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0 KB
- 2021-05-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六安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物理自测试卷(六)
命题人: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2.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 F 与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 r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r>r0 阶段,F 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在 r<r0 阶段,F 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
C.在 r=r0 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在 r=r0 时,分子势能为零
3.用活塞式抽气机抽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从玻璃瓶中抽气,第一次抽气后,瓶内气体的
4 256
压强减小到原来的 ,要使容器内剩余气体的压强减为原来的 ,抽气次数应为( )
5 625
A.2 次 B.3 次 C.4 次 D.5 次
4.在两端开口的弯管内用两段水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A、B、C、D 四个液面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左侧试管底部的阀门 K 打开,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A、B、D 液面相对各自原来的位置下降的长度/JhA、/JhB和/JhD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JhA = /JhB = /JhD B./JhA > /JhB > /JhD C./JhA = /JhB > /JhD D./JhA > /JhB = /JhD
5.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甲所示,实验中测得铷的
遏止电压 UC 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5.15×1014Hz。已知普朗克常量 h=6.63×10-34J·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欲测遏止电压,应选择电源左端为正极
B.当电源左端为正极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的示数持续增大
C.增大照射光的强度,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增大
D.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1.2×10-19J
6.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处于 n=4 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氢原子可能发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
B.已知钾的逸出功为 2.22eV,则氢原子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释放的光子可以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
C.氢原子从 n=2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最小
D.氢原子由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时,氢原子能量减小, 核外电子动能增加
7.日本福岛核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核事故之一,2019 年 2 月 13 日日本宣布福岛核电站核残渣
首次被“触及”,其中部分残留的放射性物质半衰期可长达 1570 万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U 衰变成206Pb 的核反应方程为238U ® 206 Pb + 7 4 He + 4 0e
92 82 92 82 2 -1
B. 238U 的比结合能大于206Pb 的比结合能
92 82
C.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的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D.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不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8.人类在研究光、原子结构及核能利用等方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关原子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最先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能说明光子具有粒子性,且前者可说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除证明光子具有能量,还可证明光子具有动量
C.原子核发生b衰变时,产生的b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因核内没有电子,所以b射线
是核外电子逸出原子形成的
4
4 2 6 0
D.一个铍核( 9 Be )和一个a粒子反应后生成一个碳核,并放出一个中子和能量,核反应方程为9 Be + 4 He ® 14 C + 1 n
二、多选题(每题 4 分、共 28 分)
9.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气体的内能包括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D.气体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E.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一定减小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C.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传导的方向性
D.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E.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即使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不会停止
C.将一块晶体敲碎,得到的小颗粒也是晶体
D.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气体对容器壁有压强是气体分子对容器壁频繁碰撞的结果
B.物体温度升高,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速率均增大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自然发生的热传递过程是向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
E. 饱和汽压与分子数密度有关,与温度无关
1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开始,经历三个过程 ab、bc、ca 回到原状态,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pa、pb、pc 分别表示状态 a、b、c 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过程 ab 中气体一定吸热
B.pc=pb>pa
C.过程 bc 中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D.过程 bc 中每一个分子的速率都减小
E.过程 ca 中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做的功
1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所用光子能量为 2.75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电流表 G 的示数不为零;移动变阻器的触点 c,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 1.7V 时,电流表示数为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 1.05eV
B.电键 S 断开后,电流表 G 中有电流流过
C.当滑动触头向 a 端滑动时,反向电压增大,电流增大
D.改用能量为 2.5eV 的光子照射,移动变阻器的触点 c,电流表 G 中也可能有电流
15.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氢原子中的电子从 n=5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可产生 a 光;从 n=4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可产生 b 光。a 光和 b 光的波长分別为la 和lb ,照射到逸出功为 2.29eV 的金属钠表面均可产生光电效应,遏止电压分别为Ua 和Ub ,则( )
A.la > lb
B.Ua < Ub
C.a 光的光子能量为 2.86eV
D.b 光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Ek=0.26eV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三、计算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Z
16.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原子核A X 发生衰变,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 Y 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两个圆的半径之比为 27:2,如图所示,
(1)写出衰变方程;
Z
(2)已知A X ,Y 和放出的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X、my和m0光在真
空中的速度为 c,若
AX 衰变过程的同时放出能量为Ey的y光
z
子,且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求放出的粒子的动能。
17.如图,一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有一段高度为 2.0cm 的水银柱,水银柱下密封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水银柱上表面到管口的距离为 2.0cm.若将细管倒置,水银柱下表面恰好位于管口处,且无水银滴落,管内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已知大气压强为 76cmHg,环境温度为 296K.
(1)求细管的长度;
(2)若在倒置前,缓慢加热管内被密封的气体,直到水银柱的上表面恰好与管口平齐为止,求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
18.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竖直吊在天花板上,开口向下.质量与厚度均不计、导热性能良好的活塞横截面积为 S=2×10-3 m2,与汽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此时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h=24 cm,活塞距汽缸口 10 cm.汽缸所处环境的温度为 300 K,大气压强 p0=1.0×105 Pa,取 g=10 m/s2.现将质量为 m=4 kg 的物块挂在活塞中央位置上.
(1)活塞挂上重物后,活塞下移,求稳定后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2)若再对汽缸缓慢加热使活塞继续下移,活塞刚好不脱离汽缸,加热时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对外做功多少?
19.如图所示,U 型玻璃细管竖直放置,水平细管与 U 型玻璃细管底部相连通,各部分细管内径相同.U 型管左管上端封有长 20cm 的理想气体 B,右管上端开口并与大气相通,此时 U 型玻璃管左、右两侧水银面恰好相平,水银面距 U 型玻璃管底部为 25cm.水平细管内用小活塞封有长度 10cm 的理想气体 A.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 75cmHg,忽略环境温度的变化.现将活塞缓慢向左拉,使气体 B 的气柱长度为 25cm,求:
(1)左右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是多大?
(2)理想气体 A 的气柱长度为多少?
20.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的足够长汽缸内有两个活塞用一根轻质硬杆相连,上面小活塞面积S1=2 cm2,下面大活塞面积S2=8 cm2,两活塞的总质量为M=0.3 kg;汽缸内封闭温度T1=300K的理想气体,粗细两部分长度相等且 L=5 cm;大气压强为 Po=1.01×l05Pa,g=10m/s2,整个系统处于平衡,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求:
(1)初状态封闭气体的压强 Pi;
(2)若封闭气体的温度缓慢升高到 T2 =336 K,气体的体积 V2 是多少
(3)上述过程中封闭气体对外界做功 W.
六安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物理自测试卷(六)参考答案
1.C 【解析】A、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 A 错误;B、布朗运动为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的间接反映,故 B 错误;C、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是同时存在,而分子力是斥力与引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 表现为斥力,即引力小于斥力,而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表现为引力,即斥力小于引力, 但总是同时存在的,故 C 正确,D 错误。
2.C 【解析】A.r 大于平衡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相互靠近时 F 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故 A 错误;B.当 r 小于 r0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靠近时 F 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故 B 错误;CD.由以上分析可知,当 r 等于 r0 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r 等于 r0 时,分子势能不为零,故 C 正确,D 错误。
3.C 【解析】设玻璃瓶的容积是 V,抽气机的容积是 V0,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PV=4P(V+V0),V0=1V,设抽 n 次后,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256,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5 4 625
抽一次时:PV=P1(V+V0),P1=4P;抽两次时:P1V=P2(V+V0),P2=(4)2P;抽 n 次时:Pn=(4)nP,
5 5 5
Pn=256P,则 n=4,故选 C。
625
4.B 【解析】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空气柱长度增大,压强减小,C 液面上升,B 液面下降,A 液面下降,AB 之间液面高度差减小,A 相对于底面压强最大,所以 A 下降的最大,其次是 B,上升最小的是 C 液面,与 D 液面下降的高度相同,故/JhA > /JhB > /JhD,故 ACD 错误,
B 正确;故选 B。
5.D 【解析】A、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铷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频率n,因此光电管左端应该是阴极,则电源左端为负极,故 A 错误;B、当电源左端为正极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图示位置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则电压增大,光电流增大,当电流达到饱和值,不再增大,即电流
表读数的变化是先增大,后不变,故选项 B 错误;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选项 C 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铷的截止频率
n = 5.15 ´1014 Hz ,根据 hv = W ,则可求出该金属的逸出功大小
C c 0
0
W = 6.63´10-34 ´ 5.15´1014 J = 3.41´10-19 J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m = hv -W0 ,当入射光的频率为n= 7.00´1014 Hz 时,则最大初动能为:
km
E = 6.63´10-34 ´ 7.0 ´1014 - 3.41´10-19 J = 1.2 ´10-19 J ,故选项 D 正确。
4
6.D 【解析】根据C 2 = 6 ,所以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 6 种不同频率的光.故 A 错误;n=3 能
级跃迁到 n=2 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 E=-1.51eV-(-3.40eV)=1.89eV<2.22eV,小于钾的逸出功, 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 B 错误.由图可知当核外电子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时,能级差最小, 所以放出光子的能量最小,故 C 错误;由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过程中释放能量,原子的能
q2
量在减小,核外电子的运转半径减小,根据 k r 2
故 D 正确;故选 D。
v2
=
m r 可 知 Ek =
kq2
2r
则电子的动能会增加,
92
7.D 【解析】裂变反应要有多个中子参与,且在书写裂变反应方程时,两边的中子不能消掉,选 项 A 错误;裂变反应要放出大量的能量,且生成的新物质更稳定,比结合能更大,则 238U 的比
82
结合能小于 206Pb 的比结合能,选项 B 错误;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γ射线的速度与光速相当, 穿透能力很强,选项 C 错误;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不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 D 正确.
8.B 【详解】A、汤姆孙最先发现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选项 A 错误;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能说明光子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子具有能量,康普顿效应可以
说明光子具有动量,故选项 B 正确;C、b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来自原子核内部中子的衰变,故
选项 C 错误;D、该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不守恒,故选项 D 错误。
9.BDE 【详解】ABCE.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所有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之和;其中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量,与重力势能无关;分子动能是分子运动的动能,与 气体的整体运动的动能无关,故 BE 正确,AC 错误;D.由于是非理想气体,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若温度相应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可能不变,故 D 正确。
10.BCE 【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力 F 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作用力不一定减小,故 A 错误;B、物体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故 B 正确;C、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而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 C 正确;D、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小,但绝对湿度大小不能确定,故 D 错误;E、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 E 正确;故选 BCE。
11.BCD 【解析】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 r0 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减小,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 r0 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增大,A 错误;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分子间就一直有热运动,因此水结成冰分子间的热运动也不会停止,B 正确;将一块晶体敲碎不改
变其性质,因此还是晶体,C 正确;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是对的,如石墨和金刚石,D 正确;晶体在融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其分子势能发生了变化,内能是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组成的,因此其内能发生变化,E 错误.
12.ACD 【解析】气体对容器壁有压强是气体分子对容器壁频繁碰撞的结果,选项 A 正确;物体
温度升高,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均增大,选项 B 错误;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对外做功,故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选项 C 正确;根据熵原理,自然发生的热传递过程是向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选项 D 正确;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E 错误;故选ACD.
13.ABE 【分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在 V-T 图象中,图线上各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斜率代表压强,斜率越大压强越小,分析各条图线的变化可知;【详解】A、过程 ab 中气体的体积不
变,没有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气体一定吸热,故 A 正确;B、设 a 状态的压强为 Pa ,
则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 Pa g3V0 = Pb g3V0 ,所以: P = 3P ,同理: Pa ·3V0 = PC ·V0 ,
T 3T
b a T T
0 0 0 0
解得: Pc = 3Pa ,所以: Pc = Pb > Pa ,故 B 正确;C、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
计,所以过程 bc 中分子势能不变,故 C 错误;D、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对单个的分子没有意义,所以过程 bc 中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并不是每一个分子的速率都减小,故 D 错误;E、由图可知过程 ca 中气体等温膨胀,内能不变,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做的功,故 E 正确;故
选 ABE.
14.ABD 【解析】A.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 1.7V 时, 电流表示数为 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7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m=hν-W0,W0=1.05eV,
A 正确;B.电键 S 断开后,用光子能量为 2.75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则有电流流过电流表,B 正确;C.当滑动触头向 a 端滑动时,反向电压增大,则到达集电极的电子的数目减小,电流减小,C 错误;D.改用能量为 2.5eV 的光子照射,2.5eV 大于 1.05eV,仍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电流表 G 也有电流,即使移动变阻器的触点 c,电流表
G 中也可能有电流,故 D 正确;故选 ABD。
15.CD 【解析】AC、氢原子中的电子从 n=5 跃迁到 n=2 产生的 a 光,
DE = E5 - E2 = -0.54 - (-3.40) = 2.86eV
DE = E4 - E2 = -0.85- (-3.40) = 2.55eV
,氢原子中的电子从 n=4 跃迁到 n=2 产生的 b 光,
,能量越高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则la < lb ,选项 C
正确,A 错误;BD、由光电效应方程eU
= 1 m v 2 = hu-W
有频率越高的U 越大,即U > U ,
c 2 e e 0
c a b
1 m v 2 = hu-W
= 2.55 - 2.29eV = 0.26eV ,但是这是最大初动能。则 B 错误、D 错误
2 e e 0
16.(1)
A X�A-4Y+4He (2)E0 = my
mX - my - m0 c2 - Ey
29 27 2
my+m0
【解析】(1)由于新核和放出的粒子的轨迹是外切圆,说明放出的粒子带正电,是α衰变,核反应方
程为:
A X�A-4y+4He
29 27 2
(2)上述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为/Jm = mX - my - m0,放出的能量为/JE = /Jmc2 该能量是 Y 的动能Ey,α粒子的动能E0和γ光子的能量Ey之和:/JE = Ey + E0 + Ey 设衰变后的 Y 核和α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y和v0,则由动量守恒有myvy = m0v0
又由动能的定义可知Ey = 1 myv2 ,E0 = 1 m0v2,解得
2
17.(1)41cm;(2)312K
y
E0 =
2 0
my my + m0
mX - my
- m0
c2 - Ey
【解析】以“液柱”为模型,通过对气体压强分析,利用玻意耳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求得细管长度和 温度,找准初末状态、分析封闭气体经历的变化时关键.易错点:误把气体长度当成细管长度.
【详解】
(1)设细管的长度为 l,横截面的面积为 S,水银柱高度为 h;初始时,设水银柱上表面到管口的距离为 h,被密封气体的体积为 V,压强为 p;细管倒置时,气体体积为 V1,压强为 p1.由玻意耳定律有 pV=p1V1①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p=p0–ρgh③
式中,p、g 分别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p0 为大气压强.由题意有 V=S(L–h1–h)④ V1=S(L–h)⑤
由①②③④⑤式和题给条件得 L=41cm⑥
(2)设气体被加热前后的温度分别为 T0
由④⑤⑥⑦式和题给数据得 T=312K⑧
18.(1)30 cm(2) 340K 6
.4 J
V
和 T,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T0
= V1 ⑦
T
【解析】(1)挂上重物后,活塞下移,设稳定后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 h1
该过程中气体初末状态的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p Sh = æ p - mg ö Sh
0 ç 0 S ÷ 1
è ø
代入数据解得: h1 = 30cm ;
(2)加热过程中汽缸内压强不变,当活塞移到汽缸口时,温度达到最高,设此温度为 T2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Sh1 = Sh2
T1 T2
而 h2 =34cm , T1 = 300K ,解得T2 =340K ,即加热时温度不能超过340K
æ mg ö
加热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W = ç p0 - S ÷ (h2-h1 )S ,代入数据得W =6.4J .
è ø
19.①15cm;②12.5cm.
【解析】①利用平衡求出初状态封闭气体的压强,B 中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即可求出末态 B 中气体的压强,再根据平衡,即可求出末状态左右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h;
②选择 A 中气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求出初末状态封闭气体的压强,对 A 中封闭气体运用玻意耳定律即可求出理想气体 A 的气柱长度.
【详解】①设玻璃管横截面为 S,活塞缓慢左拉的过程中,气体 B 做等温变化初态:压强 pB1=75cmHg,体积 VB1=20S,末态:压强 pB2,体积 VB2=25S, 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B1VB1=pB2VB2,解得:pB2=60cmHg
可得左右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h=(75-60)cm=15cm
②活塞被缓慢的左拉的过程中,气体 A 做等温变化
初态:压强 pA1=(75+25)cmHg=100cmHg,体积 VA1=10S, 末态:压强 pA2=(75+5)cmHg=80cmHg,体积 VA2=LA2S
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A1VA1=pA2VA2
解得理想气体 A 的气柱长度:LA2=12.5cm
20.(1) 9.6 ´104 Pa
(2) 56cm3
(3)0.56J
【解析】(1)平衡条件 Mg + p S + p S = p S + p S ,代入数据得
p = 9.6 ´104 P
0 1 1 2 1 1 0 2
(2)初态体积 V = S L + S L = 50cm3 ,等压膨胀,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1 a
V1 = V2
1 1 2
2
代入数据得 V = 56cm3
T1 T2
(3)封闭气体对外界做功W = F DL = p1DV = p1 (V2 -V1 ) = 0.57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