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50 KB
  • 2021-05-14 发布

众望高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众望高中2010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命题:徐俊龙)‎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Mn:55 Cu:64 Br:80 Ba:137‎ 第I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描述中,符合化学科学的是 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中的“曾青”是指硝酸铜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C.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的说法都与物质化学变化无关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指纤维素和油脂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维生素C片、食醋,生粉检验加碘盐  ‎ B. 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 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 D. 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3.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3+=2Y2++X2+,则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的氧化性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②⑤‎ ‎4. 美国科学家成功开发便携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它以丙烷气体为燃料,每填充一次燃料,大约可连续24小时输出50W的电力。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丙烷气体,电解质是固态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 该电池的总反应是:C3H8+5O2→3CO2+4H2O C. 电路中每流过10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约有‎11.2 L丙烷被完全氧化 D. 通丙烷的电极为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3H8-20e-+10O2-=3CO2+4H2O ‎5. “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水解反应   ⑤加聚反应  ⑥缩聚反应  ⑦酯化反应 (   )‎ A. ①④           B. ②③              C. ⑤⑥              D. ②⑤‎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和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B. 相同条件下,N2和O3混合气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C. 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 ‎16g CH4与‎18 g NH4+ 所含质子数相等 ‎7.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Ca2+-气体法  D. Fe3+-显色法  ‎ ‎8.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中取得的开拓性成就。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④⑤③②①  D. ⑤④③②①‎ ‎9. 一些治感冒的药物含有PPA成分,PPA对感冒有比较好的对症疗效,但也有较大的副作用,2000年11月,我国药监局紧急通知,停止使用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PPA是盐酸苯丙醇胺(pheng propanolamine的缩写),从其名称看,其有机成分的分子结构中肯定不含下列中的      (   )‎ A. —OH           B. —COOH          C. —C6H5                   D. —NH2‎ ‎10. 将10 mL0. 1 mol·L-1氨水与10 mL0. 2 mol·L-1盐酸混合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Cl-)>c(H+)>c(NH4+)>c(OH-)            ‎ B. c(Cl-)>c(NH4+)>c(H+)>c(OH—)‎ C. c(NH4+)>C(Cl-)>c(OH-)>c(H+)              ‎ D. c(H+)>c(Cl-)>c(NH4+)>c(OH-)‎ ‎11. 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 K+、Br-、HCO3-                         B. Al3+、H+、MnO4-‎ C. NH4+、Ba2+、NO3-                                     D. Ag+、Cu2+、SO42‎ ‎12. 用某种仪器量一液体体积时,平视读数为V1mL,仰视读数为V2mL,俯视读数为V3mL,若V3>V1>V2,则所使用仪器可能是 A. 容量瓶         B. 量筒      C. 碱式滴定管            D. 以上仪器均可 ‎13.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D a Fe CH2=CH2‎ Al(OH)3‎ HNO3‎ b FeCl3‎ CH3CH2Br NaAlO2‎ NO c FeCl2‎ CH3CH2OH Al2O3‎ NO2‎ ‎14. 取n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n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 H2和CO的混合气              B. C2H2O‎2 C. C3H6O3              D. C6H12O5‎ ‎15. 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H2O(g)=H2O(l);△H1=Q1 kJ/mol   C2H5OH(g)=C2H5OH(l);△H2=Q2 kJ/mol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 kJ/mol。酒精液体的燃烧热△H为 (    )kJ/mol A. 2(Q1+Q2+Q3)       B. (Q1+Q2+Q3 )   ‎ C. (Q1-Q2+Q3 )                                         D. (3Q1-Q2+Q3 )‎ ‎16. 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可以表示为:v=k(C)m (C)n,式中的k为常数,m和n的值以可用下列表中数据确定之。‎ C(mol/L)‎ C(mol/L)‎ V(mol/L·S)‎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以推得,m和n的值正确的是 ‎ A. m=1,n=2         B. m=1/2,n=1/‎2 ‎‎ C. m=1/2,n=1       D. m=1  ,n=1/2‎ ‎17. 2006年4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药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亮菌甲素”为利胆解痉药,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等。主要成分是 A. “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0O5‎ B. 每摩尔该物质最多能和6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 每摩尔该物质最多能和4mol NaOH发生反应 D. 分子内所有的C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8. 将AlCl3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原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A. 1:3                B. 1:4                C.3:4              D. 2:7‎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共66分)‎ 二. 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9. (9分)(1)(3分)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mol/L的稀NaCl溶液100mL,配制过程中需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 ‎①100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 ‎(2)(6分)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可用于气体收集和除杂等。请根据实验目的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瓶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入口(填a或b)‎ 收集NO ‎ ‎ ‎ ‎ 收集SO2‎ ‎ ‎ ‎ ‎ 除去CO2中的HBr ‎ ‎ ‎ ‎ ‎20. (15分)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积极关注环保问题。他们对学校附近的一所工厂排出的污水进行多次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Fe2+、Zn2+、Hg2+、Cu2+四种金属离子,如不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同学们设想既能预防污染又能从污水中回收有用物质。‎ 设想(一)重点是预防污染,低成本除掉重金属离子Hg2+、Zn2+ 、Cu2+。‎ 设想(二)除掉所有金属离子,回收胆矾铜和绿矾和汞等。‎ 注:对于同种类型的化合物其Ksp越小,说明该物质溶解度越小 仪器和药品  学校实验室有以下仪器和药品备选: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滴管、药匙;2mol/L硫酸、6mol/L硫酸、4mol/L盐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浓氨水、铁粉,硫化钠,硫化亚铁。‎ ‎(1)(6分)要实现设想(一),只要加入                                 ,沉淀,过滤即可; 如何检测上一步的操作中污水的Hg2+、Zn2+ 、Cu2+已被除去(沉淀完全)?                                                ‎ ‎(2)(9分)活动小组根据设想(二),设计了实验方案,‎ 方案中的②应加        ,写出①发生反应中的一个离子方程式:                ‎ 请你完成实验操作,填写下表:(从②步操作开始)‎ 步骤 实验对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或目的 ‎①‎ 污水 加入硫化钠晶体,调节PH值至7,搅拌,过滤。收集滤渣a。‎ 生成灰色沉淀,把所有金属离子沉淀。‎ ‎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硫化铜和硫化汞 在有冷凝装置回收条件下鼓入空气加热硫化铜和硫化汞,收集冷凝汞蒸汽 回收汞和得到CuO ‎ ‎ ‎……‎ ‎……‎ ‎……‎ ‎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 (10分)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5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B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3倍,E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A与B和C与B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化合物,此外A与B、D与B及D与E都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 ‎(1)写出元素A、B的元素符号:A       ; B       ;‎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航天、潜艇等进行气体交换,它的作用原理是(用方程式表示):                                    ‎ ‎(3)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甲、乙两种化合物,将甲、乙溶于适量的水中;若测得甲溶液的pH值为5,则甲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只写一个)                                                                  ‎ 若测得乙溶液的pH值为9,则乙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只写一个)                                                                   ‎ ‎22. (12分) “氢能”将是未来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的氢绝大部分是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中制取:CH4+H2O=CO+3H2, 但反应需消耗很高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此法不是理想的长久的方法。科学家根据反应H2(g)+I2(g) 2HI(g);在探究利用硫-碘热循环法制取氢: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O2,该循环法分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较容易实现。‎ ‎(1)某化学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第一步反应:‎ ‎(1)①第一步反应方程式是:                       ;A装置中的固体应是             ,B盛放的溶液应是              ;‎ ‎②如何检验探究实验是否取得成功,                                            。‎ ‎(2)反应H2(g)+I2(g) 2HI(g)是硫-碘热循环法制取氢的重要步骤。恒温恒容下,如果 2HIH2+I2(气)达平衡。下列四种投料量均能达到同一平衡,请填写: ‎ ‎  ‎ 起始状态物质的量n/mol 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n/mol H2‎ I2‎ HI ‎1‎ ‎2‎ ‎0‎ a ‎①‎ ‎2‎ ‎4‎ ‎0‎ ‎  ‎ ‎②‎ ‎  ‎ ‎  ‎ ‎1‎ ‎0.5a ‎③‎ M g(g≥‎2m)‎ ‎  ‎ ‎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 (10分)金属钛被誉为“廿一世纪金属”,有“生物金属,海洋金属,太空金属”的美称;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性,耐高温,记忆能力等优良性能。金属钛的制备方法如下:‎ ‎(1)金属钛在加热时可与浓NaOH作用,写出金属钛与浓热的碱作用时的化学方程式        ;‎ ‎(2)D有多种晶体结构,其中的金红石是四方结构;E是分子晶体,常温呈液体,而极易水解,E还用作军事烟雾剂,写出D、E的化学式             ;请你用方程式解析E为什么可用作军事烟雾剂                                                       。‎ ‎(3)写出②、③的反应方程式(如是离子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                                 ;                                         ‎ ‎24. (10分)A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丙烯合成,也可由油脂水解得到。‎ ‎(1)写出有机反应类型①              ②                 ③               ‎ ‎(2)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                                 ‎ ‎(3)丙烯在合成工业中也十分重要,如合成聚丙烯:写出反应方程式:                  ‎ 众望高中2010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18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 ‎2‎ ‎3‎ ‎4‎ ‎5‎ ‎6‎ ‎7‎ ‎8‎ ‎9‎ B D A A D A C D B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C B C D D D A D ‎19.(9分)(1)④③⑦⑤⑥ (3分)   (2)(6分)‎ 实验目的 瓶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入口(填a或b)‎ 收集NO 水(CO2)‎ b 收集SO2‎ 无(煤油)‎ a(b)‎ 除去CO2中的HBr 饱和NaHCO3溶液 a ‎20. (15分):(1)(6分)(回答办法一(2分)办法二(3分)办法三(4分))‎ 办法一: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0(2分); 办法二:硫化亚铁调节pH值至7(3分)‎ 办法三:硫化亚铁粉末,搅拌。(4分); 取上层清液,滴加饱和硫化亚铁溶液(或硫化钠溶液),如没有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否则沉淀不完全。(2分)‎ ‎(2)稀硫酸(1分),Hg2+ + S2-== HgS↓ (Cu2+ + S2-== CuS↓;Zn2+ + S2-== ZnS↓;Fe2+ + S2-== FeS↓)(2分)‎ 步骤 实验对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或目的 ‎①‎ 污水 加入硫化钠晶体,调节pH值至7,搅拌,过滤。收集滤渣a ‎ 生成灰色沉淀,把所有金属离子沉淀。‎ ‎②‎ 滤渣a 加适量稀硫酸,搅拌,调节pH值至2.5,过滤,分别收集滤液b和滤渣c 沉淀部分溶解,得到浅绿色溶液。‎ ‎③‎ 滤液b 加足量铁粉,搅拌直到没有气体产生为止,过滤,收集滤液(硫酸亚铁),滤渣回收。‎ 铁粉部分溶解,有气体产生。浓缩得到绿矾 ‎④‎ 滤渣c 加适量稀硫酸,搅拌,调节pH值至0,过滤,分别收集滤液d和滤渣e 溶解ZnS分离出滤渣e(CuS和HgS)‎ ‎⑤‎ 滤渣e 在有冷凝装置回收条件下鼓入空气加热滤渣e,收集冷凝汞蒸汽 回收汞和得到CuO ‎⑥‎ ‎……‎ ‎……‎ ‎……‎ ‎(②③④每步2分,共6分)‎ ‎21.(10分)(1)N;O;(各2分)(2)2Na2O2+2CO2==2Na2CO3+O2(2分)(3)  Al3+ + 3H2OAl(OH)3 + 3H+(2分)‎ NO2- + H2OHNO2 + OH-  (SO32-+ H2OHSO2-+ OH-)‎ ‎22. (12分)(1)① SO2+I2+H2O=2HI+H2SO4(2分) 、亚硫酸钠固体(1分)、碘水(1分),②溶液明显褪色,测量溶液pH值,溶液酸性明显增强。(3分)(2)(1空1分共5分)‎ ‎  ‎ 起始状态物质的量n/mol 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n/mol H2‎ I2‎ HI ‎ ‎ ‎ ‎ ‎ ‎ ‎ ‎ ‎①‎ ‎ ‎ ‎ ‎ ‎ ‎ ‎2a ‎②‎ ‎0‎ ‎0.5‎ ‎ ‎ ‎ ‎ ‎③‎ ‎ ‎ ‎ ‎ ‎2(g-‎2m)‎ ‎(g-m)a ‎23. (10分):(1)2NaOH + Ti+ H2O = Na2TiO3 + 2H2(2分)‎ ‎(2)(4分)TiO2(1分)、TiCl4(1分);TiCl4 + 3H2O = H2TiO3 + 4HCl(空气中冒烟)(2分)‎ ‎(3)(4分)②Ti4++H2O = TiO2+ + 2H+  (1分);TiO2++H2O = H2TiO3 ↓+ 2H+(1分)‎ ‎③TiO2 + ‎2C + 2Cl2  TiCl4 +2CO(2分) ‎ ‎24.(10分) (1)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水解(皂化、取代)反应(各1分,共3分)‎ ‎(2)(各2分,共4分)‎ ‎(3)·‎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