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1-05-26 发布

安徽省蚌埠龙湖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蚌埠龙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设第1个小球经时间t落地,则第2个小球经时间2t落地,第3个小球经时间3t落地,第4个小球经时间4t落地.又因为四个小球做的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因此它们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4∶9∶16,所以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落体运动的理解。‎ ‎2.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劈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斜面粗糙,物体α放在斜面上.一根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细线绕过两个光滑小滑轮,滑轮1固定在斜劈上、滑轮2下吊一物体b,细线另一端固定在c上,c穿在水平横杆上,物体a和滑轮1间的细线平行于斜面,系统静止.物体a受到斜劈的摩擦力大小为f1、c受到横杆的摩擦力大小为f2,若将c向右移动少许,a始终静止,系统仍静止,则(  )‎ A. f1由沿斜面向下改为沿斜面向上,f2始终沿横杆向右 B. 细线对a和c的拉力都将变大 C. f1和f2都将变大 D.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横杆受到物体c的摩擦力都将变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以滑轮2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1, 若将c向右移动少许,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β增大。由于b对滑轮的拉力不变,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变大,所以看到绳子的拉力F一定变大。 斜面的倾角为α,设物体a的质量为m,以a为研究的对象。 ①若物体a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则有 F=mgsinα+f1,‎ 得 f1=F-mgsinα。‎ 当F逐渐增大时,f1也逐渐增大; ②若物体a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时,则有 F+f1=mgsinα,‎ 得 f1=mgsinα-F 当F逐渐增大时,f1逐渐减小; ③若物体原来mgsinα=F,则物体所受斜面摩擦力为0,当F逐渐增大时,f1也逐渐增大; 所以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a的拉力将变大,但是f1可能逐渐增大,也可能逐渐减小。‎ 以c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2,则: ‎ ‎ 沿水平方向:‎ Fsinα-f2=0‎ 由于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c的拉力将变大,α增大,所以f2=Fsinα一定增大。 以物体a与斜劈组成的整体为研究的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对a的拉力、两根绳子对滑轮1的向下的压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其中是水平方向上系统受到的摩擦力与a受到的绳子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是相等的,即:‎ f′=Fcosα。‎ 由于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a的拉力F变大,所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增大。‎ A. f1由沿斜面向下改为沿斜面向上,f2始终沿横杆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细线对a和c的拉力都将变大,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 f1和f2都将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横杆受到物体c的摩擦力都将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正确;‎ ‎3.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D是圆环上与M靠得很近的一点(DM远小于CM).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d球从D点静止出发沿圆环运动到M点.则:‎ A. c球最先到达M点 B. b球最先到达M点 C. a球最先到达M点 D. d球比a球先到达M点 ‎【答案】AD ‎【解析】‎ 详解】对于AM段,位移x1=R,加速度 根据x1=a1t12得,‎ 对于BM段,位移x2=2R,加速度 a2=gsin60°=g 根据x2=a2t22得,‎ 对于CM段,位移x3=R,加速度a3=g,由x3=gt32得,‎ 对于D小球,做类似单摆运动,‎ 知t3最小,t2最大。‎ A. c球最先到达M点,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 b球最先到达M点,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a球最先到达M点,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因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