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9人教高考生物一轮选练习题23及答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人教高考生物一轮选练习题(23)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皖北联盟联考]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酶 蛋白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淀粉酶 淀粉酶 反应物 蛋白质 淀粉 蛋白酶 淀粉 麦芽糖 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 C.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D.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答案:B 解析: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①和③对比,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产生紫色反应,因此不能用来证明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②和④对比,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可用碘液检测,淀粉酶专一作用于淀粉,其产物不能使碘液变蓝,蛋白酶不能作用于淀粉,用碘液检测时溶液变蓝,B正确;淀粉酶水解淀粉后产生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检测,④和⑤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③中的淀粉酶能被蛋白酶水解,④中的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但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 ‎2、(2019·山东潍坊检测)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糖原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 B.相同质量的脂肪和多糖彻底氧化分解,脂肪放能多 C.某些糖类和脂质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脂质和糖类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CO2和H2O 解析 脂肪(而不是脂质)和糖类的最终氧化分解产物(而不是水解产物)是CO2和H2O。‎ 答案 D ‎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蛋白质有关 B.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ATP都在生物膜上产生 D.细胞癌变前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不发生改变 解析 ‎ 细胞膜能让脂质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此过程与磷脂有关,因此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也有关,A错误。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正确。光合作用的ATP在类囊体膜上产生,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ATP分别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D错误。‎ 答案 B ‎4、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放在1 ℃的冷库内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解析 当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时,表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由图可知,第20天对照组CO2/O2大于1,表明蓝莓进行了无氧呼吸,有乙醇产生,而CO2处理组CO2/O2为1,表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没有乙醇产生;第40天时,对照组蓝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比值约等于2,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大约为有氧呼吸的三倍;分析可知,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答案 C ‎5、[2019·浙江台州统考]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准备了如图实验装置,小球上标记的A、a代表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小球的灰色和白色分别表示雌、雄配子 ②小球的颜色可以不同但形态必须相同 ③甲、乙中小球数量必须相同,A与a的数量可以不同 ④实验时从甲或乙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小球的灰色和白色分别表示a、A两种基因,①错误;为了确保模拟过程中不受客观因素的干扰,两种小球的形态必须相同,②正确;甲和乙中A与a的数量必须相同,甲、乙中小球的数量可以不同,③错误;甲、乙中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等位基因,从甲或乙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可以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④正确。‎ ‎6、(2019·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B.细胞分化是细胞在遗传物质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人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 D.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解析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人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凋亡过程;只有多个基因发生突变时,才会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 A ‎7、(2019·山东济南模拟)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  )‎ A.甲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 C.丙种病毒的特征 D.都不是 解析 重组所得的病毒丙含有甲种病毒的RNA,因此它所产生的病毒具有甲种病毒的特征。‎ 答案 A ‎8、(2019·湖南永州三校联考,21)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 A.红绿色盲 B.21三体综合征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性腺发育不良 解析 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基因突变。21三体综合征属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异常的红细胞;性腺发育不良,也叫特纳氏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XO,缺少一条X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异常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答案 A ‎9、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杂合子(Aa)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D.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因随机结合进行基因重组而产生新性状 答案:A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C错误;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也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10、(2019·福建质检)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同 B.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 C.B处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 解析 静息状态下,膜外电位为正,因此A和B两处膜电位相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因此静息状态时任氏液中Na+的含量要高于神经细胞内;兴奋部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产生是Na+内流所致,阻断Na+的内流,则无法产生兴奋。‎ 答案 D ‎11、(2019·江淮十校联考)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均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的特点 B.植物激素只有进入靶细胞内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C.同一植物细胞上可能含有多种激素的受体 D.植物激素是一类微量、高效的有机物,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解析 只有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的特点;有些植物激素的受体在靶细胞膜上,这类激素不需要进入细胞内就能发挥作用;激素本身不参与代谢,只是调节代谢。‎ 答案 C ‎12、(2019·山东德州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大大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在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 杂草形成杂草地后,生物多样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大,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他杂草减少,结构变得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故B错误;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而恢复力稳定性下降,故C正确;在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D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探究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的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_______。实验还证实,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pH ‎(2)酶的高效性 ‎(3)在过氧化氢酶量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O2产生速率越快,而当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O2产生速率不再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 ‎(4)e 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2、图甲为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发生在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中。‎ ‎(2)图乙中②过程的发生需要的酶是________,此时DNA—RNA杂交区域中与A配对的碱基为________。‎ ‎(3)人的神经细胞中能发生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人类某基因经图乙②过程产生的RNA全长有4 500 个碱基,而翻译成的蛋白质是由107个氨基酸组成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⑤ 原核 (2)RNA聚合酶 U、T (3)②⑤ (4)转录产生的RNA要经过加工才能进行翻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和中心法则,意在考查理解分析和比较辨别能力。图甲所示过程为转录(对应图乙②)和翻译(对应图乙⑤)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中。(2)②过程为转录,需RNA聚合酶参与,在转录杂交区域内,A在DNA或RNA上,所以与A配对的应该是U或T。(3)神经细胞中可发生基因表达,不会发生DNA复制。(4)真核细胞转录的初始RNA还要在细胞核内经过加工、剪切成为成熟的RNA,才能运输到细胞质内进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