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50 KB
- 2021-05-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秋期中联考
高一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题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12题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
A. 飞行员反应快 B. 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C. 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 飞行员超人,手有劲
【答案】B
【解析】
【详解】子弹在飞行员脸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也可以说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来说是几乎静止的。故B正确,ACD错误;
2.在如图所示的照片中,关于物体或人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是一列在12:35~20:07之间由厦门北开往武汉的动车,12:35是指动车运动时间
B. 乙图中的a点是电风扇扇叶边缘上的一点,它在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不为零
C. 丙图中400m跑步比赛的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
D. 丁图是正在做精彩表演的芭蕾舞演员,台下的观众可以把她们视为质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12:35是指动车发车的时刻,故A错误;
B、由于运动一周的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故B错误;
C、为了比赛的公平,应使运动员跑相同的路程;因内道的半径小,故为了让所有人路程相同,内道的运动中要在后面,而外道上的运动员要在前面,故C正确;
D、研究跳舞的姿态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
A. 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 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
C 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D. 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A错误;质量、路程是没有方向的标量,速度、平均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B错误;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C正确;路程、时间是标量,位移、加速度都是矢量,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4.汽车从立交桥顶上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内通过2m、第2s内通过4m、第3s内通过6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B. 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 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2m/s
D. 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4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求得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注意由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无法求得瞬时速度.
【详解】AB.第2s内的平均速度v=41m/s=4m/s,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由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无法求出瞬时速度,故C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理解,注意在解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不能简单地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5.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C. 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量” D.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加速度与速度的增加不是一回事,是彼此独立的两个物理量,单位就不同,故A错误;
B.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为速度变化率,故B正确。
CD. 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变化量以及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的时间满足
故CD错误;
6.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
A. 11 m/s2 B. 5.0 m/s2 C. 1.4 m/s2 D. 0.6 m/s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速度变化量:△v=v2-v1=60km/h-20km/h=40km/h≈11m/s,则加速度为.故选C。
考点:加速度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加速度的求解公式;解题时注意单位的换算;3.6km/h=1m/s;此题考查基本公式的掌握。
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加速度相同
D.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AB. 自由落体运动仅受重力,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样,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也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AB错误。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加速度相同,均为重力加速度,故C正确。
D.根据知,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D错误。
8.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弹力,关于这弹力下述正确的是( )
A. 就是物体的重力 B. 是由于木块的形变而产生的
C. 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D. 是由于木块和桌面的形变共同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这个力是弹力,这个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时对木块的力,它不是木块的重力,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像,下列关于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0~2 s内,A、B两人同向而行
B. 0~2 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C. 0~5 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
D. 0~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所以0~2s内A斜率为负,即速度沿负方向,B的斜率为正,即速度沿正方向,所以两人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
B.根据斜率等于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速度越大,可知0~2sA的速度比B的速度小,故B错误;
C.在前5s内,B正向运动60m,静止2s时间后又负向运动30m,即B走的总路程为90m,A走的路程为60m,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少,故C正确;
D.在前5s内,A的位移大小为
xA=60m-0=60m,
B的位移大小为
xB=30m-0=30m;
故D正确。
10.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运动方向相反
B. 0﹣4s内,A、B的位移相同
C. t=4s时,A、B的速度相同
D. 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看出,速度均为正值,说明A、B都沿正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s内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故B错误;由图读出,在t=4s时,A的速度等于B的速度。故C正确;图象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AB的斜率大小相等,即二者加速度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C。
11.A与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 B. A与B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A的速度是B的4倍 D. A与B的位移相等
【答案】BD
【解析】
【详解】AD.两质点相遇时到达同一位置,由题意可知,初始时刻A、B位于同一位置,末时刻又在同一位置,则两质点位移相等,设A的速度为vA,B的速度为vB,有:t=vBt,则vA=2vB,故AC错误,D正确;
B.AB同时运动,所以相遇时运动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知,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
12.下列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有摩擦力的接触面间必定有弹力,有弹力的接触面也一定有摩擦力
B.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C. 轻杆的弹力方向可以不在杆所在的直线上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根据摩擦力与弹力关系可知,有摩擦力的接触面间必定有弹力,有弹力的接触面不一定有摩擦力,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轻杆不同于轻绳,其弹力的方向可以不在杆所在的直线方向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阻碍物体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3.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50 Hz的低压________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________(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交流 (2). 限位孔 (3). 复写纸 (4). (5). BAEDCF
【解析】
【分析】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打点周期,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据实验原理即可正确安排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步骤一般要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的思路进行;
【详解】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因此要将导线接在低压交流电源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下面,这样才能通过振针把点打在纸带上;
D、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若打n个点,则有(n-1)个时间间隔,故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
实验步骤的排列一般要先安装器材即首先进行BA步骤,然后进行实验进行E步骤,实验结束要先关掉电源,即进行D步骤,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即进行CF步骤,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B A E D C F.
【点睛】要熟练正确的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进行误差分析,对于基础实验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知道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区别,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4.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在图坐标纸中描点,请作出F-L图线_______.
(2)由此图线可得出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 cm
(3)由此图线可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1) (2). (2)5cm (3). (3)20N/m
【解析】
【详解】(1)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弹簧的原长L0即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由图象可知,L0=5×10-2m=5cm.
劲度系数为图象直线部分的斜率,k==20N/m.
三、本题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某质点从A点出发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 s向东运动了20 m到达B点,在B点停了2 s后又向西运动,又经过5 s前进了60 m到达A点西侧的C点,如图所示.求:
(1)总路程;(2)总位移;(3)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80 m(2)40m,方向向西(3)4 m/s,方向向西
【解析】
(1)全过程中的总路程为:s=(20+60)=80m;
(2)设向东为正方向,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C点,则位移x=20-60=-40m,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向西
(3)所用的总时间t=t1+t2+t3=10s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点睛】路程为物体经过轨迹的长度,由题意可求得总路程;由题意可知总位移与总时间,则可求得总位移;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6.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火车在第3s末的速度是多少?
(2)前4s内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1)火车在第3s末的速度是3.5m/s.
(2)前4s内的位移是12m.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速度公式v=v0+at得v="2m/s+0." 5×3m/s=3.5m/s (4分)
(2)前4s的平均速度等于2s时的瞬时速度,由速度公式v=v0+at=2m/s+0.5×2m/s=3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7.在平直路面上以16m/s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求刹车后
(1)2s末汽车的速度;
(2)5s内汽车的位移;
(3)汽车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
【答案】(1)8m/s (2)32m(3)x=2m
【解析】
【详解】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已知
得
(1)由得
v=8m/s
(2)刹停过程:已知
由得
t=4s
由
得
x=32m
(3)逆向分析:由
得
x=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