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50 KB
- 2021-05-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理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计12题,每题4分,1-8题单选,9-12多选。
1.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 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
A.①②④⑤⑥ B.①⑤⑥⑦⑧ C.④⑤⑥⑦⑧ D.①④⑤⑦⑧
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把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大小和质量均可以忽略不计
B.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C.平均速度,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以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D.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为时间,短的为时刻
3.汽车自点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的加速度是,途中分别经过、两根电线杆,已知、电线杆相距,车经过电线杆时的速度是,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经过杆的速度是 B.经过杆的速度是
C.汽车经过、电线杆的时间是 D.汽车经过、电线杆的时间是
4.如图所示,两个小球用长为1 m的细线连接,用手拿着球,球竖直悬挂,且A、B两球均静止。现由静止释放球,测得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0.2 s,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则球释放时离地面的高度为
A.1.25 m B.1.80 m C.3.60 m D.6.25m
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6.以下各选项的图中,所有接触面均光滑且均处于静止状态,其中A、D选项中的细线均沿竖直方向.则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B.物体在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C.物体只有相互直接接触,才能产生力 D.两个大小相同的力,产生的力的效果一定相同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B.物体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处受重力
C.由µ=f/N可知,动摩擦因数µ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弹力N成反比
D.汽车正常行驶时,驱动轮对地面产生静摩擦力,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
9.关于速度、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它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
B.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可能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它的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大,加速度越大
10.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B.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宏观物体之间,而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部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D.原子核内的带正电的质子之间存在着斥力,但原子核仍能紧密地保持在一起,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
11.甲、乙、丙三部电梯,甲中乘客看到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到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到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部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下,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12.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以加速度大小为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速度v后,立即以加速度大小为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B点时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总时间为t.若物体以速度v0匀速通过AB之间,所用时间也为t,则( )
A.v=2v0 B. C. D.
二、实验题
13.(7分)有关《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
B.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在6V交流电源上
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
D.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且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8s
(2)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填编号)
A.打点计时器 B.天平 C.低压交流电源 D.刻度尺
E.细绳和纸带 F.钩码和小车 G.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3)对该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要用天平测出钩码质量 B.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
C.在纸带上确定计时起点时,必须要用打出的第一个点
D.作图象时,必须要把描出的各点都要连在同一条曲线上
(4)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vA =_____m/s,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
a=___m/s2(计算结果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木头﹣木头
0.20
金属﹣木头
0.25
皮革﹣木头
0.28
橡胶﹣木头
0.30
14.(4分)如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N.若测得物块P质量为500g,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_______.(g取10m/s2)
三、解答题
16.物体从长1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0.5s到达斜面的中点.求:
⑴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总时间t;
⑵物体滑至斜面底的速度v的大小.
17.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一端固定于质量为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当弹簧长度时,物体刚要开始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为4.2N,g=10m/s2),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2)若弹簧长度为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若弹簧长度为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18.一次演习中,一空降特战兵实施空降,在飞机悬停180m高的空中后,空降特战兵从机舱中一跃而下,把空降特战兵空降假定为如下过程:空降特战兵出飞机舱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了2s后打开辅伞,特战兵立即做匀速运动,过了一段时间后打开主伞,特战兵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运动6s后到达了“敌方”的地面,此时空降特战兵的速度恰好为零,g取10m/s2.求:
(1)空降特战兵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是多少?
(2)空降特战兵从出机舱到着地总共花了多少时间?
19.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求:
(1)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们是标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A. 把物体抽象为质点后,需要考虑自身的质量,故A错误。
B. 物体的大小与能否看成质点无关,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有影响时就不可以看成质点,故B错误。
C. 平均速度,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以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
D.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故D错误。
3.C
【解析】
【详解】
AB、汽车由静止匀加速运动,,,
根据
解得: 故AB错误;
CD、从P到Q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则运动时间为:
代入数据得.故C对;D错;
故本题选C
4.B
【解析】
【详解】
设释放时A球离地高度为h,则,求得,。
A. 1.25 m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A错误;
B. 1.80 m与上述计算结果相符,故B正确;
C. 3.60 m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C错误;
D. 6.25m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D错误。
5.D
【解析】
【详解】
在时间内,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为倾斜直线;
时间内,加速度恒定为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
在时间内,加速度恒定但反向,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时刻物体速度为零;
在时间内,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6.B
【解析】
【详解】
A选项中,假设两球间有弹力,则小球将向两边运动,与题意矛盾,则、间无弹力,故A错误;B选项中,若两球间无弹力,则两球都将向下摆动,与题意矛盾,则、间有弹力,故B正确;C选项中,假设两球间有弹力,则小球将向右运动,与题意矛盾,则、间无弹力,故C错误;D选项中,假设对球有弹力,方向必定垂直于斜面向上,球共受三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则小球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与题意矛盾,则、间一定没有弹力,故D错误.
7.A
【解析】
【详解】
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存在,故A正确;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自身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故B错误;只有相互直接接触,才能产生力是弹力,而其它力不一定要接触,比如电荷间的电场力,故C错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两个大小相同的力,产生的力的效果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上的物体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
C.公式µ= 是定义式,动摩擦因数µ与摩擦力f、N成无关,故C错误。
D.汽车正常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摩擦力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驱动轮对地面产生静摩擦力,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
【点睛】
9.BD
【解析】
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B正确;加速度为负值,若速度也为负值,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则速度可能增大,故C错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和对应的时间有关,故D错误。所以BD正确,AC错误。
10.AC
【解析】
【详解】
A.引力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这就是万有引力,A正确;
BD.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存在于原子核内部,作用范围都很小,并随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减小,原子核之所以紧密地保持在一起,是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相互作用,而有些原子核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是弱相互作用的结果,B、D均错误.
C.电荷间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属于电磁相互作用,它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与万有引力类似C正确.
11.CD
【解析】
【详解】
甲中乘客看到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电梯相对高楼向上运动;乙中乘客看到甲电梯向下运动,说明乙电梯相对甲电梯向上运动,相对高楼也向上运动,且比甲电梯运动的快;丙中乘客看到甲、乙两电梯都在向上运动,说明丙电梯相对于甲、乙两电梯在向下运动,则丙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①静止不动,②向下运动,③向上运动,但比甲、乙两电梯都慢。
AB.由上分析知,甲向上,乙向上,丙可能静止,故选项AB不合题意;
CD. 由上分析知,甲向上,乙向上,丙可能向下;丙也可能向上,但比甲、乙都慢,故选项CD符合题意。
12.AB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A、B两点间距x=t=v0t,解得v=2v0,选项A符合题意;
BCD.由
t1=,
t2=,
t=t1+t2
可解得
+=,
选项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14.C B B 0.34 0.39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选项A错误;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V交流电源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选项B错误;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选项C正确;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且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选项D错误;
第二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天平,故选B.
第三空.此实验中不需要用天平测出钩码质量,选项A错误;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选项B正确;在纸带上确定计时起点时,可以选择点迹清晰的部分开始,不一定必须要用打出的第一个点,选项C错误;作图象时,让大多数点落在曲线上,少数均匀分布在曲线两侧,选项D错误;
第四空.第五空.s1=3.18cm,s2=6.74-3.18=3.56cm,s3=10.69-6.74=3.95cm,s4=15.05-10.69=4.36cm.
15.1.50 橡胶
【解析】
用力F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此时物块P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P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从图中可以读出测力计示数为1.50N,即物块P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为1.50N;物块P质量为500g=0.5kg,则物块P对木板的压力FN=mg=0.5kg×10N/kg=5N,而滑动摩擦力f=μFN
得,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橡胶.
点睛: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衡条件求出物块P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结合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动摩擦因数,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
16
解:(1)由得
由得
(2)由得
17.(1) k=210 N/m(2)2.1 N (3) 3.6 N
【解析】
【分析】
(1)物体匀速运动时,弹簧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将弹簧拉长到11cm时,弹簧的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仍静止,由平衡条件求解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
(3)若将弹簧拉长到13cm时,物体将加速前进,此时所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由Ff=μFN求解。
【详解】
(1) 弹簧原长为x0=10cm=0.1m,弹簧长度 x=12cm=0.12m
物体匀速前进时,条件得:
k(x-x0)=4.2
代入解得:k=210N/m;
(2) 若将弹簧长度为x1=11cm=0.11m时,弹簧的拉力为:F1=k(x1-x0)=2100×(0.11-0.10)N=2.1N
最大静摩擦力:Ffm=4.2
可知物体没动,则所受的静摩擦力为:Ff1=F1=2.1N
(3)若将弹簧长度为x2=13cm=0.13m时,弹簧弹力:F2=k(x2-x0)=200×(0.13-0.10)N=6.3N;物体将加速前进,此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f2=μFN=μmg=0.18×2×10N=3,6N。
【点睛】
对于摩擦力问题,首先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状态,确定是何种摩擦力,再选择解题方法.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求解,而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或平衡条件研究。
19.(1) (2) 9m/s (3) 5.95m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可求得运动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
可解得雨滴经过窗口上边框的速度;根据求出窗的上边框距离屋檐的距离,从而求出上边框距离地面的距离。
(1)根据自由落体公式:
带入数据解得雨滴落地的时间为:
(2)根据运动学公式:
带入数据解得雨滴经过窗口上边框的速度为:,
(3)窗的上边框距离屋檐的距离.
故窗的上边框距地面的高度为5.95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即可解题。
20.(1)16 m (2)8 s
【解析】
【详解】
汽车A和B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
(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
v=vB-at=vA,
解得t=3s
此时汽车A的位移
xA=xAt=12m
汽车B的位移
xB=vBt-at2=21m
故最远距离
Δxmax=xB+x0-xA=16m.
(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
运动的位移
汽车A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此时相距
汽车A需再运动的时间
故A追上B所用时间
t=t1+t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