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 MB
- 2021-05-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纲下载
核心素养
1.
知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并不唯一
.
2.
掌握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摆球等运动形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
3.
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能定性地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
1.
会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
2.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信息,会根据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
3.
会
分析系统误差,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和措施
.
内容索引
知识复习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重点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达标检测
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
知识复习
1.
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
2.
掌握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方法
.
3.
设计另外一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
.
一、实验目的
针对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比较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动能变化量,若
满足
,
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
二、实验原理
Δ
E
p
=-
Δ
E
k
(
一
)
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
1.
实验器材:
铁架台
(
带铁夹
)
、
、
重物
(
带夹子
)
、
、
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
(4
~
6 V).
2.
实验步骤
(1)
安装装置:按图
1
甲所示把打点计时器
安装在
铁
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电源连接好
.
三、两个验证方案
电磁打点计时器
图
1
纸带
(2)
打纸带:在纸带的一端把重物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让重物拉着纸带自由下落
.
重复几次,得到
3
~
5
条打好点的纸带
.
(3)
选纸带:从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且开始的两点间距接近
2 mm
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
0
,以后任取间隔相同时间的点依次标上
1
、
2
、
3
…
.
(4)
测距离:用刻度尺测出
0
到
1
、
2
、
3
…
的距离,即为对应下落的高度
h
1
、
h
2
、
h
3
…
.
3.
数据处理
(1)
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根据公式
v
n
=
,
计算出
1
、
2
、
3
…
n
点的瞬时速度
v
1
、
v
2
、
v
3
…
v
n
.
(2)
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
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
n
点
.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
gh
n
=
v
n
2
,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
方法二:任取两点
A
、
B
.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
gh
AB
=
,
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
方法三:图象法
(
如图
2
所示
).
图
2
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
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
4.
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由纸带测量产生的偶然误差以及重物和纸带运动中的空气阻力及打点计时器的摩擦阻力引起的系统误差
.
5.
实验注意事项
(1)
打点计时器安装要稳固,并使两限位孔的中线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
(2)
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
.
(3)
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
(4)
本实验中的两种验证方法均不需要测重物的质量
m
.
(
二
)
用摆球与
DISLab
系统验证机械能守恒
1.
实验步骤
(1)
在铁架台上端用铁架悬挂一个摆球
(
如图
3)
(2)
在方格纸上确定
4
至
5
个点作为测量点
.
(3)
分别安装光电传感器,并使之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接
.
(4)
让摆球从某一高度向下摆动,分别测定摆球在摆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
(5)
研究每一个测量点上机械能的总量的特点
.
图
3
2.
误差分析
(1)
本实验中摆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引起实验中动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2)
光电传感器的灵敏度对实验结果也有影响
.
3.
注意事项
(1)
摆球运动时,应使其轨迹在一竖直面内,避免摆球做圆锥摆运动
.
(2)
调整带方格纸的木板,应使其竖线在竖直方向上
.
(3)
为准确测定摆球在各位置的瞬时速度,可在摆球下部安置一块挡光片,并确保挡光片在竖直面内
.
重点探究
例
1
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电源的频率为
50 Hz
,依次打出的点为
0
、
1
、
2
、
3
、
4
、
…
、
n
,则:
(1)
如用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纸带来验证,必须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
,
必须计算出的物理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的表达式为
_______
_____
_________.
一、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
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距离
h
26
第
1
点到第
3
点之间的距离
h
13
到
第
7
点之间的距离
h
57
第
5
点
第
2
点的瞬时速度
v
2
第
6
点的瞬时速度
v
6
答案
解析
解析
要验证从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纸带对应重物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应测出第
2
点到第
6
点的距离
h
26
,要计算第
2
点和第
6
点的速度
v
2
和
v
6
,必须测出第
1
点到第
3
点之间的距离
h
13
和第
5
点到第
7
点之间的距离
h
57
,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mgh
26
=
.
(2)
下列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_____
_
___(
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
).
A.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
.
B.
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
C.
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
(
或将纸带翻个面
)
重新做实验
.
D.
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
.
E.
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
h
1
、
h
2
、
h
3
、
…
、
h
n
,计算出对应的瞬时速度
v
1
、
v
2
、
v
3
、
…
、
v
n
.
F.
分别算
出
m
v
n
2
和
mgh
n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看是否相等
.
答案
ADBCEF
处理实验问题,要明确实验原理,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步骤,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
.
总结提升
针对训练
(
多选
)
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就是
看
m
v
n
2
是否等于
mgh
n
(
n
为计数点的编号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打点计时器打第一个点
0
时,重物的速度应为零
B.
h
n
是计数点
n
到起始点
0
的距离
C.
必须测量重物的质量
D.
用
v
n
=
gt
n
计算
v
n
时,
t
n
=
(
n
-
1)
T
(
T
为打点周期
)
答案
解析
√
√
解析
本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重物的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因此打点计时器打第一个点时,重物运动的速度应为零,
A
正确;
h
n
与
v
n
分别表示打第
n
个点时重物下落的高度和对应的瞬时速度,
B
正确;
例
2
某实验小组
“
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装置如图
4
甲所示
.
实验中测出重物自由下落的高度
h
及对应的瞬时速度
v
,计算出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
mgh
和增加的
动能
m
v
2
,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或近似相等,即可验证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
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
4
(1)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A.
重物最好选择密度较小的木块
B.
重物的质量可以不测量
C.
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D.
可以利用公式
v
=
来
求解瞬时速度
BC
答案
解析
解析
重物最好选择密度较大的铁块,受到的阻力较小,故
A
错误
.
本题是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验证的方程是
mgh
=
m
v
2
,因为我们是比较
mgh
、
m
v
2
的大小关系,故
m
可约去,不需要用天平测量重物的质量,操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
B
、
C
正确
.
不能利用公式
v
=
来
求解瞬时速度,否则体现不了实验验证,却变成了理论推导,故
D
错误
.
(2)
如图乙是该实验小组打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纸带上的
O
点是起始点,选取纸带上连续的点
A
、
B
、
C
、
D
、
E
、
F
作为计数点,并测出各计数
点到
O
点的距离依次为
27.94 cm
、
32.78 cm
、
38.02 cm
、
43.65 cm
、
49.66
cm
、
56.07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
50 Hz
的交流电,重物的质量为
0.5
kg
,则从计时器打下点
O
到打下点
D
的过程中,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
Δ
E
p
=
______
J
;重物增加的动能
Δ
E
k
=
______
J
,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
重力加速度
g
取
9.8 m/s
2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答案
重物
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
2.14
2.12
解析
解析
重力势能减小量
Δ
E
p
=
mgh
=
0.5
×
9.8
×
0.436 5 J
≈
2.14 J.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动能增加量
Δ
E
k
=
E
k
D
-
0
=
2.12 J.
由于存在阻力作用,所以减小的重力势能大于动能的增加
.
(3)
实验小组的同学又正确计算出图乙中打下计数点
A
、
B
、
C
、
D
、
E
、
F
各点的瞬时速度
v
,以各计数点到
A
点的距离
h
′
为横轴,
v
2
为纵轴作出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作出的图线,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物体机械能守恒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答案
图象的斜率等于
19.52 m/s
2
,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两倍,故能验证
解析
当图象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的
2
倍时,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
因此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物体机械能守恒
.
例
3
某同学研究小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他用的
DIS
的装置如图
5(a)
所示,在实验中,选择以图象方式显示实验的结果,所显示的
DIS
图象如图
(b)
所示,图象的横轴表示小球距
D
点的高度
h
,纵横表示摆球的重力势能
E
p
、动能
E
k
或机械能
E
.
三、用摆球与
DISLab
系统验证
机械能守恒定律
图
5
(1)
在图
(b)
中,表示小球的动能
E
k
随小球距
D
点的高度
h
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____.
丙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题图
(b)
所示的实验图象可知,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等于常数,即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
(2)
根据图
(b)
所示的实验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
重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解析
达标检测
1
2
3
1.
(
实验器材及误差分析
)
如图
6
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
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
.
回答下列问题
:
(1)
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
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
米尺
B
.
秒表
C.
低压直流
电源
D
.
低压
交流电源
答案
解析
图
6
AD
解析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测量长度,故需要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需要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所以选项
A
、
D
正确
.
1
2
3
(2)
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
写出两个原因即可
).
答案
解析
答案
①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
.
②
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
.
③
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位置过近
.
④
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
任选其二
)
1
2
3
解析
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①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
.
②
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
.
③
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位置过近
.
④
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
1
2
3
(3)
实验中由于打点计时器两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阻力,这样将造成
____.
B
答案
解析
2.
(
数据处理
)
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
运用
公式
=
mgh
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 s
,则所选择的纸带第
1
、
2
两点间的距离应接近
______.
答案
解析
1
2
3
2
mm
重物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2)
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
m
=
1 kg
,打点纸带如图
7
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
0.02 s
,则记录
B
点时,重物的速度
v
B
=
______
_
__
,重物的动能
E
k
B
=
________
,从开始下落起至
B
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
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
g
=
9.8
m/s
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答案
解析
1
2
3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的机械能守恒
0.585 m/s
0.171 J
0.172 J
图
7
1
2
3
3.
(
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
)
如图
8
所示,两个质量各为
m
1
和
m
2
的小物块
A
和
B
,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
m
1
>
m
2
.
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1)
若选定物块
A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
__
_____(
填序号
).
①
物块的质量
m
1
、
m
2
;
②
物块
A
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
物块
B
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
绳子的长度
.
答案
1
2
3
图
8
①②
或
①③
(2)
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
软绳的质量要轻;
②
在
“
轻质绳
”
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
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
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度有作用的是
______.(
填序号
)
答案
1
2
3
①③
(
3)
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有益的建议:
_______.
答案
1
2
3
答案
例如:
“
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量尽量小的绳
”“
尽量减小滑轮的质量
”“
对滑轮转动轴进行润滑
”
等等
.(
任选一个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