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赢在高考】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 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013·浙江文综,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本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A项错误;在各时间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项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以下上升至20‰以上,D项正确。第2题,通过对2010年的“三率”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①是非洲,次高的②为亚洲,最低的④为欧洲,次低的③为北美洲。
答案:1.D 2.C
3(2013·广东文综,5)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解析:由表中人口指标可知,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千米,印度人口密度是38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低于印度;中国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男性为72,女性为75,
差值为3,而美国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男性为76,女性为81,差值为5,中国与美国不相等;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是19.5%,法国是18.4%,中、法差值为1.1%,而美国是20.1%,中、美差值只有0.6%,因此中国与美国最接近;中国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是表中四国最低的,故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答案:D
4.下图表示1950~1996年巴西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农村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水平的统计资料,读图完成第4~5題。
4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农村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水平分别对应图中曲线( )
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
5关于该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1960年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1965年前后城市和乡村人口数相当
C. 1978年后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 1991年城市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
解析:第4题,巴西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②曲线符合;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农村人口增长率三曲线中,各时期应城市人口增长率数值最大,农村人口增长率数值最小,则三曲线应分别对应③①④。第5题,1960年后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965年前后城市化水平约50%,说明城市和乡村人口数相当;1978年后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1991年后城市人口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增长率仍在增加。
答案:4.C 5.B
6.(2013·河北唐山二模,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下图是“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重心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8题。
6图中显示我国城镇人口重心与城镇化水平重心均分布在( )
A.河南省 B.陕西省
C.湖北省 D.江苏省
72000年以来,二者重心均向西偏南移动,其首要影响因素为(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国家政策的支持
C.能源资源的开发
D.交通运输的改善
8我国推动城镇化,最终要实现( )
A.土地城市化 B.人口流动化
C.城乡一体化 D.农业工业化
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省区界线轮廓和省区相邻关系,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重心均分布在河南省。第7题,2000年以来,由于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加快,导致二者重心的移动变化。第8题,我国推动城镇化,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案:6.A 7.B 8.C
9.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区域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城市①②③的规模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10影响北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地形和河流
C.气候和河流 D.矿产和交通
解析:第9题,交通线密集,人流、物流量大,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规模较大。第10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北部城市在狭长的区域东西延伸,可能是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
答案:9.A 10.B
11.读“2012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第11~12题。
11可知该市(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12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解析:第11题,观察图中箭头和数据,估算出净迁入或迁出的数量。第12题,该城市人口主要流向城区边缘区和近郊区,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答案:11.D 12.B
13.(2013·山东文综,7~8)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14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析:第13题,③代表区域地处城市外围,面积较大,地价较低,靠近交通线,故应为工业区;①代表区域地块较小,且不靠近工业区,环境较好,故为别墅区;②代表区域市区内外均有分布,应为绿化区。第14题,从城市功能区分布规律来看,广场周围地租最高,老城区地租低。从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分布来看,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从整个城市功能区分布可以直接判断得出“功能区主要是沿着主要的交通干线分布和延伸的”。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城市环线道路与放射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但不是在中心商务区。故选C项。
答案:13.D 14.C
15.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甲
乙
15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C.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D.出现大量卫星城
16若图乙中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乙中b地最可能( )
A.位于旧城中心区
B.位于远郊地区
C.位于新兴工业区
D.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解析:第15题,图甲中城乡过渡区在图示后期城市面积增速远大于城市核心区,反映了该城市可能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第16题,图乙中b地地租水平高于周边地区,最有可能是交通通达度高,因此D项符合。
答案:15.C 16.D
17.(2013·浙江嘉兴测试一,7~8)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坡及以北地区,城市化对其市区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产生很大影响,读“乌鲁木齐市区各主要功能用地2002年面积分布图”与“1998~2002年变化幅度分布图”,完成第17~18题。
17图中M折线表示( )
A.绿化用地 B.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 D.商业用地
18能反映乌鲁木齐市由南到北土地利用变化的是( )
A.荒漠、戈壁——耕地——林地、草地
B.林地、草地——荒漠、戈壁——耕地
C.荒漠、戈壁——林地、草地——耕地
D.林地、草地——耕地——荒漠、戈壁
解析:第17题,据图可知,M折线反映该功能用地由市中心向外都有分布且面积变化不大,1998~2002年该功能用地市中心附近面积减小,而市区外围增加,因此,最有可能是工业用地。第18题,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以北,其北部为准噶尔盆地,以荒漠、戈壁为主,因此D项正确。
答案:17.B 18.D
19.(2013·湖南六校联考,10~1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读图1、图2,完成第19~20题。
19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是( )
A.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四周低
B.城市化水平东西高,南北低
C.城市化水平四周高,中部低
D.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
20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20世纪80年代后形成了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2),有关其形成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快,市民购买力强
B.城市交通通达度提高,交通便利
C.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
D.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基础好
解析:第19题,读图分析可知,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第20题,上海市金融商务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或: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早期就是金融商务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提高;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与普通市民的购买力关系不大。
答案:19.D 20.A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6分)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市常住人口2005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是( )
①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北京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③外来人口大量迁入 ④每年新增大量大学生就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人口性别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 。
(3)从资料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
(4)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解析:第(1)题,北京市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人口死亡率会有所上升。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以及每年新增大量大学生就业。第(2)题,设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X,根据758∶778=100∶X,可以求出X≈102.6。第(3)题,从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可以看出北京市15~64岁人口占79%,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第(4)题,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第一个问题是北京市目前15~64岁人口占79%,偏多,存在劳动力就业困难,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第二个问题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79%,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关心照顾老年人。
答案:(1)C
(2)102(或103)
(3)否。因为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是年龄在14~65岁的人口,而北京市该部分的人口比例达到79%,可以看出劳动力充足。
(4)面临的压力: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等,实现老有所养;关心照顾老年人。
22.(16分)城市化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衡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中国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关系
图2 英国人口城化和经济城市化关系
图3 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
图4 中国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
(3)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第 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解析:第(1)(2)题,直接读图即可得出正确结论。第(3)题,根据图4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对人口城市化起主要作用的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且贡献度不断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有所下降。第(4)题,图示反映发达国家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主要为第三产业,说明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可大量吸收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答案:(1)61 29 经济城市化水平
(2)经济城市化水平 英国 中国
(3)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4)三 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3.(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变成了“水城”。由此在中国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雨涝”问题,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甲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
乙
丙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图甲、图乙,试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3)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水资源问题,有人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城市雨洪利用”新型的排放系统。试分析说明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第(1)题,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一般会想到“热岛”带来的上升气流以及城市上空多凝结核两个方面,“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很难想到。第(2)题,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一方面提取图乙的信息:城市建筑使绿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另一方面提取图甲的信息: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地下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第(3)题,多角度分析图丙,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1)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等。
(2)城市建筑使绿地(裸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集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地下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
(3)通过透水广场、绿地和蓄水池(人工水库),促进雨水下渗和储存,减少城市地表的暴雨径流量,延缓汇流时间,防治城市雨涝;储存在地下蓄水池(人工水库)的水,通过过滤净化,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数量;通过回灌井等又可及时补充地下水,防止城市因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