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7.00 KB
  • 2021-05-24 发布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一10月月考物理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上学期2019级 第二次十月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 ‎1.体育课上一学生将足球踢向斜台,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足球和斜台作用时斜台给足球的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v1的方向 B. 沿v2的方向 C. 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 D. 沿垂直于斜台斜向左上方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支持力是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物.所以斜台给篮球弹力的方向为垂直斜台向左上方方向.‎ A.沿v1的方向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A项错误.‎ B.沿v2的方向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B项错误.‎ C.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C项错误.‎ D.沿垂直于斜台斜向左上方的方向与分析结果相符;故D项正确.‎ ‎2.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 0N,1N B. 2N,1N C. 1N,1N D. 1N,2N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1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1N,示数也为1N,同理,B图中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1N,示数也应为1N.‎ A.0N,1N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A项错误.‎ B.2N,1N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B项错误.‎ C.1N,1N与分析结果相符;故C项正确.‎ D.1N,2N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D项错误.‎ ‎3. 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 10N,水平向左 B. 2N,水平向左 C. 2N,水平向右 D. 12N,水平向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受到水平面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N等于物体的重力G,则摩擦力大小为f=μN=μG=0.1×20N=2N.故选C.‎ 考点:摩擦力 ‎【名师点睛】本题不能头脑简单认为摩擦力方向与水平力F的方向相反,是水平向左;要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一质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直线上的A、B、C三点,已知AB=BC=4m,质点在AB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6m/s,在BC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5m/s2 B. 4m/s2 C. 3m/s2 D. -2m/s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即加速度大小为,C选项正确。‎ ‎5.物体从距地面某高度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下落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物体下落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 A. B. 4t C. 2t D.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可知下落前一半路程有;则下落全程:,联立解得:,故选A.‎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考查;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满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公式,所以只要在两个过程中列得位移时间关系方程即可求解总时间;此题是中等题.‎ ‎6.现在中国的高铁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成为了此界上的高铁大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时速350公里,已达到国际标准。小李某次在高铁站候车时发现,当车头经过自己身边时开始计时,连续两个时间t内,驶过他身边的车厢数分别为8节和6节,假设高铁经过小李身边时火车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火车每一节车厢的长度都相等,不计车厢之间的缝隙,则第3个吋间t内(火车未停止运动)经过小李身边的车厢数为(  )‎ A. 5节 B. 4节 C. 3节 D. 2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第三个时间内的车厢数为n,每节车厢长度为x,则8x-6x=6x-nx,解得:n=4。故B正确,ACD错误。‎ ‎7.一个小球从距烟囱底部45米高处自由下落,经过一烟囱历时1秒,则烟囱的高度为(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 A. 5m B. 10m C. 15m D. 25m ‎【答案】D ‎【解析】‎ ‎【详解】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有:‎ 解得:‎ 小球经过烟囱的时间为1s,则烟囱上方的运动时间为 故烟囱上方位移为 烟囱的长度为.‎ A.5m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A项错误.‎ B.10m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B项错误.‎ C.20m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C项错误.‎ D.25m与分析结果相符;故D项正确.‎ ‎8.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间总长度为s,则质点从A到B所用时间t为(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加速过程最大速度也为减速过程的最大速度,则有:,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则总位移,联立可解得:,故选项B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名师点睛:本题注意平均公式的应用,因加速过程平均速度等于,而减速过程同样也是,故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即表示出总位移;平均速度公式在解题中要注意应用。‎ ‎9.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不同的路径从A到达B:沿弦AB,沿圆弧ACB,沿圆弧ADB,且经历的时间相等,则三种情况下:‎ A. 平均速度相同 B. 平均速率相同 C. 沿弦AB运动平均速率最小 D. 位置变化相同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D.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知,三种路径都是从A到达B,则位移相同即位置的变化相同,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同;故A项正确,D项正确.‎ BC.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则三种路径的路程不同,时间相同,有平均速率不等;而沿弦AB的路程最小,则平均速率最小;故B项错误、C项正确.‎ ‎10. 如图所示,以水平力F压物体A,这时A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A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物体的质量为m,那么A物体与墙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 A. μmg B. mg C. F D. μF ‎【答案】BD ‎【解析】‎ 由于物体匀速下滑,因此在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有:mg=f,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f=μFN,FN=F,得f=μF,所以A、C错误,B、D正确。‎ ‎1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则( )‎ A. 经过A杆时速度为5m/s B. 车的加速度为15m/s2‎ C. 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s D. 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是6.5m ‎【答案】AC ‎【解析】‎ A、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得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根据速度公式,,故 ‎,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速度公式:,故C正确;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为:,故D错误。‎ 点睛:先解出AB之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B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得加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得A点的速度和到达B所用的时间,用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公式求得从出发点到A点的距离;本题关键是能熟练记得并理解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此题的突破口是先求出加速度。‎ ‎12.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也为v.若a1≠a2≠a3,则(  )‎ A.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到达C B. 甲一定先由A到达C C. 乙一定先由A到达C D. 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C.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若a1>a3,如图,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乙<t甲.‎ 若a3>a1,如图,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乙>t甲.‎ 通过图线作不出位移相等,速度相等,时间相等的图线,所以甲乙不能同时到达;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错误.‎ D.根据平均速度可知,两车的位移相同,时间不等,故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故D项正确.‎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6分)‎ ‎13.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__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A (2). 0.23 (3). 0.75‎ ‎【解析】‎ ‎【详解】[1]物块加速下滑,速度越来越大,在相等时间内物块位移越来越大,刚开始时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较小,由图示纸带可知,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点是A点;‎ ‎[2]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0.1s,打出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结合逐差法可得加速度为:‎ ‎;‎ 代入数据可得:‎ 三.计算题(共46分)‎ ‎14.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 N,A与B、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当用水平力向右拉动物体A时,试求:‎ ‎(1)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A物体所受的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8 N 向右 (2)24N 向左 ‎【解析】‎ ‎【分析】‎ ‎(1)AB间弹力大小等于B所受的重力,可求出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据B相对A的运动方向,可判断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地面与A间弹力大小等于A和B所受的总重力,可求出A物体所受的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据A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详解】(1)B相对A向左运动,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AB间弹力的大小 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A相对地面向右运动,B所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地面与A间弹力的大小 A物体所受的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点睛】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静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两力均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或成任意角,即两力均可为动力或阻力。‎ ‎15.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两次经过高度为处经历的时间为,求小球抛出的初速度大小和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 ‎【解析】‎ ‎【详解】设小球竖直上抛的初速度为,总时间为T 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下落的时间为,最初的一段时间为 则下落过程有:‎ 解得:‎ 而抛出的初速度为 解得:‎ ‎16.质量分别为1kg、2kg、3kg的木块a、b、c与两个原长均为10cm、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取g=10m/s2.求 ‎(1)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 ‎(2)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 ‎(3)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答案】(1)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为6cm;(2)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为50N;(3)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20cm。‎ ‎【解析】‎ ‎【分析】‎ ‎(1)刚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出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 ‎ ‎(2)根据平衡条件可知,c刚离开时,绳子的拉力等于bc的重力之和; ‎ ‎(3)c开始离开水平面时,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明确拉伸量,再分析弹簧q的水平拉力,根据胡克定律可确定形变量,从而确定p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详解】(1)刚开始弹簧q处于压缩状态,设其压缩量为x1,则:‎ kx1=mbg x1=4cm l1=l0-x1=10-4=6cm;‎ ‎(2)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为:‎ T=(mb+mc)g=(2+3)×10=50N;‎ ‎(3)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设其拉伸量为x2,则:‎ kx2=mcg x2=6cm 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拉弹簧p的水平拉力大小为:‎ F=T=50N 则弹簧p的伸长量为:x3===0.1m=10 cm p弹簧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x=x1+x2+x3=4+6+10=20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的基本运用,关键选择好研究对象,结合共点力平衡,以及抓住弹簧的初末状态分析求解。‎ ‎17.甲、乙两辆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先后出发,其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t3时刻两车相遇,相遇前两车最大距离为25m,已知t2=10s.求:‎ ‎(1)甲车在加速阶段加速度大小;‎ ‎(2)两车相遇的时间t3。(取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a1=2m/s2 (2)t3=17s ‎【解析】‎ 解:(1) 0~时间内位移关系:‎ 解得: =5s ‎ 所以甲的加速度:‎ ‎(2) 0~时间内,‎ ‎=1m/s² ‎ 解得: ‎ ‎18.如图所示,一个直径为D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可绕中心轴转动,其侧面刻有螺距为h的光滑的螺旋形凹槽,槽内有一小球,为使小球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必须要以多大的水平加速度来拉缠在圆柱体侧面的绳子?‎ ‎【答案】‎ ‎【解析】‎ ‎【详解】将等螺距线展开成如图所示的三角形,‎ 其中倾角 在转动n周过程中,有:‎ 消去时间t,可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