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6讲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b
(2016·4月,32题第一问)考查欧洲共同体形成过程
4次1考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一超多强”局面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3)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b
b
b
b
c
(2016·4月,第32题第二问)考查欧盟建立及其影响
4次1考
考点一 新兴力量的崛起
[梳理·基础知识]
一、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
1.背景
(1)现实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外部威胁:美苏冷战对峙。
(3)经济条件: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4)主观要求:加强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进程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1958年
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以上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3
3.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易错易误] 欧洲一体化起步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欧洲一体化的根源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保障自身经济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产物,并不仅仅是要摆脱美国控制。
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政策。
2.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宗旨: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4.内容
(1)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2)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
(1)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欧洲走向联合
史料 (2016·4月浙江选考改编)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把煤和钢的生产整个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舒曼计划的中心观点是“欧洲建设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这种渐进的一体化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方法。……到了1986年,欧共体成员从原先的6国增加到12国。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
《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读史用史]
13
(1)史料反映“舒曼计划”推动欧洲开始走向联合,其促使欧洲联合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是什么?有何表现?
提示:关键因素是法德实现和解;表现为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2)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
提示:进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到12国。
要点二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史料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识图解史] 图示中①是和平鸽形象,②是亚非拉民族服饰的纹路。图示体现出不结盟运动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反映不结盟运动要求成员国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精练·选考题组]
【例】 细化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15·浙江9月选考调研)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该运动的发起国是( )
A.中国、印度、埃及 B.南斯拉夫、印尼、埃及
C.中国、越南、印度 D.南斯拉夫、印度、埃及
解析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成员国,1992年不结盟运动接纳中国为观察员国。故选D项。
答案 D
练1 细化考查欧共体的成立
(2017·嘉兴3月测试)舒曼计划的起草人莫内提出,为了法德和解,必须把以前两国之间争夺的东西,变成彼此享有、彼此受益的东西。率先实现了这一目标的“东西”是( )
①铁 ②煤 ③石油 ④原子能
A.①② B.①④
13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在该计划的指导下,1951年最早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从煤、钢铁等领域开始合作,后又于1957年扩展到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故A项正确,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练2 史料考查不结盟运动
(2017·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由以上宗旨体现的现代国际政治组织应该是( )
A.华约 B.欧共体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 由“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等可判断此为不结盟运动。
答案 C
练3 史料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
(2017·温州高二期中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 )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着力消除法德矛盾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建立“欧洲议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接受马歇尔计划不能体现战后欧洲摆脱“卒子”的地位努力。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B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梳理·基础知识]
一、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b)
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标志着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b)
1.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表现
13
(1)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日本:战后发展为经济大国,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4)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军事文化大国。
(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发展中国家:团结对抗霸权主义,各类区域性组织活跃。
三、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b)
1.成立: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又叫《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2.性质: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3.影响:欧盟综合实力大增,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知识拓展】
欧洲一体化启示:
①欧洲联合实现过程——欧洲结束对抗实现和平、合作。
②合作后各国经济发展——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能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③欧洲一体化影响——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欧盟成员国(截至2012年)
四、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b)
1.改革开放后,中国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2.在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做出了贡献。
3.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五、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c)
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13
[易错易误]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是指世界形势的变化并非指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及表现
史料一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读史用史] 如何理解史料一“少了一种确定性”?
提示:指“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当今世界处于一种新旧格局更替的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史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
[读史用史] 史料二体现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格局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况中?
提示:原因: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境况:“一超多强”,多极化成为趋势。
要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史料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识图解史] (1)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图示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
提示: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
(2)请用“有利于……”的格式列举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
提示:①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13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精练·选考题组]
【例】 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欧洲一个“同盟”走向了解体,另一个“同盟”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文中先后提到的两个“同盟”分别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欧洲共同体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西欧经济共同体
C.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 抓住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B错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的前身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欧洲共同体不同于西欧经济共同体;C错误,关贸总协定结束使命后,世界贸易组织宣告成立;D错误,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解散于1956年。
答案 A
练1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多极化趋势加强
(2017·衢丽湖舟四地高三联考)1992年9月,第10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雅加达召开。本次会议的议题不可能包括( )
A.反对两极格局 B.反对殖民主义
C.推动世界多极化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析 1992年两极格局已经解体,故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练2 史料考查日本的崛起
(2017·温州十校高三联考)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13
解析 日本主导日美同盟不是日本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步伐的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在于经济实力的上升,故B项正确;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不是其加快政治大国步伐的原因,故C项错误;日本军国主义不利于日本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B
练3 史论考查对世界格局演进的认识
(改编)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解析 题干信息“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说明世界的发展需要各个国家的合作,要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故选D项。
答案 D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衢州质检)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欧洲打破“隔阂”逐渐走向一体化,起步于________的建立( )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
解析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最早的联合形式,故C项正确。
答案 D
2.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六国代表签订《巴黎条约》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事件( )
A.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B.也称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C.是走向欧洲联合的第一步
13
D.推动欧洲政治联合的加强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走向联合的第一步。
答案 C
3.(2017·名校协作体联考)2016年3月22日素有“欧洲心脏”之称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遭受连环爆炸袭击,造成多人遇难。布鲁塞尔之所以被称为“欧洲心脏”,是因为它是________和________总部所在地( )
A.北约 欧盟 B.世界银行 北约
C.世界银行 世贸组织 D.世贸组织 欧盟
解析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993年欧盟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故A项正确;1945年,世界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故B项错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故C项错误;同理,世贸组织总部在日内瓦,故D项错误。
答案 A
4.(原创)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退欧公投”,次日公投结果出笼,英国宣布退出该组织。以下关于该组织的提法,错误的是( )
A.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
B.有一个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
C.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程度最高的组织
D.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欧盟成立于1993年,英国退出的是欧盟,两极格局解体于1991年。
答案 D
5.(2017·杭州七县高二期末)某同学为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从图书馆借阅了以下历史书籍。依据你的判断,他写小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苏争锋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十月革命 D.不结盟运动
13
解析 依据题干图中“尼赫鲁传”、“铁托传奇”、“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可知,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7·温州高二期中联考)右图展现了20世纪中后期某次国际会议的场景。下列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C.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D.认为和平共处原则是代替冷战的唯一办法
解析 选项A是日内瓦会议;选项B、C是指亚非会议。
答案 D
7.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解析 根据“1960年”及非洲“国家意识的觉醒”,可以推断材料反映的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选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未反映,排除。
答案 C
8.(2017·萧山命题比赛)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趋势的基础之上。多极化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二战后出现不属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有( )
A.北约的成立 B.欧共体
C.中国的崛起 D.日本的高速发展
答案 A
13
9.(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联宣告解体。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
A.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D.“八一九”事件发生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标志是《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①1991年苏联的解体 ②中苏关系的破裂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中苏关系的破裂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答案 B
11.(2017·东阳中学3月检测)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
解析 材料中“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观点出现主要是因为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意识形态的斗争逐渐淡化。
答案 C
12.奥巴马曾表示,“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主宰了世界的发展
B.美国希望与中国共同合作,主宰世界
13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政策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出在当今多极化政治形势发展下,美国在寻求政治伙伴的无奈之举,故C项理解正确;“中国主宰世界发展”说法错误,排除A;奥巴马并非寻求与中国共同主宰世界,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永不称霸,故B错误;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仍有分歧,故D中的“放弃了”有误。
答案 C
13.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下列选项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①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③南联盟发生科索沃危机 ④欧洲联盟成员国逐渐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材料显示了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②正确;世界局势出现局部动荡,故③正确;欧洲联盟成员国逐渐增多,故④正确;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不是世界政治大国,故①错误。
答案 D
14.(2017·台州2月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美国力图称霸全球。下列美国举措,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撇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②与12个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③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④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答案 A
15.(2016·绍兴9月适应性考试)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下列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所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3
C.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的国际问题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者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地位,使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2016·嘉兴9月教学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请给材料一命制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出材料一中A、B处两个城市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北约总部”“华约总部”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A:布鲁塞尔;B:莫斯科。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得出缺少权威的仲裁力量,多种力量崛起并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案 (1)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城市名称:A:布鲁塞尔;B:莫斯科。
(2)特点:缺少权威的仲裁力量;多种力量崛起并发展。
积极作用: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