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75热点一带一路含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7.5 热点“一带一路”‎ ‎【引言】‎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亿美元。2016年6月起,中欧班列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深蓝色的集装箱格外醒目,品牌标志以红、黑为主色调,以奔驰的列车和飘扬的丝绸为造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蓬勃发展的最好代言与象征。‎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 ‎【考点链接】‎ ‎1.空间定位:一带一路起止点、沿途经过地点等,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陆及大洲所属位置、交通位置等判断。‎ ‎2.沿途及各地地理现象、特征,以及成因分析。‎ ‎3.沿途及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对应措施及利弊分析等。‎ 各区域在交通线建设、交通点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的建设与发展,以及选址选线等问题,将成为考查重点方向。‎ ‎4.沿途不同地区之间资源调配、经贸互补、合作协调、区域分工等 能源问题也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石油,50%以上的都需要进口。油气资源进口、能源安全问题;还有像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转移,如怎么样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产业优势,在一些领域比如说轨道交通、通信等等在国外怎么样和其他一些国家进行区域合作,将是材料所涉及、设问的方向。‎ ‎5.沿线和周边的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怎么样充分利用,促进区域发展,还有环保方面等。‎ ‎【知识回归】‎ 知识点一 古代丝绸之路 ‎1.起源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河西走廊成为陆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河西走廊地形较平坦,是通往西域和西亚、欧洲等地最近便也是沿途地形最平坦、最好走的一条陆路。‎ 自然条件:河西走廊处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为两山夹峙,地势相对平坦。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 人口与农业: 河西走廊一向是人口聚居区,也是古时的边防重点,军队在这里驻守。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河西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历史:河西走廊以北是匈奴的大本营,南是青藏高原,河西走廊虽然也时常受匈奴骚扰,主体上还是受中英集权军事控制区,局势相对稳定,此咽喉之道也还算是畅通无阻。‎ 知识点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信息:‎ ‎1.地位和位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省会是乌鲁木齐。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它们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3.气候特征: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2)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3)修建引水渠、灌渠、尤其是著名的坎儿井引水工程;‎ ‎(4)小麦、玉米和高粱是主要农作物,基于新疆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新疆的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绿洲地区。‎ ‎5.能源、资源开发:‎ ‎(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 ‎(2)西气东输工程路线:起点轮南——终点上海,经新、陇、宁、陕、晋、豫、皖、苏、沪影响: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迅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所以西气东输可以改善东部环境;此外还会改善沿线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知识点三 亚欧大陆联系的纽带——中亚 ‎1.陆权回归时代的中亚 自西欧大航海时代开始,海运就开始替代陆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主要通道,陆权时代也因此宣告结束,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海运有成本低、运货量大、安全等优势,所以海上运输一直是近代世界经济的物流命脉。但是,随着铁路的出现及约两百余年的发展,这一情况在21世纪的今天,正在开始从量变转向质变。高速铁路的普及与重载铁路的建设,正在改变过去几百年海运一统江湖的局面。‎ 高铁和重载铁路的普及,一方面会将陆运速度快的优点凸现出来,过去海洋贸易的绝对主导地位将在未来受到严重挑战,陆权在海权统治世界几百年后正在回归。如此谁掌握陆上贸易物流的主动权,谁就有了对商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新世纪中国创造性开通的渝新欧路线正在证实着陆地交通的发展趋势。‎ ‎2.中亚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①中国的能源战略仓库 中亚地域广阔,但人口却不密集,油气是最为富有的矿藏。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能源依存度越来越高。在不得不通过进口来满足能源需求的情况下,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中国战略上必须保证石油天然气的顺利进口和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中亚距中国近,且陆路相连,通过石油管线输送油气效率高、成本低。从政治和军事意义上考虑,中国也相对容易控制。如此一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储量丰富的中亚,显然可以作为中国获得能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②中亚粮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耕地在不断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就愈发显得重要。‎ 哈萨克斯坦自1991年独立之后,耕地面积以每年5%—7%的速度增长,成为了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棉花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州。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邻国,粮食贸易除了运输方便外,还能保证战略上的安全。以哈萨克斯坦的农业现状,简直是未来中国的天然粮仓。未来,一旦中国自身的耕地无法满足自身的粮食消费需要,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农业进行投资,加快其开荒进程,并提高其粮食产量,来尽量降低中国粮食安全的风险 ‎③中亚的地缘战略价值 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客观上成了一个缓冲带,有效地缓冲了俄罗斯对中国的地缘压力;打击东突恐怖主义组织分裂祖国的活动;向中东辐射影响力等。‎ 知识点四 东西方的合作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目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先是东西端经贸往来上的联系,这种现象在今后几十年仍然存在,东端中国与西端的西欧一样发达是大家国共同的期盼。‎ ‎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几个大的经济集团,欧盟等国际性或区域经济组织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世界著名;与其对应的亚洲东部,包括中国在内主体上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要升级、走出去,发展先进制造业,东西两端的牵手才能共赢。‎ ‎【真题探秘】‎ ‎(2015江苏卷地理)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3.关于“一路一带”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A.促进产能过剩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 B.有利于我国从中亚地区引进人才、技术 C.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 D.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 ‎【答案】1.B 2.B 3. D 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大部分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西部乳畜业发达,故C、D错误。第2题,途经的南海属于太平洋,不会有飓风,A错;此时为夏季,经阿拉伯海时,盛行西南季风,船只多逆风逆水,B对;红海盐度最高,船只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浅;经地中海时,周边地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D错。‎ 第3题,“一路一带”一海一陆,可以加强沿线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 ‎【趁热打铁】‎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一带一路”西段交汇处,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不包括 A.温带海洋气候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D.地域辽阔,土地租金低 ‎2.关于“一带一路”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中国开拓西亚等国际市场    B.有利于提高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体系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     D.有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水平的平衡协调发展 ‎【答案】1.D  2.D ‎ 区域经济水平的平衡协调发展作用不大。‎ 中国规划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硬件”联通在对接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同时,也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读图,回答3~5题。‎ ‎3.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是 ‎①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  ②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  ④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①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②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③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④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北京时间‎2017年3月5日9时,一列高速列车从西安驶往目的地乌鲁木齐,沿途天气晴朗,车上一位德国杜伊斯堡游客所见所闻可信的是 ‎ A.列车出发时,看见西安物体的物影朝向西南 B.7小时后列车进入河西走廊,看见太阳挂在西南方天空 C.13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这里已是黄昏 D.下车20分钟后,住进旅馆,向德国家人报平安,家人正在午餐 ‎【答案】3.D 4.C 5.B 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故选项D正确。第4题,‎ 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位于欧洲西部地区,该区域西临大西洋,位置优越,商贸发达;工业发展历史较早,交通便利,协作紧密,有利于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地势低洼,不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欧洲西部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贫乏,故选项C正确。第5题,认真审题,注意图中的时间与题目的关系;‎3月5日接近春分,北京时间9时列车出发时,西安处于当日的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物体的物影应该朝向西北,故排除选项A;该日昼长接近12小时,那么北京时间9时以后13小时到达乌鲁木齐,这里应该已经进入夜晚,故排除选项C;此时北京时间大约22时,德国位于东一区,此时当地时间大约为22-(8-1)=15时,当地不可能正在午餐,故排除选项D;从北京时间9时出发,7小时后列车进入河西走廊,此时为16时,处于当地的下午,太阳应该挂在西南方天空,故选项B正确。‎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年中国与荷兰三次产业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2012年中国与荷兰产业结构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荷兰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为主 B.荷兰以第三产业为主,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且比荷兰发达 D.荷兰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且比中国落后 ‎7.“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 ‎①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促进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大规模向西出口 ③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6.B 7.B 海地区,而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造成两国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因距海远近不同而造成的水分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或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考点:产业结构比较、地域分异规律。‎ 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概念近日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读材料和图完成8~9题。‎ ‎8.“一带一路”建设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 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D.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 ‎9.图中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并承接产业转移 C.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 D.海上丝绸之路将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 ‎【答案】8.A 9.B ‎ 水平不高,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京津冀经济区,资源、能源不足,不适合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海上丝绸之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缺乏。‎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10.根据材料和图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 ‎(1)指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时出发和返航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从地理角度,简述国家“一带”战略的实施对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10.‎ ‎【答案】:‎ ‎(1)冬季出发,夏季返航。(3分)冬季出发,冬季南海及北印度洋地区盛行偏北风,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顺风顺水(4分);夏季返航,南海及北印度洋地区盛行偏南风,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也顺风顺水。(4分)‎ ‎(2)(15分)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中西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加速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有利于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有利于资源开发,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能够加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与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 稳定,(答对5点即得满分,每点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南海)向北航行。第(2)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1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材料二 “一带一路”示意图    ‎ 材料三 “丝绸之路经济”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1)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6分)‎ ‎(2)2017年1月,一艘由加尔各答出发,前往内罗毕方向的货轮,在途经甲海区时,没增大能耗的情况下,速度明显加快,请分析原因。(4分)‎ ‎(3)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11.‎ ‎【答案】‎ ‎(1)加强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提升沿海地区的国际地位;促进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造船技术(工业)的发展。(每个要点2分,答出3‎ ‎ 点即可得6分)‎ ‎(2)此时该海区受东北季风影响(2分),洋流自东向西流(2分),货轮顺风顺水。‎ ‎(3)立足沿线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特色农业、旅游业;加大农、矿产品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边境贸易;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每个要点2分,答出4点即可得8分)‎ ‎(2)甲海区为北印度洋,1月份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由东向航行,顺风顺水。‎ ‎(3)从资源开发、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政策等角度作答。立足沿线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特色农业、旅游业;加大农、矿产品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边境贸易;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考点:“一路一带”经济意义、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12.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位于山前冲积扇,故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位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地理位置优越。(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转变。古代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现西北主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为铁路。这以转变首先是科技的进步;之所以采用铁路运输是因为现代社会货物运输量大和铁路运输自身的优势。(4)本题考查经济特区选址,可借助工业区位选址来作答,只需稍加转换即可。可从地理位置、农业、交通、国家政策和旅游等方面来分析。‎ ‎13.【旅游地理】‎ ‎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因部分遗产所在地(如位于甘肃省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戈壁滩中的玉门关遗址等)自然环境恶劣,修复和保护困难,本次申遗历经26年筹备,两次重大调整,多轮考查评审才得以成功,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也因此掀起了中哈吉三国人民重走丝绸之路的旅游热情。‎ 结合材料,从地理角度简述该遗产能够成功申报的原因。‎ ‎【答案】‎ ‎①沿线地区有数量较多、质量 较好的文物古迹(2分),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分)。②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国际通 力合作(2分)。③申遗成功后,能促进沿线经济发展(2分)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合作交流(2分)。‎ ‎14.【旅游地理】‎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古“丝绸之路”旅游是重要举措之一。下为古丝绸之路上“新疆孔雀河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关于图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小明和小华产生了分歧。小明认为: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小华却认为:发展旅游业会使该区域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不适宜发展。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简要阐明理由。(6分)‎ ‎(2)假设小明和同学暑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该地区旅游,你需提醒他们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4分)‎ ‎【答案】‎ ‎(1)赞成小明的观点。理由:该区域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且独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哈罗铁路的修建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网。 ‎ 赞成小华的观点。理由:发展旅游业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距离市场远、客流量少、经济效益差;尽管有铁路开通,但交通仍然不便。 ‎ ‎(2)①防止饮用水和食物短缺;②防风沙侵袭;③防晒、防暑;④防止迷路、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