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MB
- 2021-05-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通州区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内不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
A. 葡萄糖转化为 CO2 和 H2O
B. ATP 转化为 ADP
C. 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D. CO2 和 H2O 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都属于真核生物的细胞。2、细胞的统一性:(1)化学组成:组成细
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3)增殖方
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4)遗传物质: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
通用。(5)能源物质:以 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A
错误;
B、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会消耗能量,将 ATP 转化为 ADP,B 错误;
C、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能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C 错误;
D、有的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将 CO2 和 H2O 转化为有机物,但酵母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不会将 CO2 和 H2O 转化为有机物,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2.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寡肽类的激素,能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它的前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一
种血清球蛋白——血管紧张素原。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的催化下,转变为
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 I,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
恢复到正常水平(如图所示)。而“普利类”降压药(如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等)则属于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2 -
请结合图和题干中信息判断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
A. 血管紧张素Ⅱ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的人是有差异的
B. 血管紧张素 I 是由血管紧张素原脱水缩合而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能切断二硫键,使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
D. “普利类”药物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舒张,紧张度下降,血压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血管紧张素原在不同的作用位点被酶切后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Ⅱ,而血管紧张
素能够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
【详解】A、血管紧张素Ⅱ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在不同的人都是相同的,没有差异,
A 错误;
B、血管紧张素Ⅰ是由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变而来的,不是脱水缩合的过程,因此
不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B 错误;
C、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能切断肽键,使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C 错误;
D、“普利类”药物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舒张,紧张度下降,血压降低,D 正确。
故选 D。
3.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会发生癌变,其原因是一些胞外蛋白 T 能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
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 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异
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阻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基因表达,靶细胞就不会发生癌变
B. 因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容易扩散转移
C.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间的信息传递
D.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 3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
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若阻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基因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可能导致
细胞发生癌变,A 错误;
B、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容易扩散转移,B 正确;
C、题意显示,复合物的转移诱导了靶细胞基因的表达,据此可知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
向细胞核间的信息传递,C 正确;
D、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
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4.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操作简便、易行、时间短)交配方法是( )
①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②鉴别一只黑(显性)山羊是否为纯合子
③鉴别一组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④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杂交、杂交、自交
C. 杂交、测交、自交、自交 D. 自交、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 F1 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 4 -
【详解】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
②鉴别一只黑山羊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采用测交法;
③鉴别一组小麦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交配方法为自交法;
④不断提高小水稻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自交法。
故选 C。
5.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发生在下列哪个环节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
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
【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
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步骤。
故选 A。
6.PFM 是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一定量的 PFM 会抑制大肠杆菌 DNA 解旋酶的生物活性。若在
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 PFM,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PFM 可以将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阻断在有丝分裂后期
B. 加入 PFM 后,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将呈现“J”型增长
C. 该环境只能影响大肠杆菌 DNA 复制,但不会影响其基因表达
D. 对该药物的深入研究有可能在抑制人体癌细胞增殖方面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 5 -
DNA 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 DNA 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
(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 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 a、解旋:首先
DNA 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
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
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题意分析,一定量的 PFM 会抑制大肠杆菌 DNA 解旋酶的生物活性。若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
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 PFM。则会影响 DNA 的复制,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若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 PFM,则会影响 DNA
的复制,可以将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阻断在有丝分裂间期,A 错误;
B、加入 PFM 后,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不再增长,B 错误;
C、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不需要 DNA 解旋酶,故加入 PFM 后,
不影响大肠杆菌基因表达,C 正确;
D、PFM 是一种新型杭菌药物,会抑制大肠杆菌 DNA 解旋酶的生物活性,影响大肠杆菌的 DNA
的复制,但是不会抑制人的 DNA 解旋酶活性,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7.大气中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轻松被吸入肺中,被称为 PM2.5,它通常被认为是
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 不仅对呼吸系统功能产生负面作用,还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
的功能。下表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 PM2.5 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改变 T 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B 刺激 B 细胞的增殖分化 降低细胞免疫
C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异常升高 危害体液免疫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 6 -
【解析】
【分析】
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
胞;
(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
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
颗粒物如有硅尘入肺可能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过敏病人
在 PM2.5 超标的空气中会发病,是因为该颗粒中有相关的过敏原。
【详解】A、PM2.5 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T 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会影响特异性免疫,A 正确;
B、B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B 错误;
C、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损
害呼吸道粘膜,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将会影响非特异性免疫,C 正确;
D、抗体是浆细胞产生,通过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抗体水平升高,体液
免疫能力越强,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8.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7 -
A. 夏季是该湖泊营养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季节
B. 冬、春两季,该湖泊中生物几乎不存在能量流动
C.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D. 秋季应当时刻检测水体变化,防止出现富营养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柱形图分析,藻类的种类的大小依次是:夏>秋>冬>春;数量的大小依次是:秋>夏
>春>冬。
【详解】A、夏季该湖泊藻类的种类最多,是该湖泊营养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季节,A 正确;
B、冬、春两季,该湖泊中有生物存在,存在食物链,存在能量流动,B 错误;
C、据图分析,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
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C 正确;
D、秋季该湖泊藻类的数量最多,应当时刻检测水体变化,防止出现富营养化,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9.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种群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式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 受生活地区的食物限制
B. 周围存在天敌或竞争者
C. 处在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
- 8 -
D. 栖息地的生活空间条件有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
的情况;在实验室内的理想条件下可以实现;自然状态下当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
中的最初阶段可能呈“J”型增长。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
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 K。
【详解】A、自然环境中,可能受生活地区的食物限制,导致一个种群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
式,A 不符合题意;
B、自然环境中,可能因为周围天敌或竞争者的存在,一个种群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式,B
不符合题意;
C、处在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种群数量增长快,可以 J 型曲线增长,C 符合题意;
D、自然环境中,可能由于栖息地的生活空间条件有限,一个种群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式,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10.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先分离出单个细胞,然后再进行培养和筛选。
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为了避免微生物污染
B. 保证获得细胞的遗传背景相同
C. 为了使细胞周期一致
D. 保证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已免疫的小鼠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
中至少要进行两次筛选,一次是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通过专一抗体
检测筛选出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 9 -
【详解】由于小鼠生活过程中存在多种抗原感染,所以小鼠体内存在多种 B 淋巴细胞,从小
鼠体内获取的经过免疫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会形成多种杂交瘤细胞,同时也存
在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的融合体,将这些细胞放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可筛选出
杂交瘤细胞,但这些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多种,为了筛选到能产生单一抗体的细胞群,
可将上述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由于每个小孔内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所
以可筛选到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保证获得细胞的遗传背景相
同。筛选的目的不是避免微生物污染,也不是使细胞周期一致和保证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
综上分析,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11.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其幼茎美味可口,但雄株产量更高。芦笋雄株性染色体为 XY,雌株
为 XX。以下为培育雄株的两种方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雄株甲、丁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甲为杂合子,丁为纯合子
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
C. 形成幼苗甲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而培育雄株丁没有经过此过程
D. 在雄株甲、丁的培育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所以它们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介绍了两种育种过程。第一种由顶芽培育形成雄株甲,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一般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环节,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第二种是由花粉
培养形成雄株丁,采用了单倍体育种法和杂交育种法,其中从花粉到植株乙、丙,属于单倍
体育种,由植株乙和丙到雄株丁属于杂交育种。
【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雄株甲、丁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 XY,A 错误;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B 正确;
C、形成幼苗甲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而培育雄株丁也有此过程,C 错误;
- 10 -
D、雄株丁是通过植株乙和丙杂交而来,所以培育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而雄株甲利用了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得到,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12.研究人员将猴的胚胎细胞(a)中的细胞核取出,移植人一雌猴的去核卵母细胞(b)中,
得到重组细胞(c),经培养获得胚胎并移植到另一雌猴(d)体内进一步发育,最终产出幼猴
(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 过程都在体外进行,属于细胞工程范畴
B. e 的细胞内的全部基因都来自 a,而 b、d 仅提供营养
C. 该项研究属于胚胎工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优质猴
D. a 必须是雄性猴的胚胎细胞,得到的 c 相当于受精卵,所以 e 属于有性生殖的后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试题分析,该克隆猴 e 的细胞质基因来自 b,细胞核基因来自 a,故该克隆猴的大部分性
状和 e 相同,小部分性状和 b 相同,据此答题。
【详解】A、a、b、c 过程都在体外进行,属于细胞工程范畴,A 正确;
B、克隆猴 e 的细胞质基因来自 b,细胞核基因来自 a,b、d 还能提供营养,B 错误;
C、项研究属于细胞工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优质猴,C 错误;
D、a 可是雌性或雄性猴的胚胎细胞,得到的 c 是重组细胞,e 属于无性生殖的后代,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1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操作流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组织 细胞悬液→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B. 高产奶牛体细胞 去核的牛卵母细胞 重组细胞
C. B 淋巴细胞和瘤细胞 融合细胞 单克隆抗体
D. 胡萝卜根切断 切成 1cm2 小块 愈伤组织 植株
【答案】D
→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注入
→电刺激
→灭活病毒 →二筛:抗原抗体杂交
一筛:选择性培养基
→冲洗
自来水
→次氯酸钠
酒精
→营养
激素
- 11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需
要考生明确各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准确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根据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分析,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
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在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分散的细胞会逐渐贴壁生长,进而出现接
触抑制现象,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然后进行传代培养,A 正确;
B、根据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分析,取供体高产奶牛体细胞,注入受体母牛去核的 MⅡ期
卵母细胞,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重组胚胎,再将胚胎
移入受体母牛体内,B 正确;
C、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可知,将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利用灭活的病毒或
PEG 等诱导,可获得融合细胞,然后需要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并进行抗原抗体
杂交以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即可提取大量单克隆抗
体,C 正确;
D、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知,胡萝卜根经过清水冲洗后,还需要用 70%酒精消毒,用无
菌水清洗后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 30min,无菌水清洗吸干水分后再切成 1cm2 小块,先接种
到脱分化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形成胚状体和丛芽后,继续
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植株,D 错误。
故选 D。
14.如图表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的完成需要逆转录酶
B. ②过程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只有,上图所示的两种
D. cDNA 的构建需要提前了解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
- 12 -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显示了两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图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表示用限制酶
切割 DNA 分子得到一定大小范围 DNA,③表示获取目的基因。
【详解】A、①为逆转录过程,完成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A 正确;
B、②表示将 DNA 分子切割,因此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 正确;
C、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除了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外,还可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化学合
成,C 错误;
D、cDNA 的构建需要首先获得相应的 mRNA,因此,cDNA 的构建需要提前了解目的基因的有
关信息,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15.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其中的目的基因便会整合到动物的 DNA 上
B. 转基因作物有可能造成基因扩散,从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C.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D. 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一旦发现病人需及时隔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
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2、生物武器的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
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
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详解】A、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其中的目的基因被分解,不会整合到动物的 DNA 上,
A 错误;
B、转基因作物有可能造成基因扩散,从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B 正确;
C、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C 正确;
【
- 13 -
D、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一旦发现病人需及时隔离,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16.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烟草后会大量繁殖,使烟草叶片出现畸形、斑驳等现象。研究
人员对烟草健康株和感病株的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特性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 TMV 的蛋白质外壳和 RNA 感染烟草,能在叶片,上出现病斑的是_______的烟
草。推测染病后出现病斑的叶片_______作用将低于正常叶片,使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低于正常
叶片,烟草叶肉细胞中 ATP 的来源是_______(填生理作用),而叶绿体中产生的 ATP 主要用
于_______(填反应的具体过程)。
(2)用_______作为溶剂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测得两种植株的叶绿素含
量如下表所示。
表 1 烟草健康株和感染 TMV 植株的叶绿素含量
植株类型
叶绿素 a 含量
(mg/gFW)
叶绿素 b 含量
(mg/gFW)
叶绿素 a+b 含量
(mg/gFW)
叶绿素 a/叶绿素 b
健康株 2.108 0.818 2.926 2.577
感病株 1.543 0.604 2.147 2.555
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曲线图表示不同光照强度下烟草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变化。
①当光照强度为_______时,感病株的叶绿素含量逐渐成为影响感病株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
- 14 -
且光照强度越强,影响作用越明显。
②据曲线图判断,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基本相同,均为
_______μmol•m-2•s-l 左右(精确到整数)。当光照强度为 2500lx 时,感病株的实际光合速率大
约为_______μmol•m-2•s-1 左右(精确到整数)。
(4)曲线结果显示,在强光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大,感病株与健康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差距越
大,请从绿叶中色素的功能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感染 RNA (2). 光合 (3). 光反应和细胞呼吸 (4). 三碳化合物的还
原 (5). 无水乙醇 (6). 感病株的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含量明显降低,但叶绿素 a/叶绿
素 b 基本相同 (7). 1500lx (8). 3 (9). 20 (10). 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
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影响光反应速率
【解析】
【分析】
题表分析,与健康植株相比,感病植株的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含量都降低了,进而降低了
烟草的光合作用。题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与纵坐标相交
的点表示两种植株的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两种植株的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与
呼吸速率相等;图中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都逐渐增加,光照强
度为 1500klx 时,两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而之前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健康株,之后
低于健康株。
【详解】(1)烟草花叶病毒为 RNA 病毒,遗传物质为 RNA,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感染烟草,
能在烟草叶片上出现病斑。推测染病后出现病斑的叶片光合作用将低于正常叶片,使烟草的
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烟草叶肉细胞中 ATP 的来源是光反应和细胞呼吸,烟草叶肉细胞的
叶绿体中生成的 ATP 主要用于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
(2)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叶片中 色素,再测定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感病株的叶绿
素 a 和叶绿素 b 含量明显降低,但叶绿素 a/叶绿素 b 基本无差异。
(3)①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大于 1500μmol•m-2•s-1 时,感病株中
叶绿素含量低,但净光合速率逐渐小于健康株,说明此阶段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净光
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②当光照强度为 0 时,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根据上图的曲线可知在
0~5 之间,大概是 3μmol•m-2•s-1,当光照强度为 2500μmol•m-2•s-1 时,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
大约为 17,呼吸作用消耗速率为 3,因此实际光合速率均为 17+3=20μmol•m-2•s-1。
的
- 15 -
(4)强光条件下,感病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受到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
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光反应阶段减弱势必影响整个光合作用反应速率。
【点睛】熟知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和外
液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能正确分析题中的图和表的生物学含义是解答本题的
另一关键。
17.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年都在全球和中国排在首位。研究发
现 SHOX2 基因变化与肺癌高度相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许多癌症的产生是由于细胞中的_________发生突变所致。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主要的区
别是能够无限增殖,并容易在体内转移。癌症患者在中、晚期后会逐渐消瘦,请从物质和能
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分析了一些肺癌的患者的 SHOX2 基因,发现该基因个别碱基发生了(如图 1)的
变化,这种变化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在DNA 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
基因中的“CG”区域中的_______被添加甲基修饰,导致 RNA 聚合酶无法与 DNA 结合,直
接影响是基因的_______过程,进而使 SHOX2 基因出现了_______现象,由此推测 SHOX2 基因
可能是一种_______(填“原癌”或“抑癌”)基因。此实例说明DNA 甲基化也是导致肺癌发
生的原因之一。
(3)科研人员用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培养的肺癌细胞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细胞增殖抑制率(%)
分组
24h 48h 72h
对照组 — — —
1 μmol/L 抑制剂 2.7 18.8 25.0
- 16 -
5 μmol/L 抑制剂 26.3 38.1 41.3
10 μmol/L 抑制剂 59.8 64.7 66.3
据表 1 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用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处理 72h 后的细胞 SHOX2 基因甲基化状态做了进
一步研究,电泳结果如图 2 所示。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 SHOX2 基因_______。而在三个实验组中,抑制剂浓度越高,_______。
实验结果说明该抑制剂的作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 (2). 大多中、晚期的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开
始发生了扩散和转移,癌细胞无限增殖并转移到患者各个组织器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3). 不属于 (4). 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5). 转录 (6). 基因沉默 (7). 抑癌
(8).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浓度 (9).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
殖,且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浓度越高,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越低 (10). 全为甲基化状
态;; (11). DNA 甲基化程度越低 (12). 抑制 SHOX2 基因甲基化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分化.但是有些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能正
常分化,而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
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
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
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详解】(1)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多中、晚期
- 17 -
的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开始发生了扩散和转移,癌细胞无限增殖并转移到患者各个组
织器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患者会出现日渐消瘦的症状。
(2)由图 1 可知,肺癌患者的基因在 DNA 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SHOX2 基因中的“CG”区域在
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上发生了甲基化,DNA 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只在 DNA 分子
的“CG”区域进行修饰,这种变化不属于基因突变。DNA 发生甲基化,导致 RNA 聚合酶无法与 DNA
结合,使基因无法进行转录,进而使基因沉默。人的细胞中有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抑癌基
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
裂的过程,SHOX2 基因沉默导致肺癌细胞产生,说明 SHOX2 基因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抑癌
基因。
(3)SHOX2 基因在 DNA 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发生甲基化,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变为能够无限增
殖的癌细胞,而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以抑制 DNA 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从而抑制 DNA
甲基化,可能肺癌细胞增殖会受到影响。由表 1 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
剂的浓度,浓度越高,肺癌细胞增殖抑制率越高,表明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
肺癌细胞的增殖,且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浓度越高,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越低。
(4)由电泳图结果可知,对照组肺癌细胞未经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处理,因此只有一条
SHOX2 基因甲基化的条带,而加入了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肺癌细胞出现两条条带,一条
是 SHOX2 基因甲基化的条带,一条是 SHOX2 基因非甲基化的条带,且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浓度越高,SHOX2 基因甲基化的条带越暗,SHOX2 基因非甲基化的条带越亮,说明抑制剂浓度
越高,基因甲基化程度越低。故实验结果说明该抑制剂具有抑制 SHOX2 基因甲基化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癌变的原因及肿瘤的防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
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
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果蝇有两对位于常染色体的基因分别控制体色和翅的长短两对相对性状。野生型果蝇为灰
身、长翅。当灰身基因(A)突变后出现黑身表型,长翅基因(B)突变后出现残翅表型。用
野生型灰身长翅(P1)与突变型黑身残翅(P2)两种果蝇,分别进行正、反交杂交实验,结果
如图 1:
- 18 -
根据这两对基因的 DNA 序列分别设计一对 PCR 引物,对杂交实验一亲本、子代的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扩增,扩增结果示意图见图 2。请回答问题:
(1)请根据杂交实验一与相关基因 PCR 产物电泳结果,在指定的两个圆中分别画出实验一两
个亲本(P1、P2)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示意图_________。
(2)根据图 2 的 PCR 结果可以推测:果蝇的 AB 基因分别突变为 a.b 基因的根本原因很可能
是由于 A 和 B 基因内碱基对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所致。
(3)若对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子代的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扩增,发现与实验一子代结果
不同,不仅出现了与亲本相同的基因组合,也出现了与亲本基因不同的新组合。亲本及亲本
型子代基因扩增的部分结果示意图见图 3。请将你推测的子代新组合类型的扩增条带示意图绘
在图 3 中对应的横线上_______。
(4)取杂交实验二中的 P1 卵巢制成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期)的卵母细胞,发现其中的一些染色体有联会和交叉的现象,而交叉现象应该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交叉现象导致了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交换。而取
- 19 -
P2 精巢切片观察同一时期的精母细胞却通常观察不到此现象。
(5)若对杂交实验二结果进行深人分析:
①后代中出现了 4 种不同的表现型,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 出现的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请综合前面的实验,分
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减少 (3).
增加 (4). (5).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6).
同源染色体 (7). 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 (8). 基因重组 (9). P1 亲本雌果蝇产生了 4 种
卵细胞(AB、ab、Ab、aB),数量两两相等,其中 AB、ab 多,Ab、aB 少,而 P2 亲本雄果蝇
只产生一种 ab 的精子
【解析】
【分析】
根据图 1 和杂交实验一可知:杂交一的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成为 AaBb×aabb→AaBb:aabb=1:
1,推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 和 B 在一条染色体上,ab 在一条染色体上。
【详解】(1)根据相关基因 PCR 产物电泳结果,推测 P1 亲本的基因型 AaBb,P2 亲本的基因型
是 aabb,杂交一的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成为 AaBb×aabb→AaBb:aabb=1:1,推测两对等位基
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 和 B 在一条染色体上,ab 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实验一两个亲本
(P1、P2)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示意图如下:
- 20 -
(2)由图 1 的 PCR 结果可知:A 基因有 1200 碱基对,a 基因有 1000 碱基对,因此 A→a 的突
变是由于 A 基因内碱基对的减少导致。B 基因有 600 碱基对,b 基因有 700 碱基对,因此果蝇
B→b 的突变是由于 B 基因内碱基对的增加所致。
(3)图 2 说明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的亲本基因组成为 AaBb 和 aabb,杂交实验二的 F1 出现的
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推测 P1 亲本雌果蝇产
生了 4 种卵细胞(AB、ab、Ab、aB),数量两两相等,其中 AB、ab 多,Ab、aB 少,而 P2 亲
本雄果蝇只产生一种 ab 的精子,因此后代的基因组成为 AaBb、aabb、Aabb、aaBb,新组合
表型果蝇的扩增条带如图:
。
(4)取杂交实验二中的 P1 卵巢制成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减一分裂前期的卵母细胞,
发现其中的一些染色体有联会和交叉现象,染色体的交叉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
会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的互换。
(5)①②杂交实验二后代中出现 4 种表现型,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
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推测 P1 亲本雌果蝇产生了 4 种卵细胞(AB、ab、Ab、aB),数量
两两相等,其中 AB、ab 多,Ab、aB 少,而 P2 亲本雄果蝇只产生一种 ab 的精子,说明 P1 发
生了交叉互换,这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配子法判断
非等位基因的位置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分析 DNA 指纹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相关个体的基因
- 21 -
型,推出特定个体的 DNA 指纹。
19.植物激素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科学家通过对植物激素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
植物根生长的机制(见下图)。
(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到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根系的生长主要通
过图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促使根尖细胞_________和_________实现的。
(2)为保证水稻插秧后能顺利长根,提高成活率,在插秧前可用“移栽灵”进行处理。推测
“移栽灵”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物。
(3)依图判断,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4)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获得了水稻 突变体。推测该突
变体根的平均长度会比野生型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示推测:当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________(填“高”或“低”)时,可促
进植物根系生长。请根据图示信息,阐述在水稻插秧(移栽幼苗)后,其自身是如何通过调
节使根系快速生长,确保幼苗成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显著(影响或调节) (2). 分裂 (3). 分化 (4). 生长素 (5). 反
馈 (6). 短 (7). 由于敲除了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从而导致不能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
酶,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便会上升,随着细胞分裂素的上升,根系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8). 高
(9). 比例 更高
【解析】
【分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
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
的
- 22 -
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详解】(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到显著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根系的
生长主要通过图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促使根尖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实现的。
(2)“移栽灵”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保证水稻插秧后能顺利长根,提高成活率,
故其有效成分可能是生长素类似物。
(3)由图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会促进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而细胞分裂素氧
化酶又会降解细胞分裂素,从而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故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
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4)研究者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从而获得了水稻的突变体,但是由于敲除了细胞分
裂素氧化酶基因,从而导致不能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便会上升,随着
细胞分裂素的上升,根系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故突变体根的平均长度会比野生型短。
(5)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生长素用量与细
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故根据图示推测:当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的比值较高时,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点睛】熟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解读题目中的信息
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20.人工合成的 Bt-Cry5Aa 基因编码的 Bt 毒蛋白可杀死棉铃虫。研究者将 Bt-Cry5Aa 基因转人
棉花,并对棉花的抗虫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
(1)第一步:构建重组 DNA 并导入棉花体内。
使用_______________酶将 Bt-Cry5Aa 基因与_______________(其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
基因)连接,然后用_______________法将其导人普通棉花中,获得 T0 代植株。
(2)第二步:对转基因植株进行 DNA 扩增和分析。
提取 T0 代棉花 总 DNA,依据_______________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并进行 PCR。
对 T0 代不同株系的植株进行 PCR 检测分析,结果如电泳图所示。
的
- 23 -
若设置 1 号株系的植株作为空白对照组,所用的植株应该是____________。实验检测结果显示:
T0 代植株中只有____________号植株不含目的基因。但科学家将棉铃虫接种在 PCR 检测为阳
性的 7 号植株上,却依然遭受棉铃虫损害,表现为非抗虫,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 T0 代抗虫棉自交获得种子,种植后获得 T1 代植株 845 株,经卡那霉素点涂叶片(卡
那霉素能引起普通植株绿色器官黄化),未出现黄化现象的植株有 630 株。实验结果说明转入
的抗虫基因为____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基因。从T1 代中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比
例可以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4)提取 T1 代抗虫植株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经检测发现:随着抗虫棉植株的生
长、发育,植株中的 Bt 毒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由此可预测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
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上可知,科研人员主要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对转基因抗虫棉进行了检测与鉴定。
(6)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合播种,从进化角度解释主要目的是减缓
棉铃虫种群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频率的增加速度。
【答案】 (1). DNA 连接酶 (2). 质粒 (3). 农杆菌转化法 (4). Bt-Cry5Aa 基因
(5). 非转基因棉花或未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棉花 (6). 4 和 6 (7). Bt-Cry5Aa 基因发生突变
或在棉花细胞中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效率太低 (8). 显 (9). 分离 (10). 下降(越
来越差) (11). 分子和性状 (12). 抗毒蛋白基因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 24 -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
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
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
活性鉴定等。
【详解】(1)第一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使用 DNA 连接酶将
Bt-Cry5Aa 基因与质粒(其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连接,然后用农杆菌转化法或基因
枪法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普通棉花中,获得 T0 代植株。
(2)第二步:对转基因植株进行 DNA 扩增和分析。提取 T0 代棉花的总 DNA,依 Bt-Cry5Aa 基
因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并进行 PCR。若设置 1 号株系的植株作为空白对照组,所用
的植株应该是非转基因(普通)棉花(或转基因未成功的棉花)。实验检测结果显示:T0 代植
株中只有 4 号和 6 号植株不含目的基因。但科学家将棉铃虫接种在 PCR 检测为阳性的 7 号植
株上,却依然遭受棉铃虫损害,表现为非抗虫,表现为非抗虫说明毒蛋白没有合成或者合成
太少,也可能是相关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即可能的原因是 Bt-Cry5Aa 基因发生突变或在棉花细
胞中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效率太低。
(3)取 T0 代抗虫棉自交获得种子,种植后获得 T1 代植株 845 株,经卡那霉素点涂叶片(卡
那霉素能引起普通植株绿色器官黄化),未出现黄化现象的植株有 630 株。未出现黄化的植株
意味着是具有抗虫基因的,根据未黄化(抗虫)∶黄化(非抗虫)=630∶215,近似为 3∶1,可推
测转入的抗虫基因为显性基因。据此也可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提取 T1 代抗虫植株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经检测发现:随着抗虫棉植株的生
长、发育,植株中的 Bt 毒蛋白含量逐渐下降,根据毒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可预测转基因抗虫棉
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的趋势是逐渐下降(越来越差)。
(5)综上可知,科研人员主要是在分子水平和性状水平上对转基因抗虫棉进行了检测与鉴定。
(6)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合播种,从而使得敏感性个体有较多的生
存机会,从而减缓棉铃虫种群抗毒蛋白基因频率的增加速度。
【点睛】
21.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 25 -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病
(胃炎、胃溃疡等)的原因,没有关注到胃内细菌的作用。1982 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
马歇尔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他们尝试用能杀菌的抗生素治疗这些
胃病(主要是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他们指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
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是他们的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认可,因为人们一直普遍认为,胃
内的酸性环境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胃内是一个无菌的环境。1984 年,马歇尔自己“以身
试菌”,他喝入幽门螺杆菌菌液进行实验观察。此后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消
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沃伦和马歇尔的研究及其结论终于得到认可,他
们因此获得了 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可向消化道释放出具有特异性、较强活性的内源性尿素酶,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
为氨和二氧化碳。目前,13C 呼气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其做法是:让病人
服下一定量的 13C—尿素,约 30 分钟后,收集待检者呼出的气体并检测是否含有 13CO2。为了
研究 13C 呼气检测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先后使用医院中常用的两种检测方法对 82 例胃炎患者
进行了检测:
方法①:13C 呼气检测法。
方法②:胃粘膜活组织样本检测法(直接在胃镜下取少量胃粘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涂片
镜检)。
检查结果如下:
请根据文章中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由上述资料可知,两位科学家在 80 年代初期,经过研究后得出了“感染幽门螺杆菌是
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的结论。他们主要是通过哪两个实验(说出操作方法和结果)
得到该结论的?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为了证实幽门螺杆菌能否在胃中的环境生活,并研究它与胃病之间的关系以
及胃病的病因,马歇尔进行了“自身人体实验”。他的实验假设是: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
胃炎或胃溃疡等胃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尿素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物质)。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由于人体
- 26 -
的胃上皮细胞内不含尿素酶,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呼出气体中的 13CO2 仅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4)本次用 13C—尿素呼吸检测法检测感染者的准确率(正确率)为_______(用分数表示),
说明该检测方法比较可靠。虽然 13C—尿素呼吸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不如直接胃镜活检方法,但
它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所以,目前在人们的常规体检中,
13C—尿素呼吸检测法被作为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法。
(5)幽门螺杆菌在许多正常人的体内都存在,但当 dpm 值(用 13C—尿素呼吸检测检查出的
幽门螺杆菌数值)>4 时(阳性)容易引起癌变,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一类致癌源,而且它
还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互相传染。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以减少幽门螺
杆菌对自身、家人和他人健康的危害。请你按要求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至少写出 2 条):________________;
治疗措施(至少写出 1 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用抗生素治疗消化性胃溃疡
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 (2). 自身服用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液体,结果患了严重胃病,检
查证明已被这种细菌感染 (3). 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中生活,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
引起的 (4). 蛋白质 (5). 13C—尿素 (6). 47/48 (7). 简便、快捷、无痛、准确率高
(8). 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饮食规律、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 (9). 抗生素治疗、中药复方制剂
治疗
【解析】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
绿体。
【详解】(1)从题干信息可知,两位科学家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
用抗生素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提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
溃疡的主要病因。为了更好的验证这一结论,马歇尔自身服用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液体,结
果患了严重胃病,检查证明已被这种细菌感染,后面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
(2)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中生活,消化性溃
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3)尿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患者消化道细胞内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 13CO2 仅
- 27 -
来自口服的 13C-尿素。
(4)和胃镜活检方法相比,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准确率为 47/48,说明该检测方法是可靠的。
和胃镜活检相比,13C-尿素呼吸检测的优势是简便、快捷、无痛、准确率高。
(5)由题干信息,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病的原因,而且幽
门螺杆菌能在酸性环境下存活,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规律,减少胃酸分
泌过多,减少使用辛辣食物从而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能引起胃炎或胃溃疡等胃病。幽门螺杆
菌属于细菌,因而可采用抗生素治疗,但要合理用药,防治耐药性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服用
一些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治疗,如参连愈疡汤。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相关文档
- 【物理】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202021-05-2218页
-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2021-05-229页
- 2017-2018学年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2021-05-228页
-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下2021-05-227页
- 【物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2021-05-2210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2021-05-228页
- 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2021-05-2220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2021-05-229页
- 【物理】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1-05-227页
- 【物理】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2021-05-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