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9.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8高考生物真题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海南)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 IAA 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2018海南)8.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D )‎ 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2018海南)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2018海南)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B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2018海南)12.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C )‎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 D.TSH 分泌增加 ‎(2018海南)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 “小鸟” 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018海南)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2018海南)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D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2018海南)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B )‎ A. 捕食 B. 竞争 C. 寄生 D. 互利共生 ‎(2018海南)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C )‎ ‎(2018海南)26.(9 分)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 A、 B、 C 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顶芽处理 侧芽处理 A 去除 ‎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 B 保留 ‎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 C 保留 蒸馏水涂抹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2)A 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填 “高于”“低于” 或 “等于”) B 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 D, D 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 D 组侧芽生长量____________(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A组的生长量。‎ ‎26.(1)顶端优势 ‎ ‎(2)低于 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 ‎(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小于 ‎(2018海南)27.(8 分)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 分别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_____ (填 “能” 或 “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 ‎(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 ‎(3)不能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2018海南)29.(10 分) 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 B、 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乔木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树种 密度/株 ·hm-2‎ ‎%‎ 密度/株 ·hm-2‎ ‎%‎ 密度/株 ·hm-2‎ ‎%‎ A ‎1267‎ ‎100.00‎ ‎0‎ ‎0‎ ‎0‎ ‎0‎ 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 C ‎50‎ ‎4.95‎ ‎80‎ ‎7.92‎ ‎880‎ ‎87.13‎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______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___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____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9. (1)C A B ‎ ‎(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标志重捕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 ‎(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18新课标I)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有限。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相同。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 ‎(2018新课标I)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1)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 ‎(2018新课标I)31.(8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 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少。‎ ‎【答案】(1)垂体提取物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新课标II ‎ ‎(2018新课标II)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答案】D ‎ ‎【解析】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点睛】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 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2018新课标II)29.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B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 【答案】 (1) 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切除垂体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2) 生长 促甲状腺 【解析】本题采用切除法,以“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为情境,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进而明辨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围绕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以及垂体分泌的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等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点睛】解答实验题的切入点为找准实验目的,由此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而做到在实验设计或完善实验步骤中有的放矢。实验处理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时,注意控制无关变量,在措辞中往往有“相同”、“一致”等字眼;在培养(或饲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记录测定的实验数据时,依然在措辞中体现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经常有“相同条件下”、“每隔一定时间”等字眼。把握上述要点,本题便可形成如下清晰的实验思路:‎ 组别 ‎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 观察指标 实验组 幼小动物 切除垂体 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 对照组 幼小动物 不做任何处理(不切除垂体),只切开皮肤 实验动物选取分组时,要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且饲养时其他条件要一致。‎ ‎(2018新课标II)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俱生态学”‎ 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 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 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余下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也有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 (2)依题意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而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进而推知,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不同,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由题意中“恐惧生态学”的知识可推知,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的直接捕食而导致野猪的个体数减少,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点睛】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和驱赶,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据此,以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捕食和驱赶)为切入点并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建立联系,结合题意,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对(2)(3)的解答。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题意中“恐惧生态学”知识的内涵,抓住“捕食和驱赶”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题意分析大型肉食性动物对相应的低营养级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新课标III ‎(2018新课标III)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要注意静息状态时,即使钾离子外流,膜内钾离子的浓度依然高于膜外。‎ ‎(2018新课标III)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 ‎【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所以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知识。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信息包括物理(声、光、电、磁等)、化学(化学物质)和行为(特定的动作)信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逐个计数法、样方法、灯光诱捕法和标志重捕法。趋光性昆虫的种类很多,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捕,统计种类数。趋光性昆虫有很多种,用黑光灯诱捕时,能吸引附近多种昆虫向黑光灯聚集,所以能用于探究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2018新课标III)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运输完成的。‎ ‎【答案】(1). 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 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 【解析】(1)蚯蚓是异养生物,属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质以确定能分解该垃圾的分解者、选择能分解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者、调整处理垃圾的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等)以便适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机物;(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故对NO3-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解者的有关知识。分解者是一种异养生物,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吸收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分解者种类很多,有需氧型的,和厌氧型的,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有微生物和动物,因此利用分解者处理生活垃圾要根据生活垃圾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解者,还要给分解者合适的生活条件。本题的难点在于利用分解者处理生活垃圾要考虑的因素,可以从生活垃圾的性质成分、分解者的种类、分解者的生活条件、分解者的分解效率、分解者分解的物质等方面去作答。‎ 北京卷 ‎(2018北京)31.(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鱅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鱸 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鱅的 。‎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右图可知,将鲢、鱅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 ,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鱅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 ‎【答案】(1)生产者 (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比例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析】(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故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的各种生物,就包括了这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3)据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鱼和鳙鱼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银鱼数量下降;(4)通过投放鲢、鳙,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故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具体措施是:适量地投放鲢、鳙;适量增加投放浮游动物确保鲢、鳙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控制鲢鱼、鳙鱼的天敌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库的干扰等。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的有关知识。种群的增长受食物、天敌等的影响;群落是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该区域所有的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生物可能存在竞争、捕食、寄生或共生关系,要根据题意作出判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增加某种生物,既要考虑它的被捕食者,又要考虑其天敌,还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其一要理清藻类、浮游动物、银鱼、鲢和鳙鱼的种间关系:藻类被浮游动物和鲢、鳙所食,浮游动物被鲢、鳙及银鱼所食;其二投放鲢、鳙鱼,既要考虑其食物,又要考虑其天敌,还要考虑水库的容纳量。‎ 天津卷 ‎(2018天津)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2018天津)7.(1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a2+__________(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2)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引起VSMC少内质网功能素乱,堆积未折叠蛋白,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行使正常功能。‎ ‎(3)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后,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交化如下表所示。‎ ‎ 细胞分化指标 同型半胱氨酸 ‎ 形态 相对增殖能力 相对迁移能力 未处理 处理 长梭形 弱 弱 椭圆形 强 强 由此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C分化程度 (升高/降低),功能紊乱。‎ (4) 已知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没有直接影响,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的作用。以小鼠VSMC为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设计三组实验,即_______________、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和___________________;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7.(共10分)(1)减少  体液(2)空间结构(3)降低(4)对照组  R+同型半胱氨基处理组 减少随机误差 ‎(2018天津)8.(10分)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碳量 死有机质 净初级生产力 异氧呼吸 生产者活生物量 ‎(g/m2)‎ ‎(g/m2)‎ 土壤有机碳 ‎(g/m2)‎ ‎(g/m2.年)‎ ‎(g/m2.年)‎ 西黄松生态系统 老龄 ‎12730‎ ‎2560‎ ‎5330‎ ‎470‎ ‎440‎ 幼龄 ‎1460‎ ‎3240‎ ‎4310‎ ‎360‎ ‎390‎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总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8.(共10分)(1)恢复力(2)基质  360  消费者  分解者(3)大于  不能  ‎ ‎(2018江苏)7.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与300 mg/L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2018江苏)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2018江苏)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2018江苏)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2018江苏)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2018江苏)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2018江苏)28.(8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 。‎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 ▲ ,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 。‎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 ▲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 。‎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 ‎(2018江苏)30.(8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 ▲ ,激素乙通过 ▲ 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 ▲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 ▲ ,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 ▲ 。‎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