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检测
(范围: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金属及化合物)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书写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Ca-40 Fe-56 Cu-64 Zn-65 Mn-55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均为单选,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3分。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46gNO2与N2O4的混合物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B. 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C. 含有溶质0.4mol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加热反应,生成Cl2分子的数目为0.1NA
D. 1mol SiO2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2.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X,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n(NO3-): n(SO42-):n(Fe3+):n(H+):n(X)=2:3:1:3:1,则X可能为
A.Fe2+ B.Mg2+ C.Cl- D.Ba2+
3. 若某钠原子的质量是ag,12C原子质量是b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B. mg该钠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C. 该钠原子mg中所含的质子为mol D. 该钠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4.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通入足量CO2后,所含离子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 、Al3+ 、SO42-、H+ B.Na+ 、CH3COO- 、CO32- 、HCO3-
C.H+ 、ClO- 、SO42-、Cl- D.K+ 、Al3+、ClO- 、Cl-
5.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84”消毒液消毒 D.SO2漂白纸浆
6.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圆圈内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水的质量为10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充分反应,能产生0.05 mol O2,转移电子0.1 mol
B.甲、乙、丙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H2O===Na++2OH-+H2↑
D.甲、乙、丙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1、w2、w3,则:2w1=w2=w3
7.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
B.氧化铝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
C.工业实际生产金属镁可由电解熔融的MgO 得到
D.发酵粉中含有的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8.下列除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铁粉中混有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
D.Al(OH)3中混有Mg(OH)2:加足量烧碱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9.以下实验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可以实现钠在空气中燃烧为Na2O2
B.图②可以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C. 图③可以制备氢氧化亚铁
D. 图④可以观察钾的焰色
10.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由稀H2SO4和稀HN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金属粉末有剩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不可能产生H2
B.剩余的金属粉末中一定有铜
C.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变血红色
D.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1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等物质的量的硝基(-NO2)和NO2所含电子数相等
②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③0.1molFeCl3水解生成0.1NA个Fe(OH)3胶体粒子
④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⑤1molNa2CO3固体中含有NA个CO32-
⑥a gC2H4和C3H6的混合物所含碳氢键数目为aNA/7
A.①⑤⑥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12.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 B. MO2+ C.M3+ D. M2+
13.向27.2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 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与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NO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14.氮化铝(AlN)广泛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
Al2O3+N2+3C2AlN+3CO2008080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Al2O3是氧化剂 B.该反应中,N2是还原剂
C.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 D.该反应中每生成2mol AlN,N2得到3mol e-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2H++SO42 -+Ba2++2OH-=== BaSO4↓+2H2O
B.双氧水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H++2I-=I2+2H2O
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O2↑+4H+
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
16.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OH-、CO32-
B.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l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
C.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KOH、Ba(OH)2、K2CO3、BaCO3
D.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Fe3+、Cu2+、H+、Fe2+
17.将铝粉与Fe3O4粉末配制成铝热剂,分成三等份。①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1;②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反应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2;③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1=V3>V2 B.V2 >V1=V3 C.V1=V2>V3 D.V1>V3>V2
18.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Cl2,则C可能为FeCl3
B.若X为KOH溶液,则A可能为AlCl3
C.若X为O2,则A可能为硫单质
D.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X一定为CO2
19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
,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w.w.w.k.s.5.u.c.o.m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20某一固体物质可能由NaOH、AlCl3、MgCl2中的几种组成,将其一定量溶于水,有沉淀产生,在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加入5mol/L的盐酸,右图表示盐酸加入量与沉淀量的变化关系,图中M点表示已加入的盐酸体积,则M点的体积是
A.70mL
B.100mL
C.120mL
D.130mL
卷II(非选择题 共50分)
21.(10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等均为重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溶液吸可以吸收烟气中的S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反应:3Br2+6FeCl2=4FeCl3+2FeBr3,向1L 0.4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6.72LCl2(标准状况),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H2SO4及足量的CuO制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H2SO4
CuSO4
CuO
Fe
Cu
②
H2SO4
H2
Fe
CuO
Cu
①
若实验过程中,根据规范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规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作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相等 B.①多 C.②多 D.无法判断
(4)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 g,则m1________(填“大于”、“可能大于”、“等于”或“可能等于”)m2
(5) 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mol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22. (10分)Cu2S是火法炼铜一种重要的原料,下面是由Cu2S冶炼铜及制取CuSO4·5H2O的流程图:
⑴火法炼铜会产生一种大气污染物,该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Cu2O,CuO加入足量稀硫酸得到的体系A中看到溶液呈蓝色,且有红色物质生成,
请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 。
⑶若将A中单质反应,操作加入试剂最好是 。
A. 加入适量的NaNO3 B. 适量的 HNO3 C. 适量的H2O2
⑷若B溶液的体积为0.2L,电解B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由2变为1(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此时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是 。
⑸取5.0g胆矾样品逐渐升高温度使其分解,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如下图所示:通过计算确定e物质的化学式 。
23. (10分)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X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与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G+J→M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一般情况下检验Y中所含阳离子的试剂名称为 。
样品a g
250.00
mL
溶液
25.00mL
溶液
沉淀
红棕色
固体
盐酸
水
操作Ⅰ
操作Ⅱ
①溴水
②过量氨水
过滤
洗涤
灼烧
24.(10分)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 、 ,(填仪器名称)
操作II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下列编号)
A.50mL烧杯 B.50mL量筒 C.100mL量筒 D.25mL滴定管
(2)加入溴水和氨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
。
(3)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
(4)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为b1 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b2 g,若b1-b2=0.3g,则接下来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5)若蒸发皿质量是W1 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原始算式,不需化简)。
25.(10分)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
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
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含有Cl-、C1O-、
C1O3-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1O-、
C1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
间(t)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1)t2时共转移电子_ mol,消耗Ca(OH)2_ mol。
(2)t2时,Ca(OH)2与Cl2发生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 __ __ 。
(3)t2时刻的生成物可以将亚硫酸钠氧化,自身还原为Cl-,计算该生成物最多可以氧化0.5mol/L的Na2SO3溶液体积为 。
(4)据分析,生成Ca(C1O3)2的反应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通入Cl2的速度不同,C1O-和C1O3-的比例也不同。若在原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则反应后 2(填“>”、“<”或“=”)。
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A
C
A
C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C
B
D
A
B
C
D
21.(10分,每空2分)(1)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2)3Cl2 + 4Fe2+ + 2Br- = 6Cl- + 4Fe3+ + Br2
(3)C (4)大于 (5)10
22.(10分,每空2分)(1)Cu2S + O2 2Cu +SO2
(2) Cu2O + 2H+ = Cu+ Cu2+ + H2O (3) C
(4) 0.018 mol (5) Cu2O
23.(10分,每空2分)
(1)2NaCl+2H2OH2↑+Cl2↑+2NaOH
(2)2Al+2OH-+2H2O=2AlO2-+3H2↑
(3)
(4)4Fe(NO3)32Fe2O3+12NO2↑+3O2↑
(5)硫氰化钾
24.(10分)(1)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D (各1分,共3分)
(2)2Fe 2++Br2 =2Fe 3++2Br- Fe3++3NH3·H2O=Fe(OH)3+3NH4+(各1分,共2分)
(3)向置于过滤器上的沉淀加蒸馏水至完全浸没沉淀,静置,滤干后重复2~3次(1分)
(4)再次加热冷却并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小于0.1g(2分)
(5)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分)
25. (10分,每空2分) ⑴ 7 5
⑵ 10Ca(OH)2+10Cl2=2Ca(C1O)2+Ca(C1O3)2+7CaCl2+10H2O
⑶ 10L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