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1-05-14 发布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各国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2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3.影响 ‎(1)生产力遭破坏: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世界贸易严重下滑。‎ ‎(2)国际关系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如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另一方面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3)引发政治危机:焦虑不安、灰心绝望的情绪弥漫于整个西方社会;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图示总结]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6‎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 ‎(2)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核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复兴工业。‎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举办许多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3.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1)直接影响: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轻巧识记] 罗斯福新政 三、凯恩斯主义 ‎1.主张 ‎(1)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2)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3)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2.评价 ‎(1)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 16‎ 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到来,1929年4月国会议员霍利(Hawley)和斯穆特(Smoot)联名提出关税议案。该法案在1930年通过,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 ‎2.蓝鹰计划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 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意寓罗斯福新政振兴美国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政策。‎ ‎3.“炉边谈话”‎ 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实情,避免恐慌,就每周通过无线电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用平和的声音向他们介绍政府已经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需要做。罗斯福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渡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 ‎                 ‎ 考点一 “世界末日来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唯物史观——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16‎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从材料中找出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在中国市场的体现。‎ 材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9 212 826.56元,作为借款。”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两年后,美国财政善后银行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5 000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麦。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抢,主要手段有:与中国政府签订合约;采取军事占领,控制中国部分市场等。这些手段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而且加快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1.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胡佛的演讲(1930年12月)‎ 发现问题 胡佛认为能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命题角度 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自由主义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比较。‎ ‎2.从社会离婚率看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图 ‎——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发现问题 作者从社会史观的视角看经济大危机下的美国社会离婚率。‎ 命题角度 经济大危机对美国人心理危机的冲击;家庭观念的变化。‎ ‎3.西方世界眼中苏联的计划经济 16‎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发现问题 “避开大萧条”等信息表明“计划”一词的流行与大危机息息相关。‎ 命题角度 西方鼓吹的“计划”与计划经济的区别;西方与苏联经济模式的比较。‎ 考点二 “走出梦魇”——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史观意识——不同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分析不同时期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论证美国主流媒体对新政态度的变化。‎ 史料 ‎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16‎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提示:根据书名中“新民主”“超越”“未来”等词可知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正面评价居多,根据“大萧条”“叛徒”“苛政”等词可知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居多。‎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评价是肯定积极作用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经济危机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来缓解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1世纪初,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暴露,尤其是美国新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以往新政的评价产生怀疑和否定情绪,学者希望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 ‎1.罗斯福的自由观 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发现问题 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新的元素。‎ 命题角度 社会公正与公平问题;民众的社会保障问题。‎ ‎2.从解决失业问题看罗斯福新政的成就 ‎1932~1942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 16‎ ‎——摘自美国历史学家阿兰·布林克利等 著的《美国历史上的调查》‎ 发现问题 从趋势图看,曲线呈上升趋势;从数据看,失业人数大幅下降。‎ 命题角度 经济大危机的后果;罗斯福新政解决就业与稳定社会秩序的关系。‎ ‎3.罗斯福新政的社会认可度 ‎“整个国家都站在他那边,即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人们还是追随他。事实如此,人们拥护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他把国会大厦烧为灰烬,人们仍然会欢呼喝彩,‘烧得好啊,我们总算点起了一把大火’。”——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评价罗斯福的话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众对罗斯福的拥护和支持。‎ 命题角度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美国民众渡过难关的信心;政府执政的理念。‎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5‎ 全国Ⅰ,34‎ ‎2014‎ 全国Ⅱ,34‎ ‎2013‎ 全国Ⅰ,31‎ 其他 无考题 ‎1.命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养老制度建立 ‎(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B 16‎ 解析 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2.命题点:影视艺术与世界经济危机 ‎(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 C 解析 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孤儿”判断A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 ‎3.命题点: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13·课标全国Ⅰ,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 D 解析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则侧重救济穷人,前者的干预是有限的,后者的干预面较广,故A、B、C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命题点:世界经济危机中的贸易保护主义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16‎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C项正确。‎ ‎2.命题点:胡佛时代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2018·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34)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  )‎ 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 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 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胡佛针对经济危机提出了一些措施,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 ‎3.命题点:史学研究与著作——国家经济管理模式的变化 ‎(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34)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 A.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 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答案 D 解析 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凯恩斯主义,建立垄断资本主义,加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市场经济,体现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故D项正确。‎ ‎4.命题点:罗斯福新政时蓝鹰标志的反响 ‎(2017·湖 16‎ 南高考考前演练二,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 A.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 B.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 C.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 D.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答案 B 解析 这幅漫画反映了对罗斯福“颁发蓝鹰标志”的讽刺,把它比作法西斯,故A项错误;材料的漫画从一只蓝鹰最后演变成法西斯的标志符号,可见突出其“专制独裁”的特点,故B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可见其漫画的主要目的是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不满,这种思想不属于纳粹思想,故C项错误;把“蓝鹰”演变成法西斯的标志表明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不满,故D项错误。‎ ‎5.命题点:胡佛与罗斯福的民生意识 ‎(2017·山西三模,34)胡佛大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度假圣地。这反映出(  )‎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 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 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位总统都关注以工代赈、民生问题,故D项正确。‎ ‎6.命题点:罗斯福新政的政府投资 ‎(2017·福州二模,35)1933~1939年美国联邦资金在全美各地区的分配中,美国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在各州中名列前茅。有人认为“在促进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使一些西部人关注点从华尔街转向了华盛顿”。这说明了罗斯福政府(  )‎ A.扩大了在西部的影响力 B.把西部开发作为新政的核心 C.推动了西部的经济转型 16‎ D.打击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张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来扩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西部经济转型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政府弥补私人资本的缺位,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湖北高三四月调研,34)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答案 A 解析 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项正确。‎ ‎2.(2017·兰州一模,35)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D.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 答案 C 解析 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保护了国内市场,但压缩了国际市场,因而会损害其他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 ‎3.(2018·山西名校高三联考,34)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出现了—种社会思潮,“企图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寻找“中间路线”。这种“中间路线”(  )‎ A.其实质是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失败 B.企图通过通货紧缩解决经济危机 C.目的是用政府权力替代市场机制 D.主张以扩大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 16‎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的结果,故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A项错误;大危机的特征是生产过剩,通过通货紧缩不能解决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中间路线”是政府和市场同时并存,并非政府替代市场,故C项错误;大危机的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刺激消费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4.(2018·南充一模,33)在1929~1935年的短短几年内,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经历了一场迅速上涨至急剧下降的波动。其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行政干预 B.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C.日本发动侵华事变 D.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5年期间国民政府在经济方面主要采取了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而这两项政策是针对全国而言,因此不能成为影响上海一个城市房价的因素,故A项错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城市之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房价出现迅速上涨至急剧下降的波动,故B项正确;日本于1931年开始发动侵华事变,且侵华事变与房价的上涨无关,故C项错误;城市化指的是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由此可见城市化进程与房价的波动并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5.(2017·银川一中三模,34)1934年1月,罗斯福政府决定废除金本位制,把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价格从一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提高到兑换35美元。这一措施对美国的主要作用是(  )‎ A.成为新政最重要的措施 B.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奠基 C.促进了美国外贸的发展 D.刺激了其国内的消费和生产 答案 C 解析 新政最重要的措施是颁布《工业复兴法》,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应对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元和黄金的比价可以看出是实行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进入别国市场,故C项正确;实行美元贬值并不能刺激国内消费和生产,故D项错误。‎ ‎6.(2017·临汾三模,34)阅读分析下图,判断其最有可能反映的是美国(  )‎ 16‎ A.通货膨胀率 B.经济增长率 C.财政赤字率 D.失业率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加大纸币发行量,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好转,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美国政府整顿金融、调节农业、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都会扩大政府开支,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尤其是以工代赈会降低失业率,故D项正确。‎ ‎7.(2018·菏泽一模文综,35)新政期间,罗斯福取消民用工程局临时性救济的做法,而实施“以工代赈”的公共工程计划。该政策实施的深远影响是(  )‎ A.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缓和社会矛盾 C.激发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 D.缓解失业压力 答案 C 解析 “以工代赈”并不是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无论是临时性救济还是“以工代赈”,都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并没有“深远影响”方面的可比性,故B项错误;相比临时性的救济,“以工代赈”的救济是为失业者提供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和自食其力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激发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缓解失业压力只是一时而非长久的深远影响,故D项错误。‎ ‎8.(2017·宁德一模,34)1933年,为了保证美国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方法与措施,罗斯福政府(  )‎ A.实行美元贬值策略 B.建立失业保障制度 C.颁布工业复兴法案 D.规定紧急救济方案 答案 C 16‎ 解析 实行美元贬值策略有利于刺激出口,和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建立失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失业者进行救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颁布工业复兴法案有利于由国家干预、调节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条件,故C项正确;规定紧急救济方案是政府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9.(2017·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全国工业复兴法》亦译作“全国产业复兴法”,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因为该法(  )‎ A.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 B.实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机会 C.依靠国家干预,缓和劳资矛盾 D.稳定金融秩序,重建银行信誉 答案 C 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而不是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B项属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改革,故B项错误;该法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故C项正确;D项属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的措施,故D项错误。‎ ‎10.(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22)1933年5月,美国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1936年又将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这一变化(  )‎ A.维护了失业群体的独立精神 B.缓解了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 C.忽略了州政府及救济者的责任 D.奠定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基础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中“1936年又将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可知使青年人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一方面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另一方面,维护了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自尊心,故A项正确。‎ ‎11.(2018·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34)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C项正确。‎ 16‎ ‎12.(2017·山西晋中高三期末,18)“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里突出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经济政策上存在漏洞 D.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答案 A 解析 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政府干预,所以成为“神话”,取得成功,故A项正确;缓和社会矛盾,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之一,但不是主要影响,也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故B项错误;“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意在肯定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政治经济哪个意义更大,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邯郸高三期末,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928~1941年美国发电量统计表(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发电量 ‎1 081‎ ‎1 167‎ ‎1 146‎ ‎1 094‎ ‎994‎ ‎1 027‎ ‎1 104‎ 年份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发电量 ‎1 189‎ ‎1 360‎ ‎1 465‎ ‎1 420‎ ‎1 613‎ ‎1 799‎ ‎2 083‎ ‎——《世界历史统计》‎ 材料二 1932年,美国垦务局提交了大古力水坝设计的详细方案,1933年美国华盛顿州拨款37.7万美元,美国国会拨款6 300万美元,作为工程的起始资金。最后,美国国会开会进行表决同意建设该坝,工程开挖于1933年12月,同时也开始了三通一平工作。1935年8月,水坝的主体工程建成,而发电厂房和抽水泵站还在建设之中。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西北地区对铝的需求飞速增加,发电成为水坝的优先任务,灌溉的功能被推迟。在战争期间,6台机组并网发电,还有两台机组等待安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水坝的功能重新被定义为灌溉。——整理自《何学民谈美国大古力水电站》‎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美国发电量的三个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个阶段特征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古力水坝修建的意义。‎ 答案 (1)特征:20世纪20年代末发展较快;30年代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1933年之后,美国发电量稳步增长。‎ 原因: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促使美国军事工业发展,带动了发电量的增长。‎ 16‎ ‎(2)意义:大古力水坝的修建有助于“以工代赈”的推行,扩大就业;电力设施的建设为二战中军事工业的生产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战后美国灌溉农业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发电量统计表,分“1928~1929年”、“1930~1932年”、“1933~1941年”三个阶段分析数据可得。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得。(2)意义从对新政时期、二战中、二战后三个角度去归纳。‎ ‎14.(2018·烟台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就任伊始即表示:“我们的国际贸易关系虽然非常重要,但在迫切性和必要性上必须从属于健全于国民经济的任务。我主张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分清轻重缓急。我一定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协调来恢复同世界各地贸易,但是国内的紧急状况是等不得贸易上的成就的。”——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材料二 新政……进一步改变了美国政治(尤其是选举的政治)的运作程序和内容。在罗斯福新政的旗帜下,民主党吸收了大量中下层城市选民(尤其是从农村大量进入都市的黑人选民),开始成为重要的平衡力量。可以说新政开辟了美国政治的新模式。‎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关注的焦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政开辟了美国政治的新模式”。‎ 答案 (1)焦点:实施新政缓解国内经济危机。‎ ‎(2)论证: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进一步扩大了联邦政府职能,对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和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进一步完善了联邦政府机构和职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等,完善了美国法律体系;新政吸收了大量中下层城市选民,平衡了美国政治力量,扩大了美国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加强社会救济和重视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美国渡过了危机,有效地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任答5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据材料一中“1933年”“在迫切性和必要性上必须从属于健全于国民经济的任务。我主张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分清轻重缓急”,结合所学得出,实施新政缓解国内经济危机。(2)结合所学,从经济上、政治上措施和特点、国内、国际影响上等方面分析论证。‎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