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7.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 第12课时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时练习(一)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部分 第12课时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选择题 ‎2014年5月4日新华网的黎波里电 利比亚国民议会4日投票选举出艾哈迈德·马蒂格为利比亚临时政府总理,马蒂格随后在国民议会宣誓就职。自2011年以来,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读利比亚地图,回答1~2题。‎ ‎1.利比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 ‎①地中海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热带草原气候 A.①③ B.②③ ‎ C.①④ D.②④‎ ‎2.利比亚境内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破坏 D.湿地减少 ‎1.A 2.B [第1题,利比亚主要处于地中海沿岸和撒哈拉沙漠。第2题,境内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易出现土地荒漠化。]‎ 读图,回答3~4题。‎ ‎3.以图中A地区生产的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是(  )‎ A.麻纺织工业 B.制糖工业 C.造纸工业 D.棉纺织工业 ‎4.以下有关图中字母B所在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非洲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位于它的西侧 5‎ D.属于亚洲国家 ‎3.D 4.B [读图可知,图示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图中经济作物为棉花,故以A地区生产的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是棉纺织工业。B是埃及的西奈半岛,它位于亚洲(但属非洲国家),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读世界两条著名大河的相对位置及水系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 C.降水丰富程度 D.气温和热量条件 C [根据两条著名大河的相对位置及水系分布可判定甲为尼罗河,乙为刚果河。甲河流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乙河流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因而乙河流域降水较甲河流域丰富,河流支流多且密。]‎ ‎6.甲河和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雨水、冰雪融水 B.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雨水 D.冰雪融水、雨水 C [两河都处于热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都是雨水。]‎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回答7~8题。‎ ‎7.图中‎25℃‎等温线向西弯向纬度较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 A.山脉的延伸 B.稀疏的植被 C.沿岸的寒流 D.河流的流向 5‎ ‎8.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7.C 8.A [第7题,由图可知,这是非洲西北部地区,该地沿岸有加那利寒流,受该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西岸等温线偏向低纬,大体与海岸线平行。第8题,图中的①位于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发育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图中的②位于几内亚湾沿岸,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于是,马达加斯加政府派农业专家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读图,回答9~10题。‎ ‎9.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 A.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10.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与图中②地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 C.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 D.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9.C 10.D [第9题,①地地处西部沿海平原,湖南省水稻主产区在洞庭湖平原,两者地形都为平原;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湖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第10题,②‎ 5‎ 地和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的自然带均为热带雨林带,其成因与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和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关。]‎ ‎(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 ‎11.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A.非洲东部 B.非洲中部 C.非洲西部 D.非洲北部 ‎12.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更加快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11.A 12.C [第11题,读图可知,非洲东部在1992年是以出口为主的地区,到了2010年成为以进口为主的地区,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第12题,中国与非洲相距遥远,交通谈不上便捷,A、B项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市场不断扩大,这是农产品进口增多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农业技术提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导致其出口量增多,但归根结底要寻找的是需求市场,D项错误。]‎ 二、综合题 ‎13.读“世界某一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地形以________为主。‎ ‎(2)近年来,南非的产业结构有向北转移的趋势,其向北转移的工业主要是________指向型工业和______指向型工业。‎ ‎(3)描述图中20°S沿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阐释其形成原因。‎ ‎(4)指出图中回归线附近沿海和内陆、东岸和西岸年均温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5)图示区域自然资源丰富,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 (1)高原 ‎(2)原料 劳动力 5‎ ‎(3)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部地区因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水汽含量大)以及流经沿岸海域的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由东向西受湿润的东南信风的影响逐渐减小,影响大陆西岸地区的东南信风主要来自大陆(水汽含量小)并且受到流经沿岸海域的寒流的影响,降水较少。‎ ‎(4)内陆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高,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东岸的气温比同纬度的西岸高,主要是因为东岸海域有暖流流经,暖流起增温作用;西岸海域有寒流流经,寒流起降温作用。‎ ‎(5)靠近世界重要的航海线,交通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14.(2015·长沙市高二期末)随着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许多国家正面临着考验。由于这一地区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粮食危机对该地区的威胁日益加大,受饥饿威胁的人口超过2亿。结合材料及下图,回答问题。‎ ‎(1)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出产金刚石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重要铜矿生产国是________。‎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多以出口________产品为主。‎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经济仍然很落后,试从社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非洲粮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解题关键是非洲出口产品的结构。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是造成非洲经济水平落后,出现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原因,注意国际贸易与其他产业活动的联系。‎ ‎[答案] (1)南非 刚果(金) 赞比亚 (2)初级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没有完全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形成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不利的外贸条件,影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侵略,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出口商品主要以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为主。‎ ‎(4)人口增长过快,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导致植被破坏,耕地、草原荒漠化,旱灾频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