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0 KB
  • 2021-05-25 发布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7~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和单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家汤姆孙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静电力常量,并验证了库仑定律 C.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是:Kg、m、N、A、K、mol、cd D.功的单位可以用 kgm2/s2表示 ‎2.如图所示,真空中有等量异种点电荷+q、﹣q分别放置在M、N两点,在MN的连线上有对称点a、c,MN连线的中垂线上有对称点b、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MN连线的中垂线上,O点电势最高 B.正电荷+q从b点移到d点的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C.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大于在a点电势能 D.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小于在a点电势能 ‎3.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检验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点的电势,E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L0的过程中,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某卫星发射中心在发射卫星时,首先将该卫星发射到低空轨道1,待测试正常后通过点火加速使其进入高空轨道2,已知卫星在上述两轨道运行时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卫星的质量不变,在两轨道上稳定运行时的动能之比为Ek1:Ek2‎ ‎=4:1.如果卫星在两轨道的向心加速度分别用a1、a2表示,角速度分别用ω1、ω2表示,周期分别用T1、T2表示,轨道半径分别用r1、r2表示.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A.a1:a2=4:1 B.ω1:ω2=2:1 C.T1:T2=1:8 D.r1:r2=1:2‎ ‎5.如图,小物块P位于光滑斜面上,斜面Q位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小物块P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  )‎ A.斜面静止不动 B.物块P的机械能守恒 C.物块P对斜面的弹力对斜面做正功 D.斜面对物块P的弹力对P不做功 ‎6.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大于(  )‎ A.3μmg B.4μmg C.5μmg D.6μmg ‎7.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盒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a的一段细绳竖直,a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现在b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a、b、c始终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c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地面对c的支持力可能不变 C.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 D.弹簧的弹力始终不变 ‎8.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有两个很靠近的同心圆轨道,外圆光滑,内圆粗糙.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的最低点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球的直径略小于两圆间距,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不计空气阻力.设小球过最低点时重力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则小球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B.若经过足够长时间,小球最终的机械能可能为mgR C.若使小球始终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v0一定不小于 D.若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0,则v0一定大于 ‎9.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木板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  )‎ A.滑块A的质量为4kg B.木板B的质量为1kg C.当F=10N时木板B加速度为4m/s2‎ D.当F=10N时滑块A的加速度为2m/s2‎ ‎10.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固定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为ND段电势最低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1、q2为等量异种电荷 B.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C.C、D两点间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 D.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11.假设若干年后,由于地球的变化,地球的半径变小了,但地球的质量不变,地球的自转周期不变,则相对于现在(  )‎ A.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逮度变大了 B.发射一颗卫星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变大了 C.地球的同步卫星的高度变大了 D.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大了 ‎12.如图所示,三个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小球A、B、C,质量分别为m、2m和3m,B球带负电,电荷量为﹣q,A、C不带电,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将三球连接,最上边的细线连接在斜面顶端的O点,三球均处于场强大小为E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三段细线均伸直,三个金属球均静止于倾角为30°的绝缘光滑斜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球间的细线的张力为 B.A、B球间的细线的张力可能为0‎ C.将线OA剪断的瞬间,B、C间的细线张力 D.将线OA剪断的瞬间,A、B球间的细线张力 ‎ ‎ 二、实验题(共2小题,11题6分,12题6分,共12分.)‎ ‎13.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  cm(g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物块的质量.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物块左端通过细线与力传感器和重物连接,右端选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该同学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获得多组实验数据,画出了物块加速度a与所受细线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 ‎(1)该同学测得物块的质量m=  kg.‎ ‎(2)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还可得出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3)下面做法可以减小物块质量测试误差的是  .‎ A.尽量减小滑轮处的摩擦 B.尽量使重物的质量远小于物块的质量 C.实验前将长木板右侧适当抬高来平衡摩擦力 D.多次改变重物的质量进行多次试验.‎ ‎ ‎ 三、计算题(本部分3题,共4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体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发生碰撞,碰撞后B、C的速度相同,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连,A滑上C后恰好能到达C板的右端.已知A、B、C质量均相等,C的质量为A的质量的2倍,木板C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①A物体的最终速度;‎ ‎②A物体与木板C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6.如图所示,虚线MN左侧有一场强为E1=E的匀强电场,在两条平行的选项MN和PQ之间存在着宽为L、电场强度为E2=2E的匀强电场,在虚线PQ右侧相距为L处有一与电场E2平行的屏.现将一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不计重力)无初速度地放入电场E1 中的A点,A点到MN的距离为,最后电子打在右侧的屏上,AO连线与屏垂直,垂足为O,求:‎ ‎(1)电子从释放到打到屏上所用的时间t;‎ ‎(2)电子刚射出电场E2时的速度方向与AO连线夹角θ的正切值tanθ;‎ ‎(3)电子打到屏上的点P′(图中未标出)到点O的距离x.‎ ‎17.传送带以稳定的速度v=6m/s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在将一质量m=2kg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放在其底端,传送带顶端平台上的人通过轻绳以恒定的拉力F=20N拉物体,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被拉到斜面顶端,如图所示,已知传送带底端与顶端的竖直高度H=6m,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物体从底端运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2)若物体与传送带达到速度相等的瞬间,突然撤去拉力,物体还需要多长时间离开传送带?‎ ‎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7~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和单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家汤姆孙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静电力常量,并验证了库仑定律 C.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是:Kg、m、N、A、K、mol、cd D.功的单位可以用 kgm2/s2表示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根据密立根和卡文迪许的物理学成就,以及国际单位中七个基本单位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物理学家密立根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故A错误.‎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引力常量G,并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不是库仑定律,故B错误.‎ C、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是:kg、m、s、A、K、mol、cd,N是导出单位,故C错误.‎ D、功的单位是J,由W=Fl知,1J=1Nm,根据F=ma,得 1N=1kgm/s2,所以得1J=1kgm2/s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记牢物理学史,知道国际单位中七个基本单位,要注意N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 ‎ ‎2.如图所示,真空中有等量异种点电荷+q、﹣q分别放置在M、N两点,在MN的连线上有对称点a、c,MN连线的中垂线上有对称点b、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MN连线的中垂线上,O点电势最高 B.正电荷+q从b点移到d点的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C.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大于在a点电势能 D.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小于在a点电势能 ‎【考点】电场的叠加;电势;电势能.‎ ‎【分析】真空中有等量异种点电荷,MN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方向垂直连线bd向右,而中垂线是等势面,依据电场力做功来判定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A、由于M、N是异种电荷,中垂线是等势面,故A错误;‎ B、等量异种点电荷,则中垂线上的电场力的方向均垂直中垂线,因此正电荷+q从b点移到d点的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故B错误;‎ C、由于a点电势比c点的电势高,因此正电荷+q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c点电势能,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等量同种、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是考查的重点,要结合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概念充分理解等量同种、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特点.‎ ‎ ‎ ‎3.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检验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点的电势,E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L0的过程中,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电量不变,由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可知电容的变化;由定义式可得出两端电势差的变化;再由U=Ed可知E的变化,进而判断势能的变化.‎ ‎【解答】解:A、当负极板右移时,d减小,由C= 可知,C与x图象不能为一次函数图象,故A错误;‎ B、由U= 可知,U=Q,则E==,故E与d无关,故B错误;‎ C、因负极板接地,设P点原来距负极板为d,则P点的电势φ=E(d﹣L0);故C正确;‎ D、电势能E=φq=Eq(d﹣L0),不可能为水平线,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容器的动态分析,由于结合了图象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一步,要求能根据公式得出正确的表达式,再由数学规律进行分析求解.‎ ‎ ‎ ‎4.某卫星发射中心在发射卫星时,首先将该卫星发射到低空轨道1,待测试正常后通过点火加速使其进入高空轨道2,已知卫星在上述两轨道运行时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卫星的质量不变,在两轨道上稳定运行时的动能之比为Ek1:Ek2=4:1.如果卫星在两轨道的向心加速度分别用a1、a2表示,角速度分别用ω1、ω2表示,周期分别用T1、T2表示,轨道半径分别用r1、r2表示.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A.a1:a2=4:1 B.ω1:ω2=2:1 C.T1:T2=1:8 D.r1:r2=1:2‎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分析】先由动能的定义求出速度的关系,然后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写出表达式,然后逐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于卫星在两轨道上稳定运行时的动能之比为Ek1:Ek2=4:1,而:Ek=,所以:v1:v2=2:1‎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mr=mω2r=ma,得 v=,T=2π,ω=,a=‎ 由上式可得:卫星的轨道半径变为原来的4倍;‎ 再由各个量与半径的关系可知,周期为原来的8倍,角速度变为原来的,向心加速度变为原来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与半径有关,讨论这些物理量时要找准公式,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 ‎ ‎ ‎5.如图,小物块P位于光滑斜面上,斜面Q位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小物块P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  )‎ A.斜面静止不动 B.物块P的机械能守恒 C.物块P对斜面的弹力对斜面做正功 D.斜面对物块P的弹力对P不做功 ‎【考点】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物体P与Q相互挤压,物体Q在小滑块P的推动下向右加速,小滑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同时随斜面体向右运动,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解答】解:A、斜面体Q在小滑块P的推动下向右加速,故A错误;‎ B、P与Q物体系统内,物体P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P与Q的动能,即PQ系统机械能守恒,Q的机械能增大,P的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 C、斜面体Q在小滑块P的推动下向右加速,动能增加,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物块P对斜面的弹力对斜面做正功,斜面对物块P的弹力对P做负功,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P与Q系统内部,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故系统机械能守恒,而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同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 ‎ ‎6.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大于(  )‎ A.3μmg B.4μmg C.5μmg D.6μmg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隔离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找出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的临界条件即可判断 ‎【解答】解:(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有:‎ f1=μ2mg=2ma1‎ 得:a1==μg F﹣f1﹣f2=m2a2‎ 发生相对运动需要纸板的加速度大于砝码的加速度,即:a2>a1‎ 所以:F=f1+f2+m2a2>f1+f2+m2a1=μ2mg+μ3mg+μmg=6μmg 即:F>6μmg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接体的运动,应用隔离法分别受力分析,列运动方程,难度较大 ‎ ‎ ‎7.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盒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a的一段细绳竖直,a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现在b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a、b、c始终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c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地面对c的支持力可能不变 C.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 D.弹簧的弹力始终不变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绳子拉力等于a的重力,保持不变.b对斜面的压力等于b及沙子的总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b所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拉力的合力等于静摩擦力.当向b中缓慢加入沙子时,根据平衡条件讨论b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整体保持静止,合力为零,保持不变.‎ ‎【解答】解:A、由于不知道b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与细线拉力的大小关系,故不能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故随着沙子质量的增加,静摩擦力可能增加、可能减小,有可能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 B、以b与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支持力以及绳子向左上方的拉力、地面的摩擦力,在b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后,竖直向下的重力增大,而其他的力不变,所以整体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增大.故B错误;‎ C、以b与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支持力以及绳子向左上方的拉力、地面的摩擦力,水平方向除摩擦力外,只有绳子的拉力有一个向右的分力,所以可知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右.故C错误;‎ D、a、b、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的长度不变,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关键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注意静摩擦力可能沿着斜面向下,也可能沿着斜面向上.‎ ‎ ‎ ‎8.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有两个很靠近的同心圆轨道,外圆光滑,内圆粗糙.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的最低点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球的直径略小于两圆间距,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不计空气阻力.设小球过最低点时重力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则小球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B.若经过足够长时间,小球最终的机械能可能为mgR C.若使小球始终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v0一定不小于 D.若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0,则v0一定大于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向心力.‎ ‎【分析】内圆粗糙,小球与内圆接触时要受到摩擦力作用,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外圆光滑,小球与外圆接触时不受摩擦力作用,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解:A、若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为0,则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一定与内圆接触,受到摩擦力作用,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一定不守恒,故A正确;‎ B、若初速度v0比较小,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一定与内圆接触,机械能不断减少,经过足够长时间,小球最终在圆心下方运动,最大的机械能为mgR,所以小球最终的机械能不可能为mgR.若初速度v0足够大,小球始终沿外圆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必定大于2mgR,故B错误.‎ C、若使小球始终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应沿外圆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小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设为v,则有 mg=m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02=mg2R+,小球在最低点时的最小速度v0=,所以若使小球始终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v0一定不小于.故C正确.‎ D、如果内圆光滑,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如果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02=mg2R,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v0=,由于内圆粗糙,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则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v0一定大于,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运动过程,抓住临界状态,明确最高点的临界条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向心力知识结合进行研究.‎ ‎ ‎ ‎9.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木板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  )‎ A.滑块A的质量为4kg B.木板B的质量为1kg C.当F=10N时木板B加速度为4m/s2‎ D.当F=10N时滑块A的加速度为2m/s2‎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当拉力较小时,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m和M发生相对滑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和隔离法分析.‎ ‎【解答】解:A、当F等于8N时,加速度为:a=2m/s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代入数据解得:M+m=4kg,当F大于8N时,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F﹣,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k====1,解得,木板B的质量:M=1kg,滑块A的质量为:m=3kg.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F大于8N的图线知,F=6N时,a=0m/s2,由a=F﹣,可知:0=×6﹣,解得:μ=0.2,由图示图象可知,当F=10N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的加速度为:aB=a=F﹣=×10﹣=4m/s2,故C正确;‎ D、当F=10N时,A、B相对滑动,木块A的加速度:aA==μg=2m/s2,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 ‎ ‎ ‎10.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固定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为ND段电势最低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1、q2为等量异种电荷 B.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C.C、D两点间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 D.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考点】电势;电势能.‎ ‎【分析】由图象中电势的特点可以判断应该是同种等量电荷,画出OM间可能的电场线分布,从而去判断场强的大小.根据电场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关系分析做功正负.‎ ‎【解答】解:A、若q1、q2是异种电荷,电势应该逐渐减小,由图象可以看出,电势分布具有对称性,应该是等量的同种电荷,故A错误;‎ B、q1、q2是等量同种电荷,它们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点的场强为零,故B正确;‎ 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C、D两点间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C正确;‎ D、0C电场线向右,CM电场线向左,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向左后向右,所以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题型比较新颖,关键要掌握电势和场强的关系,明确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需要我们具有较强的识图的能力.‎ ‎ ‎ ‎11.假设若干年后,由于地球的变化,地球的半径变小了,但地球的质量不变,地球的自转周期不变,则相对于现在(  )‎ A.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逮度变大了 B.发射一颗卫星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变大了 C.地球的同步卫星的高度变大了 D.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大了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结合半径的变化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最小发射速度的表达式,从而分析判断.抓住同步卫星的周期不变,结合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高度的变化,结合轨道半径不变,判断线速度是否改变.‎ ‎【解答】解:A、根据得,g=,地球质量不变,半径变小,则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变大,故A正确.‎ B、根据得,v=,地球的质量不变,地球的半径变小,则最小发射速度变大,故B正确.‎ C、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根据得,h=,周期不变,地球质量不变,半径变小,则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变大,故C正确.‎ D、根据r=知,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不变,又周期不变,根据v=知,线速度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两个重要理论:1、万有引力等于重力,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能灵活运用.‎ ‎ ‎ ‎12.如图所示,三个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小球A、B、C,质量分别为m、2m和3m,B球带负电,电荷量为﹣q,A、C不带电,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将三球连接,最上边的细线连接在斜面顶端的O点,三球均处于场强大小为E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三段细线均伸直,三个金属球均静止于倾角为30°的绝缘光滑斜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球间的细线的张力为 B.A、B球间的细线的张力可能为0‎ C.将线OA剪断的瞬间,B、C间的细线张力 D.将线OA剪断的瞬间,A、B球间的细线张力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分析】静止时,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AB间细线的拉力,BC间细线的拉力,重力和电场力、斜面的支持力,受力平衡,即可求得A、B球间细线的拉力;假设B球也不带电,则剪断OA线瞬间,A、B、C三个小球一起以加速度g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互相相对静止,AB、BC间拉力为0.若B球带电,则相当于在上述状态下给B球瞬间施加一个竖直下下的电场力qE,把AB看成一个整体即可求解.‎ ‎【解答】解:A、静止时,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则有:‎ T=(2mg+3mg+Eq)sin30°=(5mg+Eq),故A正确,B错误;‎ C、B球带负电,相当于在上述状态下给B球瞬间施加一个竖直下下的电场力qE,经过AB绳传递,qE对A、B球整体产生一个竖直下下的加速度,此时A、B球的加速度为a=g+(显然>g),C球以加速度g匀加速运动,所以BC间绳子的作用力为零,以A球为研究对象可得A、B球间细线的拉力为F=ma′=,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主要是剪断OA线瞬间,对A、B、C三个球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及受力分析,知道绳子一旦剪短之后,绳子的拉力立即为零,难度适中.‎ ‎ ‎ 二、实验题(共2小题,11题6分,12题6分,共12分.)‎ ‎13.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 80 cm(g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 不相等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直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计算下降的时间,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变化规律.‎ ‎【解答】解:直尺下降的时间即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根据x=gt2可得,‎ t=,‎ 即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测量范围为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即为自由落体下降4s的位移的大小,‎ 即h=gt2==0.8m=80cm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等时间间隔通过的位移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 故答案为:;80;不相等.‎ ‎【点评】本题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生活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自由落体运动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难度不大.‎ ‎ ‎ ‎1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物块的质量.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物块左端通过细线与力传感器和重物连接,右端选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该同学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获得多组实验数据,画出了物块加速度a与所受细线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 ‎(1)该同学测得物块的质量m= 0.5 kg.‎ ‎(2)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还可得出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 .‎ ‎(3)下面做法可以减小物块质量测试误差的是 AD .‎ A.尽量减小滑轮处的摩擦 B.尽量使重物的质量远小于物块的质量 C.实验前将长木板右侧适当抬高来平衡摩擦力 D.多次改变重物的质量进行多次试验.‎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与F的关系式,结合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解物块的质量和动摩擦因数.该实验无需平衡摩擦力,也不要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物块的质量.‎ ‎【解答】解:(1、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解得a=﹣μg,知图线的斜率表示物块质量的倒数,即=2,解得m=0.5kg;‎ 纵轴截距的大小为μg,即μg=2,解得μ=0.2.‎ ‎(3)在该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传感器测得,所以不需要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物块的质量;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减小定滑轮处的摩擦,改变重物的质量多测量几次可以减小实验的误差.故选:AD.‎ 故答案为:(1)0.5;(2)0.2;(3)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等问题,处理图象题的一般方法是得出两物理量的关系式,结合图线的斜率和截距进行分析求解.‎ ‎ ‎ 三、计算题(本部分3题,共4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体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发生碰撞,碰撞后B、C的速度相同,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连,A滑上C后恰好能到达C板的右端.已知A、B、C质量均相等,C的质量为A的质量的2倍,木板C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①A物体的最终速度;‎ ‎②A物体与木板C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分析】①B、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A、C相互作用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A的最终速度;‎ ‎②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出A、C间的摩擦力,由f=μmg求动摩擦因数.‎ ‎【解答】解:①设A、B的质量为m,则B的质量为2m.‎ B、C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B、C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1,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3mv1‎ 解得:v1=‎ B、C共速后A以v0的速度滑上C,A滑上C后,B、C脱离A、C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设最终A、C的共同速度v2,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1=3mv2‎ 解得:v2=;‎ ‎②在A、C相互作用过程中,根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fL=+﹣‎ 又 f=μmg 解得:μ=‎ 答:①A物体的最终速度是;‎ ‎②A物体与木板C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点评】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研究对象的选择、明确选择正方向,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解题.‎ ‎ ‎ ‎16.如图所示,虚线MN左侧有一场强为E1=E的匀强电场,在两条平行的选项MN和PQ之间存在着宽为L、电场强度为E2=2E的匀强电场,在虚线PQ右侧相距为L处有一与电场E2平行的屏.现将一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不计重力)无初速度地放入电场E1‎ ‎ 中的A点,A点到MN的距离为,最后电子打在右侧的屏上,AO连线与屏垂直,垂足为O,求:‎ ‎(1)电子从释放到打到屏上所用的时间t;‎ ‎(2)电子刚射出电场E2时的速度方向与AO连线夹角θ的正切值tanθ;‎ ‎(3)电子打到屏上的点P′(图中未标出)到点O的距离x.‎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1)电子运动分三段,左侧电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类平抛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各自规律可求时间;‎ ‎(2)在电场E2中做类平抛运动,速度偏转角为;‎ ‎(3)做出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根据几何关系可求得.‎ ‎【解答】解:(1)电子在电场E1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时间为t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①‎ 由得:…②‎ 电子进入电场E2时的速度为:v1=a1t1‎ 进入电场E2到屏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为:…③‎ 出电场后到光屏的时间为:…④‎ 电子从释放到打到屏上所用的时间为:t=t1+t2+t3…⑤‎ 联立①→⑤求解得:;‎ ‎(2)设粒子射出电场E2时平行电场方向的速度为vy,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电子进入电场E2时的加速度为:‎ ‎…⑥,‎ vy=a2t3…⑦‎ ‎…⑧‎ 电子刚射出电场E2时的速度方向与AO连线夹角的正切值为…⑨‎ 联立①②③⑥⑦⑧⑨得:tanθ=2…⑩.‎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电子打到屏上的点P到O点的距离x,‎ 根据上图有几何关系得,…(11)‎ 联立⑩(11)得:x=3L.‎ 答:(1)电子从释放到打到屏上所用的时间t为;‎ ‎(2)电子刚射出电场E2时的速度方向与AO连线夹角θ的正切值tanθ为2;‎ ‎(3)电子打到屏上的点P′(图中未标出)到点O的距离x为3L.‎ ‎【点评】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明确受力情况,根据力与运动关系找出运动规律即可求解.‎ ‎ ‎ ‎17.传送带以稳定的速度v=6m/s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在将一质量m=2kg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放在其底端,传送带顶端平台上的人通过轻绳以恒定的拉力F=20N拉物体,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被拉到斜面顶端,如图所示,已知传送带底端与顶端的竖直高度H=6m,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物体从底端运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2)若物体与传送带达到速度相等的瞬间,突然撤去拉力,物体还需要多长时间离开传送带?‎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1)先假设传送带足够长,对滑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加速度,然后运用运动学公式求解出加速的位移和时间,根据位移判断是否有第二个过程,当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后,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物体恰好匀速上滑,最后得到总时间;‎ ‎(2)若在物体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先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解答】解:(1)物体在达到与传送带速度v=6m/s相等前,有:‎ ‎ F+μmgcos37°﹣mgsin37°=ma1‎ 解得a1=6m/s2‎ 由v=a1t1,t1=1s 位移x1=a1=3m 随后,有:F﹣μmgcos37°﹣mgsin37°=ma2‎ 解得a2=2m/s2,物体匀加速上滑 位移x2=﹣x1=7m 则x2=vt2+‎ 解得t2=1s 总时间为:t=t1+t2=2s 即物体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2s.‎ ‎(2)在物品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 由于μmgcos37°=4N,mgsin37°=12N,‎ 故mgsin37°>μmgcos37°,则此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3==4m/s2‎ 设再过t′时间物体的速度减为零,则t′==1.5s 此过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3==4.5m 由于传送带总长为10m,x1+x3<10m,说明此后物体速度减速为零后沿传送带下滑.设下滑的时间为t3.‎ 则有 x1+x3=‎ 代入解得t3‎ 解得,t3=s 故撤去拉力,物体还需要时间t″=t′+t3=1.5s+s=()s.‎ 答:‎ ‎(1)物体从底端运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是2s;‎ ‎(2)若物体与传送带达到速度相等的瞬间,突然撤去拉力,物体还需要s离开传送带.‎ ‎【点评】本题关键是受力分析后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加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