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1-05-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8.2原子弹核式结构模型 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ɑ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ɑ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 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了解研究微观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汤姆孙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2.在教学中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渗透三个物理学方法:模型方法,黑箱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汤姆孙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课时安排】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汤姆孙原子模型
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1前两段及图18.2-1,回答下列问题:
1. 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 ,正电荷 分布在整个球体内, 电子 其中。有人形象地把其称之为 或 。
2.思考:若原子是一实心球体,当电子束射到金属膜上时,容易穿透吗?事实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二、粒子散射实验
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1“粒子散射实验”部分的前三段,思考讨论:
问题一:粒子的质量与电子的质量哪个大?你能打一个比方描述吗?粒子碰到电子时对粒子的速度影响大吗?
问题二:要把整个装置放在真空的环境中,为什么?
问题三:为什么要用金箔而不用金板、铝箔?
问题四:如果按照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用4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2第3-7段,回答下列问题:
1.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 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偏转角度甚至 ,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 ”
思考讨论:用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能否解释粒子大角度散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1)ɑ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
(2)按照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ɑ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3)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ɑ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为什么?
.
小结: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的核,叫 ,原子的全部 和几乎全部 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 绕着核高速旋转。
用电脑展示核式结构模型的三维动画。
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部分,回答:
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
1. 可以推算出各种元素原子核的 ,核电荷数 质子数。
2.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能确定核半径R的数量级为 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m,可见原子内部十分“ ”
半 径 大 小 (数量级)
类 比
原子
10-10m
足球场
原子核
10-15m
一枚硬币
【习题训练】
1.下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a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在A位置时稍少些
C.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2.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α粒子跟电子的碰撞,其原因是( )
A.α粒子不跟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B.α粒子跟电子相碰时,损失的能量极少,可忽略.
C.电子的体积很小,α粒子不会跟电子相碰.
D.由于电子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所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
3.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 )
A.原子核外电子大小. B.电子运动速度.
C.原子的大小. D.原子核的大小.
4.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
【课堂小结】
原子中正负电荷分布的研究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被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
卢瑟福提出新的假设(核式结构模型)
数学推理
与实验事实的对照
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作业】课本P53“问题与练习”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