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5-23 发布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水平木板(包括定滑轮)、小车等器材做“研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如图是某学生做该实验时小车即将释放之前的实验装置图;该图中有4处错误,它们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水平木板左端未适当垫高来平衡摩擦力。(2)电源要用低压交流电源。(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4)连接沙桶的细线通过定滑轮后应与木板平行。‎ ‎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示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在平衡摩擦力后,要使细线的拉力可近似认为等于砝码盘及盘中砝码受到的总重力,小车的质量M和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表面保持平行 B.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C.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平衡摩擦力后,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答案 (1)M≫m(或m≪M) (2)AD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当质量m一定时,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的关系,其中F=m‎2g,m=m1+m2(m1为小车及车内砝码的总质量,m2为桶及桶中砝码的总质量)。具体做法是: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用速度传感器测出它运动到B处时的速度v,然后将小车内的一个砝码拿到小桶中,小车仍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它运动到B处时对应的速度,重复上述操作。图中AB相距x。‎ ‎(1)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a与v及x间的关系式是______。‎ ‎(2)如果实验操作无误,四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下列图象,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3)下列哪些措施能够减小本实验的误差________。‎ A.实验中必须保证m2≪m1‎ B.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 C.细线在桌面上的部分应与长木板平行 D.图中AB之间的距离x尽量小些 答案 (1)v2=2ax (2)A (3)BC 解析 (1)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x。‎ ‎(2)由(1)可知:v2=2ax,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v2=F,v2与F成正比,故选A。‎ ‎(3)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加速度:a==,系统所受拉力等于m‎2g,不需要满足m2≪m1,故A错误;为使系统所受合力等于桶与桶中砝码的重力,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还需要细线在桌面上的部分与长木板平行,故B、C正确;为减小实验误差,图中A、B之间的距离x应尽量大些,故D错误;故选B、C。‎ ‎4.如图所示为用光电门测定钢球下落时受到的阻力的实验装置。直径为d、质量为m的钢球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tA、tB。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钢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_,钢球受到的空气平均阻力f=__________________。‎ ‎(2)本题“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准确的,实际上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或“<”)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答案 (1) - mg-- (2)<‎ ‎5. (1)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①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合外力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量,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措施:‎ A.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砝码盘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调整砝码多少的过程中,要保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以上哪一个措施中有何重大错误?(说明错误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是上述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 s,结合图乙给出的数据(单位:cm),求出小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并求出纸带中P点瞬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①图线________(填“甲”或“乙”)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②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____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答案 (1)①A有错误,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悬挂砝码盘 ②4.0 2.6 (2)①甲 ②0.5 0.2‎ 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左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甲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②根据F=ma得a=。所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等于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的倒数。由图得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k=2,所以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0.5 kg;在水平轨道上F=1 N时,加速度a=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0,解得μ=0.2。‎ ‎6.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mm。‎ ‎(2)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4)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________填“t2F”“F”或“F”图象。‎ 答案 (1)2.30 (2)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3)A (4)F 解析 (1)由图知第6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 mm+6×‎0.05 mm=‎2.30 mm。‎ ‎(2)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 ‎,滑块经过光 ‎7.某研究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装置中的铝箱下端连接纸带,砂桶中可放置砂子以改变铝箱所受的外力大小,铝箱向上运动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铝箱总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力传感器的示数,等于悬挂滑轮绳子的拉力),不计滑轮的重力。‎ ‎(1)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aF关系图像,则由该图像可得铝箱总质量m=__________kg,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导致a较大时,图线________。‎ A.偏向纵轴       B.偏向横轴 C.斜率逐渐减小 D.斜率不变 解析:(1)对铝箱分析,应有FT-mg=ma,‎ 对滑轮应有F=‎2FT,‎ 联立可解得a==F-g,‎ 可知图线的斜率k==,解得m=‎0.25 kg,纵轴截距-g=-9.8,解得g=‎9.8 m/s2。‎ ‎(2)对于图线的斜率k=,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可知图线的斜率不变,故选D。‎ 答案:(1)0.25 9.8 (2)D ‎8.如图所示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0.950 cm;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物块与水平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和ΔtB表示为a=____________;‎ ‎(2)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__;‎ ‎(3)如果滑轮略向下倾斜,使细线没有完全调节水平,由此测得的μ 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这一误差属于_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答案:(1) (2) ‎ ‎(3)偏大 系统误差 ‎9.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在气垫导轨旁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可直接测出细线中拉力大小,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改变钩码数量,每次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滑块。已知滑块(含遮光条)总质量为M,导轨上遮光条位置到光电门位置的距离为L。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1)如图乙,实验时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d=________‎ ‎ cm。某次实验中,由数字毫秒计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由力传感器记录对应的细线拉力大小为F,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应表示为______(用题干已知物理量和测得物理量字母表示)。‎ ‎(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_。‎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遮光条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至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正确。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才能使拉力等于合力,故C正确。要保持细线方向与气垫导轨平行,拉力才等于合力,故D正确。本题选择不必要的,故选A。‎ 答案:(1)0.950  (2)A ‎10.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1)测出纸带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如图(a)所示,为使由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计算加速度平均值的公式应为a=____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为验证小车质量M不变时,a与F成正比,小车质量M、沙及沙桶的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 g,m分别为‎50 g、‎70 g、‎100 g、‎‎125 g B.M=‎500 g,m分别为‎20 g、‎30 g、‎40 g、‎‎50 g C.M=‎200 g,m分别为‎50 g、‎70 g、‎100 g、‎‎125 g D.M=‎200 g,m分别为‎30 g、‎40 g、‎50 g、‎‎60 g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____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a-F图象较准确.‎ ‎(3)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象,如图(b)所示.试分析:‎ ‎①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象上部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B  (3)①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②未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11.如图所示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解析:(1)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才能找出二者的关系.‎ ‎(2)①OA段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直线,因此可得出a与F成正比的关系.‎ ‎②由实验的原理a==可知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车≫m钩造成的.‎ 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或小车的质量) 小车所受外力(或外力、合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②C ‎12.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G/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F/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 ‎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 ‎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 图乙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滑块的最大速度v=________(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解析:(1)F-G图线如图所示.‎ 答案:(1)见解析图  (2)0.40(0.38~0.42均正确)  (3) ‎13.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首先保持轨道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以平衡摩擦力,再进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实验中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0,挡光板的宽度d,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s.‎ ‎(1)该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 ‎(2)实验需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板的宽度d,如图所示,d=________ mm.‎ ‎(3)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需要 (2)5.50 ‎ ‎(3)F=M ‎14.为验证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同学们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在自制的双层架子上固定带有刻度标记的木板,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适当调整装置,使装置不带滑轮的一端稍稍垫高一些.‎ ‎②在两个托盘中放入砝码,并使两托盘质量(含砝码)相同,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 ‎③让两小车紧靠右边的挡板,小车前端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a所示,并在甲车上放上砝码,同时释放两小车,当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拍照.结合照片和小车的初始刻度标记,得到甲、乙两车运动的距离分别为s1、s2.‎ ‎④在甲车上逐渐增加砝码个数,重复步骤③.‎ ‎(1)本实验的原理是通过验证小车发生的位移与小车(含砝码)的质量成________关系,来验证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实验前将装置不带滑轮端稍稍垫高一些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次拍到乙车的照片如图b所示,则它通过的位移是________cm.‎ ‎(4)如果以为横坐标,以甲车(含砝码)的质量m甲为纵坐标,作出的图线如图c所示,则该直线斜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______.‎ ‎(4)s1=a1t2,s2=a2t2,则===,整理得m甲=m乙,由此可知图象中直线斜率代表的物理量是小车乙的质量;大小为m乙= kg=‎0.2 kg.‎ 答案:(1)反比 ‎ ‎(2)消除小车与木板之间摩擦力造成的影响 ‎ ‎(3) 42.0‎ ‎(4)小车乙的质量m乙 0.2 kg ‎15.某同学用如图实49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 图实49‎ ‎(1)实验时,必须先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该同学是这样操作的:如图乙,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并连着已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接通电源,用手轻拨小车,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说明小车在做________运动。‎ ‎(2)如果该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平衡了摩擦力。以砂和砂桶的重力为F,在小车质量M保持不变情况下,不断往桶里加砂,砂的质量最终达到M,测小车加速度a,作aF的图像。如图丙图线正确的是________。‎ ‎(3)设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为x1和x2。如图丁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x1、x2的情况,从图中可读出x1=‎3.10 cm,x2=________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 m/s2。‎ ‎(3)根据图像可知,x2=‎5.50 cm,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T=0.1 s,加速度的大小a==m/s2=‎2.40 m/s2。‎ 答案:(1)点迹均匀 匀速 (2)C (3)5.50 2.40‎ ‎16.在用图实410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1)甲同学在外力F一定的条件下,探究a与M的关系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外力F=0.1 N 次数n ‎1‎ ‎2‎ ‎3‎ ‎4‎ ‎5‎ 质量M/g ‎100‎ ‎140‎ ‎180‎ ‎200‎ ‎240‎ 加速度a/(m·s-2)‎ ‎1.00‎ ‎0.67‎ ‎0.53‎ ‎0.48‎ ‎0.40‎ 质量的倒数/kg-1‎ ‎10.00‎ ‎7.14‎ ‎5.56‎ ‎4.17‎ 图实410‎ ‎①请你完善表中数据,并在图实411中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a的图像;‎ 图实411‎ ‎②由图像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aF图像如图实412,则该图像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实412‎ 答案:(1)①‎ 次数n ‎1‎ ‎2‎ ‎3‎ ‎4‎ ‎5‎ 质量M/g ‎100‎ ‎140‎ ‎180‎ ‎200‎ ‎240‎ 加速度a/(m·s-2)‎ ‎1.00‎ ‎0.67‎ ‎0.53‎ ‎0.48‎ ‎0.40‎ 质量的倒数/kg-1‎ ‎10.00‎ ‎7.14‎ ‎5.56‎ ‎5.00‎ ‎4.17‎ ‎②在外力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过度) 0.28(0.26~0.29均正确)‎ ‎17.如图实413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图实413‎ ‎(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实414所示,则d= ________mm。‎ 图实414‎ ‎(2)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4)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像,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________图像。(选填“t2F”“F”或“F”)‎ ‎(4)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因此有:v2=2aL,‎ v=,a=,=‎2‎L 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F图像。‎ 答案: (1)2.30 (2)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3)A (4)F ‎18.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实415(a)所示,实验中用所挂钩码的重量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图实415‎ ‎(1)图线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f=________N;‎ ‎(3)图(b)中,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避免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C.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 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解析:(1)在水平轨道上,由于受到摩擦力,拉力不为零时,加速度仍然为零,可知图线②是在轨道水平的情况下得到的。当轨道的右侧抬高过高时(平衡摩擦力过度),拉力等于0时,会出现加速度,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a=-,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因为F=0.5 N时,加速度为零,解得Ff=0.5 N。‎ ‎(3)由于开始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mg=Ma得a==,而实际上a′=,可见图线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所以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减小弯曲的程度,而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故最佳的答案是C选项。‎ 答案:(1)① (2)0.5 (3)C ‎19.(1)如图实416甲所示的装置由气垫导轨、两个光电门、滑块和砂桶等组成。光电门可以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和Δt2,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L,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另用天平测出滑块和砂桶(装砂)的质量分别为M和m,回答下列问题:‎ 图实416‎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mm。‎ ‎(2)若用该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装置可以不平衡摩擦力也不需要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B.如果气垫导轨水平则轻推滑块匀速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和Δt2必相等 C.实验时,多次在同一条件下重复实验取挡光片通过两光电门时间的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3)该装置中滑块所受线的拉力F若用M、m、L、Δt1和Δt2表示,则F=________。‎ ‎(4)通过计算比较发现滑块受到的线的拉力F与砂和砂桶的重力不相等且相差较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图实417‎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实417甲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F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为c。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________。‎ 解析:(1)当A达到稳定状态时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与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大小相等,B对木板A的压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mg,由Ff=μFN得,μ==,由从C上读取F1,则可求得μ,为A 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A与B  (2)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x  ‎21.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记录小车静止时受到拉力的大小,下面按照甲图进行实验,t=0时,小车处于甲图所示的位置。‎ ‎(1)该同学按甲图完成实验,请指出至少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某部分,选取A、B、C、D、E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AC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3)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接了直流电;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远;实验前未平衡摩擦阻力 (2)3.10 (3)0.98‎ ‎22.为了“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和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他把带有定滑轮的木板的有滑轮的一端垫起,把质量为M的滑块通过细绳与质量为m的带夹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面连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做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长木板靠近滑轮处,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如图乙所示。然后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出纸带。打出的纸带如丙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O、A、B、C、D、E、F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OA、AB、DE、EF间距分别为x1、x2、x3、x4,根据纸带求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 ‎(2)已知质量m、M和加速度a,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3)已知质量m、M和长木板的倾角θ,则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答案:(1) (2) ‎(3)tan 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