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1.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验四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一、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2.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不变,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象和a-图象,确定其关系.
2.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空小盘的质量m1和m2,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平衡摩擦力.
(3)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3记录在表格中,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
(4)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的质量,按上面步骤再做5次实验.
(5)在小盘中放入适量砝码并保持不变,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砝码和小车的质量m4记录在表格中,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
(6)改变砝码的质量,按上面步骤再做5次实验.
(7)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8)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合外力,即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m3g,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
(9)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质量的倒数,在坐标系中根据实验数据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
二、规律方法总结
1.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而是只让小车拉着打点的纸带匀速运动.
(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实验条件:m1≫m3.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2.误差分析
(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3.数据处理
(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
(3)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过原点,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特别提醒:a-m图象是曲线,在研究两个量的关系时,为了更容易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故本实验应作a -图象.
1.(多选)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解析:选项A中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细绳拴在小车上,A错;选项B、C、D符合正确的操作方法,B、C、D对.
答案:BCD
2.(2020·衡水模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
(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________;在实验时,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
(2)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车Ⅰ、Ⅱ的质量均为200 g.
实验次数
小车
拉力F/N
位移x/cm
1
Ⅰ
0.1
Ⅱ
0.2
46.51
2
Ⅰ
0.2
29.04
Ⅱ
0.3
43.63
3
Ⅰ
0.3
41.16
Ⅱ
0.4
44.80
4
Ⅰ
0.4
36.43
Ⅱ
0.5
46.56
在第1次实验中小车Ⅰ从下图中的A点运动到B点,请将测量结果填到表中空格处.通过分析,可知表中第____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
解析:(1)拉小车的水平细线要与轨道平行.只有在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才能认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等于细线拉小车的力.
(2)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相同时,根据x=at2,得=.
(3)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读数为23.86 cm-0.50 cm=23.36 cm.
答案:(1)细线与轨道平行(或水平) 远小于
(2)两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小车的运动时间相等
(3)23.36(23.34~23.38均对) 3
1. (2020·临汾模拟)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 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用a-图象
(2)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如图所示,可能是图中的图线______(填“甲”“乙”或“丙”).
解析:(2)当没有平衡摩擦力时,a-F图线不过原点,且a=-,即a=0时,F≠0,图线为丙.
答案:(1)D (2)丙
2.(2020·长沙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
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描点作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
(2)由图象可知,当小车的加速度为0时,砝码质量不为0,说明此时存在摩擦力.
(3)对小车受力分析,有FT-Ff=Ma,mg-FT=ma.
联立两式可得a=-.
可知应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后a=,FT=.
为使FT=mg,应使m ≪M.
答案:(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2020·开封模拟)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1)测出纸带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如图(a)所示,为使由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计算加速度平均值的公式应为a=____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为验证小车质量M不变时,a与F成正比,小车质量M、沙及沙桶的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 g,m分别为50 g、70 g、100 g、125 g
B.M=500 g,m分别为20 g、30 g、40 g、50 g
C.M=200 g,m分别为50 g、70 g、100 g、125 g
D.M=200 g,m分别为30 g、40 g、50 g、60 g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____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a-F图象较准确.
(3)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象,如图(b)所示.试分析:
①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象上部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公式a=求解加速度.
(2)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的条件,绳对小车的拉力才近似等于沙和桶的重力,故选B.
(3)分析实验误差出现的原因:①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②未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答案:(1) (2)B (3)①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②未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4.(2020·威海模拟)如图所示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解析:(1)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才能找出二者的关系.
(2)①OA段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直线,因此可得出a与F成正比的关系.
②由实验的原理a==可知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车≫m钩造成的.
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或小车的质量) 小车所受外力(或外力、合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②C
5.(2020·黄冈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G/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F/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
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
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
图乙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滑块的最大速度v=________(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解析:(1)F-G图线如图所示.
(2)F-G图线的斜率即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即μ=≈0.40.
(3)重物P落地后,滑块在木板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μg,减速过程的位移为(s-h),由v2=2a(s-h),可得最大速度v=.
答案:(1)见解析图 (2)0.40(0.38~0.42均正确) (3)
6.(2020·荆州模拟)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首先保持轨道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以平衡摩擦力,再进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实验中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0,挡光板的宽度d,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s.
(1)该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
(2)实验需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板的宽度d,如图所示,d=________ mm.
(3)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实验装置图中已给出了力传感器,所以不需要满足m048 N时,A、B才会开始相对运动,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6.(多选)(2020·大同模拟)如图甲所示,A、B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在0~2t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
B.t0时刻,A、B的速度最大
C.0时刻和2t0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
D.2t0时刻,A、B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0
解析: t0时刻,A、B受力F为0,A、B加速度为0,A、B间静摩擦力为0,加速度最小,选项A错误;在0至t0过程中,A、B所受合外力逐渐减小,即加速度减小,但是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直增加,t0时刻A、B速度最大,选项B正确;0时刻和2t0时刻A、B所受合外力F最大,故A、B在这两个时刻加速度最大,为A提供加速度的A、B间静摩擦力也最大,选项C正确;A、B先在力F的作用下加速,t0后力F反向,A、B继而做减速运动,到2t0时刻,A、B速度减小到0,位移最大,选项D正确.
答案:BCD
7.(2020·衡水模拟)为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找来一个倾角可调、斜面比较长且表面平整的斜面体和一个滑块,并在滑块上固定一个高度可升降的风帆,如图甲所示.他们让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滑过程帆面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假设滑块和风帆总质量为m.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帆的运动速率成正比,即Ff=kv.
(1)写出滑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表达式;
(2)求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并指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小最大速度;
(3)若m=2 kg,斜面倾角θ=30°,g取10 m/s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的斜线为t=0时v-t 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μ、k的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μmgcos θ-kv=ma,
解得a=gsin θ-μgcos θ-.
(2)当a=0时速度最大,vm=,
减小最大速度的方法有:适当减小斜面倾角θ(保证滑块能静止下滑);风帆升起一起.
(3)当v=0时,a=gsin θ-μgcos θ=3 m/s2,
解得μ=,
最大速度vm==2 m/s,
解得k=3.0 kg/s.
答案:见解析
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解决“多过程”问题的关键:首先明确每个“子过程”所遵守的规律,其次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然后列出“过程性方程”与“状态性方程”.
8.(2020·秦皇岛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 m,B点距C点的距离L=2.0 m(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g=10 m/s2).求:
(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滑块从A点释放后,经过时间t=1.0 s时速度的大小.
解析:(1)滑块先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滑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大为vm,设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gsin 30°=ma1,
v=2a1·.
解得:vm=4 m/s.
(2)设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
μmg=ma2,
v=2a2L.
解得:μ=0.4.
(3)设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
vm=a1t1,
得t1=0.8 s.
由于t>t1,滑块已经经过B点,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Δt=t-t1=0.2 s.
设t=1.0 s时速度大小为v,则
v=vm-a2(t-t1).
解得:v=3.2 m/s.
答案:(1)4 m/s (2)0.4 (3)3.2 m/s
相关文档
-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2021-05-1435页
- 春季高考物理试题(北京、内蒙古、安2021-05-1413页
-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动量和能量带2021-05-1424页
-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3卷)-lpf2021-05-1411页
-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物理试题分项2021-05-1410页
- 2006 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江苏卷2021-05-1416页
-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磁场2021-05-1418页
-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2021-05-14219页
-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实验2021-05-1412页
- 2000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全解全析2021-05-14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