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1-05-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节 量子化现象
第四节 物理学
——
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第
五
章
知识
目标
核心素养
1.
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
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
2.
了解光电效应、原子能量的不连续性及光的波粒二象性
.
1.
知道量子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
2.
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重点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达标检测
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
自主预习
1.
黑体辐射: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全部辐射而
无
,
这一物体就称为黑体
.
黑体辐射是指黑体发出
的
.
2.
光电效应:当用一些
波长
的
光照射金属表面时,金属便有
电子
,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
光电效应的产生取决于光
的
而
与光
的
无关
.
一、量子化现象
反射
电磁辐射
较短
逸出
频率
强度
3.
光的波粒二象性: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光既
具有
又具有
,
也就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4.
原子光谱:原子只能处于
一系列
的
能量状态中,当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化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辐射
(
或吸收
)
频率
的光子,辐射
(
或吸收
)
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
二、物理学与现代技术
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几乎所有重大的新技术领域,
如
、
、
等
的创立,都是在物理学中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取得突破,继而转化为技术成果的
.
波动性
粒子性
不连续
一定
原子能技术
激光技术
电子和信息技术
答案
即
学即
用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1)
量子理论中能量也是连续变化的
.(
)
(2)
一个量子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如原子、分子
.(
)
(3)
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因此物体的动能也是一份一份的
.(
)
(4)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说明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
)
×
×
×
×
2.
波长是
0.122 0 μm
的紫外线的光子能量为
____
___
____
J.
答案
解析
1.63
×
10
-
18
重点探究
1.
量子化假设:
普朗克提出物质发射
(
或吸收
)
的能量
E
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的整数倍,
E
=
nε
,
n
=
1,2,3
…
n
叫做量子数
.
能量子的能量
ε
=
hν
=
.
式中
h
为普朗克常量
(
h
=
6.63
×
10
-
34
J·s)
是微观现象量子特征的表征,
ν
为频率,
c
为真空中的光速,
λ
为光波的波长
.
2.
量子化:
量子化的
“
灵魂
”
是不连续
.
在宏观领域中,这种量子化
(
或不连续性
)
相对于宏观量或宏观尺度极微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微观世界里,量子化
(
或不连续
)
是明显的,微观物质系统的存在,物质之间传递的相互作用、物体的状态及变化等都是量子化的
.
一、对量子理论的初步认识
例
1
根据量子理论,光子的能量
E
0
=
hν
=
h
,
其中
c
为真空中的光速、
ν
为光的频率、
λ
为光的波长,普朗克常量取
h
=
6.6
×
10
-
34
J·s.
已知太阳光垂直照射时,每平方米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
P
=
1.35 kW.
假设太阳辐射的平均波长
为
=
6.6
×
10
-
7
m
,则在垂直于太阳光的
S
=
1 m
2
面积上,每秒钟内可以接收到多少光子?
答案
4.5
×
10
21
个
答案
解析
在
1 m
2
面积上,
1 s
内得到的阳光总能量为
E
=
Pt
,接收到的光子
个数
针对训练
(
多选
)
关于量子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解决黑体辐射的理论困难,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假说
B.
量子假说第一次得出了不连续的概念
C.
能量的量子化就是能的不连续化
D.
量子假说认为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是不连续的
答案
解析
√
解析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物质发射和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是一份一份进行的
.
它不但解决了黑体辐射的理论困难,更重要的是提出了
“
量子
”
概念,揭开了物理学崭新的一页,选项
B
、
C
正确
.
√
1.
光子说:
爱因斯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是不连续的,它由数值分立的能量子组成,这些能量子叫光量子,也称
“
光子
”
,光就是以光速
c
运动着的光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
E
=
hν
=
h
.
2.
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
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动能立刻增加,不需要积累能量的过程
.
这就是光电效应的发生用时极短的原因
.
只有能量足够大,即频率
ν
足够大的光子照射在金属上,才能使电子获得足够大的动能,克服金属原子核对它的束缚从金属表面飞离出来成为光电子,这就说明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频率必须足够大,而不是光足够强
.
二、对光电效应的理解
例
2
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
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
C.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
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答案
解析
√
解析
硅光电池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A
正确;
光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频率,只有当光子的能量足够大,被硅光电池中的电子吸收后,电子才能从金属中逸出,所以只有当光的频率足够大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B
、
D
错误;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C
错误
.
1.
光电效应能不能产生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只要频率足够大,就可以产生光电效应,与光的照射时间无关
.
2.
单位时间内产生光电子的多少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入射光的强度越强,产生的光电子越多
.
3.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
4.
“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与
“
光电子的动能
”
的区别
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就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剩余部分能量转化为光电子的初动能
.
所以金属表面的电子,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就能逸出,光电子具有的初动能最大,此时的动能叫做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总结提升
1.
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等实验事实,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
2.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
.
宏观上,大量光子传播往往表现为波动性;微观上,个别光子在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
3.
光的粒子性不同于宏观观念中的粒子,粒子性的含义是
“
不连续
”
的,
“
一份一份
”
的
.
光的波动性也不同于宏观观念中的波,波动规律决定光子在某点出现的概率,是一种概率波
.
三、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例
3
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
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
C.
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D.
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答案
解析
√
解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A
错误;
光子不是实物粒子,电子是实物粒子,故
B
错误
.
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明显,
C
正确;
大量光子的行为显示出波动性,
D
错误
.
达标检测
1
2
3
1.
(
量子化的理解
)
对于带电微粒辐射和吸收能量时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辐射是由一份份的能量组成的,一份能量就是一个能量子
B.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
C.
吸收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
D.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答案
解析
√
解析
根据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能量是不连续的,其辐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的整数倍,故
A
、
B
、
D
均正确,
C
错,所以选
C
.
2.
(
光电效应的理解
)
某单色光照射金属时不会产生光电效应,下列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A.
延长光照时间
B.
增大光的强度
C.
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D.
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
答案
解析
1
2
3
√
解析
要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波长越短的光频率越高,当高于极限频率时就能产生光电效应,故
C
正确
.
3.
(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
(
多选
)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
95%
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A.
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
B.
一定落在亮纹处
C.
可能落在暗纹处
D.
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
√
答案
1
2
3
解析
√
解析
根据光波是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
.
当然也可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很小,故
C
、
D
选项正确
.
1
2
3