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7.00 KB
  • 2021-05-24 发布

理综物理卷·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2018-03)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 理综物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下列说祛符合事实的是 A.卢型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与金原子核多次碰撞导致大角度偏转 B.根据玻尔理论,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将释放出核能 C.布拉凯特利用云室照片发现,α粒子击中氮原子形成复核,复核不稳定,会放出一个质子 D.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只要增加光照时间,使电子多吸收几个光子,所有电子最终都能跃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 ‎15.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的作用,在6s内力F、速度v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 A.物体的质量为2kg B.物体在6S 内的运动的位移为6m C.在2s内推力做的功2J D.物体毕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5‎ ‎16.我国已成功发射首艘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和首个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它们均可近似看作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天宫二号”和“慧眼”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和,地球半径为R,则“天官二号“与“慧眼”的 A.加速度之比为 B.周期之比为 C.线速度之比为 D.角速度之比为 ‎17.如图所示是一台理想自耦变压器,在a、b之间接电压不变的正弦交流电,A为理想交流电流表。变压器调压端的滑动头P原来处于线圈中点,电阻箱的电图为R。若将滑动头P向上移到最高处,并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使电流表的读数变为原来的两倍,则R′等于 A. B. C. D.4R ‎18.如图所示,ab、ac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位于同一圆周上,O为该圆的圆心,ab经过圆心。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分别从b、c点无初速释放,用、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点的速度大小,用、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所用的时间,则 A.> B.< ‎ C.= D.<‎ ‎19.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有比荷大小相等的甲、乙两粒子,甲以速度从A点沿直径A0B方向射入磁场,经过时间射出磁场,射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间的夹角为60°;乙以速度从距高直径AOB为的C点平行于直径AOB方向射入磁场,经过时间射出磁场,其轨迹恰好通过磁场的圆心。不计粒子受到的重力,则 A.两个粒子带异种电荷 B.= ‎ C.:=:1 ‎ D.两粒子在磁场中轨迹长度之比:=:1‎ ‎20.真空中,两个固定点电荷A、B所带电荷量分别为和,在它们共同形成的电场中,有一条电场线如图实线所示,实线上的箭头表示电场线的方向,电场线上标出了C、D两点,其中D点的切线与AB连线平行,0点为AB连线的中点,则 A.A带正电,B带负电,且>‎ B.O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 C.负检验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的电势能 D.在C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的检验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将沿电场线运动到D点 ‎21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整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两条平行长直导轨MN,导轨同距为L。导轨左端接一电阻R,金属杆ab垂直导轨放置,金属杆和导轨的电阻不计,杆与导轨间接触良好且无摩擦。现对金属杆施加一个与其垂直的水平方向恒力F使金属杆从都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金属杆速度大小v、恒力F的功率、金属杆与导轨形成的回路中磁通量等各量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5分)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撤前后的动量关系。图中0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多次从倾斜轨道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然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从斜轨上S位置静上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测出碰后平均落地点在M点,平均落地点在N点,不计小球与轨道润的摩擦。‎ ‎(1)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两个小球的质量、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若实验中发现·OM+·ON小于·OP,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碰撞过程有机械能的损失 B.计算时没有将小球半径考虑进去 C.放上小球后,入射球从倾斜轨道上都止释放的位置比原来的低 ‎(3)若两球发生弹性正碰,则OM、ON、OP之间一定满足的关系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OP=ON-OM B.2OP=ON+OM C.OP-ON=2OM ‎23.(10分)某小组通过实验测绘一个标有“5.0V 7.5W”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备有下列器材:‎ A.电池组( 电动势为6.0V,内阻约为1Ω)‎ B.电表(量程为0~3V,内阻Rv=3kΩ)‎ C.电流表(量程为0~1.5A,内阻约为0.5Ω)‎ D.滑动变阻R(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1A)‎ E.定值电阻(电阻值为1.5kΩ)‎ F.定值电阻(电阻值为3k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实验中所用定值电阻应选(填“E”或“F”)。‎ ‎(2)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 某饮实验时,电压表示数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读数是 V;元件两端电压是 V.‎ ‎(4)通过实验数据描绘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丁所示若把两同样的该元件并联后与电动势为4 5V,内阻为1.5Ω的电源相连接,则此时每个元件的电阻值均为 Ω。(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4 (14分)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2m 和m;现给小滑块A水平向右的瞬间冲量,小滑块向右运动与小骨块B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恰好能通过半径为R的半圆形光滑轨道最高点C,飞出后做平抛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滑块在最高点C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 ‎(3)小滑块A开始受到的瞬间冲量大小I。‎ ‎25.(18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方以CD为界,右边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104N/C,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0.1kg的绝缘板,板的右端A恰好在边界CD处,板上距A端l=1.8m放置一质量=0.1kg、带电量为q=-8×10-5C的小滑块P。质量为=0.5kg的小滑块Q以初速度=5.5m/s从B端滑入绝缘板,在与小滑块P相遇前,小滑块P已进入电场。已知小滑块P、Q与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 5、=0.1,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擦力。g=10m/s²。求:‎ ‎(1)小滑块Q刚滑上板时,滑块P的加速度大小;‎ ‎(2)小滑块P进人电场后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若小滑块P、Q恰好在CD边界相向相遇,AB板的长度L。‎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镇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一选修3-3](15分)‎ ‎(1)(5分)根据热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物体的温度变化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随之改变 B.载重汽车卸去货物的过程中,外界对汽车轮胎内的气体做正功 C.当水面上方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中不会有水分子飞出水面 D.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 E.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分子质量为m,若1摩尔该气体的体积为V,则该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 ‎(2)(10分)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绝热气缸,气缸下面有加热装置。开始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缸内理想气体Ⅰ、Ⅱ两部分高度均为,温度比为。已知话塞A导热、B绝热,A、B质量均为m、横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强为保持不变,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现对气体Ⅱ缓慢加热,当A上开h时停止加热,求:‎ ‎①此时气体的温度;‎ ‎②若在活塞A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m时,气体Ⅰ的高度。‎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波中A、B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1.0m,且小于一个波长,如图甲所示,A、B两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波中任意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8cm B.若该波沿轴负方向传播,则波长为4m C.若波速为1.0m/s,则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D.在0 5s~1.5s间,A、B两质点的路程相等 E.t=1.5s时,A、B两质点的振动速度都相同 ‎(2)(10分)如图所示,置于空气中一透明正立方体截面ABCD,BC面和CD面均镀银,P、M、Q、N分别为AB边、BC边、CD边、AD边的中点。从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SP与PA面的夹角成30°,经折射、反射后从N点射出,刚好回到S点。(计算中可能会用到=1.41,=2.45,sin15°=0.26)‎ ‎①面出光路图,并求出立方体的折射率n;‎ ‎②已知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真空中的速度c,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求该光线从S点发出后回到S点的时间。‎ ‎2018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参考答案 ‎14.C 15.D 16.C 17.A 18.AD 19.AC 20.AB 21.AD ‎22. (5分)‎ ‎(1)B(2分) (2)C(2分) (3)A(1分)‎ ‎23. (10分)‎ ‎(1)F(2分)‎ ‎(2)如图所示(2分)‎ ‎(3)2.20(2分),4.4(2分)‎ ‎(4)1.7(2分,1.5~1.9给2分)‎ ‎24.(14分)‎ 解:(1) 小滑块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NC=0:‎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m+m)g =(2m+m) (2分)‎ ‎ vC= (2分)‎ ‎(2) 小滑块从C点飞出做平抛运动 ‎ 竖直方向:2R=gt2 (1分) t=2 (1分)‎ ‎ 水平方向:x = vCt=2R (2分) ‎ (3) 滑块A、B正碰后粘在一起的速度是v,从圆形轨道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 -(2m+m)g·2R= (2m+m) (vC2-v2) (2分)‎ v= (1分)‎ 滑块A、B正碰,由动量守恒得:2m vA= (2m+m) v (1分)‎ 对滑块A,由动量定理可知:‎ 滑块A受到的冲量I=△p=2m vA-0 (1分) ‎ ‎= (2m+m) v-0‎ ‎=3m (1分)‎ ‎25.(18分)‎ 解:(1)设:小滑块P与绝缘板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 m2g=(m1+M)a1(1分)‎ v t v0‎ ‎0‎ P t1‎ t1+t2‎ Q v1‎ v2‎ t3‎ Q+绝缘板 绝缘板 ‎ 解得:a1=2.5m/s2(1分)‎ ‎ 对小滑块P,‎ 由牛顿第二定律:f1= m1 a1=0.25N(1分)‎ P+绝缘板 f1max= μ1 m1g=0.5 N >f1 假设正确(1分)‎ (2) 小滑块P进入电场后,‎ 设:小滑块P相对绝缘板运动 对绝缘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 m2g- μ1 m1g=Ma (1分)‎ 解得:a = 0 ,做匀速直线运动(1分)‎ 对小滑块P,由牛顿第二定律:qE - μ1 m1g=m1a1′(1分)‎ ‎ 解得:a1′=3m/s2 方向向左(1分)‎ ‎ 假设正确 ‎(3)设:刚进入电场时小滑块P的速度为v1‎ ‎ 由运动学公式:(1分)‎ ‎ 滑块P进入电场前运动的时间为t1 = = 1.2s(1分)‎ 设:滑块P回到CD边界时间为t2‎ 由运动学公式:x= v1t2- a1′t22 = 0(1分)‎ 解得t2 = 2 s(1分)‎ 对小滑块Q,设:加速度大小为a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 m2g=m2a2 a2=μ2 g=1m/s2‎ 设:经过t3时间,小滑块Q与绝缘板共速 即:v1=v0-a2t3(1分)‎ 解得: < t1+t2=3.2 s(1分)‎ 设:此后小滑块Q与绝缘板共同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 m1g=(m2+M)a2′‎ 解得:(1分)‎ Q相对于绝缘板的总位移:‎ ‎=4.925m(1分)‎ 小滑块P相对于板的总位移:‎ ‎≈5.796m(1分)‎ 板的总长度为L=x1+ x2+l≈12.52m(1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ADE (5分。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2)(10分)‎ 解:①气体Ⅱ这一过程为等压变化 初状态:温度T0、体积V1=L0S (1分)‎ 末状态:温度T、体积V2= (1分)‎ 根据查理定律可得:= (2分)‎ 解得:T=T0 (1分)‎ ‎②气体Ⅰ这一过程做等温变化 初状态:压强 p1′=p0+ (1分) 体积V1′=L0S 末状态:压强p2′=p0+ (1分) 体积V2′=L1′S 由玻意耳定律得:p1′L0S=p2′L1′S (2分)‎ 解得:L1′= L0 (1分)‎ ‎34.[物理——选修3-4](15分)‎ ‎(1)ACE (5分。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2)(10分)‎ 解:①根据题意作光路图,光线在P点发生折射时,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45°(1分)‎ 故透明物体的折射率n===1.225 (3分)‎ ‎② 连接PN,由几何关系可得 PN、PM、QN、QM的长均为a (1分)‎ ‎∠PSN=30°,SN=SP= (1分)‎ 光在透明物体中的速度v= (1分)‎ 光在透明物体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t1= (1分)‎ 光在透明物体外传播所用的时间t2= (1分)‎ 故光从S点发出到射回S点所经历的总时间 t=t1+t2=5.30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