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按照规划,2014年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将全线贯穿通气,将中亚天然气引入我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届时,一个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国家天然气基础管网将形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走向的主要因素。‎ ‎(2)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对天然气管网建设的意义。‎ ‎(3)试简要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对中亚和我国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走向的影响因素、建设的意义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走向的影响因素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来考虑。第(2)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扩大了天然气的服务范围,使管网的布局更合理。第(3)问,工程建设可以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 答案: (1)人口和城市,气源。‎ ‎(2)使得天然气管网布局更加合理;服务范围更大。‎ ‎(3)对中亚:有利于中亚国家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天然气供应,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化工企业和居民生活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两点即可)‎ ‎13. [2013·长郡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已列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工程线路的总方向是从长江入巢湖,在巢湖西岸上岗,穿越江淮分水岭,经瓦埠湖入淮河。输水干线全长‎330千米,多年平均引江济淮水量约10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沿淮及淮北地区、豫东和鲁西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是一项集水利、环保与航运的综合性工程。‎ ‎(1)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淮北平原小麦生产的意义。‎ ‎(2)分析该工程对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态的有利影响。‎ ‎(3)简述该工程对途经区域交通、煤炭、冶金工业发展的作用。‎ 解析:(1)引江入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淮河流域春季水资源紧张问题,对于解决春季麦田灌溉问题意义重大。(2)有利影响主要在于补充水资源,优化水环境和城市环境,同时可以缓解城市由于过度取水导致的地面沉降。(3)引江入淮提高水运能力,缩短南北水运里程,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同时降低煤炭运输成本,有利于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展。可以缓解煤炭工业发展过程的有水问题。‎ 答案: (1)冬小麦春季需水量大,但淮北平原此时水资源短缺(降水少,蒸发量大),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威胁很大。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能有效补充灌溉用水,确保小麦丰收。‎ ‎(2)对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对城市生态:补充水源、改善水质、保障供水;减小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面下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两点即可)‎ ‎(3)对交通:沟通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结束安徽省江、淮之间的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缩短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压力。对煤炭工业:给“两淮”煤矿提供足够的工业用水,促进煤—焦—化(炼焦、煤化工)、煤—电(火电)等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两淮”煤炭南运。对冶金工业:由于“两淮”的煤炭运量增大、运费降低,为马鞍山钢铁工业和铜陵有色冶金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 三、探究性学习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皖电东送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到达上海,线路全长‎656 km。该工程于2007年正式开工,预计于2013年底建成使用。皖电东送即利用淮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强煤电基地建设,变输煤为输电,使淮南成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皖电东送工程在近‎200 m高空成功完成了淮河大跨越施工,再次实现了我国电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材料二 淮河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灾,是我国水患灾害较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1)淮河流域是我国水灾较为严重的地区。请你分析该地区发生水灾的自然原因和可采取的防治措施。‎ ‎(2)请你对淮南地区“变输煤为输电”战略进行评价。‎ ‎(3)皖电东送对上海来说,除能缓解能源紧张外还有什么益处?‎ ‎(4)借皖电东送这一契机,淮南如何“攀上海高亲”?‎ 解析:第(1)问,从流域面积、地形等方面分析水灾发生的原因。防洪的措施应主要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评价应主要从利和弊两方面进行,着重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角度。第(3)问,能源输入对输入地的影响,一方面应从环境质量角度分析,另一方面应从节约土地方面分析。第(4)问,根据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淮南的经济。‎ 答案: (1)自然原因:上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游缺少入海河道。(两点即可)防治措施:兴修水库,加固堤防,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开挖入海河道。‎ ‎(2)利: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就业的机会;减缓交通压力。(两点即可)弊: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节省电站建设所占用的城市用地,节约用地。 ‎ ‎(4)引进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先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