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01 KB
  • 2021-05-23 发布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2.如图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均匀的树枝从右向左缓慢爬行,在小鸟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B.树枝对小鸟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树枝对小鸟的弹力保持不变 ‎3.已知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N,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A.T=2π B.T=2π C.T=2π D.T=2π ‎4.如图所示,小船以大小为v1、方向与上游河岸成θ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A处过河,经过t时间正好到达正对岸的B处.现要使小船在更短的时间内过河并且也正好到达正对岸B处,在水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 A.只要增大v1大小,不必改变θ角 B.只要增大θ角,不必改变v1大小 C.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增大θ角 D.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减小θ角 ‎5.如图所示为牵引力F和车速倒数的关系图象,若汽车质量为2×103kg,它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且行驶中阻力恒定,设其最大车速为30m/s,则正确的是(  )‎ A.汽车所受阻力为2×103N B.汽车车速为15m/s,功率为3×104W C.汽车匀加速的加速度为3m/s2‎ D.汽车匀加速所需时间为4.5s ‎6.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环,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 d,现将小环从定滑轮等高 的A 处由静止释放,当小环沿直杆下滑的距离也为d 时,(图中B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环刚释放时轻绳中的张力一定大于2mg B.小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也为d C.当小环在B 处时,小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D.当小环在B 处时,小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7.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秒末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秒末静止,动摩擦因数不变.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β<θ,若汽车牵引力做功为W,t1秒内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克服地面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平均功率大小分别为P1和P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W=W1+W2 B.W1>W2 C.P=P1 D.P1≠P2‎ ‎8.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传动.将一物体轻轻放在皮带左端,以 v、a、F、x 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位移大小.下列选 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 ‎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 ‎9.“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用所挂钩码的重量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  (填“①”或“②”) 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f=  N;‎ ‎(3)图(b)中,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避免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C.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 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10.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木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s时木块的速度v=  m/s,木块加速度a=  m/s2;‎ ‎(2)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单选)‎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 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11.如图,一个质量为0.6kg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m,θ=6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 v=4m/s.(取g=10m/s2)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小球的动能多大?‎ ‎12.如图所示,有1、2、3三个质量均为m=1kg的物体,物体2与物体3通过不可伸长轻绳连接,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设长板2到定滑轮足够远,物体3离地面高H=5.75m,物体1与长板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长板2在光滑的桌面上从静止开始释放,同时物体1(视为质点)在长板2的左端以v=4m/s的初速度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从长板2的右端掉下.(取g=10m/s2)求:‎ ‎(1)长板2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长板2的长度L0;‎ ‎(3)当物体3落地时,物体1在长板2的位置.‎ ‎ ‎ ‎【物理一选修3-4】‎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如图所示;已知在t=0.6s时,质点A恰好第四次(图中为第一次)出现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的周期是0.2s B.在 t=1.5s 时波刚传播到质点 P 处 C.质点 P 开始振动时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D.质点P在t=0.35s时第一次出现在波谷 E.质点 B在0~0.6s内通过的路程是240cm ‎14.如图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横截面图.圆弧CD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周,圆心为O.光线从AB面上的M点入射,入射角i=60°,光进入棱镜后恰好在BC面上的O点发生全反射,然后由CD面射出.已知OB段的长度为l=6cm,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求:‎ ‎(Ⅰ)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Ⅱ)光从M点传播到O点所用的时间t.‎ ‎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考点】加速度.‎ ‎【分析】王强同学把房价类比成速度,房价上涨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房价类比成速度,房价上涨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相当于加速度减小,但仍然在上涨,相当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仍然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 ‎2.如图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均匀的树枝从右向左缓慢爬行,在小鸟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B.树枝对小鸟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树枝对小鸟的弹力保持不变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小鸟缓慢爬行,合力为零,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处于平衡,根据平衡得出摩擦力的变化和弹力的变化.‎ ‎【解答】解:A、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与小鸟的重力等值反向,所以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小鸟所受的摩擦力f=mgsinθ,从A到B的过程中,θ先减小后增大,则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故B正确.‎ C、小鸟所受的弹力N=mgcosθ,从A到B的过程中,θ先减小后增大,则弹力先增大后减小,故C、D错误.‎ 故选:B.‎ ‎ ‎ ‎3.已知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N,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A.T=2π B.T=2π C.T=2π D.T=2π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在赤道上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与支持力提供向心力可求得支持力,在南极支持力等于万有引力.‎ ‎【解答】解:在北极①‎ 在赤道:②‎ 根据题意,有③‎ 联立解得:,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 ‎4.如图所示,小船以大小为v1、方向与上游河岸成θ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A处过河,经过t时间正好到达正对岸的B处.现要使小船在更短的时间内过河并且也正好到达正对岸B处,在水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 A.只要增大v1大小,不必改变θ角 B.只要增大θ角,不必改变v1大小 C.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增大θ角 D.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减小θ角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由题意可知,小船在更短的时间内过河并且也正好到达正对岸Oˊ处,则船在水流方向的分速度不变,船在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要增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可求解.‎ ‎【解答】解:A、若只增大υ1大小,不必改变θ角,则船在水流方向的分速度增大,因此船不可能垂直达到对岸,故A错误;‎ B、若只增大θ角,不必改变υ1大小,同理可知,水流方向的分速度在减小,而垂直河岸的分速度在增大,船不可能垂直到达对岸,故B错误;‎ C、若在增大υ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增大θ角,这样才能保证水流方向的分速度不变,而垂直河岸的分速度在增大,则船还能垂直达到对岸,且时间更短,故C正确;‎ D、若增大υ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减小θ角,则水流方向的分速度增大,不能垂直到达对岸,故D错误.‎ 故选:C.‎ ‎ ‎ ‎5.如图所示为牵引力F和车速倒数的关系图象,若汽车质量为2×103kg,它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且行驶中阻力恒定,设其最大车速为30m/s,则正确的是(  )‎ A.汽车所受阻力为2×103N B.汽车车速为15m/s,功率为3×104W C.汽车匀加速的加速度为3m/s2‎ D.汽车匀加速所需时间为4.5s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分析】从图线看出,开始图线与x轴平行,表示牵引力不变,牵引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倾斜图线的斜率表示额定功率,即牵引车达到额定功率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当速度为30m/s时,牵引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F=f,所以f=2×103N.故A正确;‎ B、牵引车的额定功率P=fv=2×103×30W=6×104W.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v=,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5s.因为15m/s>10m/s,所以汽车速度为15m/s时,功率已达到额定功率,故B错误;‎ C、由B分析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故C错误;‎ D、由B分析知,D错误.‎ 故选:A ‎ ‎ ‎6.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环,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 d ‎,现将小环从定滑轮等高 的A 处由静止释放,当小环沿直杆下滑的距离也为d 时,(图中B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环刚释放时轻绳中的张力一定大于2mg B.小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也为d C.当小环在B 处时,小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D.当小环在B 处时,小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本题A的关键是由小环加速下落可知重物加速上升,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题B的关键是明确重物上升的高度应等于绳子缩短的长度;题C和D的关键是明确小环在沿绳子的方向速度与重物速度相等,然后将小环的速度沿绳子与垂直于绳子方向正交分解即可.‎ ‎【解答】解:A、由题意,小环释放时向下加速运动,则重物将加速上升,对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绳中的张力一定大于重力2mg,故A正确;‎ B、小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应为绳子缩短的长度,即 h=d﹣d=(﹣1)d,故B错误;‎ CD、根据题意,小环与重物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将小环A的速度沿绳子方向与垂直于绳子方向正交分解应满足:‎ ‎ v环cos45°=v物,即得,小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 ‎ ‎7.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秒末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秒末静止,动摩擦因数不变.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β<θ,若汽车牵引力做功为W,t1秒内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克服地面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平均功率大小分别为P1和P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W=W1+W2 B.W1>W2 C.P=P1 D.P1≠P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由动能定理可得出汽车牵引力的功与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关系,由功的公式可求得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由摩擦力做功利用P=FV可求得摩擦力的功率关系.‎ ‎【解答】解:A、由动能定理可知W﹣W1﹣W2=0,故W=W1+W2;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加速过程的位移要大于减速过程的位移,因摩擦力不变,故汽车加速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大于减速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有W1>W2.故B正确;‎ C、D、因加速和减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相等,故由P=FV可知,摩擦力的功率相等,故P1=P2;由功能关系可知W=Pt1=P1t1+P2t2 而P1=P2;故P≠P1;故CD错误.‎ 故选:AB.‎ ‎ ‎ ‎8.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传动.将一物体轻轻放在皮带左端,以 v、a、F、x 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位移大小.下列选 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物体在前t1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即可.‎ ‎【解答】解:在前t1内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v=at,v﹣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 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不受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为0.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 ‎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 ‎9.“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用所挂钩码的重量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 ① (填“①”或“②”) 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f= 0.5 N;‎ ‎(3)图(b)中,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避免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C.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 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1)当斜面抬得过高,F=O时,加速度a不为零,结合这一特点确定正确的图线.‎ ‎(2)结合图线②得出小车运动的阻力大小.‎ ‎(3)当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钩码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绳子的拉力.‎ ‎【解答】解:(1)当右侧抬高,导致平衡摩擦力过度,则F=0时,加速度不为零,可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由图线②可知,当F=0.5N时,小车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的阻力Ff=0.5N.‎ ‎(3)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因为此时钩码的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钩码的重力不等于绳子的拉力,避免此误差的方法是运用力传感器,直接读出绳子的拉力,不用钩码的重力代替拉力.故选:C.‎ 故答案为:(1)①,(2)0.5,(3)C.‎ ‎ ‎ ‎10.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木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s时木块的速度v= 0.4 m/s,木块加速度a= 1 m/s2;‎ ‎(2)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 斜面倾角(或A点的高度)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单选)‎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 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分析】(1)由于滑块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即可求出加速度;‎ ‎(2)为了测定动摩擦力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木板的倾角θ;‎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摩擦力因数μ的测量精度,可行的措施是A点与传感器位移适当大些或减小斜面的倾角.‎ ‎【解答】解:(1)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得0.4s末的速度为:‎ v=,‎ ‎0.2s末的速度为:‎ ‎,‎ 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a=.‎ ‎(2)选取木块为研究的对象,木块沿斜面方向是受力为:‎ ma=mgsinθ﹣μmgcosθ 得:‎ 所以要测定摩擦因数,还需要测出斜面的倾角θ ‎(3)根据(2)的分析可知,在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使木块的运动时间长一些,可以:‎ 可以减小斜面的倾角、增加木块在斜面上滑行的位移等,传感器开始的计时时刻不一定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0.4,1;(2)斜面倾角(或A点的高度);(3)A.‎ ‎ ‎ ‎11.如图,一个质量为0.6kg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m,θ=6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 v=4m/s.(取g=10m/s2)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小球的动能多大?‎ ‎【考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 ‎【分析】(1)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说明到到A点的速度vA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这样可以求出初速度v0;‎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出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由动能定理公式可求得最高点C时小球的动能.‎ ‎【解答】解:(1)小球到A点的速度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v0=vx=vAcosθ=4×0.5m/s=2m/s ‎ ‎(2)vy=vAsinθ=4×m/s=2m/s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x=v0t,‎ vy=gt,‎ vy2=2gh 带入数据,解得:h=0.6m,x=0.69m.‎ ‎(3)由动能定律得:: mv﹣Ekc=mg(R+Rcosθ)‎ v代入数据得:Ekc=2.1J 答:(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2m/s;‎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为0.69m;‎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小球的动能为2.1J.‎ ‎ ‎ ‎12.如图所示,有1、2、3三个质量均为m=1kg的物体,物体2与物体3通过不可伸长轻绳连接,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设长板2到定滑轮足够远,物体3离地面高H=5.75m,物体1与长板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长板2在光滑的桌面上从静止开始释放,同时物体1(视为质点)在长板2的左端以v=4m/s的初速度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从长板2的右端掉下.(取g=10m/s2)求:‎ ‎(1)长板2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长板2的长度L0;‎ ‎(3)当物体3落地时,物体1在长板2的位置.‎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物体1相对于2向右运动,恰好没有从长板2的右端掉下,则知物体1滑到长板2的右端时,1和2速度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1的加速度和物体2和3的整体加速度;‎ ‎(2)由速度相等,求出时间,由位移公式分别求出物体1和物体23的位移,两者位移之差即等于板长.‎ ‎(3)判断三个物体能否相对静止.假设物体123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和物体1所受的静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比较,可知物体1和物体2相对滑动.再求出物体1和物体23的加速度,由位移公式求出物体3落地时整体下落高度h,得到时间,并求出物体1的位移,可知物体1在长木板2的最左端.‎ ‎【解答】解:(1)物体1的加速度 a1=﹣=﹣μg=﹣2m/s2‎ 物体2和3的整体加速度a2===6m/s2‎ ‎(2)设经过时间t1二者速度相等 v1=v+a1t=a2t 代入数据解t1=0.5s,v1=3m/s X1=(v+v1)×=1.75m x2=v1=0.75m 所以木板2的长度L0=x1﹣x2=1m ‎(3)此后,假设物体123相对静止,a=g Ma=3.3N>Ff=μmg=2N,故假设不成立,物体1和物体2相对滑动 物体1的加速度 a3=μg=2m/s2‎ 物体2和3整体的加速度 a4=(g﹣μg)=4m/s2‎ 整体下落高度h=H﹣x2=5m 根据h=v1t+a4t22‎ 解得t2=1s 物体1的位移x3=v1t2+a3t22=4m ‎ h﹣x3=1m ‎ 即物体1在长木板2的最左端;‎ 答:(1)长板2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6m/s2;‎ ‎(2)长板2的长度L0为1m;‎ ‎(3)当物体3落地时,物体1在长板2的位置最左端.‎ ‎ ‎ ‎【物理一选修3-4】‎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如图所示;已知在t=0.6s时,质点A恰好第四次(图中为第一次)出现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的周期是0.2s B.在 t=1.5s 时波刚传播到质点 P 处 C.质点 P 开始振动时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D.质点P在t=0.35s时第一次出现在波谷 E.质点 B在0~0.6s内通过的路程是240cm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分析】t=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可知质点A再经过三个周期出现在波峰,即求得周期T.‎ 根据波形图读出波长,由v=求出波速,分析波传播到P的时间.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P的开始振动方向与图示时刻x=2m处的质点速度方向相同.当x=1.5m处波谷传到P点时,P点第一次出现在波谷底部;‎ 由图读出振幅,再根据振动次数确定路程,注意一个周期内通过4个振幅.‎ ‎【解答】解:A、由题有质点第4次出现波峰,则说明0.6s内有3个周期,故有3T=0.6s,得周期T=0.2s.故A正确.‎ B、由图看出波长为λ=2m,则波速为 v===10m/s,波传播到P点的时间为 t===0.3s,故B错误.‎ C、波传播过程中,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图示时刻x=1.5m处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根据波形平移法得知,x=1.5m处质点的速度方向向下,则P点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也向下,故C错误.‎ D、当x=1.5m处波谷传到P点时,P点第一次出现在波谷底部,所用时间为 t==0.35s.故D正确.‎ E、质点的振幅为20cm,质点B在0~0.6s内通过的振动周期为3次,故经过的路程是3×4×20=240cm,故E正确.‎ 故选:ADE.‎ ‎ ‎ ‎14.如图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横截面图.圆弧CD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周,圆心为O.光线从AB面上的M点入射,入射角i=60°,光进入棱镜后恰好在BC面上的O点发生全反射,然后由CD面射出.已知OB段的长度为l=6cm,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求:‎ ‎(Ⅰ)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Ⅱ)光从M点传播到O点所用的时间t.‎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Ⅰ)光线射入棱镜后射在BC面上的O点并恰好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根据折射定律分别研究光线在AB面上的折射和在BC面的全反射,即可求解折射率.‎ ‎(Ⅱ)由公式v=求出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由几何关系求出MO间的距离,即可求得时间t.‎ ‎【解答】解:(Ⅰ)设光线在AB面的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得:‎ ‎ n=…①‎ 设棱镜的临界角为C.由题意,光线在BC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得到 sinC=…②‎ 由几何知识可知,r+C=90°…③‎ 联立以上各式解出 n=‎ ‎(Ⅱ)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v=‎ 由几何知识得,MO==nl 故光从M点传播到O点所用的时间 t===s=3.5×10﹣10s 答:‎ ‎(Ⅰ)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为;‎ ‎(Ⅱ)光从M点传播到O点所用的时间t为3.5×10﹣10s.‎ ‎ ‎ ‎2016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