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

  • 30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 F-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 ‎ 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0强碱 ‎ ‎36.条件相同时,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高于熔点。如:乙炔。 ‎ ‎37.有机物不一定能燃烧。如:聚四氟乙烯。 ‎ ‎38.有机物可以是难溶解于有机物,而易溶解于水。如:苯磺酸。 ‎ ‎39. 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40. 硅烷(SiH4)中的H是-1价,CH4中的H显+1价. Si的电负性比H小. ‎ ‎41.有机物里叫"酸"的不一定是有机酸,如:石炭酸. ‎ ‎42.分子中有双键的有机物不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如:乙酸. ‎ ‎43.羧酸和碱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如: ‎ HCOOH+Cu(OH)2 == (加热) ‎ ‎44.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 >SiO2 ‎ ‎45.歧化反应 ‎ 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 ‎ 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 ‎ ‎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 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 ‎ 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 ‎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记住这个结论对做选择题有帮助)‎ ‎48.一般情况下,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反应, ‎ 但也有例外如: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H2S)等; ‎ AgOH+NH4.OH等 ‎ ‎49.一般情况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元素不能和酸反应发出氢气; ‎ 但也有例外如:Cu+H2S==CuS(沉淀)+H2(气体)等~ ‎ ‎50.相同条件下通常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 ‎ 但也有例外如:Na2CO3>NaHCO3, ‎ 另外,Na2CO3+HCl为放热反应;NaHCO3+HCL为吸热反应 ‎51. 弱酸能制强酸 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但向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 ,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其原因为 难溶于强酸中。同理用 与 反应可制 ,因为 常温下难与 反应。‎ ‎52. 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 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 制K: ,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53. 氢后面的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但Cu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 原因是 和 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54. 锡铅活动性反常 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即 。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 ‎55. 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金属 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能置换不活泼金属。但Na、K等非常活泼的金属却不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K和CuSO4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Cu,原因为:‎ ‎56. 原子活泼,其单质不活泼 一般情况为原子越活泼,其单质也越活泼。但对于少数非金属原子及其单质活泼性则表现出不匹配的关系。如非金属性 ,但 分子比 分子稳定,N的非金属性比P强,但N2比磷单质稳定得多,N2甚至可代替稀有气体作用,原因是单质分子中化学键结合程度影响分子的性质。‎ ‎57. Hg、Ag与O2、S反应反常 一般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条件越容易。例如:O2、S分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O2更容易些。但它们与Hg、Ag反应时出现反常,且硫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如下反应:‎ ‎58. 卤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特性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 ,而F2与水的反应放出O2, 难溶于水且有感光性,而AgF溶于水无感光性, 易溶于水,而 难溶于水,F没有正价而不能形成含氧酸。‎ ‎59. 硅的反常性质 硅在常温下很稳定,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而只有化合态,原因是硅以化合态存在更稳定。一般只有氢前面活泼金属才能置换酸或水中的氢。而非金属硅却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原因是硅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在碱作用下还原水电离的H+而生成H2。‎ ‎60. 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常温下,铁、铝分别与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而浓硫酸或浓硝酸却能使铁铝钝化,原因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它们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61. 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反应,但下面反应却反常:‎ 前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生成气体 ,有利于反应进行。‎ ‎62. 酸可与酸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不与酸反应,但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能反应。例如:硝酸、浓硫酸可与氢碘酸、氢溴酸及氢硫酸等反应。‎ ‎63. 碱可与碱反应 一般情况下,碱与碱不反应,但络合能力较强的一些难溶性碱却可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如 溶于氨水生成 溶于氨水生成 。‎ ‎64. 改变气体压强平衡不移动 对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例如对于气体系数不相等的反应, 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温恒容下,充入稀有气体时,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因为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的平衡浓度并没有改变。‎ ‎65. 强碱弱酸盐溶液显酸性 盐类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方法为: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碱弱酸盐水解后一般显碱性。但 和 溶液却显酸性,原因是 和 的电离程度大于它们的水解程度。‎ ‎66. 原电池电极反常 原电池中,一般负极为相对活泼金属。但Mg、Al电极与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应为Al而不是Mg,因为Mg与NaOH不反应。‎ 其负极电极反应为:‎ ‎67. 有机物中不饱和键难加成 有机物中若含有不饱和键,如 时,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但酯类或羧酸中, 一般很稳定而难加成。‎ ‎68. 稀有气体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稀有气体结构稳定,性质极不活泼,但在特殊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目前世界上已合成多种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如 、 等。‎ ‎69. 物质的物理性质反常 ‎(1)物质熔点反常 VA主族的元素中,从上至下,单质的熔点有升高的趋势,但铋的熔点比锑低;‎ IVA主族的元素中,锡铅的熔点反常;‎ 过渡元素金属单质通常熔点较高,而Hg在常温下是液态,是所有金属中熔点最低的。‎ ‎(2)沸点反常 常见的沸点反常有如下两种情况:‎ ‎①IVA主族元素中,硅、锗沸点反常;VA主族元素中,锑、铋沸点反常。‎ ‎②氢化物沸点反常,对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但在同系列氢化物中HF、H2O、NH3沸点反常,原因是它们易形成氢键。‎ ‎(3)密度反常 碱金属单质从上至下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但钠钾反常;碳族元素单质中,金刚石和晶体硅密度反常。‎ ‎(4)导电性反常 一般非金属导电性差,但石墨是良导体,C60可做超导材料。‎ ‎(5)物质溶解度有反常 相同温度下,一般正盐的溶解度小于其对应的酸式盐。但 溶解度大于 。如向饱和的 溶液中通入 ,其离子方程式应为:‎ 若温度改变时,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70. 化学实验中反常规情况 使用指示剂时,应将指示剂配成溶液,但使用pH试纸则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过程会稀释溶液,影响溶液pH值的测定。胶头滴管操作应将它垂直于试管口上方 ‎ 1~2cm处,否则容易弄脏滴管而污染试剂。但向 溶液中滴加 溶液时,应将滴管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带入 而使生成的氧化成。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一般应插入液面以下,但蒸馏时,温度计不插入液面下而应在支管口附近,以便测量馏分温度。‎ 高中化学知识点概念性总结 ‎ 一、实验部分 ‎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 热KMnO4制氧气 ‎ 制乙炔和收集NH3 ‎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 ‎2.‎ 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 ‎3.过滤法:溶与不溶。 ‎ ‎4.升华法:SiO2(I2)。 ‎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 ‎9.‎ 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 ‎2楼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 ‎8.‎ 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 ‎10‎ ‎.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 ‎9.用 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 ‎22.‎ 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 ‎53.‎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 ‎73.‎ 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  一、俗名 ‎  ‎ ‎  无机部分:‎ ‎  ‎ ‎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  ‎ ‎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  ‎ ‎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  ‎ ‎  有机部分:‎ ‎  ‎ ‎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  ‎ ‎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  ‎ ‎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  ‎ ‎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  ‎ ‎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  ‎ ‎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  ‎ ‎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  ‎ ‎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  ‎ ‎  二、 颜色 ‎  ‎ ‎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  ‎ ‎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  ‎ ‎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  ‎ ‎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 ‎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  ‎ ‎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  ‎ ‎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  ‎ ‎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  ‎ ‎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  ‎ ‎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  ‎ ‎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  ‎ ‎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  ‎ ‎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  ‎ ‎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  ‎ ‎  三、 现象:‎ ‎  ‎ ‎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  ‎ ‎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  ‎ ‎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  ‎ ‎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  ‎ ‎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  ‎ ‎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  ‎ ‎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  ‎ ‎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  ‎ ‎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  ‎ ‎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  ‎ ‎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  ‎ ‎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  ‎ ‎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  ‎ ‎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  ‎ ‎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  ‎ ‎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  ‎ ‎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  ‎ ‎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  ‎ ‎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 ‎  19.特征反应现象:‎ ‎  ‎ ‎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  ‎ ‎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  ‎ ‎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  ‎ ‎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  ‎ ‎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  ‎ ‎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  ‎ ‎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  ‎ ‎  1、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  ‎ ‎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  ‎ ‎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  ‎ ‎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  ‎ ‎  2、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  ‎ ‎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  ‎ ‎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  ‎ ‎  3、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  ‎ ‎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  ‎ ‎  4、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  ‎ ‎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  ‎ ‎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  ‎ ‎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  ‎ ‎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  ‎ ‎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  ‎ ‎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  ‎ ‎  5、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  ‎ ‎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  ‎ ‎  7、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  ‎ ‎  8、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  ‎ ‎  9、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  ‎ ‎  10、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  ‎ ‎  11、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  ‎ ‎  12、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  ‎ ‎  13、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  ‎ ‎  1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  ‎ ‎  15、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  ‎ ‎  16、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  ‎ ‎  17、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  ‎ ‎  18、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  ‎ ‎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  ‎ ‎  19、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  ‎ ‎  20、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  ‎ ‎  21、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  ‎ ‎  2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  ‎ ‎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  ‎ ‎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  ‎ ‎  23、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  ‎ ‎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  ‎ ‎  24、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  ‎ ‎  25、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  ‎ ‎  26、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  ‎ ‎  27、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  ‎ ‎  28、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  ‎ ‎  29、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  ‎ ‎  五、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  ‎ ‎  1.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2O32-+2H+=S↓+SO2↑+H2O ‎  ‎ ‎  2.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  ‎ ‎  (1)单质:Al (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  ‎ ‎  3.2FeCl3+H2S=2FeCl2+S↓+2HCl ‎  ‎ ‎  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  ‎ ‎  ⑴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化合物 如: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 ‎  ‎ ‎  ⑵ 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单质NH3+NO、H2S+SO2 、Na2O2+H2O、NaH+H2O、‎ ‎  ‎ ‎  Na2O2+CO2、CO+H2O ‎  ‎ ‎  ⑶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PCl3+Cl2 、Na2SO3+O2 、FeCl3+Fe 、FeCl2+Cl2、CO+O2、Na2O+O2‎ ‎  ‎ ‎  六、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  ‎ ‎  氧化剂 ‎  ‎ ‎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  ‎ ‎  高价金属离子:Fe3+、Sn4+ ‎  ‎ ‎  不活泼金属离子:Cu2+、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  ‎ ‎  含氧化合物:NO2、N2O5、MnO2、Na2O2、H2O2、HClO、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KMnO4、王水 ‎  ‎ ‎  还原剂 ‎  ‎ ‎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  ‎ ‎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 ‎  ‎ ‎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 ‎  ‎ ‎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  ‎ ‎  S2-、H2S、I -、HI、NH3、Cl-、HCl、Br-、HBr ‎  ‎ ‎  低价含氧化合物: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 ‎  ‎ ‎  H2C2O4、含-CHO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  ‎ ‎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O2-、Fe2+及含-CHO的有机物 七、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 ‎  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  ‎ ‎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  ‎ ‎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  ‎ ‎  S+6HNO3(浓)===H2SO4+6NO2↑+2H2O ‎  ‎ ‎  3S+4 HNO3(稀)===3SO2+4NO↑+2H2O ‎  ‎ ‎  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  ‎ ‎  冷、稀4‎ ‎  ‎ ‎  高温 ‎  ‎ ‎  Cl2+2NaOH=====NaCl+NaClO+H2O ‎  ‎ ‎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  ‎ ‎  3.溶液酸碱性.‎ ‎  ‎ ‎  2S2- +SO32-+6H+=3S↓+3H2O ‎  ‎ ‎  5Cl-+ClO3-+6H+=3Cl2↑+3H2O ‎  ‎ ‎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  ‎ ‎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  ‎ ‎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 ‎  ‎ ‎  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  ‎ ‎  1、2P+3Cl22PCl3(Cl2不足) ; 2P+5Cl22 PCl5(Cl2充足)‎ ‎  ‎ ‎  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 2H2S+O22H2O+2S(O2不充足)‎ ‎  ‎ ‎  3、4Na+O22Na2O 2Na+O2Na2O2‎ ‎  ‎ ‎  4、Ca(OH)2+CO2CaCO3↓+H2O ; Ca(OH)2+2CO2(过量)==Ca(HCO3)2‎ ‎  ‎ ‎  5、C+O2CO2(O2充足) ; 2 C+O22CO (O2不充足)‎ ‎  ‎ ‎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  ‎ ‎  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  ‎ ‎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  ‎ ‎  NaAlO2+HCl+H2O==NaCl+Al(OH)3↓‎ ‎  ‎ ‎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  ‎ ‎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  ‎ ‎  八、离子共存问题 ‎  ‎ ‎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  ‎ ‎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 ‎  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  ‎ ‎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 不能大量共存.‎ ‎  ‎ ‎  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  ‎ ‎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与CO32-、SO32-、 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 ‎  ‎ ‎  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 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  ‎ ‎  5.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 ‎  ‎ ‎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  ‎ ‎  如:Fe3+与F-、CN-、SCN-等; 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  ‎ ‎  九、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  ‎ ‎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  ‎ ‎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  ‎ ‎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  ‎ ‎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  ‎ ‎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  ‎ ‎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  ‎ ‎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  ‎ ‎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  ‎ ‎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  ‎ ‎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  ‎ ‎  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  ‎ ‎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  ‎ ‎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  ‎ ‎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  ‎ ‎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  ‎ ‎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  ‎ ‎  如:H2SO4 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  ‎ ‎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  ‎ ‎  (6)“=”“ D ”“↑”“↓”符号运用不当 ‎  ‎ ‎  如:Al3++3H2O=Al(OH)3↓+3H+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  ‎ ‎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  ‎ ‎  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  ‎ ‎  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  ‎ ‎  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  ‎ ‎  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  ‎ ‎  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  ‎ ‎  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  ‎ ‎  十、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  ‎ ‎  1.“从下往上”原则。2.“从左到右”原则。3.先“塞”后“定”原则。4.“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5.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6.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7.连接导管通气是长进短出原则。‎ ‎  ‎ ‎  十一、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  ‎ ‎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  ‎ ‎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  ‎ ‎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  ‎ ‎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  ‎ ‎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  ‎ ‎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  ‎ ‎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  ‎ ‎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  ‎ ‎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  ‎ ‎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  ‎ ‎  十二、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  ‎ ‎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  ‎ ‎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  ‎ ‎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  ‎ ‎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十三、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  ‎ ‎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  ‎ ‎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  ‎ ‎  3、C2H2、C2H2与溴水反应 ‎  ‎ ‎  十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  ‎ ‎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  ‎ ‎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  ‎ ‎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  ‎ ‎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  ‎ ‎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  ‎ ‎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  ‎ ‎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  ‎ ‎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  ‎ ‎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  ‎ ‎  十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  ‎ ‎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  ‎ ‎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  ‎ ‎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  ‎ ‎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  ‎ ‎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  ‎ ‎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  ‎ ‎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  ‎ ‎  十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  ‎ ‎  1.“10电子”的微粒:‎ ‎  ‎ ‎  一核10电子的 ‎  ‎ ‎  分子Ne ‎  ‎ ‎  离子 N3?、O2?、F?、Na+、Mg2+、Al3+‎ ‎  ‎ ‎  二核10电子的 ‎  ‎ ‎  分子HF ‎  ‎ ‎  离子OH?‎ ‎  ‎ ‎  三核10电子的 ‎  ‎ ‎  分子H2O ‎  ‎ ‎  离子NH2?‎ ‎  ‎ ‎  四核10电子的 ‎  ‎ ‎  分子 NH3‎ ‎  ‎ ‎  离子H3O+‎ ‎  ‎ ‎  五核10电子的 ‎  ‎ ‎  分子CH4‎ ‎  ‎ ‎  离子 NH4+‎ ‎  ‎ ‎  2.“18电子”的微粒 ‎  ‎ ‎  一核18电子的 ‎  ‎ ‎  分子Ar ‎  ‎ ‎  离子K+、Ca2+、Cl ̄、S2?‎ ‎  ‎ ‎  二核18电子的 ‎  ‎ ‎  分子F2、HCl ‎  ‎ ‎  离子HS?‎ ‎  ‎ ‎  三核18电子的 ‎  ‎ ‎  分子H2S ‎  ‎ ‎  四核18电子的 ‎  ‎ ‎  分子PH3、H2O2‎ ‎  ‎ ‎  五核18电子的 ‎  ‎ ‎  分子SiH4、CH3F ‎  ‎ ‎  六核18电子的 ‎  ‎ ‎  分子N2H4、CH3OH ‎  ‎ ‎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  ‎ ‎  十八、各种“水”汇集 ‎  ‎ ‎  1.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 水晶SiO2。‎ ‎  ‎ ‎  2.混合物:氨水(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 ̄、H+)‎ ‎  ‎ ‎  氯水(分子:Cl2、H2O、HClO;离子:H+、Cl ̄、ClO ̄、OH ̄) 苏打水(Na2CO3的溶液)‎ ‎  ‎ ‎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 ‎  ‎ ‎  水泥(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4)‎ ‎  ‎ ‎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  ‎ ‎  十九、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  ‎ ‎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 ‎  ‎ ‎  化合作用 SO2‎ ‎  ‎ ‎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  ‎ ‎  二十、各种“气”汇集 ‎  ‎ ‎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  ‎ ‎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  ‎ ‎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2、CH4等)‎ ‎  ‎ ‎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  ‎ ‎  二十一、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  ‎ ‎  1.AgNO3与NH3·H2O:‎ ‎  ‎ ‎  AgNO3向NH3·H2O中滴加——‎ 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  ‎ ‎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 ‎  2.NaOH与AlCl3:‎ ‎  ‎ ‎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 ‎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  ‎ ‎  3.HCl与NaAlO2:‎ ‎  ‎ ‎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 ‎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  ‎ ‎  4.Na2CO3与盐酸:‎ ‎  ‎ ‎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  ‎ ‎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  ‎ ‎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  ‎ ‎  二十、各种“气”汇集 ‎  ‎ ‎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  ‎ ‎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  ‎ ‎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2、CH4等)‎ ‎  ‎ ‎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  ‎ ‎  二十一、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  ‎ ‎  1.AgNO3与NH3·H2O:‎ ‎  ‎ ‎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  ‎ ‎  NH3·H2O向AgNO3中滴加——‎ 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 ‎  2.NaOH与AlCl3:‎ ‎  ‎ ‎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 ‎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  ‎ ‎  3.HCl与NaAlO2:‎ ‎  ‎ ‎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 ‎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  ‎ ‎  4.Na2CO3与盐酸:‎ ‎  ‎ ‎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  ‎ ‎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  ‎ ‎  二十二、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  ‎ ‎  Ne CaCO3 Fe CuO Ar ‎  ‎ ‎  20 100 KHCO3 56 CaO 80 SO3 40 Ca ‎  ‎ ‎  HF Mg3N2 KOH Br、NH4NO3 MgO ‎  ‎ ‎  NaOH ‎  ‎ ‎  N2 H2SO4 C3H8 SO2 CuSO4 CH3COOH ‎  ‎ ‎  28 C2H4 98 44 CO2 64 160 Fe2O3 60 CH3CH2CH2OH ‎  ‎ ‎  CO H3PO4 N2O Cu Br2 HCOOCH3‎ ‎  ‎ ‎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  ‎ ‎  Na2O2:78 Na2CO3:106‎ ‎  ‎ ‎  NaHCO3:84 Na2SO4:142‎ ‎  ‎ ‎  BaSO4:233 Al (OH)3:78‎ ‎  ‎ ‎  C6H12O6:180‎ ‎  ‎ ‎  2.常用换算 ‎  ‎ ‎  5.6L——0.25 mol 2.8L——0.125 mol ‎  ‎ ‎  15.68L——0.7 mol ‎  ‎ ‎  20.16L——0.9 mol 16.8L——0.75 mol ‎  ‎ ‎  二十三、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  ‎ ‎  一、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  ‎ ‎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  ‎ ‎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  ‎ ‎  二、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  ‎ ‎  (一)有机 ‎  ‎ ‎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  ‎ ‎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  ‎ ‎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  ‎ ‎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  ‎ ‎  5.含醛基的化合物 ‎  ‎ ‎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CH2=CH-C=CH2‎ ‎  ‎ ‎  (二)无机 ‎  ‎ ‎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CH3‎ ‎  ‎ ‎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  ‎ ‎  3.+2价铁:‎ ‎  ‎ ‎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  ‎ ‎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  ‎ ‎  2FeI2+3Br2=2FeBr3+2I2‎ ‎  ‎ ‎  4.Zn、Mg等单质 如Mg+Br2MgBr2‎ ‎  ‎ ‎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  ‎ ‎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  ‎ ‎  6.NaOH等强碱:Br2+2OH ̄==Br ̄+BrO ̄+H2O ‎  ‎ ‎  7.AgNO3‎ ‎  ‎ ‎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  ‎ ‎  (一)有机 ‎  ‎ ‎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  ‎ ‎  2. 苯的同系物;‎ ‎  ‎ ‎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  ‎ ‎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  ‎ ‎  5.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  ‎ ‎  6. 煤产品(煤焦油);‎ ‎  ‎ ‎  7.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  ‎ ‎  1. -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  ‎ ‎  2. +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  ‎ ‎  3. 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  ‎ ‎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  ‎ ‎  1.CH:C2H2和C6H6‎ ‎  ‎ ‎  2.CH2:烯烃和环烷烃 ‎  ‎ ‎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  ‎ ‎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  ‎ ‎  三、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  ‎ ‎  1、醇—醚 CnH2n+2Ox 2、醛—酮—环氧烷(环醚) CnH2nO ‎  ‎ ‎  3、羧酸—酯—羟基醛 CnH2nO2 4、氨基酸—硝基烷 ‎  ‎ ‎  5、单烯烃—环烷烃 CnH2n 6、二烯烃—炔烃 CnH2n-2‎ ‎  ‎ ‎  四、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  ‎ ‎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  ‎ ‎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  ‎ ‎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  ‎ ‎  ③浓硫酸:70~80℃水浴;‎ ‎  ‎ ‎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  ‎ ‎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  ‎ ‎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  ‎ ‎  6.酚与浓溴水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  ‎ ‎  二十四、实验中水的妙用 ‎  ‎ ‎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  ‎ ‎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  ‎ ‎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  ‎ ‎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  ‎ ‎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  ‎ ‎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  ‎ ‎  二十五、有机物的官能团:‎ ‎  ‎ ‎  1.碳碳双键: 2.碳碳叁键:‎ ‎  ‎ ‎  3.卤(氟、氯、溴、碘)原子:—X 4.(醇、酚)羟基:—OH ‎  ‎ ‎  5.醛基:—CHO 6.羧基:—COOH 7.酯类的基团:‎ ‎  ‎ ‎  二十六、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  ‎ ‎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 、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  ‎ ‎  烯烃CnH2n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  ‎ ‎  炔烃CnH2n-2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 ‎  ‎ ‎  醇:CnH2n+1OH或CnH2n+2O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  ‎ ‎  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  ‎ ‎  二十七、有机反应类型:‎ ‎  ‎ ‎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  ‎ ‎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  ‎ ‎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  ‎ ‎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  ‎ ‎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  ‎ ‎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  ‎ ‎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  ‎ ‎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  ‎ ‎  二十八、有机物燃烧通式 ‎  ‎ ‎  烃: CxHy+(x+ )O2 ? xCO2+ H2O ‎  ‎ ‎  烃的含氧衍生物: CxHyOz+(x+ - )O2 ? xCO2+ H2O ‎  ‎ ‎  三十、化学计算 ‎  ‎ ‎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  ‎ ‎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  ‎ ‎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  ‎ ‎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 ‎  ‎ ‎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  ‎ ‎  5.相对原子质量 ‎  ‎ ‎  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A1、A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  ‎ ‎  ②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 ‎  (二) 溶液计算 ‎  ‎ ‎  1、‎ ‎  ‎ ‎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 ‎  ‎ ‎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  ‎ ‎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 ‎  ‎ ‎  ② (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  ‎ ‎  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 ‎  ‎ ‎  ④稀释:m1a1%=m2a2%‎ ‎  ‎ ‎  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 ‎  ‎ ‎  Ⅰ. pH= —lg[H+] C(H+)=10-pH ‎  ‎ ‎  Ⅱ. KW=[H+][OH—]=10-14(25℃时)‎ ‎  ‎ ‎  ×M ×NA ‎  ‎ ‎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  ‎ ‎  m ÷M n ÷NA N ‎  ‎ ‎  × ÷‎ ‎  ‎ ‎  22.4 L/ mol 22.4 L/ mol ‎  ‎ ‎  气体的体积 ‎  ‎ ‎  (标准状况下)‎ ‎  ‎ ‎  三十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  ‎ ‎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  ‎ ‎  2.推论 ‎  ‎ ‎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  ‎ ‎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  ‎ ‎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  ‎ ‎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  ‎ ‎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  ‎ ‎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  ‎ ‎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  ‎ ‎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  ‎ ‎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  ‎ ‎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  ‎ ‎  三十二、氧化还原反应 ‎  ‎ ‎  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 ‎  ‎ ‎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  ‎ ‎  化合价升高(失ne—)被氧化 ‎  ‎ ‎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  ‎ ‎  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 ‎  ‎ ‎  (较强)(较强) (较弱) (较弱)‎ ‎  ‎ ‎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  ‎ ‎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  ‎ ‎  三十三、盐类水解 ‎  ‎ ‎  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  ‎ ‎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  ‎ ‎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  ‎ ‎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 ‎  ‎ ‎  C (Na+)=c (HCO3-)+c (CO32-)+c (H2CO3)‎ ‎  ‎ ‎  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 (H3O+)+c (H2CO3)=c (NH3)+c (OH-)+c (CO32-)。‎ ‎  ‎ ‎  三十四、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  ‎ ‎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  ‎ ‎  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  ‎ ‎  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  ‎ ‎  注意: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  ‎ ‎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  ‎ ‎  △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  ‎ ‎  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 ‎  ‎ ‎  三十五、浓硫酸“五性”‎ ‎  ‎ ‎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  ‎ ‎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  ‎ ‎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  ‎ ‎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  ‎ ‎  三十六、浓硝酸“四性”‎ ‎  ‎ ‎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  ‎ ‎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  ‎ ‎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  ‎ ‎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  ‎ ‎  三十七、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  ‎ ‎  ①选主链,称某烷 ‎  ‎ ‎  ②编号位,定支链 ‎  ‎ ‎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  ‎ ‎  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  ‎ ‎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十八、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 ‎  ‎ ‎  所以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了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  ‎ ‎  浓硫酸 ‎  ‎ ‎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 ‎  ‎ ‎  三十九、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  ‎ ‎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  ‎ ‎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  ‎ ‎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  ‎ ‎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  ‎ ‎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  ‎ ‎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  ‎ ‎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  ‎ ‎  四十、"五同的区别"‎ ‎  ‎ ‎  同位素(相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 ‎  ‎ ‎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 ‎  ‎ ‎  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  ‎ ‎  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 ‎  ‎ ‎  同一种的物质(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等)‎ ‎  ‎ ‎  四十一、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 ‎  ‎ ‎  看图像:一看面(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  ‎ ‎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  ‎ ‎  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先拐先平”。‎ ‎  ‎ ‎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 ‎  ‎ ‎  四十三、原电池:‎ ‎  ‎ ‎  l 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  ‎ ‎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  ‎ ‎  l 原理三要点:(1) 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 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 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 ‎  l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  ‎ ‎  四十四、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  ‎ ‎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  ‎ ‎  2、等效平衡的分类 ‎  ‎ ‎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  ‎ ‎  Ⅰ 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  ‎ ‎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  ‎ ‎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  ‎ ‎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  ‎ ‎  四十五、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  ‎ ‎  1.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  ‎ ‎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  ‎ ‎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  ‎ ‎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  ‎ ‎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  ‎ ‎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  ‎ ‎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  ‎ ‎  ⑦‎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  ‎ ‎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  ‎ ‎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  ‎ ‎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  ‎ ‎  ①‎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  ‎ ‎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  ‎ ‎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  ‎ ‎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  ‎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  ‎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  ‎ ‎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  ‎ ‎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  ‎ ‎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  ‎ ‎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化学实验安全 ‎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 ‎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 ‎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 ‎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 ‎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 ‎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编辑本段]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 ‎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 ‎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 ‎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 ‎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 ‎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编辑本段]离子检验 ‎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 ‎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 ‎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 ‎  四.除杂 ‎ ‎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编辑本段]物质的量的单位 ‎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 ‎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的23次方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 ‎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的23次方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 ‎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 ‎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 ‎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 ‎  六、气体摩尔体积 ‎ ‎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 ‎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 ‎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编辑本段]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  1.物质的量浓度. ‎ ‎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 ‎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 ‎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 ‎  (2)主要操作 ‎ ‎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 ‎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 ‎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编辑本段]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  一、物质的分类 ‎ ‎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 ‎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 ‎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 ‎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 ‎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 ‎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 ‎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 ‎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 ‎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 ‎  C、置换反应(A+BC=AC+B) ‎ ‎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 ‎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 ‎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 ‎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 ‎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 ‎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 ‎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 ‎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 ‎  B、非氧化还原反应 ‎ ‎  2、离子反应 ‎ ‎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 ‎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 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 ‎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 ‎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 ‎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 ‎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 ‎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 ‎  (3)、离子共存问题 ‎ ‎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 ‎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 ‎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 ‎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 ‎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 ‎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 ‎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 ‎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 ‎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 ‎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 ‎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 ‎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 ‎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 ‎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 ‎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 ‎  口诀:失升氧,得降还,若是剂,两相反。‎ ‎[编辑本段]金属及其化合物 ‎  一、 ‎ ‎  金属活动性Na>Mg>Al>Fe。 ‎ ‎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 ‎  三、 ‎ ‎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  四、 ‎ ‎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 ‎  碳酸钠 碳酸氢钠 ‎ ‎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 ‎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 ‎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 ‎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 ‎  2NaHCO3 Na2CO3+CO2↑+H2O ‎ ‎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 ‎  H CO3—+H+ CO2↑+H2O ‎ ‎  H CO3—+H+ CO2↑+H2O ‎ ‎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 ‎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 ‎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 ‎  反应实质:H CO3—+OH- H2O+CO32— ‎ ‎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 ‎  CO32—+H2O+CO2 H CO3— ‎ ‎  不反应 ‎ ‎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 ‎  Ca2++CO32— CaCO3↓ ‎ ‎  不反应 ‎ ‎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 ‎  转化关系 ‎ ‎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 ‎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编辑本段]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 ‎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 ‎  Si 对比 C ‎ ‎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 ‎  二、二氧化硅(SiO2) ‎ ‎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 ‎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 ‎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 ‎  SiO2+4HF == SiF4 ↑+2H2O ‎ ‎  SiO2+CaO ===(高温) CaSiO3 ‎ ‎  SiO2+2NaOH == Na2SiO3+H2O ‎ ‎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 ‎  三、硅酸(H2SiO3) ‎ ‎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 ‎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 ‎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 ‎  四、硅酸盐 ‎ ‎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 ‎  四、硅单质 ‎ ‎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 ‎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 ‎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 ‎  六、氯气 ‎ ‎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 ‎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 ‎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 ‎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 ‎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 ‎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 ‎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 ‎  Cl2的用途: ‎ ‎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 ‎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 ‎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 ‎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 ‎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 ‎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编辑本段]氯离子的检验 ‎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 ‎  HCl+AgNO3 == AgCl ↓+HNO3 ‎ ‎  NaCl+AgNO3 == AgCl ↓+NaNO3 ‎ ‎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 ‎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 ‎  Cl-+Ag+ == AgCl ↓ ‎ ‎  八、二氧化硫 ‎ ‎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 ‎  S+O2 ===(点燃) SO2 ‎ ‎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 ‎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 ‎  SO2+H2O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 ‎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 连接。‎ ‎[编辑本段]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 ‎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 ‎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 ‎  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 ‎  十、大气污染 ‎ ‎  SO2 、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 ‎  ① 从燃料燃烧入手。 ‎ ‎  ② 从立法管理入手。 ‎ ‎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 ‎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 ‎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编辑本段]各种强酸类性质 ‎  十一、硫酸 ‎ ‎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 ‎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 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 ‎ ‎  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放热 ‎ ‎  2 H2SO4 (浓)+C CO2 ↑+2H2O+SO2 ↑ ‎ ‎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 ‎  2 H2SO4 (浓)+Cu CuSO4+2H2O+SO2 ↑ ‎ ‎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 ‎  十二、硝酸 ‎ ‎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 ‎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 ‎  4HNO3(浓)+Cu == Cu(NO3)2+2NO2 ↑+2H2O ‎ ‎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 ‎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浓 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 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编辑本段]氨气及铵盐 ‎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 NH3 ↑+H2O ‎ ‎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 ‎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 ‎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 ‎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 ‎  NH4Cl NH3 ↑+HCl ↑ ‎ ‎  NH4HCO3 NH3 ↑+H2O ↑+CO2 ↑ ‎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 ‎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总结——常用规律 ‎ ‎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指示剂 ‎ pH的变色范围 ‎ ‎ 甲基橙 ‎ <3.1红色 ‎ 3.1——4.4橙色 ‎ >4.4黄色 ‎ ‎ 酚酞 ‎ <8.0无色 ‎ 8.0——10.0浅红色 ‎ >10.0红色 ‎ ‎ 石蕊 ‎ <5.1红色 ‎ 5.1——8.0紫色 ‎ >8.0蓝色 ‎ ‎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 ‎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CO32- + 2Al3+ +3H2O=2Al(OH)3↓+3CO2↑ ‎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 ‎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 ‎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 ‎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 ‎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 应为: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 ‎ 正极: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 ‎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iC> Si(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 气溶胶:雾、云、烟等;‎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 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 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 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 O2 2KClO3=2KCl+3O2↑‎ ‎ 2KMnO4=K2MnO4+MnO2+O2↑‎ ‎ 2H2O2=2H2O+O2↑‎ ‎ 工业:分离液态空气。‎ ‎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 工业: N2+3H2=2NH3(催化剂:铁触媒,温度:500摄氏度)‎ ‎3、CH4 CH3COONa+NaOH=Na2CO3+CH4↑‎ ‎ 工业:催化裂解。‎ ‎4、H2 Zn+H2SO4(稀)=ZnSO4+H2↑‎ ‎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6、SO2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7、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8、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9、C2H2 CaC2+2H2O→Ca(OH)2+CH≡CH↑‎ ‎10、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工业电解:饱和NaCl(aq)‎ ‎11、C2H4 C2H5OH=[CH2=CH2]↑+H2O(浓硫酸催化剂,‎ ‎12、N2 NaNO2+NH4Cl=NaCl+N2↑+2H2O ‎ 工业:也是分离液态空气 ‎1、工业制硫酸 ‎ ‎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条件:高温) ‎ ‎2SO2+O2=2SO3(反应条件:加热,催化剂作用下) ‎ SO3+H20=H2SO4(反应条件:常温) ‎ 在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内完成 ‎ ‎2、工业制硝酸 ‎ ‎4NH3+5O2=4NO+6H2O(反应条件:800度高温,催化剂铂铑合金作用下) ‎ ‎2NO+O2=2NO2 ‎ ‎3NO2+O2=2HNO3+NO ‎ ‎3、工业制盐酸 ‎ H2+Cl2=2HCl(反应条件:点燃) ‎ 然后用水吸收 ‎ 在合成塔内完成 ‎ ‎4、工业制烧碱 ‎ ‎2NaCl+2H2O=H2+Cl2+2NaOH(电解饱和食盐水) ‎ ‎5、工业制纯碱(侯氏) ‎ NH3+H2O+CO2=NH4HCO3 ‎ NH4HCO3+NaCl=NaHCO3+NH4Cl(NH4HCO3结晶析出) ‎ ‎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条件:加热) ‎ ‎6、工业制氨气 ‎ ‎3H2+N2=2NH3 (反应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 ‎ 注:催化剂为铁触媒 ‎ ‎7、工业制金属铝 ‎ ‎2Al2O3=4Al+3O2 (反应条件:电解,催化剂为熔融的冰晶石) ‎ 注:冰晶石化学式为NaAlF6 ‎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 ‎⑴氧气 ‎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 制取方程式——2KClO3 2KCl+3O2↑ ‎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 ‎⑵氢气 ‎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 制取方程式——Zn+H2SO4 === H2SO4+H2↑ ‎ 装置——启普发生器 ‎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 ‎⑶氯气 ‎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 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 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 ‎ ‎⑷硫化氢 ‎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 ‎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 ‎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 ‎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 ‎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 ‎ ‎⑸二氧化硫 ‎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 ‎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 ‎④检验——‎ 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 ‎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 ‎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 ‎ ‎ ‎ ‎ ‎ ‎ ‎ ‎ ‎ ‎ ‎ ‎ ⑹二氧化碳 ‎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 ‎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 ‎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 ‎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 ‎⑺氨气 ‎ ‎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 ‎ ‎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 ‎ ‎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 ‎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 收集——向下排气法 ‎ ‎⑻氯化氢 ‎ ‎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 ‎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 ‎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 ‎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 ‎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 ‎⑼二氧化氮 ‎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 ‎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 ‎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 ‎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 ‎ ‎⑤收集——向上排气法 ‎ ‎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 ‎ NO+NO2+2NaOH===2NaNO2+H2O ‎ ‎⑩一氧化氮 ‎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 ‎ ‎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 ‎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 ‎ ‎⑤收集——排水法 ‎ ‎⑾一氧化碳 ‎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 ‎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 ‎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 ‎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 ‎⑥收集——排水法 ‎ ‎⑿甲烷 ‎ ‎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Na2CO3 ‎ ‎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 ‎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 ‎⒀乙烯 ‎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 ‎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 ‎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 ‎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 收集——排水法 ‎ ‎⒁乙炔 ‎ ‎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 ‎ ‎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 ‎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 ‎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 ‎ ‎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 ‎ ‎ ‎ ‎ ‎ ‎ ‎ ‎ ‎ 2.一些快速制法(即无需加热)(手打版) ‎ ‎1.O2 2H2O2=催化剂MnO2==2H2O+O2 ‎ ‎2Na2O2 + 2H2O = 4Na+ + 4OH- +O2 ‎ ‎2.Cl2 KMnO4与浓盐酸 ‎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 ‎3.HCl 将浓硫酸逐滴加入浓HCl中 ‎ ‎4.NH3 将CaO或者Ca(OH)2或者NaOH(皆为固体)加入浓氨水 加氧化钙是利用其与水反应消耗水且放热 加Ca(OH)2或者NaOH利用其与水反应放热 ‎ ‎《铝 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 ‎1. 现有100mL 只含MgCl2和AlCl3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其中c(Cl-)=1.0 mol·L-1,c(Mg2+)=0.2mol·L-1。如果不考虑水解因素,则要使其中的Mg2+‎ 全部转化为Mg(OH)2沉淀而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A.25mL B.30mL C.5mL D.100mL ‎2. 从铝土矿制备铝所涉及的下列有关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铝土矿溶于NaOH溶液中 B.偏铝酸钠溶液的酸化 C.灼烧氢氧化钠固体 D.电解熔融的氧化铝 ‎ ‎3. 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 mol·L-1 HCl   B.4 mol·L-1 HNO‎3 ‎‎ 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 ‎4.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盐酸,如果要得到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1:2  B.1:‎3 ‎‎ C.3:2  D.1:1‎ ‎5. 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凝聚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式中m等于 A.3-n  B.6-n C.6+n  D.3+n ‎6. 可用于分离MgCl2与AlCl3混合溶液的是 ‎ A.氢氧化钠、盐酸    B.盐酸、氨水  C.氢氧化钠、氨水    D.氢氧化钠、二氧化碳 ‎7. 氢氧化铝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内服药,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铝的 A. 酸性         B. 碱性        C. 两性        D. 氧化性 ‎8. 下列氧化物不能跟铝粉组成铝热剂的是 ‎ ‎ A.W03 B.MnO‎2 C.MgO D.V205‎ ‎9. 铝能用于冶炼难熔的金属(如Fe、Mn等),这是因为铝具有 ‎  A.两性  B.导电性好  C熔点低  D.还原性及冶炼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10. 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  A.稀硝酸         B.稀盐酸         C.浓硝酸         D.氢氧化钠 ‎11. 两份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与体积相等的ALCl3、MgCl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Al3+、Mg2+均恰好形成沉淀,则原ALCl3、MgCl2溶液浓度之比是 ‎ A.2:3         B.1:2        C.1:1      D.3:2‎ ‎12. 在我国近年来报道的高温超导体中,铊(Tl)是组成成分之一。已知铊和铝是同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的推断可能错误的是 A.是银白色的软质金属           B. 能生成+3价的离子化合物                       ‎ C.与硝酸作用能放出氢气并生成硝酸盐         D.铊的密度小于铝 ‎13.近年来,科学家试图探索利用铝粉作为新能源的可能性。假如铝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下列关于其有利因素的说法中,肯定不成立的是  ‎ ‎    A.铝矿资源比较丰富                     B.铝燃烧时热值高 ‎    C.铝质轻,有利于运输和贮存             D.用电解法冶炼铝的工业技术是铝作为新能源的重要基础 ‎14.美国“海狼”核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熔合而成)作载热介质,有关说法不正确是 ‎ ‎    A.原子半径:Na>Al     B.铝钠合金若投入一定水中可得无色溶液,则n(Al)≤n(Na)‎ ‎    C.铝钠合金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也可能有铜析出 ‎    D.若m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若放出的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少 二、填空题( 小题,每小题 分)‎ ‎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钾溶液 ‎ ‎(2)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 ‎ ‎(3)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 ‎16.如何除去下列括号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①MgO(Al2O3) 。‎ ‎ ②Na2CO3(NaHCO3) 。‎ ‎17.在m mL b mol·L-1 AlCl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a mol·L-1的NaOH溶液。‎ ‎(1)当a≤3b时,生成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2)当a、b满足________条件时,无沉淀生成。‎ ‎(3)当a、b分别满足__________条件时,有沉淀生成且溶液中无Al3+存在,生成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18.铝制饭盒盛放醋酸一段时间后饭盒子被腐蚀,该种腐蚀属于 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铝制饭盒盛食盐(含水时)一段时间后,饭盒被腐蚀,这种腐蚀叫做 腐蚀,反应原理是(写离子方程式) 。‎ 三、计算题 ‎19.向100ml 0.5mol/L AlCl3 中逐渐加入0.5mol/L的NaOH 溶液,最后得到白色沉淀‎2.34克。求用去的NaOH 溶液的体积。(相对原子质量:Al-27 ‎ ‎ Cl-35.5 Na-23 O-16 H-1)‎ ‎20.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若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理论上能得到金属铝多少克?需氧化铝物质的量是多少?‎ 四、问答题 ‎21.将物质X逐渐加入Y溶液中,请画出生成沉淀物质的量n2与所加X的物质的量n1的关系图(n2作纵轴,n1作横轴)。‎ ‎(1)X为NaOH、Y为AlCl3;‎ ‎(2)X为AlCl3、Y为NaOH;‎ ‎(3)X为HCl、Y为NaAlO2;‎ ‎(4)X为NaAlO2、Y为HCl。‎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D 3.A 4.D 5.B 6.A 7.B 8.C 9.D 10.C 11.A 12.CD 13.D 14.D 二、填空题 ‎15.(1)Al2O3+2 KOH = 2KAlO2 +H2O 或:Al2O3+2 OH- = 2AlO2 -+H2O ‎(2)Al2O3+3H2SO4 = Al2(SO4)3+3H2O 或:Al2O3+6H+ = 2Al3++3H2O ‎(3)NaAlO2 +H2O + CO2 = Al(OH)3↓+NaHCO3 或:AlO2- +H2O + CO2 =Al(OH)3↓+HCO3 -‎ ① ‎ 16.Al 2O3 +2NaOH=2NaAlO2+H2O ②NaHCO3=Na2CO3+CO2+H2O ‎17.(1) (2) a≥4b(3) 3b<a<4b;(4mb-ma)×10-3 mol 解析:(1)当a≤3b时,AlCl3足量,生成Al(OH)3的量由NaOH溶液确定。‎ ‎  Al3+ + 3OH-= Al(OH)3↓‎ ‎3 1‎ m×10-3×a mol x ‎ ‎ x= mol ‎(2) Al3+  +  4OH-=AlO2-+2H2O ‎   1       4‎ mb×10-3 mol  ma×10-3 mol   ‎ 所以4mb≤1ma,a≥4b ‎(3)当3b<a<4b,Al(OH)3沉淀达到最大值后,又溶解,溶液中无Al3+存在。‎ ‎  n〔Al(OH)3〕=[mb-(ma-3mb)]×10-3 mol=(4mb-ma)×10-3 mol ‎18.化学 2Al+6CH3COOH=Al2(CH3COO)3+3H2↑‎ 电化 阴极:3O2+6H2O+12e-=12OH- 阳极:4Al-12e-=4Al3+‎ 三、计算题 19. 180mL 340ml ‎20.设理论上能得到金属铝xg,需氧化铝ymol ‎ 由反应2Al2O3 4Al+3O2↑ 可找出如下关系:‎ Al2O3 ~ 2Al ~ 6e ‎ 1mol ‎54g 6mol ‎ ymol xg 0.2mol x=‎1.8g , y=0.033mol 四、问答题( 小题,每小题 分)‎ ‎21.‎ ‎2011年春季学期高一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备课组长:扬扬 ‎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组共有n位成员,均为专业老师靖a晖。都属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本组教师工作量:周课时均在12课时左右。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  二、主要工作汇报 ‎1、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对于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  2、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一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  3、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单元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单元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  4、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补充课外作业,做到精心批改,认真评讲并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对于碰到的难题或错题,在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做出合理公正的解答。‎ ‎5、做好试卷命题,阅卷和质量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  6、积极开展备课组课题活动 。本学期备课组精选三个可行的课题供学生选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得到较好的效果。‎ ‎7、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备课组组织学生进行了化学解题竞赛,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使部分学生对化学起了较大兴趣。‎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 ‎2010-2011第二学期高一学年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题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60分 命题人 孟宇 校对人 审题人 孟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P      B  Fe       C  Ca       D  I ‎2、核电荷数1-20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为短周期元素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其族序数 C、核电荷数为19的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为9‎ D、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3. X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X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且X、Y形成的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该化合物是(    )A.KCl           B.Na2S           C.Na2O           D.K2S ‎4、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 C、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中子 D、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5.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 ‎6、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X,则X的最高正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   )‎ A、H2XO3       B、H2XO4       C、HXO3           D、HXO4‎ ‎7.砹是第七主族第六周期的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A.HAt很稳定      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 C.AgAt不溶于水        D.砹是有色固体 ‎8、下列变化的比较, 不正确的是(    )‎ ‎  A.酸性强弱: HClO4 > H2SO4 > H3PO4 > H4SiO4 ‎ ‎  B.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  C.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 ‎  D.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10、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 A、KBr B、NH4Cl C、HBr D、N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不是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放热 ‎12、将铝条投入盛放盐酸的敞口容器中,反应速率用产生氢气的速率表示,下列方法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降低氯离子的浓度 B、增加盐酸的浓度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增加固体表面积 ‎13、下列各组成金属和溶液,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Cu、Cu、稀硫酸 B. Zn、Fe、稀硫酸 ‎ ‎ C. Cu、Zn、酒精 DAg、Cu、CuSO4溶液 ‎14、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下页有图)‎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 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5、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3B ====  ‎2C,反应经2 min后,A的浓度从开始时的1.20 mol·L-1 下降到0.9 mol·L-1,则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 A、0.15mol·L-1s-1 B、0.45mol·L-1min-1‎ C、0.15mol·L-1min-1 D、0.60mol·L-1min-1‎ ‎16、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正、逆反应不再进行              B.反应物的浓度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17、下列关于元素A、B的叙述中能说明A的金属性比B强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少 ‎ B、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 ‎ C、常温时,单质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单质B不能 ‎ D、物质的量相等的单质A和单质B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H2的量A比B多 ‎ 18、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分子中、原子团中、以及分子之间 B、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C、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D、非金属元素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则相同条件下,白磷能量比红磷低 B、H2和Cl2燃烧生成HCl,反应过程中成键放出能量大于断键吸收能量 C、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不稳定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20、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B.单位时间内有n mol NO生成,同时消耗n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 C.单位时间内有4n mol NH3生成,同时就有5n mol O2生成,则反应达到平衡 ‎ D.单位时间内有4n mol NH3发生反应,同时就有6n mol H2O 生成,则反应达到平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每空1分,共8分)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可知:‎ ‎(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第一主族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3)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周期, _______族 ‎(4)写出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两种阴离子____________‎ 两种阳离子____________,这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_‎ ‎2、(每小题2分,共4分)(1)用电子式表示H2S的形成过程 ‎ ‎(2)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 ‎ ‎3. (每空1分,共5分)‎ 在一只小烧杯中加入20gBa(OH)2·8H2O晶体,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 gNH4Cl晶体,并用玻璃片搅拌。‎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3)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是 ‎ ‎(4)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5)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4. (每空1分,共8分)‎ ‎(1)在铜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        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_(2)铜为        极,铜电极上发生的是__ ______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是___ _     ______,铜表面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_________;‎ ‎(3)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推断题(每空1分、共7分)‎ 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元素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C在空气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 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 A ______ B _____ C _____ D ______。‎ ‎(2)写出AB2与C2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2的电子式        ,C2D 的电子式             ‎ 四、计算题(共8分)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生成物为          ‎ ‎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 ‎(4)当反应进行了3 min,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填是或否)‎ 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________, ________(3)_____周期, _______族 ‎(4)两种阴离子____________,两种阳离子____________,这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_‎ ‎2、(每小题2分,共4分)‎ ‎(1)用电子式表示H2S的形成过程 ‎ ‎(2)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 ‎ ‎3. (每空1分,共5分)‎ ‎(1) ‎ ‎(2) ‎ ‎(3) ‎ ‎(4) ‎ ‎(5) ‎ ‎4. (每空1分,共8分)‎ ‎(1)        ,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       , __ ______, ___ _     ______ _         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推断题(每空1分、共7分)‎ ‎(1)A ______ B _____ C _____ D 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 四、计算题(共8分)(1)生成物为          ‎ ‎(2)                                (3)v(Z)=           ‎ ‎(4) ‎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每空1分,共8分)‎ ‎(1)___K2O__K2O 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___Na_____, __K______(3)_第三_周期,第ⅢA__族 ‎(4)两种阴离子___O2-__F-__,两种阳离子__Na+ Mg2+____,这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为_O2->__F-_>__ Na+_>___ Mg2+__‎ ‎2、(每小题2分,共4分)‎ ‎(1)用电子式表示H2S的形成过程 ‎ ‎(2)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 ‎ ‎3. (每空1分,共5分)‎ ‎(1) 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起反应 ‎ ‎(2)有刺激性气味,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结在一起,反应物成糊状 (3) 反应发生时有水生成 ‎ ‎(4) Ba(OH)2·8H2O+2NH4Cl===BaCl2 + 2NH3↑+10 H2O ‎ ‎(5) 结冰 ‎ ‎4. (每空1分,共8分)‎ ‎(1)  负, __氧化 ,_Zn-2e-===Zn2+___ ‎ ‎(2) 正, __还原 ,_Cu2+_+ 2e-_===_Cu _   有红色固体析出      _________‎ ‎(3)____ Zn +__CuSO4 Cu + ZnSO4____‎ 三、推断题(每空1分、共7分)‎ ‎(1)A _C__B _O__ C __Na_ D _S___‎ ‎(2)____2CO2+_2Na2O2_ 2Na2CO3+O2↑___(3)        ,             ‎ 四、计算题 (1)生成物为   Z   (2) 3X+Y=== 2Z   ‎ ‎(3)v(Z)=  0.05mol/(L·min)         (4) 是 ‎ ‎5.H2 NaH+H20→NaOH+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